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大学生是未来国家生存发展的主力军,更应具备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他们的诚信状况将直接影响整个社会诚信环境的构建。下面是搜索整理的大学生诚信建设论文6篇,供大家参考阅读。
大学生诚信建设论文第一篇:新媒体语境下大学生诚信问题及档案建设策略
摘要: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独具特色的新媒体应运而生,凸显了大学生的诚信危机问题,建设诚信档案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新媒体具有自身的特点:门槛低,传播信息广;即时性,传播内容微;互动强,传播方式特。具有如此自身特点的新媒体,利弊并存,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集中体现在诚信的缺失上,它导致网络用语、学术诚信、网络社交、求职应聘等诸多方面失范问题的出现。针对如此的失范问题,就有必要建设诚信档案。论文提供了诚信档案建设由内到外的诸多路径,目的是倒逼规范语言、学术、交往、求职等。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诚信危机;诚信档案;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emergence of unique new media, the college students' credibility starts to be in a crisis. Building credibility archive is the key to the above problem. The new media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low threshold, immediacy and strong interaction. However, its characteristics have both merits and demerits. The negative influence on college students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lack of credibility, which leads to the emergence of anomie in many aspects such as network language, academic integrity, social networking, job application and so on. Thus,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credibility archives. This paper provides many approache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credibility archive, in the hope to decrease college students' anomie behaviors.
当今社会,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微信、微博、QQ为代表的新媒体,应运而生。如今网络活跃的主流群体,非大学生莫属,新媒体也自然成为其获取信息和知识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渠道。如此一来,新媒体给大学生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好的方面是丰富了他们的大学生活,坏的方面是容易给相当一部分学生带来理想道德弱化、人生观及世界观迷茫等负面影响,从而出现道德行为失范的现象,一个非常重要的表现是诚信缺失,这会对个人、学校、社会带来不良影响,不容忽视。因此,厘清、了解新媒体特征,正视、分析新媒体语境中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进而提出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的具体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1 新媒体概念内涵及其基本特征厘定
新媒体(new media)一词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首先提出。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新媒体以“无处不在处处在,无时不有时时有”的普及机制,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概念内涵也不断充实、更新、丰富。相对于“旧”媒体,新媒体特指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陶丹、张浩达认为新媒体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1]。匡文波将多媒体界定为“借用计算机(或具有计算机本质特征的数字设备)传播信息的载体”[2]。从他们的厘定来看,新媒体最基本的条件是网络和移动数字设备,以此为基础的信息传播,具有计算机网络开放多元、检索便捷、直观多样等共同特征,内涵已比原先丰富很多。此外,站在前沿的角度来看,新媒体还具有如下的独特个性。
