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优化项目建设设计和建设管理,分析了BIM技术在项目建设管理中的应用理论,指出了基于BIM技术的项目建设管理应用优势:可建立全周期类型的项目建设管理体系,为项目建设协同管理创造有利条件。提出了基于BIM技术的项目建设管理应用方法:以可视化技术应用优势为基础,完善项目建设设计工作,以模拟性为手段,评价项目建设管理工作的合理性,以协调性为导向,提高项目建设管理工作的时效性。应充分发挥BIM技术在项目建设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选择相应的技术实现方式,积累更多、更有效的技术应用经验,提高项目建设管理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BIM技术;项目建设;管理;全周期;协同合作;应用方法;
作者简介:刘源(1988-),女,研究生。;
Abstract:In order to optimize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design and management,the study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theory of BIM technology in projec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points out the application advantages of project management application based BIM technology,i. e. to establish projec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the complete period,to create the favorable condition for project construction coordinated management. The application methods of projec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based on BIM technology are proposed,i. e. to perfect project construction design based on the advantages of visualiz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evaluate the rationality of projec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through simulation,and improve the timeliness of project management oriented by coordination. It is suggested to fully play the important role of BIM technology in projec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select corresponding technology implementation model, accumulate more and more effective technological application experience, and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projec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Keyword:BIM technology; Projec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Complete period; Collaboration; Application method;
BIM技术的应用过程中,项目建设管理部门一定要有动态管理意识,将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影响建设质量的因素加入到BIM数据模型中,结合项目建设实践理论,评价此类影响因素的可控性,进而进一步优化项目建设设计结构和施工工艺的具体应用流程。需要注意的是,在应用BIM数据模型时,项目建设部门应细化数据模型的建设约束条件。此类条件可为结构稳定性约束条件,也可为项目建设成本约束条件,但无论是哪种约束条件,均应明确体现在BIM数据模型中,并对约束条件的参数进行细化调整,使BIM技术为项目建设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1、BIM技术的应用特点
1.1 系统性
系统性应用特点是在BIM技术系统中,其可以根据具体的技术应用要求,对系统中的技术应用形式进行模块化管理,而模块化管理的过程在BIM技术应用平台中并不孤立,而是在系统层面存在相对明显的联合应用特点,这也是BIM技术的突出应用特点之一。从这种系统性的实际表现形式角度分析,系统性分为管理资源应用层面系统性和管理数据维护层面的系统性。从管理资源应用层面的系统性角度来看,借助BIM技术,各级管理部门和工作人员可以结合项目建设的具体要求,对各部分、各环节的管理内容进行资源化管理,也可在这种资源化管理的过程中实现相对有效的管理系统性。从管理数据维护层面的系统性角度来看,这种数据维护层面的系统性是BIM技术的突出应用优势。在实际的项目管理过程中,结合具体的管理要求及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设计变更要求,工作人员可以对其中相关的数据模型进行参数层面的数字化调整,从而呈现出更为有效的系统性管理流程,相应的数据管理效果也会更好。
