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河南省普通本科院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调研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3-24 共6611字
论文摘要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不断深入,河南省许多行业与外界在经贸、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交流日益频繁,交流层次不断提升,对外语人才,尤其是英语人才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质量上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河南省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显示,外语专业已进入近年就业率持续下滑专业的名单之列[1]。这一矛盾反映出我省的外语专业人才培养存在问题,亟须改革。

  本课题组于 2013 年 10—12 月间在河南省普通本科院校中对外语专业人才培养做了一次较为全面的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外语专业布局、课程设置、师资力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以及人才培养规格等,以期全面了解河南省普通高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同时,我们还对外语人才市场需求进行了调查,旨在为有关高校规划外语专业学科建设和创新外语人才培养等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调查对象

  课题组对 13 所河南省普通高等本科院校的外语专业进行了调查,被调查的高校涉及综合类、师范类、理工类、经贸类、医药类、农林类等所有类别。调查对象主要是从事一线教学的外语专业教师、外语院系领导、负责教学管理的人员和外语专业三、四年级的学生,以及部分对外语人才有需求的用人单位。

  作为一线教学的主力军,外语专业教师对外语专业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情况相对了解,而且代表了外语专业的师资力量。外语院系领导和教学管理人员从事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对本院校外语专业的布局、人才培养、师资力量等整体教学情况非常熟悉。外语专业三、四年级的学生分别来自英语、日语、俄语、法语和德语等专业,他们既是教学对象,又是为社会培养的外语人才,是本调查人数最多的群体。在对河南外语人才市场需求调查中,我们调查的用人单位包括企业、事业单位。

  三、调查工具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针对不同的调查对象,课题组设计了 3 套问卷: 外语专业学生调查问卷、外语专业教师调查问卷和外语人才用人单位调查问卷。为了保证问卷的内部效度,课题组在问卷设计过程中听取了专家意见,并邀请了部分教师和学生对问卷内容进行了座谈。在反复修改后进行了小规模试测,并在此基础上多次修订。问卷直接发放给调查对象,采取无记名方式填写,统一指导语。

  本次调查共发放学生问卷 840 份,收回有效问卷789 份,回收率 93. 9% ; 发放教师问卷 130 份,收回有效问卷 112 份,回收率 86. 1% ; 发放用人单位问卷 50 份,回收有效问卷 42 份,回收率 84. 0%。

  四、外语专业人才培养调查结果与分析

  ( 一) 外语专业布局

  据教育部有关资料,截至 2013 年年底,河南省共有普通高等本科院校 50 所( 含独立学院) 。课题组通过这 50 所高校的官方网站和发电子邮件等方式调查,发现我省的外语专业布局不够合理。呈现语种少,英语及相关专业规模过大、重复过多、层次不高和缺乏特色等特点。表现在 50 所本科院校中开设外语专业的有 47 所,占比 94%,但仅涉及英语、日语、俄语、法语、德语和朝鲜语( 韩语) 6 个语种。这 47 所院校全部开设了英语专业,开设日语专业的 26 所,俄语专业 6 所,法语专业 2 所,德语专业2 所,朝鲜语( 韩语) 专业 1 所。拿英语专业来说,在开设英语专业的 47 所院校中,写明具有师范( 教育) 方向的 23 所,占了英语专业的近乎一半,其中定位不清,笼统称作“英语专业”的 14 所( 这是传统的英语专业方向,所修课程和师范类专业相似,就业时有相当部分学生也选择教师职业) ,商务( 经贸)英语方向的 26 个,翻译方向的 11 个( 含口译) ,旅游英语方向的 8 个,其余还有法律英语、科技英语、医学英语等,但都凤毛麟角。从培养的层次上看,在47 所开设外语专业本科院校中具有外语硕士点的有 5 所,硕士点语种分布仅为英语、日语、俄语; 博士点 1 个且仅为英语语种。据调查,近几年英语专业成为就业的“重灾区”之一,这一现象在全国其他大学的外语专业中也普遍存在[2],从侧面说明我省的外语专业,至少是英语专业设置也存在上述问题,需要调整与优化。

  ( 二) 课程体系设置

  课程设置和外语人才培养的密切关系不言而喻。合理的课程设置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必备条件。高校课程设置除了要具有国家统一性,还要考虑社会需求以及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以英语为例,2000 年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以下简称《大纲》) 中规定英语专业课程由三个模块构成: 英语专业技能课程、英语专业知识课程和相关专业知识课程[3]。这是遵循英语学习规律,并考虑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下制定的,为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提供参考。但调查结果显示,虽然我省外语专业的课程基本是按照《大纲》中的课程模块设置的,但有 65. 4%的学生对外语专业总体课程设置不够满意,满意度较低的集中在商务( 经贸) 英语、法律英语、旅游英语等新兴专业上。我们访谈了这些专业的学生,受访学生普遍反映相关专业知识课程开设不充分,实践太少,外语专业教师缺乏商务、法律等相关专业知识。对教师的调查结果显示:66. 7% 教师反映人文知识类课程较少,不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近一半的教师认为专业技能课、专业知识课和相关专业知识课的比例不够合理。