1.1 门槛低,传播信息广
新媒体的“进入门槛”相对较低。新媒体的受众、参与者,一般无年龄、职称、学历等条件限制,任何单位或个人只要申请,就可以获得相应账号,即可成为信息的发布者、评价者及共享者,非常方便。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统计报告,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9.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7.0%[3]。网络实现了全球范围的联通,新媒体用户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到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等海量信息。如今的新媒体,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电脑终端,手掌电脑、智能手机、iPad等均可接收或发布信息,并且操作简便,大大降低了新媒体的“进入门槛”,凭借云技术,信息的发布、获取,已经变得随心所欲。大学生受过高等教育,能力比一般人强,进驻网络,运用新媒体,更是方便迅捷。大学生几乎人人都拥有手机,微信、微博、QQ等新媒体已成为学生日常沟通交流的重要途径。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生接收的新媒体海量信息中,不乏虚假信息和谣言,而大学生社会阅历尚不丰富、情感心理尚不成熟,无疑是一种对自我约束、明辨是非能力的严峻考验,更是一种自我认同、自我价值实现的痛苦磨炼。他们的心智还在不断成长,学校需要建立其相应的育人、规范机制。
1.2 即时性,传播内容微
新媒体信息传播快捷,而且不受时空限制,它们以最快的速度发布到互联网后,通过“去中心化”的裂变式多级扩散,以 1-N-N的层级式快速传播[4],从信息发布到被阅读、转发几乎同步完成,实现了信息传播的“零时间”。新媒体传播内容以“微”力凸显,打破了传统媒体对信息的垄断,以开放、自由、不受约束的个性改变了传统媒体秩序。新媒体传播的内容简短精悍,导致新媒体传播渠道更加快捷,传播内容更为精准,这种“轻而快”的传播方式,更适合当代大学生快节奏的学习和生活,可以帮助他们有效地从大量信息中,筛选出对各自有用的信息,还可以使他们直观地揣摩发布信息者的意图,进而迅速了解情况做出反应。但新媒体的传播也存在诸多问题。新媒体传播的内容“把关”一般不严,信息发布者和把关人往往合二为一[5],再加上大部分新媒体信息发布者媒介素养良莠不齐,传播的信息内容失真现象较为严重,极易引起大学生思想上的疑惑及混乱,如此的众声喧嚣是非难辨,将更加不利于大学生诚信道德品质的培养。高校对此应该有所作为。
1.3 互动强,传播方式特
传统的报纸、广播和电视等信息传播方式,是单向的、线性的,不具有即时流动性,而新媒体信息传播方式,改变了此局面,带有双向的、互动的、多点的、极容易进行去中心化的平等交流,从而全方位满足当代青年特别是大学生群体的个性化需求,毕竟他们更需要张扬个性。新媒体营造的环境,是一个连接和聚合的信息环境,它将一些有共同兴趣爱好或共同价值取向的个体集中在一起,在相互帮助、相互分享经验的过程中,形成共同价值群体,并产生集群效应。这种“参与自由”与“互动自由”个性化传播特征,正迎合高校大学生自由表达内心意愿的迫切愿望。不过大学生群体凭借新媒体,在表达自我的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同样存在。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过分追求彰显自我,如在网络中发布虚假信息和谣言,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甚而至于还有一些人恶意传播暴力、淫秽、诈骗、侮辱性等言论。这两种情况的出现,都源于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即所谓“三观”的严重歪斜。在如此语境中,其诚信缺失,更是不容小觑。
2 新媒体语境中大学生诚信失范问题
诚信,即诚实守信,是全人类的共有美德。康德就说过,重然诺、童叟无欺,是人的行为具有德性的保障,而康德更是以诚实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另外,西方人更是以契约的方式,保证了诚实的顺利推进。中华民族历来以诚实为美德,诚实一直受到信奉与推崇。孔子说“民无信不立”;《中庸》除了提倡“君子诚之为贵”,还指出“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古人还主张“修辞立其诚”,从自然万物、人的修养,再到人的表达,都需要诚实而无虚妄。古人还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无不说明诚信的重要性。新媒体的推波助澜,当代社会虽动荡纷乱,但诚信仍是立身之本,立业之源,立国之基。受文化传统熏陶,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状况,主流是好的,他们能够认真履行承诺,能够与他人建立起一种彼此平等、相互信任的关系。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新媒体语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实在令人触目惊心,它引发了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日渐严重,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未来学家尼葛洛庞帝就指出:“每一种技术或科学的馈赠都有其黑暗面,数字化生存也不例外。”[6]正视新媒体带来的“黑暗面”,是我们解决问题、走向“光明”的关键所在。
