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1-28 共3812字
论文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生的培养已有 30 余年,但是由于其将“理论”置于“实践”之前,又没有对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做出具体要求,故而“这一模式既没有培养出响当当的理论大师,也没有培养出翻译巨匠”[1],因而教育家们开始将目光转向了更具有实践意义的专业硕士培养。自 2007 年,翻译硕士专业学位( Mater of Translationand Interpreting,简称“MTI”) 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 23 次会议上正式通过,到今日国家批准的 MTI 专业学位授予高校已达到 159 所,全国 MTI 在校生已超过 2 万人。MTI 专业学位的设置为我国培养了一批批专业翻译人才,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市场对翻译人才需求不断增长的问题。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设有 MTI 专业院校数量迅速增加这一现象并不值得乐观。这其中不乏一些为了完善自身学科体系而匆忙申请的学校,也有一些学校为了赶 MTI 招生的热潮,在培养体系并未完善的情况下就开始招生培养,正是这些原因,导致 MTI现阶段的教育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一、MTI 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现阶段翻译硕士专业教育存在“人才培养理念不清”“人才培养方案不妥”“教学方式方法不新”“实践基地不用”“教学管理方法不变”“职业资格证书不接”等培养模式方面的问题[2],导致 MTI 人才就业也面临着社会认可度不高、学生翻译职业知识欠缺[3]、缺乏高端人才和专业性人才等问题[4]。

  为了解决翻译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的问题,众多学者从学校、社会、市场等角度进行了研究。仲伟合( 2014) 认为培养过程应着重“厘清理念,探索模式,突出实践,顺应市场,打造队伍”。朱波( 2011) 提出翻译硕士教育中导师应该充当多重角色,即“设计者”角色、“诱导者”角色、“研究者”角色以及“管理者”角色。

  [5]从行业本身出发,苗菊认为,MTI 教育应紧密联系翻译产业,突出培养职业能力,注重实用性课程的设置。

  [6]但上述 MTI 培养模式中的问题都是宏观的,针对的都是人才培养方在培养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鲜有人从翻译专业硕士的视角来研究学生在学习和就业中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相应问题的措施。

  二、学生在 MTI 培养模式下面临的主要问题

  为了解 MTI 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情况,笔者对 14 所高校的 MTI 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出了 160 份网络问卷,最终回收的有效问卷为 142 份,问卷有效回收率达 88. 75%,十四所高校分布于 9 省 12 市,且问卷涉及英语、德语和日语方向的 MTI,具有一定代表性。调查结果显示,现阶段 MTI 的学生在学习和就业中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首先,学习目标不明确。正如上文所述,人才培养单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理念不清,其直接影响就是大多数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受调查的同学中有一半的同学对 MTI 未来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以及学校所学知识在未来就业中的作用不清楚,即一方面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学,另一方面不知道自己学了之后能做什么。虽然 63. 5% 的同学选择翻译硕士专业是出于对专业的喜欢,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很多同学还是找不到方向和目标。缺乏明确的目标引导,学习就没有规划,学习没有规划势必会降低学习质量,从而影响就业。

  其次,缺乏实践。在调查问卷中,认为 MTI 学制太短,学不到东西的同学所占比例为 32. 7%。而在针对 MTI 培养模式的建议中,超过 80%的同学提出需要增加实践。MTI 的学分要求并不少于学术型研究生,所以在前两个学期,甚至是第三个学期,大部分的同学都忙于课程的学习,若是课程上安排的实践量相对较少,就不会有足够的实践机会。而没有足够的实践,一方面将无法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也背离了专业硕士培养实践型人才的初衷。

  最后,缺乏职业规划。调查发现,84. 7% 的学校对翻译资格证书没有要求,两年内取得资格证书的学生比例仅为13. 5% ,而在苗菊( 2010) 所做的统计中,94 条注明相关证书要求的职位信息中有 28 条需要翻译资格证书,其比例高达近 30%。对于职业资格证书的作用,51. 9%的同学认为其对于找工作有帮助,34. 6% 的同学认为可以反映自己的实力,13. 5% 的同学认为与实践关系不大。由此可见,大多数同学将职业资格证视为自己找工作时的敲门砖,而大多数学校对此又没有明确的要求,这就可能会导致学生忽视其重要性,没有将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列为自己的学习目标之一,直到找工作的时候才发现问题。在职业规划方面,虽然大部分的同学的工作意向是与专业相关,但是说到具体职位,却很少有同学可以清楚地说出自己究竟是想从事哪种与专业相关的工作。而且由于 MTI 学制一般比较短,学生可能在还没有做好职业规划的时候就面临着找工作的问题,这也是 MTI 学生在就业中缺乏竞争力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对策建议

