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艺术学是广播电视艺术与现代电子媒介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作为艺术学的下位学科是研究广播电视艺术的重要学科。2012年,艺术学升级为门类后,广播电视艺术学成为艺术门类下属的一级学科“戏剧与影视学”的二级学科。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广播电视艺术学范畴内较有分量、也是目前全国范围内开设最多的本科专业方向。
2002年,内蒙古师范大学招收首届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全日制本科生,至今广播电视艺术学的教学与研究已走过十余年。期间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学与研究不断完善并拓宽,涵盖了电视媒介与传播、电视新闻节目、电视纪录片、电视专题片、电视文艺等形态的创作经验及理论探讨,具备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和理论基础。2012年教育部调整“艺术学”为学科门类,设立一级学科“戏剧与影视学”,内蒙古师范大学以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为基础,整合相关学科专业,取得了该一级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权,即将开展更高层次的人才培养与研究工作。
随着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社会对电视艺术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新世纪之前仅存于相关艺术学校之中电视艺术专业已经在全国众多高校开办起来,师范院校、农林院校甚至一些综合类院校也开办了电视艺术专业。据有关资料显示,截至2010年,全国有471所院校(含独立学院)开设了广播影视范畴的相关专业。2010年,招收“广播电视艺术学”硕士的高校共有31所,其中师范大学12所。“广播电视艺术学”博士点招生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共有4家。就全国来看,在师范类院校中开设电视艺术专业,方向多为电视编导专业,就笔者调查情况来看,目前在内蒙古自治区除内蒙古师范大学招收电视编导专业外,内蒙古民族大学、赤峰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内蒙古蒙语专科学校、呼和浩特职业技术学院均开设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专业和方向也都要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专业所在院系各不相同,在音乐系开设播音与主持专业、在教育技术系开设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以内蒙古师范大学为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体现了一定的地方特色和办学特点。
一、民族地区师范院校开办电视艺术专业的优势特色资源
(一)民族地区广播电视人才的市场需求旺盛
民族地区作为相对欠发达地区,传媒业总体发展较之沿海及内地处于较低水平。但随着全社会传媒行业的快速发展,民族地区也非常需要广播电视专业人才来加强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尤其是在当下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对具备较强专业素养的传媒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现辖9个地级市、3个盟,下辖21个市辖区、11个县市、17个县、49个旗、3个自治旗,境内有蒙、汉、回、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49个民族,东西部各盟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够均衡,多样化的地理环境和多民族人口学特征给广播电视事业带来了特殊性和复杂性,使得内蒙古各盟(市)的广播电视业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存在结构性差异,现有从业人员专业素养和学历层次亟待提高。凡此种种,对内蒙古自治区广播电视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这一要求,通过细致的调查研究以及对业界需求的分析,我们明确了内蒙古师范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从本科教学阶段开始实施的“新闻与艺术并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宗旨和学科特色。针对市场的具有较强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学,能够立足于较高的平台和起点上整合智力资源、设备资源等,进一步提高少数民族特色的广播电视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的水平,为民族电视艺术的研究和发展输送人才和后备力量。这样的专业设置,有利于民族地区培养专业的广播电视艺术制作人员、利于挖掘和开发少数民族广播电视产业以及促进内蒙古广播电视事业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
(二)相关学科的教学力量、教学设备是开办电视艺术专业建设的有利条件
内蒙古师范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在具有较为丰富的教学资源的电教系(前身为学校电教馆)开设起来的,电教系内部具有与电视艺术专业教学相关的电视技术方面的教师以及相关教学环境。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对以往的师范专业相关的教学体制吐故纳新后,在课程计划、课堂教学内容、专业实习能诸多方面进行修改完善后的基础之上,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了民族地区师范院校中艺术专业的专业特色。
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基础课中,影视心理学、音乐学、美术学是不容忽视的课程,因此,这方面的师资力量也显得弥足珍贵。由于师范院校本身就具有心理学、音乐学、美术学方面的学科院系,尤其是底蕴较为深厚的师范院校,长期以来拥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和与之相匹配的教学及实验设备成为优势条件,因此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完全可以依托这些相关学院的教学力量来发展丰富自己的教学资源。
二、民族地区师范院校电视艺术专业教学特色初步形成
(一)立足民族地区特点,形成“新闻与艺术结合”“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特色在我国,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的发展历史并不长,尤其是地方院校开办相关专业的历史不过15年,且由于各地域传媒环境的差异较大,所以广播电视艺术学的学科内涵并不稳定,且随着传媒业的快速发展而不断调整。各地区高等院校在设置相关专业时都必须结合当地的媒体环境和办学条件而进行。
就内蒙古自治区而言,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根据自身特点尤其是民族地区师范院校非师范专业的特点,对广播电视艺术学所研究的领域进行了符合区情、校情的界定。在本科阶段形成了“以业界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目标、以就业为根本诉求”的人才培养宗旨,旗帜鲜明地将电视新闻、电视纪录片、电视主题片等内容纳入到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学和研究领域,拓宽了传统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专业范畴,也弥补了新闻学专业中广播电视新闻教学的不足。
