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管理学原理论文

创意管理学学科背景与理论构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原来是喵
发布于:2016-12-09 共6660字
  从研究内容上看,创意管理学所进行的研究,主要是从管理学视角,基于创意的特点,围绕文化资源、内容创意、产品生产、市场推广、消费者等各个价值链环节,探讨文化创意的发生与发展规律,探寻文化与技术、经济的融合机理,探求文化的产业化与产业的文化化路径。下面由学术堂为大家整理出一篇题目为“创意管理学学科背景与理论构建”的管理学原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创意管理学学科背景与理论构建

  原标题:社会变迁背景下的创意管理学探索
  
  一、学科描述
  
  从定义上来讲,创意管理学是从微观管理角度系统研究创意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一门科学。它是一门正在迅速成长、充满勃勃生机的新兴学科和交叉科学,以管理学研究方法为基础,涵盖艺术学、社会学、经济学、制造科学、计算机科学等相关学科方法。从学科范畴上来看,创意管理学是对创意经济发生变化的一种微观洞察和分析,属于工商管理的分支学科,是企业管理理论向文化经济学的自然延伸,是文化经济理论在企业管理学的深化发展。
  
  从研究内容上看,创意管理学所进行的研究,主要是从管理学视角,基于创意的特点,围绕文化资源、内容创意、产品生产、市场推广、消费者等各个价值链环节,探讨文化创意的发生与发展规律,探寻文化与技术、经济的融合机理,探求文化的产业化与产业的文化化路径。
  
  在学科比较层面来看,创意管理学不同于文化管理学或艺术管理学。文化管理学或艺术管理学是以文化或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关注文化或艺术的管理问题。创意管理学是以文化为基础,以文化创意或创意为主要研究对象,其研究更加关注的是创意的价值及其商业实现方式,也就是创意的微观管理问题。
  
  创意管理学的主要学科价值是为企业在资源约束条件下,如何基于文化资源,通过文化创意,从商业化角度对文化价值进行发现、挖掘、呈现和延伸,以实现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综合价值最大化,为促进“产品制造”向“产品创造”转变提供理论支持。
  
  二、学科背景
  
  创意管理学的学科背景应该站在社会变迁的角度去分析,包括宏观变革和微观变迁。
  
  (一)宏观变革
  
  任何一个新的理论的诞生,都是有社会背景的。创意产业的出现以及发展所引出的新兴理论的诞生,同样也离不开一个宏大的社会背景,笔者把这个社会背景界定为第二次文艺复兴。大家都知道第一次文艺复兴出现于 13 世纪末,16 世纪盛行于欧洲。笔者认为,第二次文艺复兴兴起于 20 世纪末,以 1998 年英国政府颁布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为标志。与第一次文艺复兴一样,第二次文艺复兴也起源于欧洲,但它的影响力远远不限于欧洲,已迅速扩展到全球,这也反映出文化经由创意而产生的影响力,已经远远不止于社会和思想层面,更在经济和实践层面深刻地吸引和影响着全人类。
  
  那么第二次文艺复兴到底发生了什么?笔者认为以下两点是需要关注的。第一,第二次文艺复兴的特点。
  
  第一次文艺复兴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将人的精神从神的束缚里解放出来,诱发了势如破竹的工业革命。第二次文艺复兴建立在第一次文艺复兴所提出的人文精神基础上,但更加强调人文创造。其原因在于,第一次文艺复兴解放了人的创造力,为随后工业时代物质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但同时也使得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和产品严重削弱了人文价值和文化力量。到上个世纪末,随着人们精神需求的日益强烈,体现精神诉求的人文创造便焕发出巨大的生存空间和生命力。
  
  第二,第二次文艺复兴的意义。第二次文艺复兴是第一次文艺复兴的发展和深化,是对人性的进一步探索,是在人的创造力解放基础上人文创造力的进一步释放,由此为创意的价值及其实现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创意管理学正是在第二次文艺复兴人文创造的基础上催生和产生出来的,它有一个历史演变进程。
  
  (二)微观变迁
  
  从微观层面看,创意管理学的形成与两大因素有关,一是人的属性,一是企业的属性。
  
  从人的属性来看,在机器工业的驱动和经济学的影响下,长期以来人通常被理解和塑造为抽象的经济人,极大忽略了人的其他属性,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崇尚个性、追求美好生活、以文化为基础的“文化人”属性。这里所说的“文化人”,不是狭义上的文化工作者、艺术工作者,而是每一个普通的个体。在“文化人”的背景下,人人都是文化人,个个都是艺术家。作为人的多元属性的“文化人”的凸显,也体现出有限理性下消费日趋不确定的效用多元回归。这是因为经济上越来越多的效用对人们的满足渐渐饱和,不断上升的经济效用日趋递减和不确定,使得人们可以用文化效用替代和弥补经济效用,从而使个人综合效用实现最大化。
  
