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供电企业绩效管理体系优化探究
【第一章】电力企业绩效管理研究绪论
【第二章】绩效管理相关研究基础
【第三章】D企业绩效管理的现状分析
【4.1】绩效管理改进方案的设计依据
【4.2 - 4.4】绩效管理改进方案的具体内容
【第五章】D企业绩效管理改进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
【总结/参考文献】供电公司绩效管理模式研究总结与参考文献
第 1 章 绪论
1.1 论文选题背景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进,经济发展对于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其中电能是最主要能源需求之一,在生产、生活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电力发展的优良成败直接关乎着我国经济发展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成效。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实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发展的经济体制,电力工业自然在这一背景也做出了相应改革,从原来的行政管理模式下集资办电,转变为今天的政企公开的独立法人实体模式。市场化转变给电力工业带来的效果就是经济效益、服务质量以及供应能力得到显着提高。在建国初期,电力供应不足一直是困扰国力向前发展的主要问题,然而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发电量、发电装机容量已经攀升到世界的第一位,充分体现近年来我国在电力方面的发展速度,对生产、生活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本文选题的核心内容为基层供电企业,其发展的优良与否直接关系着国家电网企业的经营成败,与所在地区的人民群众以及地方政府有着密切联系,承担着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三农”的重大责任,同时还是开展供电服务、经营管理以及安全生产的形象窗口与一线阵地。随着改革开放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逐步推行,在新的体制与形式下发展,对于电力工业来说,带来无限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无限的挑战,无论是外部压力还是内部的竞争都是前所未有的,要想促进国家电网持续稳定发展,促使企业以及队伍整体核心素质得到提高,就必须要协调组织好基层供电企业,确保其目标的一致性,确保其绩效管理与运营能够不断提升、完善,这是当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1.2 论文研究意义
绩效管理是企业推动发展与运营的一种手段,此种体系最早起源与西方发达国家,在 20 世纪末才传入我国,并且在企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绩效管理在我国各大企业中运用,促使其在体系上得到不断完善,在流程上不断改良,步入了一个良性循环模式。绩效管理归根结底是一种人力资源管理手段,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主体,通过绩效管理不但可以对企业中工作人员起到约束激励的作用,企业各项发展目标、各种经营战略的实施同样也离不开绩效管理。对于基层供电企业来说,具有实现跨越式发展、持续创造绩效、明晰战略目标等重要作用,具体作用如下:
将绩效管理运用到基层供电企业发展之中,在促进工业城镇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同样也会促进我国整体经济的进步与平稳发展。现今为止,我国改革开放已经实施三十余年,在经济上所取得的成绩非常瞩目,从农业社会逐步向着工业社会转变,从计划经济时代转变为今天的市场经济。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国民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但是国际间竞争也越发激烈,为了寻求进一步发展,对于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现阶段,我国正处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以推动城镇化、工业化建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深化改革开放、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为目标。然而,这一切的实现,电力企业必然要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其中基层供电企业更是会发挥保障性、基础性的作用。国家政府以及国家电网公司对电力工业提出“一强三优”的战略目标,然而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必须依仗绩效管理在基层供电企业中的实施。我国从计划经济时代转变为当今的市场经济时代,在这一背景下能源行业发展也要以市场经济为基准,所以电力工业、电网公司必须转变原有的发展方式,紧跟时代的脉搏。国家电网为了实现发展方式上的转变,明确了“三抓一创”的建设目标以及“一强三优”的战略目标。再有,为了促进我国电网建设能够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必须要构建相应的发展体系,因此而提出“三集五大”体系。我国土地面积广阔,电网建设不仅包括大都市,还包括占大部分各城镇、乡村,在城镇、乡村所建设的电力企业就是所谓的基层电力企业,其发展状况如何对我国整体电网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直接决定着上述目标的实现。
