摘 要: 仓储管理部门在企业部门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中小企业的仓储管理还存在设备有效利用程度低、仓储管理专业人员缺乏、仓储管理信息化程度较低等现象,本文就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优化中小企业仓储管理的路径措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附加值空间。
关键词: 仓储管理; 仓储成本; 优化路径;
一、中小企业仓库管理现状分析
目前中小企业仓储管理水平普遍较低、特别是内陆地区企业仓储更加明显。仓储管理普遍存在库房内各区域划分不合理,存在重复搬运线路,增加重复性劳动;消防安全通道设置不明显或不全,有些消防通道上放置货物;货物入库时随便摆放在储位上,导致分拣时间增加,出库后不及时进行数据处理,存在货出系统中储位仍然显示在库状态,这必然会造成盘点过程中料账不符,数据不准确的现象。从而导致企业仓储成本的增加,降低企业的利润空间。
二、中小企业仓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仓储设备有效利用程度较低
仓储运作缺乏连续性和节奏性,导致部分工序的停滞和等待,叉车等仓储设备在某个时间段内处于闲置状态,属于无效利用,造成仓储成本增加。随着客户需求差异化增大,其订单提前期变短,而仓库分拣设备精准化程度及出库作业效率不能对客户需求做出快速反应,导致客户满意度降低,甚至造成客户流失。
2. 仓储管理专业人员缺乏
(1)入库员、拣货员、核算员、出库员等人员学历较低,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入职后未经过专业的技能培训,致使在入库、出库、分拣、库存盘点等环节出现货位储位安排错误、拣货品种及数量错误、出库而未更新仓储系统等一系列问题。对企业而言造成了重复性劳动,增加成本支出,对客户而言满意度降低,客户忠诚度大打折扣。
(2)人员流动率较高。一方面仓库人员薪资待遇普遍较低;另一方面员工觉得工作缺乏挑战性和创新性;第三方面是企业对仓储人员缺乏培训投资,员工感觉技能不能提升,职业晋升通道不畅等。这些企业管理问题造成人员离职率较高,仓储人员队伍不稳定。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奔走于招聘市场,重新招聘员工,这一流程花费的人力成本提高4~5倍。
3. 仓储管理信息化程度较低
企业物流引入了信息化概念,但实际库存、仓储货物吞吐量等信息不能实现实时共享,加之各职能部门对信息的获取、处理和运用能力不足,主观上缺乏供应链管理的思维,造成企业品牌形象受损及企业资源的浪费。
4. 库内缺乏整体规划
库容率是衡量库存管理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指标,库容率的提高能创造更多的企业利润。而现实中企业仓库布局缺乏合理规划,降低了库容率。具体表现在:
(1)仓库作业通道空间较大。为了方便叉车等仓储设备作业,进行库房内布局预留的仓储设备作业空间较大,压缩了货物储存空间,造成了库存管理成本的增加。应该在参考叉车技术参数的前提下(比如最小转弯半径)设置合理的库内作业通道,同时设置相应的安全通道和通风通道,并规划好出入口区域,一方面提高库容率,另一方面提升仓储作业效率。
(2)未进行分区分类存放。仓库内入库货品种类较多,有时入库员把入库商品进行简单的堆放,未按照排、列、层、位进行入库管理,导致货损率高,拣货工作量大。
(3)储位管理缺乏灵活性。当入库量较少时,货品按固定的区域进行放置;当入库量增加,部分货品缺乏储位。
三、中小企业仓储管理优化路径
仓储管理优化路径的设置遵循“快进、快出、高效、保质、低成本”的原则。具体表现为:
1. 确保仓储作业的连续性和节奏性
(1)仓储作业的连续性是指储存货物的流动在各环节上是一环紧扣一环,在时间上是紧密衔接的,确保在运作中不发生或少发生停顿或等待。实现了仓储作业过程连续性,就可以避免商品在某些环节停留,因此大大加快了中小企业仓储货物的周转率,并提高企业整体的劳动生产率。在企业现实操作中,首先考虑各个环节的作业要求,明确岗位职位说明书,制定科学合理得仓储作业方案,指导仓储人员进行相关作业。例如,为保证商品的快速出库,在进行库房整体布局时设置合理的入口、出口、货物存放区,确保商品出库的最短搬运路径,实现连续性作业。
