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立体化教学体系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05-14 共3850字
论文摘要
  长期以来传统课程教学由教师主导与控制,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被忽视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掌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受到抑制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具有高端引领作用其发展水平和质量决定着人才的创新创造能力,显然传统课程教学已难以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如果不注重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教学理论的学习及时将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应用于教学实践很难培养出基础知识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因而新时期的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密不可分成功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必定会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生物类课程植物保护学是高等农业院校农学、种子科学与工程、植物科学与技术、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草业科学、园艺等非植保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课程组从3009年开始对植物保护学教学进行了大胆探索和改革,经过3年来的不断完善,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形成了“四化三拓展”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将教学创新与人才培养创新有机结合构建了植物保护学立体化教学体系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掌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明显提高。
  
  

  一、大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程结构与体系
  

  大学教育应根据专业和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特点,以“精简、高效”为原则构建课程知识体系,以便于学生选择性和自主学习,体现“分级教学”思想而不是不分专业、学生能力高低等同对待。
  
  

  2.教育教学理念与方式
  

  教学活动应由“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体现学生的主动性:授课方式应根据教学需要,灵活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案例式、项目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过程,强化学生的主体性和互动性。
  

  3.拓展教学空间构建立体化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新模式

  
  教学活动不应局限于课堂,更为重要的是如何吸引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建构知识体系为此健立了基于“研究一实践一创新”的“课堂/网络、兴趣小组/科研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试验示范站”三层次立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4.教学效果考核方式
  

  教学效果不能单以考试成绩衡量还应包括学习过程考查和学生能力评价将过程性评价引入教学考核中,能够体现公平、合理、鼓励创新的原则。
  
  二、立体化教学体系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1.以精简、高效为原则构建课程知识体系
  

  植物保护学的授课对象均为非植保专业缺乏植物有害生物的基础知识内容众多而教学时数有限,因而根据教学改革和实践将其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由4个教学模块构成洛论5一6个教学模块组成洛个模块(教学单元)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组成了有机教学体系根据专业和模块化教学需要对课程内容和体系进行了重新构建,增加与专业教学相关的植物保护学最新研究成果珊l减了与专业培养目标联系不紧密的内容组织编写了配套教材。
  
  通过模块化教学使每个教学内容相对独立及相互联系,组成了有机教学体系而且油于每个教学模块的侧重点不同,除了讲授基础知识外,注重引导学生学习基础理论研究及形成过程中的科学思维方法,学习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创新教学理念和方式扰化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由“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案例式、项目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和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过程,强化学生的主体性和互动性如讲授昆虫对人类的为害时先引入3分钟的蝗虫大暴发的教字视频接着提出问题“蝗虫为什么会暴发成灵,”我们应如何面对挑战“等问题赴学生积极思考进而得出结论再如拼授有害生物防治技术时首先提出”如何对有害生物进行防治“,回答最多的是使用化学农药,接着提出”大量使用化学农药能否解决所有问题“进而导入2010年毒}I豆、2011年毒韭菜事件等,启发学生思考”农药是否是万能的。gyp果不是该怎么办?“等等逐步引导学生从生态系统角度关注社会经济发展、认识技术进步的多面性,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在讲授知识时注重引导学生学习基础理论研究和形成过程中的科学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如何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的集成应用,不但弥补了教学时数不足的缺陷,而且墙养了学生调研、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授课结束时,留下问题使学生独立思考和查阅资料在上课时随机抽查学生讲述然后加以点评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在学习基础理论的同时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将学到的基础理论与科学研究以及生产实践相结合。

  3.拓展教学资源涎伸教学空间
  
  教学资源拓展主要以教学网站(网络教学)和学生兴趣小组等形式体现将现代网络教学手段运用于传统课程中,拓展了教学空间,充分发挥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建构的积极性由课程组创办的《植物保护学》教学网站,内容丰富涵盖植物保护学的全部内容。在每个教学模块进行中,积极引导学生成立兴趣小组,开展试验或进入科研实验室庄动探索,培养科学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每个小实验结束时洛小组通过交流、展示以及老师点评,及时肯定成绩,指出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和探究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
  