要促进基层电力企业持续平稳的发展,离不开三个方面:第一,以国家电网提出的战略目标为方向;第二,基层电力企业要以当地实际情况为基础,为地方经济发展以及“三农”提供应有的服务;第三,利用有效的管理方式,这是实现前两者的前提与基础。D 企业主要从事电力供应服务和维护管理工作,为了使企业改革更加顺利、运营过程中尽量不出现纰漏、企业员工在工作时能够更加专业和规范,用职业的态度去从事工作,在 D 企业中开展绩效管理优化是必然的要求。
同时,开展 D 企业工绩效管理改革是应对农村电气化迅速发展的必要措施。现在农村经济水平越来越高,更多更好的家用电器也走入了普通百姓家中,农村的用电量也大大增加。为保证百姓日常用电和农业用电不出现问题,因此 D 企业必须要实行改革来适应新要求。同时,D 企业在对农村改善电力设施的过程中,要秉着规范、真诚、积极的态度,使得服务更加人性化,也是响应国家“三为”服务方针的号召,更好的为农村、为农业、为农民提供好优质的服务,更好地为乡镇提供好电力资源。
D 企业在进行工作时,可以运用关键业绩指标法对电费的回收、电线的损坏、电工是否按照正确的电价收取电费、是否有人对电力企业进行投诉、损害的电力设抢修的是否及时等现象进行具体的量化考核,为企业能够更好实施绩效考核管理制度先打下基础。D 企业实施绩效管理制度,能够有效改善基层企业在进行农村电费收取时,不经考查就随意录用人员当电工的情况。有了管理制度,基层企业在人员录用时,就会更加公平和科学,将不合适、没有经验的“黑”员工全都开除,按照管理规定来规范正式的选择员工录用,确保基层企业工作的正常开展。
D 企业开展绩效管理工作,还能够有效改善以往的奖金只按照人头摊平分配的情况。使用绩效管理工作,在对员工发放薪资时,按照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优秀员工的工作得到回报,同时也能激励别的员工更加上进,让绩效管理结果和员工薪资直接挂钩,能够很大程度上的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
因此,要实现基层电力企业持续平稳的发展离不开有效的管理方式,有效管理方式的具体表现是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与进步,一切的发展以人为本,绩效管理恰好符合这一要求与目标。人是任何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主体,电力企业的发展自然也不例外,因此,国家电网企业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奉献社会、忠诚企业”.
为了促进我国电力工业发展,提高电网企业发展水平,必须全面落实绩效管理,将其落实到各级单位、各部门以及每一位员工身上,将电网公司整体的战略方向、基层电力企业与实际相结合的发展目标以及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这样可以有效促进员工与企业的共同进步,最终实现电力企业的发展目标。
1.3 研究综述
对于绩效的运用很早就有,但是最初不能叫做绩效管理,而是绩效评价。对于西方国家来说,绩效评价这种方式可追溯到 14 世纪,当时的复式记账就是所谓的绩效评价[1].对于我国来说,绩效评价可追溯到西周时期对财务活动以及官吏实施的“上计制度”.然而,真正、系统的绩效管理是出现在西方工业革命时期[2].最早将绩效管理应用于企业之中的是苏格兰的罗伯特 欧文,当时其将此种管理模式应用于纺织厂之中。美国对绩效管理最早运用于对公务员的考核。绩?
效管理模式主要考虑的问题是绩效与成果,这恰好符合了管理学大师彼得 德鲁克在其着作《管理实践》中所提出的观点,绩效与成果是管理中必须设定的[3].
归根结底,企业存在的目标是实现一定经济效益,然而经济效益的实现,自然离不开成果与绩效。而绩效与成果的实现自然离不开企业发展的主体员工,只有负责的员工、有积极态度的员工以及有学习意识的员工才能实现企业发展目标,此种员工必须要绩效管理方式的激励[4-8].
1.3.1 绩效管理研究综述
虽然我国对绩效评价的运用在西周时期就有相应的雏形,但是对企业绩效管理的研究却相对较晚,在 20 世纪末期才开始投入对其的研究。在绩效管理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之前,还属于绩效评价。对于绩效评价的应用,同样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及管理模式的不断进步,促使很多企业管理人员以及相关学者意识到,绩效评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满足当今社会企业的发展需求[9].绩效评价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单独的个体而存在,没有与企业文化以及相应的战略、目标融合在一起,这不利于企业经济效益以及战略目标的实现。绩效管理是在绩效评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加完善化、系统化。对绩效评价的研究主要是各企业、行业的组织者、管理者以及管理学学者专家,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绩效评价方法、绩效评价对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绩效评价理论框架等等,这对绩效管理方式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其中最关键的是对于绩效评价理论的研究,只有形成一个相对完善、准确的理论体系之后,才能确保绩效评价实施的有效性[10-12].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对于绩效评价的需求也在逐渐发生着变化,因此其自身的理论框架也在发生着多样性的变化。对于绩效理论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3-18]:(1)对于绩效评价来说,其理论上必须要具备生产有效性,因此各企业的管理者以及管理学专家、学者,首先从生产管理角度作为切入点,对绩效评价进行研究,认为所谓的绩效是企业员工在其工作岗位上所创造的价值与产出记录,因此只要针对员工工作方法以及工作条件进行整改,那么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以及运营状况就会得到有效提升。(2)员工是企业的主体,其能力的高低以及平时的基本行为决定企业的发展水平,因此企业管理者与管理学专家学者基从员工能力与行为这一角度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和方向是如何提高员工的生产效率和工作能力,采取什么样的激励措施可以促使员工的工作态度更加积极、主动。