(2)仓储作业的节奏性是指在仓储作业的各阶段、各工序间配备人力、物力时充分有效利用,不能出现人力和设备的闲置情况,而且在时间安排上保持适当节奏关系。在企业仓储运作过程中要想实现作业的节奏性,首先要考虑库房的整体布局,其次要考虑在各个不同环节上仓储设备的运作能力,比如在线路一中一号叉车的工作周期较短,完成规定的托盘出库任务花费的时间较少,而在线路二中二号叉车的工作周期耗时相对较长,那么完成规定的托盘出库任务花费的时间较长,在一号线出库完成后一号叉车处于闲置和等待中,而二号线的叉车仍在运行中,这样就造成了仓储作业的非节奏性运作。我们在进行设置时应该合理考虑各线路上设备的运作能力,早结束的协助晚结束的,避免出现人力和设备的等待,最终整体缩短仓储作业的工作周期。第三要考虑各环节间入库及出库商品的种类、规格、数量是否与该环节的技术、人力、设备匹配。如果不匹配必然会出现在仓储运作中不协调。仓储作业的节奏性是提高仓储运作效率的重要保障。
2. 科学招聘、培训上岗,提高员工素质
对仓库管理工作进行分析,编写岗位职位说明书,根据岗位职位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招聘,招聘中必须采用合理科学的招聘手段(例如人才测评工具、非结构化面试、职业兴趣测验等),目的是提高人岗匹配度,降低入职后的员工流失率,从而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入职员工必须配备一整套的培训体系,岗前培训包括企业文化、仓储理论知识、业务技能、职业素养等方面,从而缩短“学-职”转化周期,快速上岗;定期培训包括工作中穿插的各类实务培训、技能提升培训、业务拓展培训、创新能力培训等,增加特质性人力资本的投资,以此拓展员工知识面、提升员工满意度,从而降低员工流失率。
3. 采用仓储管理系统,提升信息化水平
大数据、物联网、手机终端APP技术的发展,智能化仓库管理系统凸显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仓储部门成为创造更高产品附加值新空间,实现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人流的集成。这位幕后主角在企业内部供应一体化进程中占据重要位置,大多数中小企业开始对仓储部门另眼相看,加大在仓储领域的投资资金,以此增加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
4. 合理规划库内布局
(1)库内布局合理化
按照分区分类存放的原则、合理规划库房内布局,根据仓储设备的技术参数确保正常运转的前提下科学设置运输作业通道、存放区域、出入口等,提高库容率。
(2)分区分类存放
仓库每天接收到的入库商品种类繁多,对于仓库内的存储区域必须进行合理规划,按区存放指定类别的商品。储位分配遵循排、列、层、位的原则进行储位编码,并录入仓储管理系统,方便进行入库、分拣、盘点及出库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3)储位管理
入库员根据入库单上货品的种类、数量、特性、出库时间等信息提前在系统内分配好相应的储位。并且在储位设置时预留一部分随机存放储位,应对货品突然增加时无处存放的风险。
5. 适时监控库存数据
通过仓储管理系统,仓储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查看各种货品库存数据,对接生产部门和采购部门,共同决定订购点,订购数量,建立有效的库存控制模型,从而避免储存过量或暂时缺货状态,为内部客户和外部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陈杰.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仓储管理系统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02
[2]孙廷.中小企业自营仓库规划布局研究[D].东华大学,2014,04,245-247
[3]汪淳.A公司立体仓库规划与设计应用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