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投资学论文

黑河市涉农贷款发展中的困境与政策建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1-15 共4378字
摘要

  黑河市辖 2 市 3 县 1 区,有 65 个乡( 镇)、562 个行政村,99 个农场。 总人口 175 万人,其中农村人口 101 万人,是典型的农业地区。 长期以来,黑河市金融机构高度重视“ 三农”工作,一直把涉农贷款的发放、利用、回收作为重点工作来抓。 但通过统计分析黑河地区近年来涉农贷款数据,发现涉农贷款发放过程中,存在很多新问题,急需解决。

  一、涉农贷款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 一) 部分机构支农资金不足,供需矛盾突出。

  黑河地区共有九家银行,但只有农业发展银行、黑河农村商业银行为黑河市支农主力军,扎根农村。 农业发展银行、 黑河农村商银行承担着黑河市 80%的涉农贷款,但二者的存款占比与涉农贷款占比并不匹配。 黑河农村商业银行以占当地 11.8%的存款承担了当地金融机构 19.8%的贷款,存款、涉农贷款市场份额占比差额高达 8.72,支农资金明显不足,可以说是入不敷出,只能通过人民银行的支农再贷款解决剩余需求。

  ( 二) 涉农贷款增幅缓慢,农户贷款比例逐年下降。

  截至 2014 年末, 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31.7 亿元,比上年增长 21%. 黑河市涉农贷款的发放金额在近 4 年逐年走高,但是,涉农贷款所占的比例并没有明显提高,低于各项贷款总额的增加幅度,这说明涉农贷款的增长速度落后于其他贷款的增长。 资金从农村流向城市的局面仍然没有改变。

  农户贷款在涉农贷款中所占比例,在近 4 年内呈连续下降趋势,且下降幅度较大,这说明涉农贷款中对农户的贷款难以满足目前农户生产和生活的贷款需求。

  ( 三) 农户贷款增幅变化大,贷款农户数逐年下降。

  从涉农贷款整体水平上来看,农户贷款的余额有震荡上升的趋势。 受地方政府政策性因素影响,2013 年农户贷款增幅急剧上升,2014 年又急剧下降,极不稳定。部分涉农贷款金融机构农户贷款呈下降趋势,甚至连续 4 年出现负增长。 这说明涉农贷款放贷覆盖面正在逐渐萎缩,多数涉农资金被分配给了少数农户,涉农贷款并未真正达到预期目标。

  ( 四) 农户贷款需求空间大,中小微企业急需资金注入。

  通过对黑河市 1000 个农户进行抽样调查, 有效样本数为 865,其中有 674 个农户有贷款需求,占比 77.9%,最终实现借款意愿的有 430 户,占有效样本数的 49.7%,占有贷款需求农户的比例为 63.8%. 也就是说其余 36.2%有贷款需求的农户,未从银行获得贷款。 因此,农村金融中涉农贷款空间巨大。

  黑河市农村中小微企业多数处于创业期,无论是市场开拓还是扩大规模,都需要大量的资金。 调查 100 家中小微企业,有效样本数为 89,其中仅有 31 个企业在创业时采用外部债务融资,占有效样本的 34.8%. 58 个企业初始创业资金来自于内源性融资,即自有资金、合伙人资金或举借外债。 处于发展期的企业,其产品和项目已经逐渐被市场所接受,发展前景明朗,迫切需要资金注入来扩大规模抢占市场份额。

  ( 五) 涉农贷款投入力量小,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

  农业发展银行黑河分行、黑河农村商业银行承担着黑河地区 80%的涉农贷款,责任大任务重,长年累月积累的风险较高,人力、物力、财力耗费较大。 目前,黑河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不良率均控制在 2-4%,甚至更低,而黑河农商行涉农贷款不良率一般在 6-9%左右, 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农户贷款不良率更高,急需采取措施扭转局面。

  二、涉农贷款出现问题的原因。

  ( 一) 农村资金严重外流,呈现“ 一社难支三农”的局面由于黑河市农村市场利润率较低,国有商业银行经过战略性调整后,纷纷从农村撤走,导致农村地区金融机构服务网点大幅减少, 被保留下来的多数为农村信用社,出现了农村信用社“ 一支独大”的局面,但在“ 三农”多元化、多层次的信贷融资需求下,往往表现出“ 独木难支”的现象。 由于农商行县域资金组织比较困难,财政对公存款余额相对较小,加之部分农信社网点曾出现“ 只存不贷”或者“ 存多贷少”的现象,大量农村资金没有“ 为己所用”而是流进了城市,存贷差额不断扩大,逐渐演变成农村资金的“ 抽水机”.