2.1 网络语言失范问题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语言成为一门艺术,新媒体的即时性、互动性、虚拟性等特征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畅所欲言的空间。然而“畅所欲言”,不是“非礼勿言”,相当一部分人,还没有上升到如此德性高度。在新媒体网络空间中,一些人自行降低社会道德标准,失去自我约束力,随意地在贴吧、论坛等平台上使用不文明的语言污蔑、辱骂他人,损害他人形象,更有甚者在微信、QQ、微博等社交平台上展开对骂以发泄个人负面情绪,场面有点失控。如卢育强的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调查结果显示,29.3%的大学生曾经使用低俗语言进行恶搞,在贴吧、论坛、直播间等平台发表恶意语言攻击[7]。诸多充满暴力、戏谑、淫秽的网络语言,不仅活跃在移动终端的屏幕上,而且流传多了,便容易进入大学生日常生活,成为他们挂在嘴边言说的“无意识”,他们也容易将其视为大学校园的“时尚”。谬误重复了千遍,就容易变成“真理”,影响到他们的行为习惯,对社会造成不容低估的影响。网络语言的失范现象,打破了传统的语言交流方式,侵蚀着现实社会的语言表达,直面冲击大学生的诚信道德行为。
2.2 学术诚信失范问题
美国国际学术诚信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Academic Integritry)将学术诚信定义为五个基本价值观念,即诚实、信任、公平、尊重、责任。由于网络传播方式的日益普及,新媒体传播的快捷,信息渠道的开放,使得个别大学生在学习上不愿辛苦思考问题,他们更倾向于直接从网络搜索引擎中查找答案应付作业,而且互联网确实也提供了如此的方便;而有些理工科学生在实验中,不愿做枯燥、艰辛的实验或调研,他们更愿意从网上“借鉴”他人的数据或图表,直接修改转变成自己的“实验结论”,如此的情形屡禁不止。还有的学生,在毕业论文环节上,更是成段成块下载、引用他人成果,而从不注明出处。陈泓君的大学生学习不诚信现状调查结果显示,64.7%的大学生毕业论文大部分是自己独立完成的,12.1%的大学生表示大部分是抄袭而成的,还有2.6%的大学生表示基本靠抄袭完成[8]。以上现象充分说明了一点,那就是大学生在学术研究过程中,不诚实、不守信现象确有存在,学术道德失范已成事实。他们以此进入社会,再度从事学术研究,带来的后果将不堪设想。
2.3 网络社交失范问题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以此为基础的微信、QQ、微博等新媒体,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社交体验模式,拓宽了大学生社交的广度与宽度,增加了其社交的深度与维度。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两面性,新媒体在更新了大学生的交往方式的同时,也带来了若干负面的影响,如交往中的道德失范、违法犯罪行为。有的大学生在网络世界交友中,虚构个人信息,美化自我形象,欺骗他人感情,不仅失信于他人,而且酿成个人诚信的滑坡与危机。有的学生在微商创业中,以低价为诱饵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进行不诚信的牟利活动,严重侵害消费者的权益。此外还有个别大学生,在网络新媒体的社交中没有时间观念,不遵守承诺,缺乏责任意识。以上新媒体网络社交中出现的负面的不诚信行为,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到现实中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进而波及全社会。郭青对遭遇他人不诚信时的行为选择调查结果显示,有13.4%的学生选择“以牙还牙,报复回去”这种缺乏理性的极端行为方式,19%的学生选择“独自忍受,承担后果”的消极行为方式[9]。网络社交中的道德教育,高校应引起重视。
2.4 求职应聘失范问题
新媒体网络信息资源多,上网求职已成为大学毕业生不可缺少的一段重要经历,特别是在疫情期间更是如此。在网络求职过程中,部分大学生利用网络作为工具从事不诚信的求职行为。例如,为了战胜竞争对手,在用人单位面前吹嘘自己,贬低他人,不遵守公平竞争原则;为了引起用人单位的关注和重视,利用网络技术制造虚假材料包装自己,过分抬高自己的能力,如编造学历,虚构英语、会计及计算机各种等级证书,杜撰一些毫无根据的社会实践活动等[10]。陈泓君对大学生求职简历作假是否利于求职的认知做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7.2%的学生认为简历作假不利于个人求职,而72.8%的学生或多或少认可了作假能带来作假的“益处”[8];与用人单位签约后,又逢薪酬待遇更好的工作,不遵守承诺,随意违约,甚至不辞而别,根本不考虑因此给用人单位带来不良后果,责任心严重缺失。以上在新媒体语境中出现的不良求职行为,不仅损害了大学生自身的形象,而且影响了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导致用人单位对学校产生信任危机,危害甚大。针对以上出现的大学生诚信问题,建立相应的诚信档案,看来是很有必要的。关键是,如何建立这种诚信档案才能算是有效的。
