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商务管理论文

全警礼仪练兵的内容及形式

来源:公安教育 作者:刘宏丽 单希岩
发布于:2021-03-02 共4761字

  2019年,公安部印发了《关于2019年至2022年开展全警实战大练兵的指导意见》,部署在全国公安机关开展全警实战大练兵。为推动全国公安民警实战大练兵的深入开展,确保练有所依、考有标准,依据该规定,公安部各部门各警种相继制定了《练兵大纲》和《练兵手册》,于2020年3月陆续面向公安机关发布。这些《练兵大纲》《练兵手册》共包含了11个公共科目和29个专业科目,礼仪科目是其中的公共科目之一。

  一、礼仪的内涵与外延

  在全警实战练兵的话题中,礼仪是个绕不开的概念。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礼仪文化源远流长。何谓礼仪?这得从传统的“礼”文化说起。

  《说文·示部》释“礼”:“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前人的研究普遍认为,“礼”源自原始祭祀。原始社会为什么要祭祀?因为崇拜鬼神,敬畏鬼神,“顺于鬼神,合于人心”(《礼记·礼器》)。《礼记·曲礼上》开篇即为“毋不敬”,《孝经·广要道章》:“礼者,敬而已矣”,古代五礼“无不以敬畏、敬重、恭敬为基本特色”,1可以说,“礼”源于原始敬畏和崇拜是共识。“礼”因“敬”而生,“敬”是“礼”的基因属性;“敬”为“礼”之本,无“敬”便无从谈“礼”。“仪”一般认为是“敬”的表达方式,包括一切表敬的外在形式,如符合敬意表达的象征性物件(礼品、摆设品等)、仪表(着装、仪容、仪态等)、仪式(由音乐、舞蹈、诗歌、致辞等艺术要素有机构成)、礼貌动作、位次顺序,等等。

  “礼”后来由神人关系发展到人与人的关系中,在人们“敬”的心理需求和心理满足的助推下,在尊卑有序的社会治理的需求下,“礼”的体系逐步建立、发展、传承、完善,最终形成了中国文化的核心,形成了中国的德政体系。当今,礼仪已扩至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时空之内,人际之间,千事万物,都与“礼”有着割不断的关系。纵观全球,礼仪具有普遍性和全人类性,从高度发达的文明国度到贫瘠落后的边远丛林,只要存在集群而居的人类社会,就存在礼仪现象。时至今日,尊重、尊敬仍然是礼仪的核心本质,是有效识别礼仪的“胎记”,是礼仪的内涵。结合礼仪的现有研究成果以及礼仪在当代社会的运用实况,可以如此定义“礼仪”,即“一定社会关系中表敬示礼的规范、准则以及这些规范、准则的表达形式或实现方式的总和。”凡是具备“表敬示礼”属性的一切,都属于礼仪的外延,都是礼仪研究的范围。

  二、礼仪练兵的意义

  礼仪是古代文明的必然结果。《礼记》:“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人因“礼和义”而与其他动物区分开来,这确立了“礼”的人学原则。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论语》),“礼”被认为是人们做人做事的必备基本功,被认为是修身立命的行为准则。后来,“礼”被上升为治理国家的政治高度:“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荀子·修身》),“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左传·隐公十一年)。

  礼仪也是现代文明的必然要求。尽管传统文化中的“礼”概念与现代汉语中“礼仪”概念的内涵、外延不完全等同,但不可否认,传统“礼”是包含了现代“礼仪”在内的范畴更广的概念,前文对传统“礼”的宏大价值的断定,同样适用于现代汉语语境下的“礼仪”。在社会生活中,礼仪如同空气,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离开它人们将寸步难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仓廪实而知礼节”,人们的礼仪素养、文明水平普遍提升,人们对国家公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礼仪要求,粗、狂、冷、硬的公务人员形象必须彻底改变。金正昆先生认为:当代中国礼仪教育,一方面,必须是全方位、全覆盖的;另一方面,则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优先关注在校学生、城市居民、出境的中国人、国家公务员这四种群体。2国家公务员是“礼仪教育的重点关注对象”,而公安民警属于公务员。

  对公安民警而言,礼仪意识、礼仪素养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第一,礼仪是提高民警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的催化剂,是塑造良好警察个体形象的重要载体。第二,礼仪是培育民警纪律意识、养成规范履职作风的重要措施,是培养警察意识和职业荣誉感自豪感归属感的重要途径。第三,礼仪是公安队伍推进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形式,是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重要标志。第四,礼仪是和谐警内关系及警民关系的情感基础,是密切警内关系及警民关系的重要纽带。第五,礼仪练兵是实现文化强警的重要举措,可以将礼仪转化为公安内部的凝聚力、由内而外的自信力、热情服务的亲和力、纪律作风的约束力、文明执法的战斗力、规范有序的公信力。可见,礼仪对公安民警及公安队伍建设意义深远,礼仪练兵意义重大。