  ( 三) 教学方法与内容

  教学方法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同的教学内容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达到预期教学目标。调查结果显示,48. 3% 的学生对老师的教学方法比较满意,但有53. 5% 的学生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单一,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学效果不满意; 有 42. 2% 的教师认为自己熟知并掌握启发式、讨论式和探究式教学方法; 只有 32. 6%的教师在教学中利用过这些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方面,有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老师应该以教科书内容为基础,适当拓展,与时俱进; 有 39. 7% 的学生认为有些教材内容过于陈旧,老师上课时应补充富有时代性的内容。总之,外语专业教师仍需改变教育理念,树立帮助学生建构专业知识和学会应用知识的意识,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力。

  ( 四)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教学具有反拨作用。科学的教学评价可以促进教学的良性循环。调查结果显示,我省外语专业仍然多采用终结性评价方式,考试是普遍和常用的评价手段,虽然加入平时成绩,但分数还是起着决定性作用。

  调查还发现近半数的教师认为自己对“形成性教学评价”等较为先进的评价方式不够了解,平时在教学过程中很少应用,主要还是依赖期末测试反馈一个学期的教学情况。调查还发现有 73. 3% 的学生希望教师采用更好的,能够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果和质量的教学评价方法。这些都说明我省高校外语专业的教学评价手段过于单一和落后了。

  ( 五) 师资力量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逐渐普及,高等学校的师资力量也在悄然变化。河南省高校外语教师的水平也发生了不小的改观,主要表现在教师的学历层次有较大提升,职称结构趋向合理,中青年教师成为主体,但也存在外语专业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不高,教学任务过重的问题。调查显示,我省 47 所开设外语专业的院校中,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教师达到 60% 以上,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接近80% 。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和郑州大学的外语专业教师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水平的教师更是超过 90%。近年来,外语专业教师的科研意识和水平也在不断提升,高级职称占比迅速提高。众所周知,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到教育的质量。虽然外语专业教师的学历层次提高较快,但调查显示 67% 的教师认为自己不熟悉外语教学理论; 只有 48. 2% 的教师参加过国内外语教学研讨会,44% 的教师参加过外语专业教学方面的培训。调查结果还显示,每周授课 8 个课时以上的教师达到 65%,部分教师高达 15 节以上。外语专业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偏大,不利于他们进行科研和提高教学水平。

  ( 六) 市场需求

  此次调查的外语专业用人单位有合资企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等性质不同、规模不同的单位。调查结果显示,我省人才市场需要外语人才的用人单位依次是合资企业( 29%) ,国有企业( 26. 7%) ,事业单位( 26. 5%) ,民营企业( 18. 8%) 。最需要的外语人才是除了外语特长还要有商务( 经贸) 、翻译、管理、法律、教育等专业特长的人才。对外语专业人才层次需求最多的是大学本科,其次是研究生。在具体到对外语人才的外语能力调查中发现,用人单位非常看重外语口语表达能力,其次是口译和笔译能力,再次是写作和阅读能力。而且用人单位认为外语和商贸、计算机、法律等专业结合更有利于就业和发展。用人单位对目前我省培养的外语专业毕业生能力的评价是: 外语专业学生和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外语的特长尤其是口头表达能力的特长不够突出,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 如国际贸易规则) 和技能( 计算机使用) 等; 另外,外语专业的大学生思维不够活跃,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说明了我省的外语专业人才培养和实际的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主要表现在外语的实际应用能力缺乏上,同时外语专业学生的思辨和研究能力也有待提高。

  五、对策与建议

  针对调查发现的这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四个方面的对策。

  ( 一) 结合我省经济发展,调整我省外语专业布局,进一步完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我省高校外语专业布局存在的不足,我们认为各高校应根据国家和我省发展战略的需要,制定和实施符合自身办学条件和特色的不同规格和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规划。从语种方面看,鉴于我省目前英语专业培养规模过大的问题,在本科招生数量和新增专业点的设置上应适当加以控制。同时,适当扩大其他语种,如德语、韩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等的招生人数。从办学层次上,我省应当注意提高包括英语在内的各个语种、各个专业方向的办学层次,重点要根据办学条件培养高级口译、笔译人才和精通商务、管理等专业知识和实战经验的高层次复合型外语人才。但是,外语专业布局不能完全以短期市场为导向,应当放眼未来,做长期规划。

  《大纲》中明确提出培养外语复合型人才的目标和规格。我省的外语专业正面临从传统的单一型人才培养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转型。调查显示,目前我省目前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外语+ 专业知识”的模式,比如前面提到的师范英语、商务英语、法律英语等方向。近年来,外语专业尤其是英语专业学生的( 外语) 英语特长已经不再是优势,高校在培养外语专业人才时应当让学生学有所长。

  除了精通一门外语之外,外语专业学生再精通一门专业,非常有利于他们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除了“外语 + 专业知识”这一条培养外语复合型人才的途径外,我们还可以尝试“外语 + 专业”的模式,学校可以鼓励外语专业的学生修双学位或双专业。