3 新媒体下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对策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力。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诚信行为、诚信品质,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关系到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高校作为高级人才的培养基地,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高校大学生中存在的诚信缺失问题,可以归纳为内与外两个方面,内在方面是大学生自我道德修养与价值观的偏失,外在方面则是高校诚信建设制度不健全及意义未凸显。解决问题的关键,也应着眼于这些方面。由于诚信缺失具体表现为上述四个方面,因此诚信档案的建设,也需依次从这四个方面入手。
3.1 五环紧密联动,规范语言
语言是一种复杂的现象,其中语言与思想的关系,问题更是复杂。语言虽与思想不能一一对应,但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就是思想的反映。如此一来,大学生在新媒体语境中出现的语言失范,实质上是一个思想的问题。解决了思想的问题,语言的失范迎刃而解。思想问题回归到中国文化,便是德性仁心的问题。王国维指出,道德才是决定社会安宁的重要力量。我们今天的动议,便是以德治国。从这个意义上讲,建设诚信档案,其实就是建设道德档案。
建设道德档案,目的是生成倒逼机制。简单来说就是,建设道德档案用以强化道德意识,进而规范大学生的网络用语。解铃还须系铃人,既然是由于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大学生群体语言失范问题频出,那么高校建设道德档案,需要相应地利用新媒体技术的便捷。要而言之,道德(心性)档案的建设,制度上要经过五个相互联系的环节:“方案”—“宣传”—“收集”—“归档”—“反馈”。“方案”制定的主体,应是学校授权的诚信档案管理部门,最后需经学校党委会同意通过,然后统一发文,纸媒与无纸化方式均可。实施方案制定完毕之后,就是“宣传”。宣传除了传统的纸媒,还可以通过新媒体方式推进,比如QQ、微信、抖音、微视频等,有正面有反面,正反结合,双管齐下。等到宣传的火候推进到一定程度,便可着手资料“收集”。该环节较为复杂,复杂之处有三,其一是言论的数量异常巨大,其二则是隐私的保障,其三是失范言论的甄别。学校诚信档案管理部门在进行网络舆论监控时,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收集大学生在校园里的活动数据,如学生最近高频率浏览的网页、论坛等网络信息,或者近期在新媒体平台讨论比较热的话题等,进行归档,建立学生言论诚信档案,形成月报、月建制度,或者是年报、年建制度。“反馈”环节,就是通过收集来的信息,了解学生所思所想,并有针对性地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对于有言论失当的学生,将信息记录在案,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变化,制定思想教育的引导计划。开始是五个方面一体联动,常态化是后三者一体运作。
3.2 构建电子档案数据库,规范学术
新媒体的利弊并存。它推动、促进了学术信息的储存、传播,另一方面也给学术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如此的负面作用,约而言之有二:其一是获取信息快速、迅捷,容易给人产生某种错觉,以为学术研究是一件很轻松的事,不需要付出太多心血;其二则是凭借新媒体技术的日新月异,有相当一部人,移花接木地篡改实验、抄袭数据,肆意剽窃、复制他人成果。由于有学术容易的观念,所以便想着投机取巧,前后二者,常常能建立起因果关联。而事实上真正的学术,从来就不轻松,那是需要付出血泪甚至是生命的代价。王国维为学术而生,也为学术而亡,他最后感到无比绝望,在北京昆明湖蹈水自杀;布鲁诺为扞卫真理,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学术研究与求真同在,这是一条痛苦铺就的道路。大学生毕业后,未必全部从事学术研究,但拥有一种求真的钻研精神,对即将走向社会的人来说,有着重大的意义。高校如何从诚信档案建设的角度,倒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术观,就变得不可或缺。
诚信档案建设,需着眼于“两结合”,即要把新媒体与大学生从事学术活动的特点有机结合起来。大学生及其毕业后相当的时间里,都处在学术的探索成长阶段,因此诚信档案建设需监督与鼓励并存;由于学术诚信的缺失,多少与新媒体技术相关,因而诚信学术档案的建设,也相应地以新媒体技术的提升为主。首先可以建立毕业论文查重记录的电子档案数据库,监督学术不端行为。学生毕业论文的付出度,查重检测是一项硬指标。一般高校而言,本科毕业论文查重率在15%以下者,可参评优秀毕业论文;查重率在30%以下者,可参加毕业论文答辩;查重率略大于30%者,限期修改,待论文质量达到标准后,方可参加毕业论文答辩;查重率超过60%者,则将被推迟一年答辩,作结业处理。如此可倒逼论文完成者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对毕业论文的质量再增加一道诚信保障。其次是对于在学期间的学术活动,建立相应的电子跟踪档案。学生在学期间的学术收获,包括项目立项、成果发表、比赛获奖、论文发表等,可由学生个人如实填写,二级教学单位核实,提交至学校诚信档案管理部门归档,建立相应的档案数据库。如此档案的建设,主要是形成奖惩机制,奖与罚二者记录,可形成档案数据库,供有需要者申请授权查询。
