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法学论文 > 国际法论文

世界主要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现状研究(2)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9-15 共11587字

  3 后德班时期主要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发展动向

  德班气候大会于 2011 年 12 月 11 日帷幕,“后德班时期”泛指 2011 年 12 月 11 日之后的时期。

  3.1受欧债危机和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影响,发达国家资金支持受限

  2011 年 以来 , 欧洲债务危机持续发酵 , 并加快向欧盟的核心国家蔓延。 由于引发危机的制度性因素短期内难以消除,使得救助难度增大,危机存在长期化的可能性。 主要发达国家不可能依靠传统高耗能产业重振实体经济,必然要通过低碳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恢复经济活力。 因此,主要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快速、 大幅度增长的可能性减小。 国际金融危机及后续的欧债危机对发达国家财政状况的影响尤为突出。 欧、美国应对危机的经济刺激计划产生了大量财政赤字,这将使其对本国减排的财政支持捉襟见肘,政府对低碳技术研发的投入和对新能源市场化发展的财政补贴受限,进而对其温室气体减排产生不利影响。

  3.2页岩气革命正在改变全球能源格局,增强了美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底气和实力

  以页岩气为主的非常规天然气开采技术成熟,进入规模生产阶段是美国温室气体减排压力下降的重要原因。 美国自 2011 年已由燃料进口国转为燃料出口国。 据预测, 全球页岩油储量约为 11×1012~13×1012t, 而 世界常规石油储量仅为 4000×108t以上。 按目前需求测算,页岩气将能保障美国百年以上的天然气用量。 到 2040 年,美国页岩气产量将占其天然气总产量的 40%以上。随着页岩气产量快速增长,美国天然气价格大幅下降,导致发电用能成本下降、排放减少。 可以预见,页岩气开采将为美国左右中东、北非地缘政治添加重要砝码,成为其主导全球气候变化谈判的有利条件。

  3.3新能源投资波动,设备贸易摩擦加剧

  根据英国发布的《世界能源统计回顾》,2010 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长 15.5%, 为 1990 年以来的最快增速, 其中风电保持强劲增长, 增幅达22.7%, 而 OECD 国家仍是 全球可再生能源的主要生产国,占全球产量的 77.5%. 虽然可再生能源产量保持快速增长, 但新能源领域的投资却出现波动。 在日本、欧盟的技术优势和中国制造优势的两面夹击下,美国风能和太阳能产业的市场潜力被挤压,投资收益下降。 2011 年,美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投资强劲反弹, 第二季度投资额达 105 亿美元,约占全球该领域投资的 1/4.尽管投资回升,且投资者仍看好新能源的长期前景,但太阳能等新能源在美国的投资吸引力却已不如先前。

  另从新能源设备国际贸易情况来看,受欧债危机、美国天然气价格下降等因素影响,发达国家对太阳能等新能源产品补贴减少, 国际市场上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等产品的需求下滑,企业生产萎缩,导致价格竞争向新能源等产业蔓延,贸易摩擦开始渗透到战略性新兴产业。

  3.4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成为各国更青睐气候资源的催化剂与助推器

  气候资源是指气象要素所蕴藏的能源, 如风能、太阳能。 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成为各国更青睐气候资源的催化剂、助推器。

  日本核泄漏发生不久,德国政府很快对能源政策做出重大调整。 总理默克尔宣布,1980 年前投入运营的 7 座核电站暂时关停 3 个月, 接受安全检查,并进而对所有核电站进行全面安全检查。 在未来 10 年内,德国将逐步关停所有的核电站,因此而产生的电力缺口, 计划用 1×108kW 太 阳能发电或7000×104kW 风 电来填补 . 在福岛核事故发生后 ,日本政府吸取教训,决定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和潮汐能; 把发展风能、 太阳能作为国家能源战略;在2030 年 之前 ,把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产业扶植成产值达 3 万亿日元的支柱产业。 受日本核泄漏的影响,欧盟通过决议,在 2020 年之前 20%的能源将来自可再生能源; 大约 40%的电能将来自风能、太阳能和水能。 在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发生后,我国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要用最先进的标准对所有在建核电站进行安全评估,不符合安全标准的要立即停止建设。同时,严格审批新上核电项目。调整完善核电发展中长期规划。 为应对核电发展放缓,我国将加大对风电、太阳能发电的投资。

