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管理者心理学是介于管理科学与心理科学之间的一门边缘性、交叉性、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该课程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文中以该课程的课堂教学作为分析对象, 通过比较传统教学法与参与式教学法, 论述了在《管理心理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参与式教学法的应用和实践效果分析。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法; 教学方法; 管理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通过管理心理学的学习, 学生既要掌握管理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更重要的是学会运用管理心理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对学生自我心理潜能的激发也是必不可少的。长期以来, 课堂教学普遍采用由教师自上而下的向学生“单向灌输模式”进行教学, 学生在这种模式下受制于教师, 缺乏主动性、创造性, 很少公开表达自己的见解。现代的教学理论指出, 教学的重点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在教师的指点或促进下主动学习, 真正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参与式教学法正是以学生为主体, 用各种方法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而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习惯及创新精神。
一、《管理心理学》传统教学法的弊端
管理心理学作为行政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是研究组织中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本学科是介于管理科学与心理科学之间的一门边缘性、交叉性、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但由于种种原因, 管理心理学课程的建设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方法单一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的教育思想及教育观念的影响, 教师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 把学生视作被动接受的对象, 放在被动和从属的地位。教学模式通常是老师全程讲, 学生被动听的单一讲授法。学生是通过听、记、抄、背的形式被动的完成学习过程的。用学生们夸张的语言来描绘这样的教学是“上课记笔记, 下课抄笔记, 考试背笔记, 毕业扔笔记。”他们就像是复印机、打字机, 把教师所讲的统统记下来, 就算完成任务了。这种教学方法的弊端是教师采用“填鸭式”教学, 把向学生灌输知识视为教学的基本任务, 把理论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知识掌握好坏的标准, 学生学习被动, 积极性不高。
2. 教学内容陈旧
多年来, 由于资金不足等原因, 学校仅能够为学生开设理论课。在教学实践中, 由于没有明确的教学大纲, 教师难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选用的教材基本上都是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的版本, 没有及时补充21世纪以来的心理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同其他教学一样, 目前《管理心理学》的教学方式是教师站在讲台上当演员, 而学生坐在下面当听众, 而且单一的书本和PPT教学, 教学内容重复陈旧, 不直观, 显得枯燥、难懂, 不仅不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 也不利于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培养。这种教学方法堵塞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沟通的渠道, 忽视了学生主动参与的必要性, 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效果不佳。
3. 教学手段落后
由于教学观念相对滞后, 没有充分认识到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对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 也由于缺乏适应教学需要的各种资料、课件, 再加上有部分教师还不能很好的掌握使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提供的各种先进教学手段的技术, 如:电视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所以, 管理心理学理论课教学基本局限于语言描述加黑板画的层面, 难免将微观、动态的心理机制的讲授变为言不尽意的描述性介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教师也像个被捆绑住手脚的运动员, 即使使出浑身解数, 对大脑的结构及其活动原理的描述也是言不尽意。造成教师上课难, 学生理解也难的局面。
二、《管理心理学》课堂教学中参与式教学法的应用
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内容是学生即将在工作岗位上实践的内容, 或已经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发生的事情。传统的以教师“填鸭式”理论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 已经不能满足管理心理学课程的教学要求。基于管理心理学这门课程的基本特点, 在进行教学授课的过程中可选择参与式的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是指师生双方在教与学之间相互参与、相互激励、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和相互统一, 并在互动过程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主要包括小组讨论、分享;角色扮演;案例剖析;多媒体教学等方法。这一方法充分调动了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 营造了师生之间的平等、和谐、愉快、健康的学习氛围, 是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融合和统一。
1. 小组讨论及分享
小组讨论、分享要根据具体情况将学生分成6~8人人不等的小组, 讨论相关教学内容, 将讨论结果用粗水笔书写在大白纸上, 全班再次集中时, 各小组派代表将讨论结果与全班同学分享, 并鼓励其他小组成员提问。
例如, 在讲到社会知觉的偏差中有关晕轮效应这一问题时, 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理解这个效应, 首先给学生讲述有关晕轮效应的经典故事, 俄国著名的大文豪普希金曾因为晕轮效应的作用吃了大苦头。在普希金看来, 一个漂亮的女人也必然有非凡的智慧和高贵的品格,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这种现象被称为晕轮效应。之后让学生带着这个故事回到课本, 学习晕轮效应的具体概念, 最后分小组让学生进行讨论:在现实生活中, 晕轮效应是否在悄悄影响着人们对别人的认知和评价?学生对此问题表现出浓厚兴趣, 每个小组讨论后出代表发言, 列举出一些实例, 比如有的老人对年轻人的个别缺点, 或衣着打扮、生活习惯看不顺眼, 就认为他一定没出息;有的青年人由于倾慕朋友的某一可爱之处, 就会把他看得处处可爱。
这样通过讲解案例, 回到理论, 再让学生进行讨论, 发言的小组讨论、分享教学法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同时也让学生在一种互动过程中学到了知识, 加深了理解。
2. 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就是一种设定某种情境与题材, 以某种任务的完成为主要目标, 让学生扮演自己原来没有体验过的角色或作旁观者, 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 使学生注意力专注于活动的进行过程上, 让学生在真实的模拟情景中, 体验某种行为的具体实践, 以感受所扮角色的心态和行为。