3.3 深化网络道德教育,规范交往
语言和学术的失范,容易带来交往的困难。务必承认的事实是,新媒体语境中的当今社会,出现了网络交往危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极其脆弱,在QQ、短信、微信中,一言不合,“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俯拾皆是。一些流行的俗语、段子,指向了交往的艰难。“新三讲”这样说:“你不讲我,我不讲你;你若讲我,我就讲你;你再讲我,我讲死你。”我与你之间,虽一山不隔,却如隔万水千山。多人生活在一起,无不出现尴尬:“一个人快活,两个人生活,三个人你死我活。”新媒体加剧了人与人之间的撕裂。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大学生终究要走向社会。高校建设诚信档案,以促进大学生的健康交往,对于净化社会的交往,意义就变得非同寻常了。
建设诚信档案,是基于网络道德教育的层面,来形成正确的网络交往伦理。首先应将网络道德教育纳入学生诚信培养方案,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增强学生对网络道德的认知。如开设“网络礼仪及道德规范”“网络交往与大学生道德修养研究”“网络安全与防范”等网络微课,学生通过线上学习、交流、考试获得学分,以此牢固树立网络交往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明确在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的同时,要遵守网络道德和法律规范。利用大学生热衷浏览网络的特性,通过微信、微博、贴吧等多媒体平台,积极推送网络道德教育相关图文,加强网络上的人际交往教学反思,督促学生自觉履行职责和义务。积极举办网络道德知识竞赛,以赛促学,以学提能,提升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争做文明大学生。其次,对构成“网络事件”的言与行,特指在新媒体语境中一些引发矛盾、冲突的语言,以及构成商业欺骗的或有罪或无罪的行为。诚信档案管理部门需进行调查、取证、整理、归档,建成电子文件,生成数据库、资料库,归入诚信档案。其一是告知当事人,其二是方便个人和单位,进行诚信档案查询,其三是利用诚信档案编研,以大学生身边反面案例进行警示教育,强化网络道德教育效果。经过如此诚信档案建设,必将减少大学生网络交往中的不愉快,进而促进社会和谐。退而求其次,如此哪怕“只是矫揉造作出来的这种德行的假象,也许最后会真的一步步唤醒德行,并过渡到信念”[11]。
3.4 搭建沟通协调桥梁,规范求职
中国大学扩招不断推进,大学生数量急剧增长,大学的精英化教育逐渐让位给大众化教育,有利于提升全民族素质的同时也带来了就业的压力。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多凭借新媒体力量,如今随着新冠疫情的蔓延,自觉或强制的隔离,将会持续一段时间,直接后果,便是对新媒体技术更加依赖。随着全球经济的下滑,就业压力的增大,加之人性的弱点,在新媒体的语境中,求职乱象层出不穷。高校建设诚信档案,用以规范求职乱象,就被严肃地提了出来。
由于涉及职场,更是由于职场的空间,缠绕着多重关系,因此,高校诚信档案建设,采取的工作态度,就应更加开放。诚信档案管理部门,应调动各种社会力量,承担起沟通多方关系的重任。这里纠缠的问题更加复杂,一方面既要最大限度地保护好自己的学生,又要照顾好用人单位的感受;另一方面则需维护档案保存的正当性,进而发挥档案的保存监督功能。如此的诚信档案建设,处于“中介”的奇特位置上,它在学校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进而完成对学生的倒逼教育任务。问题的关键是,如何与用人单位建立起熟络的关系?此处需分两种情况,一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兼职、求职活动,以及当中的诚信缺失,可以通过班级动态了解。可通过班级对用人单位发放诚信调查表,二级教学单位督促,诚信档案管理部门建档归档。这种情况的把握,以及相关材料的收集,相对变得容易。二是将要毕业的大学生,他们在求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诚信问题,则难把握得多。此处需要注意的是,高校诚信档案管理部门应主动与学生处、招生与就业处等部门通力合作,对于违约以及在求职过程中通过新媒体技术任意篡改数据等行为,用人单位反应较为强烈的“事件”,建立跟踪机制,并留下诚信档案的电子记录。对此二者,高校诚信档案管理部门,需利用国家资源,建立数据库,方便用人单位查询,倒逼求职者规范自己的行为。诚信档案,作用重大。
参考文献
[1]陶丹,张浩达新媒介与网络广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1.
[2]匡文波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
[3]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 (2020-09-29)2020-12-61.ttp://ww.cac .gov.cn.forest.naihes .cn/2020-0
