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3 年内蒙古固定资产投资运行特征
2013 年前三季度,在全区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情况下,城乡50 万元以上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1.25 万亿元,增长 20.2%.固定资产投资额居各省市第 11 位,增速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居各省市第 22 位。
(一)主要特征
2013 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增速波动不大。1-9 月投资同比增长 20.2%,比年初高 0.5 个百分点,比上半年低 0.8 个百分点。前 9 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环比增长率下行趋势明显,增长动能减弱。【图1】
2000-2012 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和生产总值增速趋势上保持了大体一致。随着我区调结构、转方式的深入进行,地区生产总值不会维持在过去的高速增长水平,固定资产投资也将大体保持一个比较稳定的增速。【图2】
制造业和采矿业投资是拉动 2013 年前三季度投资增长的主导力量,合计投资增长贡献率为 48.2%,共拉动投资增长 9.8 个百分点。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三大基础设施部门投资增长贡献率合计是 27.5%,共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5.5 个百分点。从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重来看,三大基础设施占比已从 2007 年的40.6%下降到 2012 年的 30.1%.房地产开发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 5.2%,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1.1 个百分点。【表1】
地区之间投资差异大。东部地区 1-9 月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4163.23 亿元,占全区的 33.3%.西部地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8328.32 亿元,占全区的 66.5%.固定资产投资额最高的盟市是最低盟市的 10 倍。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固定资产投资效益较低。我区固定资产投资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从 2007 年的 51.7%上升到 2012 年的 82.6%;根据地区生产总值与固定资产投资额比值计算的投资效益看,2007 年,我区1 元钱投资尚能带来 1.46 元的生产总值(忽略价格等因素),2012年这一数值已降至 1.21 元。这说明我区的投资已不能创造出更多效益,因此,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势在必行,必须改变过去粗放地投资方式,不断提高我区投资效益。二是工业投资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有降低迹象。2012 年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恢复到近 19%的水平。但是,今年受外需不振,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资金紧张等因素制约,与上年同期相比工业投资增速出现回落。1-9 月,工业完成投资 6351 亿元,增长 24%,同比增速回落 6.2 个百分点。主要是装备制造、有色和农畜产品加工业投资增速较大幅度回落。三是第三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占比略有下降。我区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缓慢提升,2012 年占比为 36.3%,比 2007 年提高了 2.3 个百分点。1-9 月,全区第三产业投资额占全部投资额的 42.5%,占比较去年同期下降 2.1 个百分点。四是资金供应趋紧。2012 年,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长 16%,为 2007 年以来的最低增速。2013 年 9 月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 12774.7 亿元,增长 14.5%,比上年同期回落7.4 个百分点。1-9 月份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贷款增长 9.6%,增速同比回落 10.3 个百分点。
二、2014 年内蒙古投资环境分析及趋势判断
(一)投资环境分析
国际经济有所回暖但根基不牢。从国际看,在各国宽松政策的刺激下,世界经济复苏步伐有所加快,主要发达国家市场开始启暖,但对新兴经济体拉动不大。发达国家需求尚未完全恢复,还没有走出 2008 年的金融危机,世界贸易的增长量增长缓慢;随着主要国家前期财政刺激项目的到期,近年全球投资增速也有所放缓。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14 年世界经济将增长 3.6%,增速比2013 年提高 0.7 个百分点。但全球经济仍处于政策刺激下的脆弱复苏阶段,发达国家经济仍低于潜在增长率,新兴经济体经济也难以恢复到前两年的高增速。同时,也出现了实体经济向发达国家回流的现象。
国内经济进入中速增长期。从 2010 年第一季度开始,中国经济增速已经出现 12 个季度的下滑,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也依然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一是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中速增长期和经济结构调整期,处在从 10%的高速增长阶段向 7%左右的中速增长阶段转换的关键时期。二是产能过剩严重,调整进程缓慢。截至 9 月份,企业设备利用率仅 72%,比去年低 0.7 个百分点。设备利用率低于 75%的企业,占制造业企业总数的 55%.三是国内一些投资热点发生了变化,电子商务、商贸物流、环境保护等新兴产业表现出很强的上升趋势。
十八届三中全会出台的改革总部署,将逐步释放我国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过去 30 多年,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托低成本要素组合优势,今后将更多地依靠企业和个人的创新活力,拓展创新空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效率提升从主要通过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转向重点通过产业内部的竞争和重组、不断淘汰低效率企业。如果这种转换能够顺利实现,我国经济可以在一个相对低的增长速度下良好运行,规模与质量、速度与效益的关系达到一种新的平衡。
区内投资压力不减。目前我区的制约因素有:一是我国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行业现有产能已经过剩,利用率不高,而这些行业大多是我区的主要行业,受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不足影响,未来发展空间受到严重打压。二是近年来煤炭、石油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下滑,回升动力不足,严重影响了我区能源开采行业生产利润,全社会用电需求和运输量持续走低。能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近 3 年在投资总额、投资增速和占工业投资比重三个方面都出现了大幅下滑,能源行业已进入低利润阶段。三是我区是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经济,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足,但是受产能过剩和劳动力成本推升的影响,企业和社会投资意愿不强。从长期趋势来看,明年我区经济仍处于调整期,不会形成新的上升趋势,周期性、阶段性调整仍未到位。房地产会有很强的下调压力,城市居民收入增长放慢,消费不足也仍将继续。因此,明年我区投资有继续向下的压力。
