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老大哥, 湖南卫视一路走来通过歌唱选秀类节目赢得了人气, 也积累着财力。
随着其他卫视歌唱选秀节目的纷纷上马, 原有的节目市场被瓜分, “蛋糕” 也越做越小, 如何突破现有的竞争格局开发出一片属于自己的蓝海成了摆在湖南卫视面前的最大难题。
随着 《爸爸去哪儿》 的横空出世, 上述问题有了解答。 作为中国首档大型明星亲子生存体验真人秀, 《爸爸去哪儿》 真实、 自然、 富有趣味的节目一经播出, 便似一阵清风袭来, 让人眼前一亮。 “从舞台走向真人秀”, 湖南卫视的低调转身却收获了史无前例的高调回应。 观众热捧、 专家赞许以及媒体的疯狂盘点不仅加剧了 《爸爸去哪儿》 的走红, 同时也授予了栏目制作方湖南卫视新的荣耀。
在节目种类雷同、 观众口味刁钻的中国电视大环境中, 节目之间竞争的残酷性丝毫不亚于职场上的你争我斗, 每档从 “血海” 中杀出重围的优质节目自有非同一般的制胜法宝。 作为连续十期收视夺魁的 《爸爸去哪儿》,无愧于强者中的强者。 谈及该档节目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高的人气, 自然绕不开节目制作本身的 “差异化”, 也就是在常规之中创意外。
意外之一: 返璞归真的节目内容
《爸爸去哪儿》 全部采取外景拍摄, 短短的 12 期节目却转战 6 大取景地。 节目中原生态的田园风光、 原始的田野劳作、 淳朴的农民伯伯唤起了久居城市、 内心浮躁的电视观众对故园的热爱和老家的思念, 同时对于长期暴露在硬拼灯光舞美效果的演播厅等室内制作的观众来说, 同样也是一个求之不得的解脱。
另外, 创新性地将节目的视角定位在亲子关系尤其是明星父子关系上首开了电视真人秀节目制作的先河。 面对着当下 “父爱” 普遍缺失的现状, 《爸爸去哪儿》 将节目定位在父爱的回归上, 采用明星父子的节目模式, 却使得节目具备了超越明星以外的看点。 父教话题的热议、 观众对自身育儿经验的反思, 该节目除了娱乐大众外还带来极大的现实意义。
意外之二: 率创新举的室外拍摄
《爸爸去哪儿 》 作为国内首档全新父子亲情互动趣味真实感动纪录, 还未播出就已经创造了很多个第一, 其中之一便是采用史上规模最大的室外拍摄。 据悉, 为了保证节目内容的真实完整, 节目组无缝录制, 现场记录的素材超过 1000 小时, 并且去到现场要做好各种预案, 任何情节都不会重新来过, 所以各部门外出拍摄的工作人员逾150 人。 同时, 为了不错过每一个细节, 在拍摄摄影师不宜介入或拍摄难度极大的场面时, 节目组甚至动用车载摄像机、 室内自动摄像机、 四轴飞行摄像机甚至摄像师通过搭乘直升飞机进行航拍的方式进行拍摄, 这在中国真人秀节目制作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意外之三: 生动活泼的剪辑制作
室外综艺节目的画面充满了意外性, 观众们不会知道下一秒会有什么突发情况发生。 活泼适当的字幕和音效也让观众更直观的了解画面里都发生了什么, 不让观众错过任何一个有趣的细节, 《爸爸去哪儿》 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
《爸爸去哪儿》 的时常在 90 分钟左右, 而这一个半小时的内容却是从几千小时的素材中剪辑而成的。 在这一素材选取的过程中, 每一次放弃都会令人难以割舍, 可正是每一次的推敲打磨才汇聚了这一节目本身的亮点, 使得期期都是精品。 同时, 令人捧腹不止的搞怪字幕的运用也给整个节目加分不少。 由田亮不标准的普通话演绎的 “森碟”、 “风一样的吕子”、 “亮长今” 以及 “哈哈哥” 等等, 都透露着这一以 90 后实习生为主打的字幕制作团队的创新意识和时尚元素。
意外之四: 成熟合理的商业运作
《爸爸去哪儿 》 在电视节目商业运作方面堪称行家 ,继某感冒品牌冠名栏目之后, 《爸爸去哪儿》 又吸纳了去渍霸等诸多合作品牌, 在商家利益与节目效果之间找到了最佳平衡点。 据悉, 仅仅是去渍霸产品在节目中的植入,《爸爸去哪儿 》 节目组便修改过十几次方案 , 既做到让广告商满意, 又保证节目质量不打折。
另外, 从节目的包装和宣传来看, 《爸爸去哪儿》 同样堪称业内的经典。 在节目正式开播前的 10 月 8 号下午,湖南卫视创新性地举办了 《爸爸去哪儿》 的首映礼。 而在节目播出的过程中, 《爸爸去哪儿》 也通过发表新闻稿、通过官方微博发布拍摄花絮以及萌娃搞怪 PS 照、 各种牛人翻唱的主题曲等新媒体手段以及巧借话题营销等方式进行全方位的宣传, 最终形成了舆论合力。
差异化是电视节目实现高收视的一把利器, 湖南卫视正是凭借 《爸爸去哪儿》 这一真人秀节目开辟了电视娱乐节目的蓝海并最终实现了向 “收视大王” 的回归。 但值得注意的是, “创业容易守业难”, 《爸爸去哪儿》 的热播必将像 《中国好声音一样》 带动同质化节目的上马, 如何保持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在电视领域长期称霸从 《爸爸去哪儿》 的走红便考验着湖南卫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