9/29/c_ 1602939918747816 htm.
[4]向宇森,王华明微时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新境遇及路径选择[J]理论导刊, 2018(10):102-106.
[5]立浅谈新媒体背景下信息传播的"碎片化特征[J]共产党人, 2017(4):55.
[6]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胡泳、范海燕,译海口:海南出版社, 1996.
[7]卢育强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青少年学刊, 2020(1).44-48.
[8]陈泓君冯开甫大学生诚信现状的实证研究[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93-98.
[9]郭青新媒体环境下在大学生诚信教育问题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 2018.
[10]吴晨映.大学生就业中失范行为的表现、原因和对策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 2010(12):33-34.
[11]康德实用人类学[M].邓晓芒,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大学生诚信建设论文第二篇: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档案库建设路径研究
摘要:随着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重视,大学生诚信教育已成为开展高校德育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通过构建大学生诚信档案库能够有效地推进大学生诚信教育。针对目前高校在推进诚信教育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提出构建大学生诚信档案库的设想,政府完善诚信法律法规,学校负责诚信档案库建设,家庭主动从旁辅助,第三方征信机构提供技术支持,使学生养成自我行为约束习惯,并内化为自我诚信意识行为。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诚信档案库;诚信教育;
目前,国内在信用管理和个人信用档案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有关诚信档案建立具体路径的相关研究也比较少,高校内有关大学生诚信教育管理及相关规章制度并未确立,这在一定程度上给高校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库造成了困难。同时,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并未充分考虑将诚信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诚信品质的正确教育和引导,也没有相关诚信管理制度进行约束,这就导致高校学生考试作弊、学术抄袭、弄虚作假等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高校诚信档案的建立已经迫在眉睫。
一、大学生诚信档案库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维护社会公正,顺应社会发展需要。
人才是推动社会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人才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还要有较高的道德品质。诚信人才培养旨在引导大学生成长为德才兼备的新时代大学生,这样能有效地规避不必要的社会资源浪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构建大学生个人诚信档案库不仅能实现大学生诚信教育引导,培养大学生诚信品质,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约束学生行为,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大学生整体诚信水平提升能大幅增加社会诚信年轻群体的基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推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促进高校诚信教育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二)有助于推动学风建设,符合学校发展要求。
诚信品质是高校毕业生走向社会和成长成才的基本素质。优秀毕业生人才不仅要专业知识技能过硬,还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构建大学生诚信档案能够减少甚至避免考试作弊、学术抄袭等现象,促进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知识素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有利于学校及时掌握学生基本情况和思想动向,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定期开展思想教育,维护学风稳定。通过不断加强诚信教育,使诚信融入学生们的日常,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就会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展现出良好的学习风貌,提升学校办学影响力,促进学校的发展,为社会输送更多诚信人才。