  3.5技术减排有待发挥实质性作用

  从长期来看,技术减排和结构减排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根本途径。 然而,被寄予厚望的新能源技术、CCS 技 术 、 智能电网技术 、 核聚变技术至今仍未能在全球减排中发挥实质性作用。 虽然近年来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成本迅速下降,但来自《世界能源统计回顾》的数据显示,截至 2010 年,可再生能源在全球电力消费总量的比重仅为 1.3%. 以现有的技术,不仅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潜力有限, 而且还带来了一些新的环境问题。 以 CCS 技术为例,到 2035 年,全球装备 CCS 技术的燃煤发电能力只有 65GW,应用 CCS 技术的燃煤火电厂的发电量占全球发电量的比重仅为 1%,到 2050 年 CCS 技术捕集和储存的二氧化碳不过1500×108t,而 且 2010~2050 年 CCS 技术的推广应用全球至少需要 5000 亿美元的巨额投资。

  新能源和 CCS 技术的应用进展暴露出当前全球技术减排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集中表现在成本高、市场化推广需大量财政补贴、技术路径仍存在不确定性、潜在应用风险和成本被低估等方面。 这种状况直接影响全球技术减排的效果,并将制约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减排的技术支持。

  4 世界主要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立场与态度

  4.1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作出了榜样

  中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的“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原则,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现阶段没有减排温室气体的义务。 本着对全球环境负责的精神和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中国政府成立了由总理任组长的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 2007 年 6月 4 日发布实施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提出到 2010 年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在 2005 年基础上减少 20%的目标。 2009 年 11 月 26 日,中国政府宣布, 到 2020 年把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 40%~45%. 根据 2014 年 11 月 12日发表的 《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 中囯计划到2030 年前后二氧化碳排放达到 峰值 , 且努力尽早达峰, 计划到 2030 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 20%左右。

  我国从国情出发,按照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应对气候变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建设两型社会和建设创新国家有机结合起来。 采取了调整经济结构,推进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低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改善能源结构;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实施计划生育,有效控制人口增长;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的制定;进一步完善相关体制和机构建设;高度重视气候变化研究及能力建设; 加大气候变化教育与宣传力度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我国为国际社会合作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做出积极贡献,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誉。

  2008 年 12 月 10 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波兰波兹南会见前来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高级别会议的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时说,中国通过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行动,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作出了榜样。

  4.2加拿大与日本应对气候变化立场的消极变化

  加拿大温室气体排放量位居世界第七,人均排放量居世界第三。 加拿大 2006 年政府换届后,从原来积极推动保护气候的国家变为消极的国家。 加拿大环境部长彼得·肯特 2011 年 12 月 12 日在议会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加拿大正式退出《京都议定书》。 哈珀领导的保守党政府 2006 年上台后推出的中期减排目标只相当于在 1990 年基础上减排2% , 甚 至远低于 《 京都议定书 》 第一承诺期规定的2012 年 在 1990 年 基础上减排 6%的 目标 .《京都议定书 》 是人类采取共同行动对抗气候变化的历史性条约,德班气候大会决定实施《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并启动绿色气候基金。 这是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取得的“历史性突破”. 但德班大会刚结束,加拿大就宣布正式退出《京都议定书》。 这不仅让全球气候变化谈判取得的成果蒙上阴影,也对人类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造成严重伤害。

  加拿大退出《京都议定书》被批评人士称为“气候叛徒”. 实际上,加拿大退出的最主要原因是可免受因无法达标而支付约 140 亿加元的惩罚。 但加拿大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减排,而是选择退出议定书放弃职责,殊不知未来灾害性气候的损失要超过这笔罚金。 加拿大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将给这个本已举步维艰的协议带来沉重打击。 国际社会希望加拿大能收回退约决定,重新回到《京都议定书》的旗帜之下,为全球减排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日本政府在 2009 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做出承诺,2020 年在 1990 年的基础上,削减 25%的温室气体排放。 在 2010 年底召开的坎昆国际气候会议上,日本坚持反对延长将于 2012 年到期的《京都议定书》,否定日本承诺的上述减排目标。 2013 年 11月 15 日,华沙气候大会第一周谈判接近尾声时,日本政府宣布 2020 年的减排目标是在 2005 年基础上减排 3.8%. 世界自然基金会认为,这一变动换算后,实际上日本的排放量将增加 3.1%,而非减少。

  日本认为, 日本的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比较低,在节能环保领域早已走在世界前列,减排空间相对不明显。 日本产业界对气候变化的态度一直比较消极, 产业界反对任何威胁其经济利益的措施。