1.2 协调性
协调性是在应用BIM技术时,各级管理部门和工作人员可以直接参与到BIM技术系统的维护和管理过程中,同时,可以在系统层级直接分享相应的管理数据和技术应用数据,从而实现更加完整的、时效性更强的数据管理流程。尤为关键的是,BIM技术的这种协调性也会体现在协同办公的过程中。现阶段,基于网络管理存储器的BIM技术云管理平台已经具备了工程应用的一般优势,可以直接应用到项目建设过程中。其中,管理部门之间可以直接在云端对BIM技术模型进行操作,可以在空间维度观察此类数据调整的实时渲染效果。需要关注的是,在协调办公过程中,BIM技术应用可视属性相对明显。在这种可视化的技术应用流程中,工作人员可以直接观察在参数发生变化之后,项目建设在结构管理或建设资源管理层面出现的变化,从而对参数调整的实际内容进行优化,这也是BIM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的突出特点之一。若想强化这种技术应用的协调性,促使各级管理部门在应用此种技术时可以获得较好的技术应用效果,需要在技术应用实践过程中积极积累技术应用经验,提升BIM技术协调应用的灵活性。
2、BIM技术在项目建设管理中的应用理论
2.1 结构设计
结构设计内容属于结构设计合理性分析范畴,这个过程中不仅包括与项目建设结构力学分析相关的内容,也包括与应力应变表现形式相关的内容,后者对项目建设管理工作的实际质量影响更为明显。一般情况下,在开展结构设计工作时,工作人员需要结合项目建设的具体要求,将这种要求细化到结构设计过程中。但是,这种项目建设的要求在结构设计中的细化形式往往非常复杂,包含的设计内容也相对较多。工作人员需要明确结构设计的主要矛盾,借助BIM技术系统,细化结构设计流程。实际上,结构设计的具体形式和具体内容往往具有一定的参考性。工作人员可以借助同类型的项目建设内容,直接参考典型的结构设计形式。应结合项目建设中的结构强度要求,对所设计的工程结构进行力学分析。其中,与结构运行中应力应变相关的力学分析内容是重点,工作人员可以直接应用BIM技术系统中的动态模拟功能,对项目建设中的结构进行力学分析,从而根据力学分析结果,优化结构的组成形式,为后续的材料选择提供有效的参考数据。
2.2 材料应用
材料应用在项目建设管理工程中往往与项目建设成本控制工作紧密相关,但是建立这种联系过程并不简单,需要结合项目建设的具体要求,从材料应用数量及材料应用质量等角度进行分析,注重应用数据分析方法,这样才能在确保材料应用质量的同时,降低对材料应用成本规划的干扰。BIM技术是基于完整的技术应用系统,但在这种技术应用系统中包含着与成本规划相关的技术应用模块,而此技术应用模块以材料应用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为基础,具备材料应用层面的拓展性。实际上,在现代化材料应用过程中,已经可以做到对材料应用过程的全流程管理,这种全流程管理是材料应用溯源的过程,其不仅可以借助BIM技术系统直接对材料进购的源头进行追踪和记录,还可以根据实际的运输数量对存放形式和实际的保存设施进行规划。从此角度分析可以看出,虽然BIM技术是一种以数据分析为基础的应用技术,但是其对数据分析之外的项目建设内容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且这种指导作用的实际效果相对具体,可为项目建设管理质量的提升提供有效支持。
2.3 工艺选择
工艺选择流程是工艺模拟的过程。在实际的项目建设过程中,其工艺选择过程需要结合项目建设的具体要求,包括经济性管理要求和项目建设进度管理要求,而此类管理要求在实际的项目建设过程中往往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这种形式相对具体。借助BIM技术,工作人员可以直接对不同的工艺技术进行模拟,但是若想提升工艺技术模拟的实际效果,促使工艺技术的模拟应用过程相对完整和有效,就需要在应用BIM技术系统时,对工艺选择的基础参数进行合理的筛选,包括技术应用成本及相关技术设备的运行能效需求等。在这个过程中,要明确工艺选择的实际目标,既要符合项目建设质量要求,又不能与项目建设成本控制原则发生冲突,这样才能切实提升工艺选择过程中BIM技术的应用效果。
3、基于BIM技术的项目建设管理应用优势
3.1 可建立全周期类型的项目建设管理体系
借助BIM技术,项目建设单位可建立全周期类型的项目建设管理体系,将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设计工作、项目施工、项目运行维护及保养、后续运行过程中的经济效益产出等过程整合起来,促使项目建设管理工作更具体系性,实际的项目建设管理流程也可更加完整。实际上,BIM技术的应用过程具有非常强的专业性,国内BIM技术的应用起步较晚,技术应用经验积累还不够丰富,专业人才与市场发展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但从技术应用的层面分析,BIM技术的数字化应用趋势明显,其实际的技术学习和技术应用环节并不复杂。在这种可视化技术的引导下,项目建设管理部门可以以动态管理形式,在全周期管理过程中及时更新项目管理因素,借助BIM技术可视化平台,直接观察此类因素对项目建设质量的影响,并将这种影响与全周期管理工作对应起来,细化项目管理办法。
3.2 为项目建设协同管理创造有利条件
