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滴滴出行的半挂靠人员管理模式(3)

来源:学术堂 作者:原来是喵
发布于:2016-09-01 共9169字
 (四)司机激励与惩罚
  
  滴滴对于司机的激励和惩罚措施覆盖了各个方面。在奖励措施上,一方面,滴滴设有基于服务数量的奖励,即每天完成 1-2 单订单奖励 20 元,3-4 单奖励 50 元,5 单以上奖励 80 元;对于司机服务质量同样设有奖励,即 4.1星 -4.7 星奖励 100 元,4.8 星 -5 星奖励 1000 元。滴滴根据不同城市的不同情况设立了差异化的奖励政策,既有翻倍奖励,也有保底奖励。另一方面,滴滴软件客户端设有“小费”功能,在早晚高峰期、夜晚行车期间、恶劣天气或雾霾污染期间,针对车辆紧张的情况,乘客可以将车费提高或者给予小费来招揽司机。这种激励模式能够满足司机多元化、个性化和异质化的需求(李建军、毕新华,2014)。
  
  不只有激励,滴滴同样设置了相应的惩罚性制度。对于滴滴的司机,滴滴采取了“末位淘汰制”:每个考核周期按照排名,淘汰评级和业绩最差的 5%-10% 司机,这意味着滴滴的司机必须保持较高水平的服务。而对于驾驶自有车辆的司机,滴滴则制订了“降级制度”(见表 3)。如果司机符合了降级标准中的任意两条,滴滴将对司机进行降级操作,这时司机必须重新申请30单快车考核才能“重操旧业”.
  
  司机降级标准
  
  对于司机的刷单行为,滴滴表现出“零容忍”的态度。一旦发现司机有刷单的行为,滴滴提供两种解决方案:一是滴滴解除与司机的合作关系,责令司机退还赚取的车费,免除司机的刷单罚款,但车费的订单补贴不予支付;二是滴滴继续与司机合作,但要接受封号和罚款,在账号禁用期间内,车主的账户余额显示为零,系统会扣除不正常订单的收入,账号禁用结束后余额将恢复正常。滴滴的商业模式本质源于共享经济,鼓励车主与乘客共享线路,以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但刷单行为明显不符合滴滴的愿景,因此滴滴加大力度惩处刷单行为,同时呼吁所有司机遵守滴滴平台的相关规定。
  
  三、滴滴出行与传统出租车行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比较
  
  传统出租车行业的垄断经营一直是打车服务行业的痼疾。2014 年初,滴滴的迅猛发展为出租车行业带来了划时代的变革(常缨征,2014)。2015 年年初,滴滴与快的合并后,打车软件迎来了一轮爆发性增长,滴滴与传统出租车行业之间的矛盾一发不可收拾,甚至出现过传统出租车司机围堵滴滴北京总部的事件。那么,在争抢利润蛋糕时,滴滴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与传统出租车行业存在哪些差异呢?或者说,为什么滴滴能够动传统出租车行业的“奶酪”呢?本研究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基于乘客满意的考核办法
  
  传统出租车行业具有以下几个“痛点”:一是司机不在乎乘客乘车体验,车内环境脏乱;二是司机不畏惧乘客投诉,服务态度恶劣;三是小部分司机不重视客户利益,存在故意绕路的行为。
  
  而滴滴最大的价值是凸显了乘客满意在服务考核中的原则性地位,在共享经济和“互联网 +”的时代背景下,通过提升服务质量,吸引用户采用现代化的打车方式(郭晓祎、郑元春,2013)。具体而言,滴滴让司机们明确地意识到,乘客的满意是决定其绩效的最重要因素。在设计平台时,滴滴着重强调了乘客的意见反馈功能。从基本的“星级评级”到“服务要点回顾”,再到开放式的意见询问,滴滴全方位地收集乘客对于司机服务质量的评价。而在评价维度上,滴滴则针对传统出租车行业出现的种种问题,有针对性地设置评价维度,比如,传统出租车行业存在着车内有异味、车内垃圾不及时清理等问题。因此,在评价乘车环境时,滴滴会具体地询问乘客,车内“是否有异味?”“是否存在没有及时处理的垃圾?”
  
  针对传统出租车行业“绕路宰客”的行为,滴滴公司则通过自动规划行车路线的方法予以杜绝。司机和乘客都能够通过系统清楚地了解到车辆的行车路线,并通过比对系统所提供的最佳路线,判断该司机是否有“绕路宰客”的不正当行为。在此基础上,滴滴同样通过平台,向顾客询问司机是否“绕路宰客”;而顾客如果发现司机的确有上述不正当行为,也可以通过保存行程路线,向滴滴公司投诉。
  
  (二)突出弹性工作的时间安排
  
  对于传统出租车行业而言,司机需要承担高额的“份子钱”.“每天早晨一睁开眼睛就欠公司数百元,在长达十几个小时的工作时间中,有六七个小时是在为公司卖命。”这些份子钱被用来抵扣出租车公司的各项经营管理成本,一部分还被挪用来支付高昂的办公费用和招待费用等。因为这些“份子钱”的存在,司机每天必须工作17-18 个小时,才能获得扣除“份子钱”之后相对满意的收入。
  
  同时,在传统出租车行业中,为了满足出租车公司“高峰期必须出车”的要求,出租车司机不得不在高峰期出车。这种出车并非基于司机的主观愿望,而是行政命令强制性要求的结果。对于出租车司机而言,即使存在不想工作、收车回家的念头,也不得不遵照出租车公司的规定继续工作。因此,出租车司机看似时间自由,其实几乎没有时间弹性,必须努力利用时间接送乘客。
  
  而滴滴则开创了人力资源管理全新的时间管理模式(赵德志、刘丽,2014)。对于滴滴的“半挂靠”司机而言,他们大部分是兼职司机,在主要工作之余利用闲散时间获取收入。很多司机在自己的工作场所就能接乘客的订单,更为重要的是,司机每天只需要在愿意工作的时间出车,不存在时间上的强制性要求。这种开放性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正体现了“互联网 +”时代,社会人力资源共享的特点(张建辉,2002)。
  
  滴滴出行与传统出租车行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比较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