  从企业属性来看,企业不只是生硬的、冰冷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主体,更是生动的、温暖的追求个性和创造美好生活的文化主体。企业与文化结合的意识正日益明显,氛围正日益浓郁,程度正日益上升。一种“个个都是文化企业”的发展气势在今日之中国,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企业强调文化治理、追求成为文化企业,也凸显出有限理性下生产日趋不确定的价值多元回归。也就是说,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产品的经济价值日趋不确定,因此生产者可以增加和丰富产品的多元价值,特别是文化价值,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凸显的多元价值的消费需求,从而提高产品生产价值的确定性。
  
  综上所述,人的属性和企业属性的变化为创意管理学的形成,提供了微观层面的成长基础。
  
  三、理论演进
  
  创意管理学理论的演进,向前可追溯到文化产业理论、文化经济理论,而此后创意管理的相关问题开始出现。
  
  文化产业理论的开创者是法兰克福学派,这一学派源起于阿多诺和霍克海默 1947 年对“大众文化”的批判。同为法兰克福学派的本雅明,则对文化产业持乐观和理性态度,他承认大众文化的积极价值和历史意义,认为艺术品的复制可以把艺术从宗教仪式的古老传统中解放出来,为多数人所共享,给文化带来新的发展空间。之后,文化产业理论在大众文化和文化产业的论争中不断发展,其研究内容日益丰富。但从它的演变历史来看,不难发现,文化产业的理论体系并非像其他经济学的分支学科,脱胎于传统的经济学,而是源于哲学和社会学。以上可以看到,文化产业理论有着自身的特点:在较长的时间里,文化产业主流的研究学者并非经济学家,而是哲学和社会学家;文化产业的主要研究方法是哲学和社会学方法。及至今日,西方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产业着作,如赫斯蒙德夫的《文化产业》,仍是鲜明的社会学、文化学、传播学与政治经济学方法的融合。
  
  接下来,笔者将对文化经济理论形成始末进行介绍。从上个世纪 40 年代末开始,尽管文化产业从概念到理论在如火如荼的形成与发展,但西方主流经济学家对文化产业现象的关注却是缺失的。但二十年后,一场源于“成本困境”的争论,打破了经济学家对文化产业的集体沉默。鲍莫尔和鲍文 1966 年出版的《表演艺术:经济困境》(该书为文化经济学的奠基之作) 一书中提出了着名的“成本困境”(Baumol's Cost Disease) 问题,即表演艺术的生产力落后于全社会的生产力增长,从而导致表演艺术的单位产出成本的持续上升。沿着表演艺术和其他文化产业领域是否存在“成本困境”,西方经济学家展开了 30 年并时至今日仍在进行的争论和讨论。在成本困境的争论和讨论中,从现代经济学的视角,以稀缺、偏好、效用、需求、供给等经典的经济学理论为基础,文化经济学得以呈现并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学分支学科。其中,结合文化本身的特点,通过对文化效用、文化价值、文化资本、文化市场等问题的延伸讨论,形成了文化经济学的独特魅力。
  
  创意管理的出现既是对之前文化产业理论、文化经济理论的承接,又是对当下以及未来文化发展变化的回应。
  
  文化产业理论形成以前,对文化的研究是较为纯粹的哲学和社会学范畴。随着文化产业理论的兴起,文化的研究进入了哲学、社会学和政治经济学等多学科的混同。而文化经济学的崛起,则标志着文化研究拓展到纯粹的经济学领域。与此同时,其研究对象也从文化到文化产业,从文化产业到文化经济。伴随理论研究的进展,社会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在大众文化的批判中,文化产业不再仅仅是一种文化现象;在成本困境的论争中,文化是一种资源,因而需要优化配置成为一种共识。
  
  伴随文化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逐步发现了文化资源的特殊性:可以重复使用,这种重复使用为文化创意留下了空间;可以再生使用,通过创意,文化资源可以转变为一种新的资源;可以创造使用,文化资源通过创意生产或服务可以成为一种新的产品;可以渗透使用,文化资源通过与其他产业创意融合从而可以提升其他产业的附加值。上述这些特殊性,集中反映出文化资源的创造性特征---创意。创意是文化资源化腐朽为神奇的利器,是文化资源的灵魂性呈现。创意这一创造性特征,随着英国政府将创意产业而不是文化产业确立为国家 21 世纪的发展战略而成为全球共识。
  
  以上围绕文化的变化,不再仅仅是一种经济趋势和经济现象。随着创意在文化经济中的核心地位的确立,谁来创意、创意什么、为谁创意、怎样创意,成为文化经济不可回避的核心问题,创意管理应运而生。
  
  四、理论构建
  
  探究创意管理学理论的构建过程,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第一,企业管理理论的重构;第二,创意产业理论的缺失;第三,创意管理学的探索。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