(3)企业要想持续稳定的发展,必然离不开完整、系统的战略管理,对这一方向的绩效评价也进行了相应研究,研究所得出的观点是企业发展的整体方向、战略目标必须与绩效评价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将绩效评价融合入企业发展中必须以经济效益为基准,从组织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运用合理的、量化、非财务性绩效评价,促进企业业绩以及效益的增长。当企业所处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不同以及自身的管理需求不同,那么其相应的绩效和绩效评价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与发展。那么随着政治环境、经济环境以及自身管理需求的不断提升与完善,绩效评价的研究也从内部业务延展到内外兼顾、从只专注定量到定性与定量的相结合、从单一维度发展到从多个维度,从而促使绩效评价方法不再局限于一个管理学科、一个方面的评析内容,而是将多学科、多种研究方法融汇在一起,相互补充、相互交叉运用,从而促使形成现今绩效管理,并向着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19].目前为止,对于绩效管理的研究已经将其充分与企业其他背景因素结合依附在一起,将企业信息建设、流程再造、企业文化以及发展战略与绩效管理融合、统一。绩效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发展重要的落脚点与出发点,对促进其企业整体发展以及国民经济的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国对于绩效管理的研究是建立在为企业与政府服务基础上进行的,以达到提高工作效能和管理水平的目的。研究的过程中,主要是借鉴国外绩效管理的先进经验以及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的[20].在 1999 年,国家财政部门结合国家计委、人事部以及国家经贸委联合颁布了《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操作细则》、《国有资本绩效评价原则》,这两套绩效管理体系的颁布是建立在我国企业实际情况的基础之上的,属于国有资本绩效评价体系。此种绩效评价体系的评价方法与评价指标体系是相对规范、科学的,以企业运营过程中发展潜力、盈利能力、财务效益以及资产运营作为绩效评价中定性与定量分析的依据,从而对企业运营风险、经营成果做出公正、客观、真实、准确的评判,使企业对目前的运营状况、存在问题以及经济效益有一个整体的评价与认知[21].我国颁布的这两套国有资本绩效评价体系,都是以统一评价标准为基础,在对国有企业考核上都采用的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的方法,但是这两套绩效评价体系的评价重点与核心更加偏重于企业财务活动状况、财务指标以及行政管理,在企业组织构架、企业文化、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还不够充分,对于企业核心实力的评价还不是十分有效,但其在促进我国市场化经济发展方面依然起到了重大作用[22-24].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市场经济的逐渐成熟,对于绩效管理的研究逐渐深入,对于绩效管理的认知与应用也在不断完善与成熟。近年来,我国对于绩效管理的研究本着以实际情况为基础与国外经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经过多年的实践,绩效管理体系逐步完善,在不同企业、不同行业之间都有运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上文可知,我国在绩效管理研究初期颁布的两套绩效管理评价体系,更偏重于对企业财务活动状况、财务指标以及行政管理方面的评析,而如今从之前粗放型管理逐渐转变为企业核心价值上来,更加注重对企业文化、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不但注重企业发展制度,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实施人性化的管理措施[25].在绩效管理上更是将企业文化、企业战略目标协调、融合在一起,可以说形成了一个相对规范、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对推动过企业深入化发展,提升企业自身实力有重要作用。
1.3.2 电力企业绩效管理研究
我国电力企业绩效管理随着经济发展与电力体制改革,进行着逐步的演变与提升。大体来看,我国电力企业绩效管理主要经历了五种模式的演变与发展,具体如下[26-28]:(1)在没有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之前,属于政企不分,采用的是对标管理,对安全性、生产性高度关注的绩效管理模式。(2)国家电网公司注重国际领先指标、注重财务指标的绩效管理模式。(3)国有体制改革初期,高度关注企业基本资金的绩效管理模式。(4)国有电力企业在国资委的引导与指挥下的绩效管理模式。(5)市场化经济体制不断深化时期的绩效管理模式。
随着经济全球化,电力企业进入深入化的市场化发展阶段,对电力企业绩效管理的提升与整体实力的增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部分电力企业都实施了绩效管理的创新与发展,引入 EVA(经济增长值)、BSC(平衡计分卡)、KPI(绩效指标体系)等绩效管理工具,在公司价值与战略上得到更多的关注,有效促进了绩效管理的不断完善与创新。
1.4 研究框架及主要内容
本文首先对绩效管理理论进行分析探讨,主要对国内外先进的绩效管理理论进行梳理,然后以 D 企业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对该企业目前的所处的状况、存在问题、所遇的困难进行分析探讨,并根据当前电力市场发展局势,对未来发展趋势与变化进行研究、预测,分析总结电力企业进行绩效管理改革与创新的必然要求。随后,再以企业实际情况为基础,运用先进的理论设计出一套符合 D 企业发展的绩效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