(三)有助于培养诚信意识,助力大学生就业。
对大学生而言,诚信档案库记录其在校期间的学习情况、评奖评优情况、消费情况、贷款情况、图书借阅情况等,使他们能够及时发现自身诚信问题,并端正日常行为,培养学生诚信意识,提高毕业生质量,推进就业工作开展。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深入,高校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而社会每年能提供的就业岗位相对有限,因而就业压力巨大。目前各高校毕业生质量又有所下降,企业为了选出合适的优秀毕业生,可参照学生在校期间个人诚信档案所记录的相关信息,来进一步了解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大学生诚信档案与企业人事部门的有效对接。如果企业将大学生诚信档案作为企业招聘时的重要参考指标,那么大学生个人诚信档案就能够反过来促进在校生进一步规范诚信行为,提高自我诚信意识,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二、大学生诚信档案库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诚信档案管理办法。
由于目前我国诚信相关法律法规比较匮乏,高校也未能制定诚信档案管理的相关规定,再加上档案管理人员对学生诚信档案管理不够重视,在观念上往往沿用传统学生档案管理办法,导致档案管理不规范,只注重资料的保存,缺乏对内容的确认监管;同时,由于学生档案数量较多,而档案管理人员数量少,对于诚信档案管理意识不够,使得档案管理工作只是浮于表面,缺乏与企业需求的对接,限制了诚信档案在毕业阶段的作用。
(二)缺乏统一的构建标准。
诚信档案的建立目标是为了更好地开展诚信教育,实现与社会征信系统的有效对接,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现个人诚信终身管理。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企业越来越看中大学生的个人品质,对于诚信档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考察的内容也越来越多。而各高校在构建诚信档案时都是在尝试,未能形成统一的标准,诚信档案记录的内容往往各不相同,很难满足各招聘单位的需求。
(三)缺乏诚信档案管理评价体系。
学生档案材料的保存和记录大多还是采用纸质材料,在档案管理方面主要还是由学校档案管理部门对纸质材料进行分类汇总,这样的工作方式带来了极大的工作量,未能与现代信息化手段相结合,实现文件数据电子化管理;校内档案记录评价往往不够客观,缺乏第三方的信用监督,也未能对学生的诚信行为进行跟踪记录,评价不能跨时间、空间维度进行,难以实现大学生诚信档案的互联互通。
三、大学生诚信档案库建设实施对策
大学生诚信档案库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立高校大学生个人诚信档案,能够约束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行为,引导大学生成长为诚实守信的人,从而提升社会守信人基数,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氛围。推进高校大学生诚信档案库建设需要政府、学校、家庭、机构、学生自身等多方的协同努力。
(一)政府完善诚信档案建设法律法规。
社会的公平正义离不开法律法规作为基本保障,同样,诚信社会的建立也离不开政府监管部门的支持,只有不断完善诚信法律法规,才能让守信行为有法可依,让失信行为受到严惩。就制定法律而言,诚信法律主要涉及到企业市场诚信及个人行为诚信规范,不同考察对象要参照统一的诚信法律规范要求,企业主要涉及行业竞争、企业经济行为等,通过诚信法律规范进行约束,妥善处理好各企业竞争与发展之间的关系,促进信用行业的发展,加强对企业行为的监管,搭建良性运行机制。针对个人诚信问题,在充分保障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将道德层面的问题逐步上升到法律规范层面,通过不断完善信用体系,强化监管力度,加大惩罚力度,让社会人严守诚信,让学生不敢失信,让孩子成长在诚信包裹的环境中,长成守信之人。不断推动全国范围内的系统联动,整合各高校个人诚信系统,与社会征信系统对接,充分发挥大数据优势,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实现社会各部门的有效联动,加强对诚信行为的监管。
(二)学校主导诚信档案库建设。
高校开展大学生诚信档案库建设符合国家高等教育战略部署,是开展“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内容。新形势下,各高校应当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协作,利用智慧校园建设成效,整合大数据资源,通过记录多种形式的诚信活动,丰富诚信档案内容。
1.转变观念,积极参与。
