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2014年中国人力资源新常态的驱动因素和发展特点(2)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9-12 共12791字

  无论是经济转型还是技术革新,首要的要素就是具备适应复杂工作的技能人才。但是,由于职业教育体系与企业培训不足,我国的技能人才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刘丽彬等,2013)。产业升级的过程就是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的过程,因而在实质上是劳动力结构高级化的过程,尤其是一线劳动力对先进技术的适应能力日益成为产业和企业升级的人力资源瓶颈。据人保部统计,2014年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中技能劳动者数量只占全国就业人员总量的19%左右,高技能人才的数量更是只占5%,技能劳动者总量严重不足⑥。另一方面,占新生劳动力近一半的大学生依然面对极大的就业困难。深圳市发布的2014 年度《深圳劳动关系发展报告》显示深圳约有 3000家汽车维修企业,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汽车维修行业技能人才将达 18% - 25% 的缺口,约 1.5 万 -2 万人。

  另一方面,全国高校毕业生再创新高达到 727 万人,2014年被称为“更难就业年”.城乡二元分割是造成质量结构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二元分割禁锢了劳动力市场的应有活力,削弱了劳动力要素的配置效率,扭曲了对农村地区人力资本的投资水平。

  农村地区的劳动者在教育、养老、医疗等方面的人力资本投资先天投入不足,与城市劳动者相比在未进入劳动力市场之前就形成前市场差异。导致农村劳动者与城市劳动者在教育水平、技能水平、健康状况、收入水平、劳动关系稳定程度等方面与城市劳动者差距非常大。劳动关系短期化也是造成人力资源质量偏低的原因。

  企业担心低端劳动者稳定程度不够而不愿意提供技能培训;劳动者由于技能低而无法获得满意的就业质量,也无心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劳动关系。员工技能低,从而就业质量低,由此无法建立稳定的劳动关系,导致离职率高,这就使企业不愿意提供培训,导致员工始终无法获得技能的恶性循环。最终,企业转型所需要的技能基础无法实现。

  2014 年《劳务派遣暂行规定》正式开始实施,意在规范和缓解劳务派遣用工领域的矛盾。但根据北京大学等高校师生组成的新生代课题组发布针对广州市电子行业、汽车制造行业劳务派遣用工调查结果,指出劳务派遣工权益困境未能完全破解,派遣用工超过 10% 的工厂仍在继续招聘派遣工,而不是缩小劳务派遣的用工比例。

  职业教育体系发展缓慢是造成质量结构矛盾的另一个原因。2014 年,中国政府公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的决定》、《技能人才发展国家标准》等旨在促进职业教育与技能人才发展的政策与标准,目的在于改变由于职业教育缺失导致的技能人才长期短缺的局面。《决定》对职业教育的培养层次进行了进一步界定。今后的职业教育将包括高中、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几个阶段,还要有与职业教育特点相符合的学位制度。

  人力资源是最具有适应能力的资源,表现在相对于设备厂房等固定资产,人力资源的调整更为便捷。但同时人力资源也是最不具有适应能力的资源,因为人力资本,无论是教育、技术还是经验、思维,一旦形成就存在惯性,很难以调整。无论是经济转型驱动还是技术升级驱动,外部环境的变动,越来越要求企业对人力资源队伍的技能结构进行快速地调整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但是现在企业调整的需求面对的是长期存在的人力资源技能单一、人力资本投资不足、难以调整的局面。2014 年《KellyServices 全球雇员指数报告》显示目前 92% 的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受到劳动力队伍数量和质量(能力)短缺的影响,而其中质量问题尤为突出。

  上述两大矛盾将会长期主导中国人力资源重大问题的走向。充分认识这两大矛盾将对我们认识解决中国人力资源新常态的各种重大问题提供更好地政策启示。

  (二)制度环境改革全面深化,激发市场活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一大亮点是提出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我国对改革认识的深化和系统化。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从根本上厘清了政府和市场的边界,有助于最大限度地释放和激发市场活力,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2014 年制度环境和公共领域的改革都是围绕着推动市场化进一步发展展开的。

  国有企业改革对人力资源领域的冲击一直是我们关注的话题。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将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最终目标落脚到“相互融合”,并提出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投资项目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为现阶段国有企业改革注入新内涵。2014 年,围绕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话题层出不穷。央企层面,中国医药、中建材开展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试点。中石化销售公司向全球 25 家投资者出售 29.99% 的股权;地方政府层面,上海市等 19 个省市出台了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具体方案。

  可以预期,混合所有制改革所带来的国有企业兼并、重组会造成对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的冲击,而允许企业员工持股将为国有企业带来更多样化的激励手段,帮助国有企业留住优秀人才、调动员工积极性。

  事业单位的改革事关中国 3000 多万事业编制职工的利益。2014 年国务院颁布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这是我国公共管理领域的一件大事,对于完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提高公共管理水平,提升公共服务品质都极为重要。其中,《条例》在公开招聘、竞聘上岗、业绩考核、实际贡献与工资增长高度挂钩、依法参加社会保险上体现了更加市场化、企业化的原则。

  2014 年公务员分类改革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是司法人员分类管理。2014 年中央通过了《关于司法体制改革试点若干问题的框架意见》和《上海市司法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司法人员分类管理试点拉开帷幕。司法人员能够摆脱司法行政等方面的干预和影响。这有助于独立行使司法权,同时也有助于司法人员专业化发展,提高司法素养。通过对司法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管理来实现司法的“去行政化”,通过对司法机构的省以下垂直统一管理来实现司法的“去地方化”,减少人为对法律的干扰,也就是减少人为对市场的干扰,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是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破除二元分割,适应经济转型的重大举措。2014 年 7 月 3 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意见》明确将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这标志着我国实行了半个多世纪的“农业”和“非农业”二元户籍管理模式将退出历史舞台。同时,《意见》还给出了一个具体的时间表,即到 2020 年,努力实现 1 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取消户口城乡分割,实行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基本建立以合法稳定住所和合法稳定就业为基本条件,以经常居住地登记为基本形式的户口迁移登记制度,这对于我们消除城乡歧视以及城乡二元分割起到了一个制度上的釜底抽薪的作用。这项改革减少了劳动力所受到户籍限制,促使劳动力更加自由地流动,实现较为充分的就业,从而激发劳动力市场的活力,推动更多的社会财富被创造出来。

  为适应经济转型的需要,国家出台了多项旨在降低创业门槛、鼓励创业的政策。2014 年 3 月,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在全国推开。改革放松了对市场主体准入的管制,降低准入门槛,“公司实收资本不再作为工商登记事项。公司登记时,无需提交验资报告”;转变监管方式,“将企业年度检验制度改为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制度”;简化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手续,“申请人提交场所合法使用证明即可予以登记”.企业注册登记制度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创业的动力。3-8 月登记制度改革后新登记注册企业同比增长 61%,呈现“井喷式”增长⑦。同时,为引领和支持更多的大学生自主创业,6 月多部委启动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各地区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计划也相应出台。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