  需要注意的是因为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成功的关键在于师资,这就要求教师除了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外,还要精通相关专业知识,甚至还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根据目前我省的状况,只靠外语院系来培养合格的复合型人才条件还不成熟,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之一是外语专业和其他专业,如经贸、法律、管理、旅游等专业联合培养。一方面可以鼓励教师去相关院系学习; 另一方面是让这些院系的教师到外语院系为外语专业的学生授课。

  ( 二) 优化课程体系,培养具有“外语 + 专业”双重特长的外语人才

  针对我省高校外语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要结合外语专业自身的特点,强化外语基本功训练和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在基本功训练上不仅要改变传统的单纯技能训练,还要结合专业知识进行训练。在此期间,尤其注重学生口语表达和口头翻译能力的培养,并采取措施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参加国家级的口、笔译能力测试或商务英语等级测试。这样既可以使其夯实外语基本功,在语言实践应用上技高一筹,同时也可满足市场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另外,在技能课程课时充足的前提下,开设一定比例的人文类( 文学经典、语言学、中西方文明史、中西方文化、地方特色的人文) 课程,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其具有宽广的知识面和开阔的视野。二是要强化相关专业知识课程的比例,使我们的学生学有所长。针对入校时不同的方向,给学生开设有关经贸、国际金融、法律、管理等方面的专业课程,而且从入校起就明确方向,开设有关方面的基础课,到高年级时增加相关的实践环节,让学生成为某一方面的专门人才。

  ( 三) 加强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外语师资培养,引进相关专业外籍教师

  近 5 年来,我省高校外语院系的师资力量从学历层次上看,已有了很大提高。虽然绝大部分教师取得了硕士学位,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都是合格的外语教师。从培养复合型人才上看,在我们调查的13 所外语院系中,严格地说 80% 以上的不具备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师资。因为目前我省的外语专业教师普遍存在着懂外语,却无法用外语讲授经贸、管理、法律、计算机等相关专业知识的问题。要改善这一局面,必须建立一支既懂外语又懂相关专业知识的教师队伍。高校在鼓励教师攻读外语专业的博士学位的同时,也要采取有效措施培养一批有口、笔译实战经验和娴熟技巧的老师,或熟知商务、管理、法律等专业知识的外语教师。具体做法是外语院系可以选拔有此意向的中青年教师参加相关专业的培训学习,进行系统的专业学习并取得学位。再者,加强国内国际交流与合作。我省有培养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外语院系应该积极引进国外非语言专业的外籍教师为相关方向的学生授课。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相关专业知识,又强化了外语学习,不失为培养外语复合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总之,高校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为高素质外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保障。

  ( 四) 改革教学评价方式,提倡发展性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的目的可以简要概括为: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升以及课程的不断完善。但调查显示我省高校外语专业的教学评价多采用以考试为主的传统的终结性教学评价。这种评价体系注重结果,过分看重分数,过分强调评价的选拔与淘汰作用,导致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4],这和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理念背道而驰。目前,我国高校外语专业在教学评价方面虽未做统一的要求,但在大纲中提出各校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估。近几十年来,随着多元智力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后现代主义理论以及交往哲学理论的发展,教学评价理论也在不断完善。

  发展性教学评价是针对以分数等奖惩为目的的终结性评价的弊端而提出的,主张面向未来,面向评价对象的发展,同时又是形成性教学评价的深化和发展[5]。发展性教学评价是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关注学生发展、教师素质提高和教学实践改进的一种形成性教学评价[6]。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评价对象的发展,尤其是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能力的发展。因此,我们认为应在我省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改革中提倡发展性教学评价。

  我省各高校外语院系可以选取有此研究兴趣或担任教学理论课的教师进行学习和相关研究,建立一个适合自己院校的具体的发展性教学评价体系或模式,再通过短期、持续培训的方式让全体外语专业教师了解并熟悉这一评价体系或模式以及在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鼓励教师进行实践,直到在教学中全面推行,以促进我省外语专业教学评估测试的科学化进程。

  六、结语

  外语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外语专业布局的调整和成熟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需要高校及我省教育主管、人力资源等部门的通力合作;课程设置的优化需要结合外语专业自身的特点和社会需求,特别是社会长远的需求; 高素质师资队伍的建设需要高校内部的支持以及高校与国内国际的交流与合作; 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则需要高校外语院系自身的努力和创新。总之,高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应该主动对接国家和地方的发展战略,以质量为导向不断深化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更好地为我国和我省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参考文献:

  [1] 董爱华. 跨国公司本土化需求下中原经济区开放型人才培养改革研究[J]. 河南社会科学,2012,( 03) : 96-98.
  [2] 刘 燕,华维芬,束定芳. 外语专业改革与发展战略———上海市高校外语专业布局与外语人才培养情况调查研究[J]. 外语研究,2011,( 4) : 8-14.
  [3]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北京: 北京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4] 郭 茜,杨志强. 试论形成性评价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与测试的启示[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 5) :103-108.
  [5] 周智慧. 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内涵及其理论基础[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2004,( 8) : 35-37.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