该方法是管理心理学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 是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学生扮演各种角色, 进入角色情景, 去处理多种问题和矛盾, 达到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的有效方法。例如请二位学生分别扮演上级领导及下属, 并开展互动交流, 以便体验管理者的各种心理活动, 同时也可以了解心理对管理者行为的影响。角色扮演法把科学性、趣味性巧妙地结合起来, 使教学过程生活化、艺术化, 使学生在角色扮演和角色交往中, 学习科学知识, 激发学习兴趣。
3. 案例剖析
管理心理学的基本内容是抽象化的理论和实证化的原理, 在校大学生运用这些原理解决实际管理问题, 通常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教学中在讲解某一基本原理时, 必须注重引进一些案例加以说明。
例如, 在讲解激励理论与管理这一章中潜能激发这一节时, 通常学生的理解的是人们可以通过自我激励来开发潜能, 为了让学生知道其实潜能激发的前提是相信所有人都具有巨大的潜能, 但更可靠、更实用的方法是通过外因的激发带来能量的释放, 于是给学生讲授了“鲇鱼效应”这个最经典的潜能激发案例。以前, 沙丁鱼在运输过程中成活率很低。后有人发现, 若在沙丁鱼中放一条鲇鱼, 情况却有所改观, 成活率会大大提高。这是何故呢?原来鲇鱼在一个陌生的环境后, 就会性情急躁四处乱游, 这对于大量好静的沙丁鱼来说, 无疑起到搅拌作用, 沙丁鱼发现多了这样一个异己分子, 自然也就很紧张。这样沙丁鱼缺氧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沙丁鱼也就不会死了。
学生通过这个案例, 深刻理解了每个组织, 每个人潜能激发的重要性, 同时也总结出一个组织中需要有几条“鲇鱼”, “鲇鱼”本身未必有多大能量, 但他可以给整个组织带来能量释放的连锁反应。案例教学对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4. 多媒体教学
管理心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涵盖了管理学、行为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知识, 每个知识点都涵盖极大的知识量与信息量, 这就需要利用电视、电影、电脑等多媒体技术组织教学, 使管理心理学的相关事物形象丰富多彩。
例如, 在讲到对西方管理心理学发展的借鉴与思考中, 让学生一起观看了《世界著名大学———哈佛大学》这部影视片, 观看之后让学生讨论中外不同的教育模式对学生学习观念与学习方法的影响, 并让每个学生课下就这个问题写一篇论文。利用多媒体的多种功能, 可以让空洞单调的理论形象化处理、视频化编辑, 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让学生容易接受教学内容。
三、参与式教学法在《管理心理学》课程中实践效果分析
教学实践表明, 参与式教学法能够加强学生的内在激励,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作为一名教师, 只有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渗透参与式教学法, 学生便能从学习中获得乐趣和满足, 学习效率也定会得到显著提高。
1. 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开展参与式互动教学的过程中, 多数情况下需要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 使得枯燥的理论课程变得更加生动活泼, 从而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尤其是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众多案例, 都来源于复杂的管理实践, 通过对工作场合过去实际发生的或将来可能发生的问题的分析和讨论, 启发学生的思路, 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学生提出问题, 讨论问题过程中, 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发表自己就某一问题的看法。这种高频度交流, 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人际交流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学生自身竞争力。
2. 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管理心理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十分注重理论的应用性。只有将书本知识真正转化为实践领域的成果, 管理心理学的学科地位才能得以巩固。而采取参与式教学法过程中, 大大缩短了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通过情境体验、案例剖析、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方法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具体而又逼真的管理情景, 对于没有直接接触过或很少接触过政府、企业, 对实际工作了解甚微, 又缺乏社会工作经验的学生来说, 无疑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促使他们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讨论,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符合现代人才培养的要求。通过这种参与式教学实践我发现, 课上参与案例讨论的同学比以往回答问题的同学数量明显增多, 这样就可以很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完成教学目的。
3. 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充分互动
传统教学方法注重教师的主体地位, 学生掌握知识的好坏单纯以考试作为主要的衡量指标。因此, 长期以来那种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 难以达到师生充分互动的目的。采取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 通常, 我会让学生自由组成案例讨论小组, 每组由6~8人组成。教学实践表明, 学生对参与式教学法表现出极大的学习兴趣, 讨论完毕, 每个小组都会派代表发言, 阐述观点, 有时还会有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 针对要点问题的不同观点、不同方案他们会进一步探讨、争论。这有助于学生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取长补短, 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判断力、质疑力, 鼓励学生具有打破旧概念、原理、经验而独辟蹊径的勇气, 把教学内容转向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上, 并为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提供适当的环境, 实现课堂的互动模式。
参考文献
[1]王蔚.西方成人培训双向互动式教学方法及启示[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1997 (3) .
[2]冯克诚, 田晓娜.最新教学模式全书[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 1997.
[3]覃翠生.论互动式教学方法的基本形式和特点[J].桂海论丛, 2006, 1 (1) .
[4]陈龙安.创造性思维与教学[M].北京:中国轻工出版, 1999.
[5]唐剑岚, 胡建兵.自主学习模式下的网络环境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 2003 (6) .
[6]李晓文, 王莹.教学策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7]朱德全, 王梅.对话教学的模式与策略探析[M].北京:高等教育研究, 2003 (2) .
[8]朱永新.管理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