  笔者认为,要解决以上问题,需要学生、导师以及社会三个层面的共同努力。

  ( 一) 学生层面

  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成为 MTI 学生之初,学生就应该及时做出学习和职业规划,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只有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有针对性的努力。一方面,应好好学习理论知识,用以指导翻译实践。另一方面,要注重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充分利用业余时间,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与专业相关的活动或兼职工作将理论付诸实践,这样就可以缓解学生所面对的时间、实践不足与市场对人才实践能力要求的矛盾。

  2. 专业化与市场化相结合。MTI 学生首先应学会分析翻译市场,对市场上翻译人才的需求进行分类。现在的翻译市场一方面缺乏高端翻译人才,另一方面缺乏专业性翻译人才。鉴于现在很多学校的培养模式不完善,翻译人才的质量很难统一保证。另外,多数翻译人才都是英语专业出身,英语能力较强,但是缺乏专业背景和知识。MTI 学生应了解自身及社会的现状,有针对性地解决自己在整个培养大环境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时关注对人才需求较大的专业,充分利用所在学校的资源有意识的培养自己在英语之外某一领域的能力,例如,中国矿业大学的矿业翻译,中国地质大学的地质翻译,中国石油大学的石油翻译等。同时,也可以通过与翻译公司等的合作来很好的把握市场的脉搏,真正实现能力与市场需求的对接,成为市场真正需要的专业性人才。

  3. 专业内与专业外结合。这里主要是指学生应该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广泛涉猎专业内与专业外知识。在调查中,笔者发现有 63. 5%的同学选择翻译硕士专业是出于对专业的喜欢。既然喜欢,学生就应主动去涉猎专业内与专业外的知识。一般的院校在第一年主要是理论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应完善自己的理论知识储备。一方面,中国传统的译学理论以及西方的翻译理论都可以很好的指导我们的翻译实践,且作为翻译专业的学生,必要的理论储备可以使我们在本地化的过程中保证自己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理论知识不仅限于专业知识,学生可以尽可能多的涉猎各个专业的知识,以兴趣为导向,慢慢向外扩展。因为在未来的翻译实践中,待翻译文本是多种多样的,良好的知识储备可以让我们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加从容地面对各种挑战。

  ( 二) 导师层面

  1. 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结合。调查结果显示,64. 2% 的学生认为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的工作是相互配合的,笔者认为,在 MTI 培养过程中,这一点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老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术与实践进度,并且两位导师可以对培养方案做出调整,这样对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

  2. 教、辅、导相结合。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但是,对于 MTI 学生来说,除了学习理论知识,导师们的辅助和指导也是十分重要的。上文中有提到 MTI 学生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学习目标不准确,所以,导师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必需的专业知识以及学术研究方法,另一方面,可以在学生的实践过程中给予辅助,在科研以及求职过程中给予一定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的找准学习和就业目标,做好规划。

  ( 三) 社会层面

  用人单位一方面应完善用人机制,在招聘的时候应该明确自己的人才需求,用人单位的诉求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专业方向的选择。所以,相对详细和准确的招聘诉求可以帮助在校学生找准方向,让择业学生更好的定位自己。另一方面,应该对 MTI 给予相应的认可。笔者认为,虽然 MTI 在培养过程中遇到了一些质疑,但是其取得的成绩也是显而易见的。目前市场上的相当一部分翻译人才来自 MTI,社会应该给以 MTI 一定的认可,这样才能激励更多有潜力的人才报考该专业,生源质量的提高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同时,对于 MTI 的认可能够鞭策人才培养单位完善其培养机制,从而更好地致力于培养翻译人才。

  四、结 语

  翻译专业在我国经历了近 30 年的发展历程,而翻译硕士从无到有也已经走过了七个年头。作为新生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作为学生自身、导师以及社会应充分认识 MTI 教育现状以及其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找到问题的根源,进而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通过 MTI 学生自身的努力、导师的指导帮助,社会充分的认可,使 MTI 学生真正做到学有所学,学有所长,学有所用,MTI 人才培养模式定会不断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参 考 文 献 】

  [1]孔令翠,王慧.“MTI 热”中的冷思考[J]. 外语界,2011( 3) .
  [2]仲伟合. 我国翻译专业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翻译,2014( 4) .
  [3]王建国,彭云. MTI 教育问题与解决建议[J]. 外语界,2012( 4) .
  [4]程林华,刘芹,禹一奇. 翻译市场导向的翻译人才培养研究———以理工科 MTI 为例[J]. 语文学刊,2012( 11) .
  [5]朱波. 浅析翻译专业硕士导师的多重角色[J]. 中国翻译,2011( 5) .
  [6]苗菊,王少爽. 翻译行业的职业趋向对翻译硕士专业( MTI) 教育的启示[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 3) .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