随着我国传媒行业的日益兴盛,我区的广播电视及相关事业发展也对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使得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从本科教学阶段就已形成的“新闻与艺术并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宗旨和学科特色,亟须得到办学层次上的进一步提高。内蒙古师范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与韩国青云大学等国内外大学有多方位的合作,与中国数字电视环球旅游频道、内蒙古电视台、呼和浩特电视台、包头电视台、乌海电视台以及鄂尔多斯党委组织部等建立了节目合作与项目合作。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逐渐形成了基础扎实、结构合理的学术团队,实现并完善了“新闻与艺术结合”“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宗旨,为自治区乃至全国培养了一批广播电视本科人才(平均每年毕业的本科生为50余人,至今已毕业近400人)。
(二)根据学校具体情况,逐步加强实践教学
为了加强实践教学,从2004年开始,编导专业除常规教学中的课程实践环节之外,设计了四门体现实践技能逐渐深化的相对独立的实践课程,具体内容包括:电视新闻采编实践、电视纪录片创作实践、电视文艺节目创作实践和毕业设计,分别安排在第二学期、第四学期、第六学期和第七学期进行教学。其中“电视新闻采编实践”“电视纪录片创作实践”和“电视文艺节目创作实践”课程均是在相应的理论课程“广播电视新闻学”、“电视纪录片创作论”及“电视艺术学”
开设之后随之进行的实践训练。学生不同的节目类型实践中反复体会选题策划、采访、实拍、后期编辑各环节的注意事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在毕业设计阶段则由学生自主选择节目类型进行创作。这一实践教学体系强化了编导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突出了教学实践的重要性,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三、民族地区师范院校广播电视艺术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虽然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就目前的发展状况而言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1.传统师类院校的教学理念的禁锢。电视艺术专业属于非师范专业,具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教学规范和教学模式,但是由于民族地区师范院校广播电视艺术专业往往都是开设在现有的师范专业院系内部,因此,尽管十多年来不断探索艺术教育的独特性,同时又总会自觉不自觉地陷入师范专业的教学模式中。如课时安排、实习计划、教师业绩与职称评定等方面缺乏与非师范艺术类专业相适应的政策导向与措施,在很大程度上与广播电视艺术专业自身的教学规律相抵触,形成了广播电视艺术专业发展的“瓶颈”,近些年来略有突破,但并不明显。
2.师资队伍的缺口较大。民族地区师范院校由于地域和历史的原因,在人才的引进和使用上赶不上发达地区,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作为炙手可热的高端电视艺术专业人才,在这类学校中严重短缺;同时,随着电视艺术专业的不断市场升温,人才社会需求量很大,高学历人才短缺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上述两点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民族地区电视艺术教育师资队伍的发展。主要表现在:(1)年轻教师教学经验不足。由于地方师范院校电视艺术专业教师队伍大部分都是近几年刚刚走出校门的硕士毕业生,因此教师队伍普遍年轻,教学经验严重不足。(2)师资队伍中的专业背景不完善。电视艺术专业是一门集策划、采访、拍摄、后期制作于一身的多方向的专业,加之“新闻与艺术结合”、“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理念,因此在师资配置上需要多方面的艺术和技术方面的教师作为支撑,就目前的教师队伍来看,具有扎实的相关学科背景的很少,这已经成为教学中的一块短板。(3)缺少兼具丰富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学人员。
3.实验教学设备尚不健全。作为新创办的专业教育,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需要大量的教学设备,加之伴随此类专业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招生人数也在逐年增加,甚至一些地区出现“招生人数过多,招生不够理性”的端倪。尤其是在民族地区的师范院校,教学设备投入本来就很欠缺,加之近些年随着生源的增多设备需求加大,出现了明显的专业实验教室不足和专业仪器设备欠缺的弊端。
4.与业界的联系尚不紧密。广播电视艺术专业教学与社会资源的联络比较紧密,因为强调实践的学科特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无法在课堂内全部完成。只有在与传媒和业界不断联络和结合中才能实现最优化教学效果。依赖民族地区特色鲜明的广播电视业界的实践力量,解决学生创作实践选题范围狭窄和学生实践作品的播出平台问题,解决学校内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匮乏的问题。
(二)应进一步采取的对策
1.进一步强化艺术类教育理念。克服传统的师范院校教学的桎梏,从艺术门类的教学理念出发,考虑到艺术类专业教学的新特点,培养教育者和教学者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大胆革新,制定一整套真正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自身发展的规章制度和教育体制,更好地发展艺术专业。
2.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新兴学科,人力资源基础薄弱,电视艺术专业目前高学历、高职称的学科带头人欠缺。目前,有能力的学校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通过送去培训等手段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在师范类高校中,广播电视艺术学科大多教师缺乏媒体从业的经历,实践教学对于他们来讲也是一个新课题,在实践教学中缺乏经验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实践教学效果。应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以及到媒体任职等手段解决这一弊端。
3.进一步加强完善实验设备。通过科学严密的论证,尽量加大投资力度,同时需要加强设备的统一管理和实验室的规章制度的建设。
4.进一步加强与媒体的合作。与媒体合作,除了建立实习基地外,还可以通过任课教师到媒体实习的形式,向媒体学习实践创作经验,同时通过请进来的方式,让媒体“名人”进入教学课堂和教学第一线,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与业界的紧密联系,并与之进行更加全面的合作与互动,在为社会服务的同时,逐渐扩大专业影响,为师生提供更加广阔的社会实践平台,为教师进行专业建设、教学、研究积累宝贵的经验,从而不断实现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信息化发展,新的媒介技术不断涌现,作为与技术发展紧密相关的媒介,广播电视艺术的发展必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得到长足的发展。近些年,传统师类院校的非师专业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在不断增加的市场需求的导向下,电视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内容、途径、方法的改革也必将会不断深入,开展电视艺术相关专业的教育会培养大量的优秀广播电视人才,更好地促进国家电视新闻事业的发展。当然在充满机遇的今天,既要看到民族地区师范院校自身优势和发展潜能,更要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劣势,正视差距勤勉向前,走出一条民族地区师范院校电视艺术教育发展的特色之路。
参考文献:
[1]王志敏,陆嘉宁.中国影视专业教育现状[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2]王韵.2011年广播电视艺术学年度报告[J].艺术评论,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