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广播电视论文

中西方关于媒介角色的研究综述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08-09 共2220字
论文摘要

  一、国外研究回顾

  国外对于媒介角色的研究有两种基本的范式,一种是将媒介角色转换成功能、责任、效果、权力等概念来进行研究;另一种是在发展社会学的框架下进行研究。
  首先出现的是将媒介角色进行概念转换后的范式。美国学者拉斯韦尔(Lasswill)在 1948 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最早提出了大众媒介的“三功能说”,认为大众媒介具有环境监视功能、社会协调功能,以及社会遗产传承功能。
  后来查尔斯·赖特、施拉姆、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又相继提出了各自的功能学说除了将媒介角色转换为功能外,还有将角色转换为效果的研究。例如传播学者在早期提出媒介效果理论——“魔弹论”、“有限效果理论”,“使用与满足理论”,以及后来提出的媒介宏观效果理论——“议程设置”、“沉默的螺旋”、“培养理论”、“知沟理论”等。
  在将媒介角色进行概念转换的研究范式下,西方学者关于媒介角色问题,出现过两次着名的论争,第一场论争发生在沃尔特·李普曼和约翰·杜威(John Dewey)之间。李普曼在其着作《幻影般的公众》中认为媒介并没有扮演许多传播学者所预想的使公众获得知识,并形成理性意见的角色。媒介提供的信息只能为缺乏见识的人提供行动建议。而杜威将大众媒介看成是连接公众,解答个体与社会利益的矛盾。
  西方另一次有关媒介角色的论争发生在 20 世纪 40 年代。以约翰·弥尔顿(John Milton)为代表的自由主义理论主张者认为媒体是“观点的自由市场”。1947 年,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出版了《自由与负责的报刊》一书,认为新闻媒介对社会和公众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提出了新的对于新闻媒介的角色期待。
  肇始于上世纪 80 年代的公共新闻学,再次体现了学者对于媒介角色的思考。此领域研究者认为媒介的角色不再只是进行新闻报道,还应该投身于公共事务,帮助公众寻找解决各种问题的办法。
  第二种研究范式是发展社会学理论中的媒介角色研究范式。
  这一研究范式是在传播与社会的互动中对媒介角色进行研究,兴盛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
  第一个流派是现代化理论流派,关注的是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这个理论流派认为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现代化理论视阈下的媒介角色研究,对媒介角色提出了过于乐观的观点,认为媒介角色促进社会变革,却忽视了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与传播秩序的不平衡。
  在现代化理论遭遇困境的同时,发展社会学理论的另一个流派——发展理论得到了发展,这一理论关注的是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发展现象,这一理论流派提出了“媒介帝国主义”理论。这一理论的主张者赫伯特·西勒认为由于发展中国家的媒介实际上由发达国家开发,而且媒介的使用方式,包括对媒介的控制权都掌握在西方发达国家手中,媒介实际上扮演了颠覆发展中国家文化、价值观的角色。

  二、国内研究综述

  我国关于媒介角色的早期论述,主要集中于报纸功能,不具有系统性。在新中国建立前,我党延安整风时期就确立了以喉舌论为中心的党报理论。1942 年 9 月 22 日,《解放日报》社论《党与党报》强调“报纸是集体的宣传者和集体的组织者”、“报纸是党的喉舌,是一个巨大集体的喉舌”。这一论述都说明了媒介与党的紧密联系,是作为党的衍生物被定义了角色扮演。
  新中国建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没有提出新的关于报纸角色的论述。1956 年,学者王中在其编写的《新闻学原理大纲》中第一次主张通过“办报卖”和“买报看”来起到宣传作用,将媒体的商品和宣传属性关联起来。文化大革命期间,报纸角色被扭曲为“阶级斗争工具”。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报纸最基本的信息传递功能被关注,例如有学者总结出媒介具有监视、解释、联系、传承社会文化、教育、娱乐、经济等七个功能。这些观点与西方学者关于媒介功能的论述相比,核心观点并无不同。
  随着我国步入社会转型,学者开始关注这一社会大背景下的媒体功能,使媒介角色研究具有了更鲜明的本土特色和现实功用。有学者概括了进入转型社会后,媒介功能发生的正面变化,例如媒介对于信息的传播由过去的单一的党的宣传功能向多元信息传播发展,也出现了虚假新闻等负面功能。
  在当代,已有许多知名学者论述关于媒介角色的问题。首先,有学者从总体上论述我国媒体角色问题。例如浙江大学邵培仁教授在其论文《论当前中国媒体的身份危机》中,将媒介角色概括为“政府喉舌、经营主体、全球媒介、社会公器、传播角色”五种[4],潘忠党教授在其论文《从媒体范例评价看中国大陆新闻改革中的范式转变》中引用了美国学者对于媒介的四种社会角色的概括,即“意义解释、信息扩散、逆反权威和民众动员”;还有学者分别聚焦于不同类型的媒体,论述不同类型媒体所扮演的角色;另外,一些学者研究具体情境下的媒介角色;还有一些学者从媒体的意识形态功能角度出发对比研究了中西方媒体在公共危机事件传播中的角色。
  另外还有一批学者从发展社会理论的路径对媒介角色进行研究,探讨媒介在农村社会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其中以方晓红为代表的学者认为媒介在我国农村社会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是农村发展的推进器。但以郭建斌为代表的学者也对媒介对于农村传统社会的破坏表现出担忧。总的来说,我国对于媒介角色的研究有所发展,但在的研究的理论建构和系统性上仍然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周俊《.转型时期中国新闻媒体及其从业者的角色实践与新闻失范》.国际新闻界,2009,(12).
  [2]邵培仁,陈建洲.《传播社会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3]黄旦.《身份与角色的两难:中国的报刊批评和舆论监督》.经济出版社,2008年版.
  [4]邵培仁,邱戈.《论当前中国媒体的身份危机》.中国传媒报告,2006,(1).
相关标签:新闻学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