  ( 二) 涉农贷款主体小而分散,资质低,风险大。

  1.涉农贷款主体小而分散,生产经营稳定性差。 涉农贷款主体可分为个人涉农贷款、企业贷款和各类非企业组织贷款三类。 一方面这三类贷款主体均为中小微企业或农户,分布在个个乡镇,交通不便位置偏远,管理半径远,贷前调查难度大,管理成本高;另一方面涉农产业脆弱,品种单一,技术含量低,受季节、自然灾害影响大,金融机构存在畏贷现象。

  2.缺乏足够的抵押 、担保 ,农户 、企业贷款难 . 调查显示:农村的借款保证方式主要是信用、抵押和担保,分别占借款总额的 41.2%、38.6%、15.8%. 但在信用借款中,亲友借款占据 65.3%, 向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贷款的比例非常小。 由此可见,农村最主要的借款方式仍然是财产抵押,占总借款的 55.9%.从抵押物来看,农户贷款主要是依靠私人房产和土地,中小微企业靠企业厂房和设备。 但往往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抵押物的种类要求严格,折旧率较高,放贷比例较低。 一般农户把折旧后 10 万元的资产作为抵押物,只能贷出 3-4 万元。

  3.缺乏信用记录和资信评级 ,难以满足银行的风险管理要求。 由于黑河市偏远落后,缺乏健全的信用担保体系,难以获得银行业的信用贷款,而农户家庭财产和中小微企业资产规模非常有限,变现能力较低,传统的抵押担保方式限制了农村贷款主体获得贷款及贷款规模。 一但受市场、 气候或政策等因素影响导致涉农贷款出现风险时,由于缺少第二还款来源或者有效风险补偿,贷款极容易形成损失,风险较大。

  ( 三) 部分贷款产品与市场需求不符 ,致使市场需求无法满足。

  目前,黑河农村商业银行的部分涉农贷款产品与贷款主体的需求不一致,主要表现为贷款期限不匹配、金额过小、抵押担保贷款手续繁琐以及抵押物的种类及形式过于单一。 例如涉农贷款的短期性不能满足农业生长、中小微企业资金投入的长期化要求。 黑河农村商业银行的涉农贷款期限一般从 6 个月到 2 年,多以 1 年期限为主,监管部门也倾向于多发放短期贷款,以增强资产流动性,降低风险,但这与现代农业生长的长期化、农业企业的投入-回报周期不吻合,若不根据贷款主体的实际生产情况来合理确定贷款期限, 其结果可能造成农户贷款需求无法满足,致使不良贷款增加。

  ( 四) 银行信贷人员素质较差,农村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差,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

  黑河农村商业银行信贷员较少,平均一个信贷员要负责管辖 5 个行政村、22 个自然村( 屯) 的上千户农民,工作量大,没有时间学习,部分信贷员不了解种养殖业的相关知识、 农村产业政策以及农业管理时间周期等综合知识,对农业科技了解的不透彻,不能客观评价做出科学合理的调查结果。 有的信贷员制度执行不到位,在贷前审查时未亲自到现场审查,敷衍了事,对风险大的贷款主体审查不严,埋下了巨大的风险,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涉农贷款的不良率。

  ( 五) 支农贷款缺乏风险转移机制 ,影响金融机构支农积极性。

  黑河市农业生产周期长,容易受雨雪冰冻、洪涝干旱、病虫害等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 而目前却没有专门的涉农贷款担保机构,不可抗力风险造成的损失只能由农户与银行来承担。 目前黑河市农业保险规模非常有限,有些地区甚至没有参保。 一方面保险公司的承办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农户风险意识淡薄,参保积极性不高,推广起来困难重重, 这样就不能将涉农贷款的风险转嫁给社会保险机构,致使金融机构支农积极性大打折扣。