  日本产业界的立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日本在后京都时代的谈判态度。 2011 年 3 月 11 日日本发生东北大地震,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其他核电站也相继关闭。 日本原先承诺到 2020 年减排25%是以日本计划新建 9 座 核电站为基础的 .日本的消极态度遭到国际社会的强烈批评。 批评认为,日本的立场给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制造了障碍。 日本政府应该很好地反思。 日本政府在大会期间公布的碳排放指标不降反升, 到 2020 年将二氧化碳排放量在 2005 年基础上减少 3.8%,相当于在 1990 年基础上增加排放 3.1%. 发展中国家很不满意,国际社会持批评态度。 现在的气候变化主要还是历史排放造成的, 如果日本连历史责任都否认,那谈判就没有公平可言。 各国应采取灵活的态度,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要按照根据各自能力的原则,最后达到公平的结果。

  据我国《第一财经日报》等媒体 2015 年 6 月 3日报道,日本首相安倍晋三 6 月 2 日公布了日本新的减排目标, 承诺 2030 年日本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较 2013 年减少 26%. 据权威人士分析认为,安倍在玩数字游戏, 因为这个减排计划是 2030 年在 2013年基础上的温室气体减排量。 实际上,如果换算成以 1990 年的碳排放量为基准,那么 2030 年的减排目标将从 26%缩水为 17%,仍低于日本政府在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承诺的目标, 即以 1990 年为基准,到 2020 年削减 25%的温室气体排放。

  4.3美国应对气候变化改玄易辙

  美国人口仅占世界的 3%~4%, 但排放的二氧化碳量超过了全球总排放量的 25%,人均排放量是世界人均量的 5.2 倍、是中国的 8.7 倍。权威研究结果表明, 无论从历史上, 还是未来 10 年按人均量计, 美国都是世界上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必须承担主要责任。 美国的气候变化政策对世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有很大影响。

  1997 年克林顿政府签署了 《京都协议书 》,承诺美国 1990~2010 年期间温室气体排放量在 1990 年基础上削减 7%. 小布什政府则认为《京都议定书》不符合美国的利益,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 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后,吹响了美国减排温室气体的号角,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与布什政府分道杨镳,改玄易辙。 奥巴马认为,尽管美国正在经历金融危机,他仍要求在本世纪中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奥巴马在当选总统之后,将气候变化作为仅次于振兴经济的重点政策领域。 2008 年 11 月 18 日,奥巴马在洛杉矶召开的联合国气候会议上明确表示,“我的总统任期将标志着美国在气候变化方面担当领导的新篇章。 ”此演讲被国际上认为是美国气候变化问题上布什时期的结束和奥巴马时期开始的标志。

  奥巴马认为应对气候变化与振兴美国经济的工作是一致的,清洁能源的开发将成为美国经济的新增长点,能够创造数百万个就业机会。 奥巴马新能源计划的主要内容是:未来 10 年中投资 1500 亿美元开发新清洁能源, 创造 500 万个新就业机会;到 2012 年 美 国 10%的 电 力 来 自 可 再 生 能 源 ,到2050 年 25%的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 . 奥 巴马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具体实施步骤是:首先启动“总量控制和碳排放交易”系统;其次每年制定目标,最终在 2020 年前将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到 1990 年的水平,并到 2050 年再减少 80%. 美国每年还将对清洁能源投资 150 亿美元,用于发展安全核能和清洁煤炭技术。

  在气候变化政策方面,奥巴马新政府将在其一揽子经济复苏投资计划中, 加大对可再生能源、能源高效运输、绿色建筑等绿色职位的投资,以此来提高对气候变化的应对力度。 奥巴马认为,现在是美国在全球变暖问题上发挥领导作用的时候,美国将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起表率作用, 这需要时间,但他会用行动去兑现。 奥巴马敦促联邦环保署迅速应对全球变暖问题。 布什政府对联邦环保署专家提出的“应积极应对全球变暖的建议”持消极态度。 奥巴马要求政府重新考虑这一建议,并作为削减温室气体排放的依据。 奥巴马支持加州限制汽车尾气排放,指示联邦环保署要重新考虑加州限制汽车尾气排放的法案,称“联邦政府必需合作,而不是反对各州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努力”. 奥巴马政府上述一系列举措显示了美国在气候变化政策方面发生了明显变化, 包括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建立碳排放交易体系, 以及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等。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