  三、全警礼仪练兵的内容

  2020年5月,公安部发布了《全国公安民警礼仪练兵手册》3(以下简称《礼仪手册》),将全警实战大练兵礼仪科目的内容分为7大类28小类,这是全警礼仪练兵的重要依据和标准。《礼仪手册》是诸多专家在“实战化”思想的指导下、在反复思考和论证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丰富、简洁、凝练的特点。公安部全警实战大练兵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求,各地各单位要以大纲手册为指导,要结合实际对大纲手册进行丰富完善。4

  (一)礼仪概论内容

  实战是本次大练兵的要求和目标,但是,实战离不开理论的指引,礼仪练兵之初要介绍礼仪的如下知识,在正本清源的同时,有效提升礼仪练兵的针对性和效能性,有效解决执礼行仪中的纠结和混乱:

  1.礼仪的本质。

  有部分民警认为礼仪是形式主义,进而产生抵制和抗拒的心理,这是因为他们不懂礼仪的本质。礼仪在很多场景下体现为形式,但这些形式是表达敬意内容的,它们是敬意的载体,是敬意的化身,不是虚无的形式主义。“形式”与“形式主义”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如同“经验”与“经验主义”不是同一概念一样。把握礼仪的本质,民警可以更好地理解礼仪,更好地执礼行仪。

  2.礼仪的价值。

  礼仪是文明社会的必然结果,从社会层面、团队层面、个人层面分别阐释礼仪的价值,有助于民警深刻理解礼仪练兵的必要性,变“要我练”为“我要练”,切实增强学礼习仪的动力和学以致用的决心。

  3.礼仪的理据。

  “礼也者,理也。”(《仲尼燕居》)礼仪规范的约定,都有其内在的理据。比如,握手礼仪规定尊者先出手,是建立在“尊者拥有握手主动权”的理据上;介绍时先将他人介绍给尊者,是建立在“尊者有优先知情权”的理据上。懂理知据,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可以有效减少民警死记硬背导致的执礼差错。

  4.礼仪冲突及处理。

  引发礼仪争议乃至冲突的原因很多,以“尊者”的理解为例,与下级相比上级为尊者,与年轻人相比年长者为尊者,与男士相比女士为尊者,但是,既有长者又有上级还有女士的场景中如何确定尊者?原则是“在朝序爵,在野序齿”,即在公务场合中以职级定尊卑,同级情况下才考虑资历;而在非政务场合的乡土民间,则以辈分、年龄定尊卑。对此类常见问题的引导,有助于民警告别执礼冲突与纠结。

  5.礼仪“神胜于形”。

  礼仪是约定俗成的规范和准则,但不宜刻板地执行礼仪教条。假设警务接待中最尊贵的客人想坐到轿车专职司机旁的副驾驶座位(卑位),那就尊重他(她)的选择,因为礼仪交往的白金原则是“以交往对方为中心”,即切身考虑交往对象的感受和利益,让他(她)感受到便利或受尊重;倘若强求尊客到副驾驶后的座位(尊位),反而失了礼仪的精魂和神韵。这也是为什么礼仪专家会补充“尊者坐哪里,哪里就是尊座”原则的道理。没有绝对一成不变的礼仪,特殊情况下的“神胜于形”,可以有效克服礼仪实践中的古板和形式主义。

  (二)岗位礼仪内容

  礼仪蕴含人的普遍之敬、博大之爱,这是礼仪之基。公安民警对党、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对公安工作怀有崇敬的情感意志,并将之贯穿到公安岗位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这是首要的、基本的警察礼仪内容,应该纳入到全警礼仪练兵活动中。将党和国家、社会、人民视为礼仪的客体,尊重党的领导和指挥,尊重国家的政令和法规,尊重社会的秩序和文明,尊重人民的权利和诉求,尊重头顶的警徽和身处其中的团队,立警为公,执法为民,将服务意识与礼敬意识紧密融合,严格遵守警规警纪,依法履行警察职责,规范执行警务活动,这是一切警务礼仪的源头活水,《礼仪手册》中的礼仪内容都建立在这一认知基础之上。基层礼仪练兵活动应突出实战、实用、实效,不同单位、不同警种、不同业务可以结合本职工作的中心和难点,制定合乎警务岗位的礼仪规范和细则,特别是要制定关涉群众工作的话语、行为礼仪细则,真正实现礼仪练兵的“实战化”目标。