  三、政策建议。

  ( 一) 综合运用多种政策性工具,改善涉农贷款的供需矛盾。

  1.扩大财政补贴范围,适度调控贷款规模。 市政府应该继续改善现有的补贴标准,扩大补贴范围,设立专项基金,对黑河农村商业银行的涉农贷款业务制定并实施专项补贴计划,加大补贴力度。 鼓励养老基金、公积金、财政资金、征地款、各类补贴等对公存款存入支农机构,缓解涉农贷款的供需矛盾。

  2.实行支农再贷款、再贴现支持政策。 对涉农贷款不足的县域金融机构,加大再贷款的发放力度及规模,以满足其资金要求。 同时,积极鼓励县域金融机构开展农村金融票据再贴现业务,实行优惠的再贴现率,并适当提高再贴现额度。

  3.鼓励支农机构大力拓展存款业务 ,增加支农信贷资金。 进一步加强“ 以贷引存”力度,提高贷款客户的资金回存率,积极推行存贷挂钩管理机制,利用贷款杠杆来扩大存款资金的回流,发挥贷款的乘数效应。 同时,可以利用自身机构网点多、机制灵活、对农村经济了解多等优势,积极开办贴现、转贴现、委托贷款、保险箱、代收代付、汇票承兑、信息咨询等中间业务,增加收入,提高支农实力。

  ( 二) 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放宽抵押担保条件 ,解决涉农贷款难问题。

  1.积极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针对农村信贷主体小而分散、信用状况不佳的现状,黑河市政府及支农机构应积极推进农户、农村中小微企业信用评级工作。 不断开展“ 信用乡镇”、“ 信用村屯”、“ 信用农户”的评选工作。 人民银行应进一步完善个人征信系统, 不断完善农村地区农民、中小微企业征信系统,为支农金融机构提供良好的查询交易平台,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2.适当放宽抵押担保条件。 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只要是体现在农村抵押担保难落实,黑河农商行可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把大型农业生产设备、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水域滩涂使用权、预期收入等纳入抵押、质押物范围,放宽涉农贷款主体的贷款审查条件。 同时,合理计算抵押担保物的折旧率,提高放宽比例。

  ( 三) 加强宣传培训 ,建立考核激励机制 ,提升农村地区金融意识。

  应加大对黑河市农村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主体的宣传培训力度,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立体式培训机制。 一是要把信贷员培养成全面的复合型人才,能够掌握种养殖业知识、 农村产业政策以及农业管理时间周期等综合知识,能够综合评估涉农贷款的风险程度,做出科学合理的贷款评价。 二是要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分解涉农贷款指标任务,明确各项工作的职责,明确奖惩细则,积极调动信贷员的工作积极性,提起其责任意识。 三是要开展农民金融知识培训班,定期开展“ 金融知识一堂课”活动,把征信、理财、信用评级划分规则、抵押质押物范围、折旧率计算、贷款发放比例、等知识灌输给涉农贷款主体,使他们了解并接受新的金融产品及工具。

  ( 四) 完善涉农贷款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清收不良资产。

  1.完善涉农贷款的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 1) 积极引导现有担保公司、保险公司介入涉农领域,加快发展农业保险规模。 对加入涉农领域的保险机构,给与适当的补贴及税收优惠政策。( 2)建立涉农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对关系到广大居民生活水平或具有本地特色的项目建立风险补偿基金,加大对由自然灾害等不确定因素造成损失的风险补偿力度。

  2.政府 、公检法与海关联动 ,协助清收不良资产 ,打击逃废债行为。 地方政府应积极协助县域金融机构特别是黑河农村商业银行,消化历史包袱,积极给与援助和支持。 加强与公检法等部门的沟通协调, 大力清收盘活不良资产,打击逃废债行为,对历史遗留的不良资产贷款,应尽快用优质的资产进行置换,实现支农机构轻装上阵。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