项目建设管理工作涉及的管理部门颇多,实际的管理内容也相对复杂,这就要求在实际的项目建设管理过程中,各单位应协同合作,共享有效信息,以协同合作的形式参与项目建设管理过程。但是由于项目建设管理各部门在沟通效能上不佳,设计团队、施工承包单位及项目建设运营部门和业主之间的沟通往往时效性不强,一些问题在初期并未得到较好的沟通和处理,导致项目建设行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无法满足项目建设管理的新要求。在BIM技术的支持下,项目建设管理部门可将与项目设计、项目施工及项目运行和业主沟通等工作整合起来,以协同合作的形式开展项目建设管理,从多方面衡量此类工作的整体合理性,进一步明确其中存在的问题,确定更为有效的解决办法。
4、基于BIM技术的项目建设管理应用方法
4.1 以可视化技术应用优势为基础,完善项目建设设计工作
项目建设设计工作是项目建设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对项目建设施工的安全性及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均有关键影响。在应用BIM技术平台时,项目建设管理人员需要以可视化的技术应用优势为基础,建立完善的项目建设设计数据模型,将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及施工工艺等加入到BIM数据平台中。针对二维的项目施工建设图纸,项目管理单位可利用二维图纸生成三维数据模型,借助BIM数据分析系统,分析初期设计模型的合理性,尤其要关注设计模型的应力承载问题及结构设计问题,此类问题是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关键。项目建设管理单位一定要注意BIM技术应用的互动性及反馈性。在互动性的支持下,设计人员应明确各类设计构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并以此为基础,观察结构设计的实际反馈信息,以此为基础,促使项目建设设计管理工作细节化,并为后续的施工决策过程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4.2 以模拟性为手段,评价项目建设管理工作的合理性
基于BIM技术的项目建设管理工作,其本身的技术模拟性非常强,这种模拟性不仅体现在项目建设的设计过程中,也体现在项目建设管理工作的评价过程中。具体而言,在开展项目建设管理工作时,管理部门可利用BIM技术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建设管理环节进行模拟,模拟的内容相对丰富,包括照明系统模拟(模拟指标万网为节能效果)、安保系统模拟(模拟指标为紧急疏散效果)及保温保暖模拟。借助BIM技术平台的可视化优势,管理人员可从三维角度观察项目建设管理流程的合理性,更为关键的是,管理人源化可在BIM技术数据管理平台中加入时间影响因素,以更为多元的维度评价项目建设管理工作的合理性,将这种合理性与项目建设工作的后期运行和维护工作整合起来,从项目建设管理成本的角度对项目建设管理工作进行评价。
4.3 以协调性为导向,提高项目建设管理工作的时效性
项目建设管理工作的时效性主要与项目建设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反馈及问题处理相关。在应用BIM技术时,项目建设管理部门可使用相应的技术平台,以模块化管理形式将项目建设中的项目设计、施工管理及项目运营和业主沟通工作整合起来。以此为基础,在发现了基础性的建设问题时,管理人员可直接在数据模型中标定问题出现的具体环节,并将此类问题直接推送到相应部门的BIM模型数据库中,要求部门人员在现有的数据模型基础上,直接对问题进行处理。基于BIM技术的项目建设管理工作的沟通时效性更强,可在完整分析问题产生缘由的基础上,选择更为合适的形式处理此类问题,完成各部门之间的协同沟通。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协同沟通并非单纯依靠BIM技术系统即可实现,毕竟BIM技术的实际应用过程依旧不能缺少工作人员的参与。若要切实发挥BIM技术系统的协调性优势,项目建设管理部门应重视提高相关技术人员的能力水平,促使其在应用BIM技术时,完善BIM技术应用办法,切实落实与此相关的技术应用要求。
5、结语
项目建设管理部门应重视BIM技术的可视化、协调性及模拟性特点,选择对应的技术实现方式,丰富BIM技术应用环节,促使技术应用方法与项目建设管理流程相对应。
参考文献
[1]饶舰, 龚啸,王兴龙,等. BIM技术在某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管理中的应用[J]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21.(06):1-7.
[2]郑胜强,徐丹基于BIM的基本建设项目供应链管理研究[J] .山西建筑, 2021,47(06):192-193, 198.
[3]蔡兆旋,颜锋,马坤,等.基于BIM技术和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下数字化项目管理平台建设研究[J] .中国工程咨询,2021,(02):95-100.
[4]马宏娟.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绩效综合评价[J]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21.4(01):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