2014 年支持我区经济向上的因素主要是今年的政策效应与改革红利逐步释放。今年已出台的一系列政策,需要一定的时间去落实、去实施,政策效果在明年会逐渐体现。如利率市场化的政策效应会在明年发挥作用,预期金融改革会加快,城镇化改革明年也应有实质性的进展等。这些都会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提升民间投资信心。自治区党委根据国家要求,立足我区实际,提出“8337”发展思路,未来将努力建设五个基地、两个屏障、一个桥头堡和沿边经济带,为我区经济增长提供持久动力。
(二)投资趋势判断
国际国内环境错综复杂,国际经济乍暖还寒,国内经济依然存在下行压力,我区处于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阶段转换的关键期,一方面,我区原有竞争优势、增长动力逐渐削弱,新优势尚未形成;另一方面,我区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牧业现代化深入推进,将创造新的消费和投资需求,拓展区内市场空间。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改革作出总体部署和我区“8337”发展思路的深入推进,2014 年,我区经济风险与机遇并存。
风险主要在于:一是财政金融风险。1-9 月,我区地方财政总收入仅增长 5.3 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下滑 0.8 个百分点,也与2008 年以来年均 24.5%的增速相去甚远。由于经济增速短期过快下滑,企业赢利能力和水平滑坡,亏损面不断扩大,财政收入大幅下降,加之民生类支出压力较大,地方负债率较高,财政金融风险可能凸显。二是投资不足的风险。政府财力毕竟有限,地方融资平台风险尚未解决。特别是当经济增速下滑之后,税收增收困难,而“新 36 条”的实质性落实及由此带来的民间投资潮并未出现,过去以政府为主导的高投资模式已不可持续。
机遇主要在于:一是城镇化、工业化的机遇。我区城镇化战略的推进及其对工业化供给的需求、服务业潜力的释放、产业的转移过程,孕育着很大的发展空间。据测算,每增加 1 个城镇人口,为其提供相应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最低需要 10 万元投资,依此计算,每年城镇化人口直接带动投资就达 300 亿元。二是改革的红利。现有体制机制和发展模式的框架内,市场化改革进展不平衡,部分基础行业和要素领域价格不顺、放开不够、竞争不足的问题十分突出,抑制了规模依然可观的增长空间的释放。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改革作出了总体部署,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随着我区深化改革进程地不断推进,将释放出新的制度红利,激活经济增长潜力。
因此,在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比较复杂的情况下,要保持我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继续保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增长速度,不断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必须继续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保持投资的足够强度和适度规模,强化政府投资的引导带动,促进民间投资大增长、大发展。
从投资结构看,目前全区主要是资源性投入、生产性投入多,而生活性投入、服务型投入、公共服务投入少。未来,随着产业升级的进行,制造业投资增速有望继续保持稳健增长;流通等服务领域的投资步伐有望加快,通过增加消费性服务性投资,拓宽消费领域,优化消费环境,推动消费升级,强化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随着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地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铁路等可能形成未来投资热点;公共性投资空间很大,1-9 月,环境水利、教文卫、公共管理等民生类基础设施投资比重仅为 14.5%,随着我区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公共服务、养老、社会保障等民生类基础设施投资预计将保持比较高的增速。
三、主要对策建议
(一)调整结构,优化投资产业方向受终端需求不振、产能过剩及利润偏低等因素影响,制造业投资增长可能出现分化。钢铁、化工、建材等重化工业峰值临近,投资增速可能会持续下降;家电等竞争力较强、集中度适中的行业投资有望保持稳定;医药、有色金属、设备制造等成长性产业,投资有望实现较高增长。铁路、公共设施、环境治理等基础设施领域存在较大投资潜力,但投融资平台负债率较高、土地收入增幅下降,地方政府投融资能力不足。在居民消费升级等带动下,文化体育、商务服务、批发零售等产业投资有望快速增长。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居民将更加关注环境、教育、健康和卫生等方面的需求,未来财政支出将主要用作民生方面的保障。如加大对养老和相关医疗设施的投入力度,满足已经来临的老龄化社会的需要。这样不仅可以适应居民需求,弥补历史欠账,而且还有助于积累人力资本,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增长。
(二)深化改革,完善投资基础环境在新一轮改革的起始阶段,为进一步增强内生动力与活力, 优先选择矛盾突出、不改将会严重制约发展或稳定的领域,优先选择增长效应明显的改革举措。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尽可能将权力放给市场和企业。创新行业规制方式,依照能耗、环保、质量等技术标准和规范,形成稳定、透明和可预期的制度体系。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约束地方政府以低地价、低环境标准、不适当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等手段过度刺激投资的行为。深化金融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切实降低实体经济的资金成本。实施兼并重组的财税、金融支持政策,鼓励优势企业开展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促进产业集中度提高。切实加大知识产权执法力度,降低企业维权成本,激励企业自主创新。
(三)防范风险,促进房地产投资合理增长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取向,有效防范和化解房地产泡沫,防止过多投机资金向房地产领域聚集,并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重点城市,如呼和浩特市 1-8 月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比去年同期增长 35.6%,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 40.3%,对全市投资贡献率高达 73%.着力优化房地产投资结构,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普通商品房建设用地供应力度;完善多元化的融资体系,增加房地产直接融资比重,逐步缓解目前房地产融资渠道单一,风险过于集中在银行的问题;同时要注意评估房地产调控影响整个宏观经济的传导和反馈机制,加强对房地产行业的审慎性监管,促进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
(四)创新投资体制,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民间投资的发展繁荣是我区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路径。必须破除阻碍民间投资进入相关行业和领域的不合理门槛,进一步放开民间资本投资限制、拓宽民间资本投资领域、鼓励民间资本加大投资。逐步实施“负面清单制度”,对所有企业一视同仁,切实降低我区企业的准入成本。继续加大简政放权和清费减负力度,减少投资审批程序,支持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事业投资经营,充分释放民间资本潜能。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引导各类经济主体将资金投向符合未来发展方向的领域。完善服务业税收体系,简化税制,减少重复征税,促进服务业领域的投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