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快速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对经管类专业大学毕业生的需求量日益增大,但是近些年在全国高校经管类专业招生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相应随之下降,部分地方本科院校甚至出现了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现象,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共识。然而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社会各界对高校教学水平高低的衡量和教学质量好坏的评价,直接决定着学校自身的建设和长远发展,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本文从经管类专业自身特点和该类专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特点和趋势,并结合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环境,就如何做好经管类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提出思考,为地方本科院校培养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寻求更切实际的人才培养模式和途径。
一、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1.人才培养定位与社会需求偏差明显。目前,绝大多数地方本科院校招收经管类专业学生的生源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以及学校自身的办学条件都比不上重点院校。如果地方院校依葫芦画瓢地照搬重点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就会使地方本科院校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难以实现,造成与社会对该类人才需求的脱节,所培养的学生既无科研优势,也无一技之长,难以融入社会。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经管类应用型专技人才需求呈现多样化趋势,而地方本科院校关于该类人才的培养缺乏合理的统筹分类,在人才培养定位上与社会需求存在较大偏差,不能有针对性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导致人才培养结构上存在明显的不合理性。同时教学内容的安排也存在盲目性,传授给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导致学生毕业后难以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
2.课程体系不能与时俱进,课程设置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目前多数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课程体系相对滞后,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与内容陈旧,脱离社会对经管类专业人才的现实需求,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的对人才选拔。相对于理工科专业,经管类专业理论授课内容偏多,即出现理论多于实践,基础多于综合的现象,导致学生应用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偏少,这直接造成学生没有专业学习目标,只知道为了考试而学习,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谈不上学有一技之长。
3.实验环境落后,实践环节缺乏。地方本科院校实验室硬件相对重点院校都要落后许多。因为诸如资金来源不足、场地供应缺乏等原因,很多地方院校的实验室设备更新较慢、设备数量难以保障,经常出现实验仪器不能使用,甚至实验课程难以开设的情况。即使少数院校开设了实验课程,也没有与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实验形式单一。实践环节缺乏,大多数地方院校因为资金或师资力量不足等原因,以课程论文或毕业论文替代教学环节中的实践教学,而这些“课堂实践教学”又存在着学科片面性,与社会实践应用脱钩,难以真正培养学生的技能素质和动手能力,与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目标相差甚远。
4.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不够。大部分院校教学一线教师常常担任繁重的理论教学任务,课堂理论教学经验丰富,但实践应用经验相对匮乏,没办法从实践操作和应用上给学生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和建议。加上部分院校用人机制的欠缺,没有建立起相应的激励机制,导致专业教师的一技之长难以发挥出来,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严重受挫,“双师型”师资力量的配备不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也就很难实现。
二、影响经管类专业人才就业的因素分析
1.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与院校对人才的培养脱节。因为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办学目标本身与社会需求存在偏差,加上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的不合理,以及实验环境落后、实践环节缺乏、师资力量薄弱等原因,导致培养出来的经管类专业学生出现同质化、无特色,院校对人才的培养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常常脱节;加上“一窝蜂”式的追热门,选择经管类专业学习的学生较其他专业偏多,社会需求又相对不足,这都会影响毕业后的就业。
2.学生自身因素。当前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的招生生源的质量开始走下坡路,部分学生不喜欢所选择的专业,加上多数经管类专业学生是文科考生,数学知识基础薄弱,在专业学习中对数学要求略高的专业问题就难以应对,因而,很多学生对学习缺乏积极主动性,“无兴趣”的被动学习导致对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不够或者没有掌握,毕业后步入社会仍然无一技之长。
3.学校对学生就业指导环节薄弱,指导不够。目前,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名义上成立了就业指导机构,但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仍只停留在表面,没有系统化的展开和实质性的指导。首先是就业指导工作队伍本身的组成成员就缺乏专业性的训练和培训,对社会和企业到底需要什么人才没有真正的了解,或者了解不多,造成就业指导工作局限于表面化。其次是就业指导工作的形式化。多数院校就业指导机构仅在每年临近毕业时,对毕业学生大致地讲解就业政策,简单地分析就业形势,提供一些就业信息,甚少针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和对大学生的未来人生进行指导。就业本身就是一门科学,岗位工作因人而异,同类专业的毕业生并不一定都从事同类工作,而高校就业指导关于毕业生个性化就业的咨询服务,基本没有。
三、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路径选择建议
选择适合学校自身办学条件和地域位置特征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路径,不仅是培养基础知识扎实、操作技能过硬的应用型人才,提高就业率的需要,也是学校进行专业建设、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1.调整课程设置,建立“能力培养”课程体系。首先要明确,地方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力所能及的实践工作者。要让学生毕业后能够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学校就应该结合自身教学特点和管理实际,立足社会需求进行课程的设置,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就业适应性。其次要遵循事物永恒发展的真理,保持课程体系设置的动态性。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迅速,经管类专业课程设计必须跟上经济发展的形式需要,不断地修订培养方案和内容。最后要以学生应用技能的提高为出发点对教学课程体系加以设置。地方本科院校要积极争取和合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改善校内办学条件;同时也要切实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全方位、多层次地与企业开展联合办学,弥补校内实践教学的不足,以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实践课的积极性,从而提升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
2.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推进“产学研”教学模式。教师的任务除了在课堂上教会学生这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之外,更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的应用能力。地方本科院校要真正培养出应用型人才,就必须充分挖掘教师本身的各项潜能,发挥教师的一技之长。一方面,开展“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要分期分批、有计划、有目的地派教师到企业进行研修,提高教师自己实际动手能力和科研开发能力;另一方面,定期聘请经验丰富的企业管理人员担任实践教学指导员。在地方本科院校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的情况下,要不失时机寻求与企业加强合作,实行“产学研”合作办学模式。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校办学经费不足、实践教学条件落后的现状,可以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同时还有利于解决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差,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局面。“产学研”合作,可以推进课程体系的不断改革,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推陈出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做好就业指导工作,针对学生的个体特征提供能满足个人需求的个性化就业指导服务。一是地方本科院校在做好教学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在学生的生活方面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要做到理论教学的同时贯穿就业指导,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目标做好职业规划。二是要改变学生的就业观念,要因势利导,在就业形势紧张的情况下,要学会“先就业,再择业”。要帮助学生树立起高尚的求职道德和职业道德,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矛盾。三是要切实了解就业指导工作不等于毕业前的就业工作动员会、笼而统之地进行就业政策阐述和就业形势疏导、简单地提供一些就业信息,而是应该根据学生个人志向和意愿进行专业化和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服务。
现有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因社会发展而显现出诸多弊端,但是我们只要坚持改革和推陈出新,并结合地方本科院校自身特点和办学使命,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就会探索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经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经济发展培养货真价实的应用型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晶,杨宝仁.大类培养背景下经管类专业改革成效调查分析———以塔里木大学为例 [J]. 教育教学论坛,2014,(9):114-116.
[2]姜钰,姜崧,吕洁华.产学研用协同培养农林高校经管类人才模式研究———以统计专业为例 [J]. 经济师,2014,(4):198-199.
[3]董静,李华武.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经管类专业之财税法课程的特殊性与改革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179-180.
[4]张凤海,李晓红,杨明睿.普通工科院校经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3,(49):207-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