  4.构建教学效果考核评价新体系展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成果
  

  将过程性评价引入教学考核中实行期终考试与平时教学活动中的表现相结合的考核方法平时教学活动主要包括学生课堂讲授、教学参与、资料查阅与分析、兴趣小组、研究实践、课后作业等该评价体系既有教师评价也有学生的自我评价:既有团队评价,也有成员间的相互评价:既有平时过程的评价,也有期末结果评价:既有对其学的评价,也有对其思的评价:既有对其理论掌握的评价也有对其实际能力提升的评价:既有对其知的评价也有对其行的评价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效果显着提高。
  

  5.构建基于”研究一买践一创新“的”课堂/网络、兴趣小组/科研买验室、实践教学基地/试验示范站“三层次立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素养与竞争力

  
  以”创新之本在实践“的教育规律为指导胸建了”课堂/网络、兴趣小组/科研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试验示范站“的立体化、开放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通过三个不同层次课堂与网络为第一层次,是理论知识储备阶段:兴趣小组和科研实验室是第二层次是一定条件下(如单一生物现象、单一环境因子等)的较简单的实践:实践教学基地和试验示范站是第三层次是学生在更高层次上(生态系统)根据当地的生态条件、作物种类、栽培管理、有害生物发生情况等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系统分析和实践是体现。
  
  学生综合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阶段的学习和实践实现了理论拓展到实践、课堂拓展到网络、校内(第一、二层次)拓展到校外(第三层次)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完整体系。
 在教学研究与改革中危造性地应用了两种教学实践方式,实现了学生从校内到校外的有机结合极大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竞争力。(1)结合不同专业的生产类实习,授课老师主动跟班,指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生产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寻求解决办法。充分利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各地建立的试验示范站,根据当地的生态条件、作物种类、栽培管理措施、有害生物发生发展情况等,组织学生前往调研引导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系统分析,必要时开展科学研究,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三、教学改革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教学改革和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觉得要做好教学工作、培养创新型人才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
  

  1.教师团队建设
  

  没有一流的教学团队就不会培养出一流的人才教师团队建设应当和课程建设相结合教师不能是”万金油,“什么课都可以讲授团队建设中应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青年教师应当和有经验的老师带教结队以及及时进修学习和提高。

  
  2.教学资源建设
  

  教学资源建设至少应包括课程建设、网络教学、课件、教学大纲、视频等应提供全过程的学习支持服务教学资源建设应当针对学习者的特点方便学生自主学习资源应该"好用、管用、实用".因此教学资源的设计应当体现分层次教学照顾不同基础的学习者(分级教学):根据教学模块的不同特征采取不同的表现形式:网络教学的设计应当体现基本知识和拓展技能训练满足学生选择性和个性化学习。
  

  3.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
  

  生物类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密不可分,相互促进而且油于教学改革很多内容都需要通过实践教学进行完成尽管网络教学、学生兴趣小组等形式能够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但复杂的、生态系统层次上的实践教学对学生整体掌握课程知识体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仍是必要的。
  
  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创造性地利用学校在各地建立的试验示范站根据当地作物生长和有害生物发生发展情况及时组织学生前往调查和开展相关研究指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生产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寻求解决办法不但提高了学生理论服务于生产的意识,而且明显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总之本课程组在教学实践中,创造性地将教学模式创新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有机结合,构建了植物保护学立体化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新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掌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l]刘延东。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J].中国高等教育2012(11):4一9.  
  [2]高盘良。浅议创新能力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05,(10):21一22.  
  [3]罗三桂蔡忠兵李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中的课程体系建构趋势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3,(7):30一33. 
  [4]李志义妈林王殿龙。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05,(10):34一35.
  [5]马玉龙高小红文艳霞。促进学生创新学习的教学方法探索和实践[[J].大学化学,2011,26(4):8一10.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