  (三)新生礼仪内容

  礼仪规范不是静态不变的,而是动态发展的,因而民警礼仪练兵的内容应与时俱进,适时增加合乎时代精神的新生礼仪规范。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社会都在倡导“食不共器,健康分餐”,“公筷公勺”成为新的礼仪规范,《礼仪手册》由于定稿时间早于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时间而未将其囊括在内,在这里,笔者建议将此项礼仪补充到礼仪练兵的“餐厅礼仪”内容之下。《礼仪手册》颁发后的2020年8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授予中国人民警察队伍“中国人民警察警旗”,警旗成为人民警察荣誉、责任、使命的重要象征,有关警旗的礼仪也应及时补充到基层练兵过程中,与《礼仪手册》中的“警徽、警歌礼仪”相衔接。此外,笔者还建议增加“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礼仪规范。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禁烟控烟是新的社会风尚,“公共场所不吸烟”已成为基本礼仪。基层民警由于办案压力重、值夜班频繁、男警比例高等原因,在某些办公场所吸烟一直是较普遍的礼仪顽症,笔者建议将“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礼仪规范纳入《礼仪手册》“五、公共场所礼仪”下的“(六)其他公共场所礼仪”下,在民警礼仪练兵中予以规范和强化。

  四、全警礼仪练兵的形式

  公安部全警实战大练兵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求,各地各单位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岗位练兵、集中培训、自学自练活动。笔者认为,就礼仪科目而言,可以采取集中培训、个体研读、演示实训、考试考核等方式,多管齐下,确保礼仪练兵取得实效。

  (一)集体培训

  集体培训以宏阔的、概要的、原则的指导为重心,将礼仪的主旨理论阐释清楚,将礼仪练兵的深远意义讲明白,将礼仪练兵的内容框架勾勒出来,将礼仪练兵的目标树立起来。总之,培训的内容要高屋建瓴,宜基于《礼仪手册》并高于《礼仪手册》。集中培训的优势是站高看远、时短(半天即可)效高。

  (二)个体研读

  在集中培训的环节之后,民警个体要在礼仪理论的指导下通读并进而“研读”《礼仪手册》,深刻体会礼仪细目下的具体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思考、加工、提炼、归类,以点带面,抓纲带目,融会贯通,重构体系。个体研读的优势是在仔细揣摩理解、努力吃透悟透的过程中,将碎片化、浅表化、形式化的条目内容升华,内化于心,并为外化于形奠定坚实基础。比如,仔细研读《礼仪手册》可知,礼仪的表现形式很丰富,外在形象,言行举止,时间(时点、时序、时长等)元素,空间(空间场合、空间距离、空间位置、空间位序等)元素,声音元素,都直接参与礼仪的构成。分门别类地梳理和提炼的研读过程,是礼仪练兵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是将礼仪内化并有效吸收的重要基础,是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目标的必经途径。

  (三)演示实训

  礼仪练兵不会停留在知识的学习及思考阶段,学以致用才是礼仪练兵的最终目标。在知晓礼仪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演示实训,是将礼仪知识外化为礼仪行为、固化为礼仪习惯的有效途径。演示实训可采用分解展示法、互动体验法、情景诊断法、案例分析法等丰富多彩的形式。

  (四)考试考核

  考试考核是全警礼仪练兵全面落地的重要保障,也是全警礼仪练兵成果的全面展示。考核考试要打破单一模式、单一途径,可采取笔试面试、知识竞赛、情景演示、现场考查等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形式,分层次、多角度、全方位设计考题,充分凸显实战、实用、实效,进一步强化和固化礼仪练兵的成果。

  注释

  1彭林.礼与中国人文精神.孔子研究,2011.6:7.

  2金正昆.传播学视角下的中国当代礼仪教育研究.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7.2:163.

  3公安部全警实战大练兵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全警实战大练兵“练兵手册”(公共科目)·全国公安民警礼仪队列练兵手册.

  4公安部全警实战大练兵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全国公安民警《练兵大纲》《练兵手册》学习应用工作的通知.公人训传发[2020]27号,2020-3-11.

作者单位:山东警察学院外语教研部 山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公共基础教研部
原文出处:刘宏丽,单希岩.对全警礼仪练兵的思考[J].公安教育,2021(01):34-36.
相关标签:礼仪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