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公共关系学论文

公共关系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作用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11-06 共2226字
论文摘要

  一、公共关系学概述

  公共关系学是近代才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研究社会组织在运行过程中,采取传播、沟通等手段与大众进行相互了解、相互沟通,取得公众认可,争取公众认同的一门科学甚至是艺术.该学科尽管发展时间很短,但是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对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应用的实践学科之一.

  公共关系的职能应用非常广泛,对社会组织与公共的沟通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公共关系学具有广泛搜集信息,宣传组织内涵的作用.第二,通过宣传让大众了解组织,形成具有积极意义的形象建设,树立组织文化形象.第三,公共关系学提供外界环境的基本情况信息,为组织决策提供具有建设性的建议.第四,公关危机处理能力更加高效快速,紧密联系公众.总之公共关系对于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更加有价值的建议,帮助我国加快精神文明建设.

  构建和谐社会就是我们党在新时期根据应我国的具体国情,提出的一项更有意义的方针政策.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促使物质文明、政治文明、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共同全面发展,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思想,从而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策略.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各个组织发挥自己的职能,共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二、公共关系对和谐社会的意义

  1. 树立公共关系理念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信息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信息的获取方式也呈现多渠道、多样性的发展模式.然而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受到了巨大的挑战,这就给社会各个组织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公共关系理论,正是为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而产生的.该理念将社会组织和公共的关系作为研究课题,着眼于塑造组织形象理念、沟通协调理念、公众理念、服务理念、共赢理念等,为组织处理和公众关系、进行危机公关处理方式提供建议.

  各个社会组织在当前我国经济转型时期还存在很多问题,残留着以往社会旧制度的弊端,对公共关系重视不够,不能很好的处理与公众的关系,进而损害了组织在公众中的形象.

  这样很容易累积社会底层矛盾,促使社会矛盾升级,影响社会和谐发展.在此环境下我国各个组织应该积极引入公共关系理论,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促进和公众的关系发展.树立公共关系理念,普及公共关系意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2. 加强公共关系的沟通和交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

  组织和公众之间双向的沟通和交流是公共关系理论的重用组成部门.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企业和个体之间实现信息畅通和有效交流.对各级政府而言,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政府组织实行更加透明的政务公开制度,与公众实现更加紧密的联系,从而获得更大的公众支持.在双向沟通交流过程中政府也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和建议,完善政府制度建设,进而促进政府和公众的良性沟通,进一步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公共关系理念让政府能切实从社会大众自身的利益出发,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根本问题,加快政府和社会公共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提高政府执政能力和效率,有利于建立政府形象.只有将公众和政府的目标统一起来,站在统一战线上,才能提高全社会的和谐文化氛围,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

  3. 运用公共关系理论处理公众危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

  21 世纪是信息时代和互联网的时代,信息的沟通速度和效率达到全所未有的高度.一方面,加快了政府和公众之间信息的沟通和交流;另一方面,也对政府的公关危机处理方式提出了挑战,要求政府更加快速、有效、准确的处理各种问题和矛盾.另外,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社会组织也出现了很多冲突和矛盾亟欲解决.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政府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各种冲突和矛盾,促进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政府各级部门应该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将各种具体政策落实到实际,在实践中进行调整,确保符合当前我国国情,减少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矛盾,这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公共关系理念就是要求各社会组织加强沟通交流,增进理解,减少摩擦,形成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良性循环.这正是现阶段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所需要的.

  三、总结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局面的一项重大任务,他适应了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的新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公共关系是适应我国具体国情,加强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内部沟通和交流,促进社会和谐的基本前提.

  全社会应该重视公共关系的巨大价值,加强与其他组织、群体、个体的联系,促进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提高公共关系意识,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王佐书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软实力 [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纪华强.构建和谐社会-公共关系的历史使命[J].国际公关,2005(8).

  [3] 黄洪雷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公共关系 [J]. 经济师,2011(2).

  [4] 杜明国 . 公关对构建和谐社会发挥重要作用的三大途径 [J].公关世界,2008(6).

  [5] 肖北婴 . 现代公共关系学新编 [M]. 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6] 郭惠民 . 国际公共关系教程 [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7] 孙贺 . 公共关系视角下的城市形象构建与传播 [D]. 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2.

  [8] 邵真 . 我国政府网络公共关系发展问题研究 [D]. 济南:山东大学,2012.

  [9] 姜亦炜 . 公共关系的起源与发展探究 [J].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09(2):82-85.

  [10] 董天策 ."公共关系职能"探析 [J]. 天府新论,1996(1):41-44.

  [11] 何婧文 . 构建和谐社会中公共关系职能研究 [J]. 商场现代化,2007(6):191-192.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