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是指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以本科教育为主体,为地区发展和产业振兴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高校。应用型高校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办学目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采用了校企合作模式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实现人才培养和就业需求的无缝对接。校企合作能够使高校了解到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通过与企业共同制定培养目标,编写部分专业课教材,指导与评价实践教学环节等工作,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毕业生。尤其是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这种实践性、操作性强的专业,校企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开展校企合作对应用型高校国贸专业的意义。
(一)有利于人才培养与专业的发展。
应用型高校国贸专业主要面向涉外经贸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培养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具有国际贸易业务操作能力,能从事进出口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涉外经贸人才。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很多高校相继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但整体的就业情况并不十分理想。用人单位感觉本科院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创新能力较差;学生工作后发觉所需知识与实际需求有一定差距。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应该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校企合作模式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与研究型大学不同,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更偏重于实际操作能力。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接触到外贸函电、制单、跟单、报关报检等进出口的实际业务,使学生对于自己的专业及以后从事的工作有个直观的认识,能够使他们明确学习目标并激发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到企业实地参观、顶岗实习,或者请企业人员到学校来指导学生实训,进行就业培训,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锻炼自身的实践能力,更好地提高专业技能。通过与企业的接触,学生也能够了解到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了解需要考取哪些资格证书,更好地规划四年大学时光。
(三)有利于促进教师队伍建设。
国外的大学都非常重视教师的实践经历,要求新入职的教师必须有企业工作经历,同时在职教师必须定期到企业挂职锻炼,以保障教学需求。而我国高校教师基本上都是硕士或博士毕业后直接进入大学工作,他们有着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但大多数教师缺乏在企业工作的经历,实践经验不足,在国贸专业的教学中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校企合作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促进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企业与学校合作后,教师可以很方便地到企业进行短期或长期的挂职锻炼,熟悉国贸专业的专业技能,了解外贸行业的发展趋势及人才的需求状况,更有利于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
(四)有利于企业人才选拔与人才储备。
校企合作有利于企业进行人才选拔和人才储备。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将自己对人才的需求告知学校,学校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企业也可以优先选拔成绩优异且适合自己的学生到企业工作。此外,校企合作还可以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学校的教师就是很好的培训师,可以定期为企业员工进行相关专业的培训,从而降低企业的培训费用。企业通过参与校企合作,也能扩大自己的知名度,有利于企业文化的传播和良好形象的树立。
二、应用型高校国贸专业校企合作的难点与问题。
(一)外贸企业积极性不高。
企业是以效益最大化为经营目标的,校企合作的性质、方式、内容决定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收益较小,所以企业不太积极。企业更关注的是对人才的现实需求,而对于长期的投资和等待兴趣不大。而且,国际贸易专业较为特殊,外贸企业岗位少,人员需求少,客户资料及外贸业务要求保密等情况使得外贸企业不愿意且较难接受学生实习。拿本校来说,国贸专业学生多,黑龙江省的外贸企业相对较少,愿意合作的企业就更少。在国贸专业的校企合作中,往往是学校的需求很急迫,而合适的企业很难找。
(二)缺乏法律制度保障。
我国虽然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但目前并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来保障校企合作的发展,政府缺乏相应的资金与政策支持,使得很多学校的校企合作仅停留在表面,企业不积极,合作中出现问题找不到可以参考的法规或条例,这些都影响了校企合作长期稳定的发展。
(三)学校教学改革措施不配套。
实行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后,会影响高校现有的教学模式与教学制度。公立高校学科教育体系的特点是追求专业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非培养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尽管一直在增加实践的比重,但仍然不能够符合企业需要。校企合作后,学校的教学计划、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理论课与实践课学时比例,成绩评定标准都会发生变化,比如,课程置换可以置换哪些课程,学时达到多少,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考核标准是什么,学分如何认定等等,学校必须要进行教学管理的改革,才能推动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
(四)校企合作流于形式。
我国大多数应用型高校都已经开展校企合作,但大多数都处于合作的初期阶段,进展缓慢。许多高校国贸专业与外贸企业签订了合同,挂上了校外实习基地的牌子,但实际上很少或根本没有学生到企业实习;外贸企业的人也很少来学校指导学生;带领学生参观企业时也只是走马观花,接触不到外贸流程;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虽有一定变化,如减少理论课学时,提高实践学时,但也不能反映企业和市场需要。合作模式也比较单一,没有结合地区经济发展、企业与学校的实际情况确立适合彼此的合作模式。学生实际上还是在学校学习,没有进入到企业的进出口业务流程中去,也就无法提升专业技能[1].
三、完善应用型高校国贸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相关政策法规制度。
校企合作的主角虽然是学校和企业,但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支持会增加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政府应持续出台促进校企合作的政策,同时制定明确的法律法规及相应的激励机制,来保障校企合作高效有序的运行[2].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学习国外经验,像新加坡,政府鼓励企业对高校进行投资并参与高校管理,鼓励并规范企业吸纳在校生进行顶岗实习,设定毕业生最低工资标准等各种政策调动校企双方的合作积极性,保护了学校、企业及学生的三方利益,为校企广泛深入的开展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得校企合作能够持续发展。
(二)突出地方产业特点,开展全方位校企合作。
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在学科建设,专业设置与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等方面应以地方经济发展规划为导向,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如黑龙江省是对俄贸易大省,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与对俄贸易经验,国贸专业校企合作也可以结合这一特色,培养了解俄罗斯文化与市场的国贸人才。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地方高校的支持,地方高校的发展也要依托地方经济的大环境,应用型本科高校依托地方经济发展优势特色学科,加强相关领域专业建设,重视产学研相结合,开展全方位的校企合作服务,对于应用型高校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3].
(三)学校应进行教学管理制度改革。
高校现有的教学管理制度不能完全适合校企合作的需要。要想深入实施校企合作,必须要对学校的教学体系与制度进行相应的改革,以适应校企合作[4].首先,在课程设置上,要根据国贸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以就业为导向,合理构建课程体系与培养方案。其次,建立完善的成绩评定标准。对于课程置换,顶岗实习等环节,要明确可以置换的课程,学时与学分及考核方式,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的期限,考核标准是什么,学分如何认定等等。再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应有计划地让青年教师分批到企业实践并鼓励他们考取职业资格认证。此外,可以从企业聘请经验丰富的专家担任外聘教师参与课程讲授与论文撰写,弥补学校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
(四)制定校企合作协议。
校企合作协议作为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维护双方的利益,解决双方纠纷的实际依据,应尽可能完善。协议的内容尽量具体化,在合作内容形式及期限,资金与人员的提供、实习实践基地建设、设备购置、管理人员配备、成果享用、利益分配等事项上要明确规定,这样既能够保证合作顺利进行,也可以在双方出现争议时有据可依。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也要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定期了解学生在企业的表现及企业对学生的评价,及时了解并解决合作中出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周惠娟。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校企合作建设的思考[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9)。
[2]朱莉。关于地方高校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J].高教高职研究,2013,(24)。
[3]陆冬妹。地方性本科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探讨[J].百色学院学报,2011,(6)。
[4]张春雷,滕小芳。西藏高校财经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学园,2013,(10)。应用型高校国贸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