诚信教育作为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素质的基础性活动,需要提升到人才培养目标上,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要有针对性地制定诚信人才培养计划。同时,要充分利用网络、微信、报刊、活动等多种形式来对诚信档案建设进行宣传,让师生们能够了解诚信档案库建设意义。教师队伍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积极开展诚信教育,将诚信教育与专业课程相结合,并将诚信评价作为学期末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记录在成绩单中。学生要正确认识诚信档案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诚信档案会作为人事档案的重要部分,伴随其一生。大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多种形式的诚信教育活动来展现自己的诚信行为,获取更高的诚信评价,以实际行动促进诚信品德发展和校园诚信文化建设。
2.明确责任,协同推进。
大学生诚信档案库建设需要学校各部门协同努力,互相配合,将各部门所掌握的情况及时全面客观地反映在诚信档案管理系统中。为更好地对档案工作进行统筹管理,各高校应当成立专门的大学生诚信档案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党委牵头,制定大学生诚信档案库建设责任书,明确各部门、各学院、各班主任具体责任,把诚信档案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学校特色工作提上日程,全校教职员工将大学生诚信教育管理工作融入到日常的具体工作中,使诚信教育得到落实,使诚信档案建设有据可依,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真实、客观、有效的大学生诚信档案数据库。
3.创造条件,技术支持。
大学生诚信档案库建设是以学校智慧校园建设为基础,整合校内各种系统平台上的数据资源,进行大数据整合,筛选出诚信行为相关的数据进行记录,作为诚信档案的基本数据来源。因此,高校应当设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库建设专项经费,为开展诚信档案库建设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和技术上的支持,确保大学生诚信档案库建设能够顺利推进。在大数据环境下,需要计算机方面专门人才提供技术支持,保障数据库系统的顺利运行以及在使用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解决,保障师生在使用过程中的体验感。
(三)家庭辅助诚信档案建设。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原生家庭的影响往往是根深蒂固的,因此,加强家庭诚信教育也是推进诚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步入大学校园之后,父母往往会选择放手,让孩子自己成长探索,然而大学的自由时间让孩子们往往变得焦虑,不知该如何学习成长,因此,即使到了大学阶段,父母在教育和引导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依然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当父母要求孩子成长为一个讲诚信的人的时候,自身要做一个诚信榜样。父母要树立诚信为本的行事理念,做到言出必行,真诚待人,不断加强自我修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染孩子。同时,父母要适当对孩子进行正确诚信价值观的引领,用自我经验或身边诚信实例教育子女认识到讲诚信的重要性。另外,在现行的高校管理体制下,学生父母与学校之间的联系沟通匮乏,家长并不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及生活状况,更多的是单方面听孩子的陈述,这就导致了信息的片面性。通过构建大学生诚信档案库,可以建立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沟通渠道,基于互联网信息平台技术,家长可以实时了解孩子在校的诚信教育及诚信行为情况,并结合孩子在家的诚信情况,有针对性地对诚信档案内容进行补充,以便学校更好地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辅导员可以针对家长反馈的信息及时与其进行沟通,统一诚信教育思想,建立家校协同诚信育人模式。
(四)征信机构作为第三方参与诚信档案建设。
大学生诚信档案库建设需要专业的征信机构来进行评价和提供技术支持。征信机构作为第三方参与到诚信档案库建设过程中,为开展诚信档案库建设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信息安全管理,同时负责客观地对个人诚信记录内容进行评价,这样才能保证诚信档案的价值。
1.完善权限分配。
各部门、各学院、辅导员、班主任分级监管,根据不同的权限,负责不同的工作职责,主要是维护、变更、审核学生诚信档案,同时后台服务器要跟踪记录档案变更历史,如出现错误能及时恢复,坚决杜绝恶意篡改、攻击诚信档案库的行为,确保诚信档案内容的安全性、准确性。学校要对个人诚信档案内容进行有选择的公开,使学生、家长、企业能够通过学校审核而获取查看相关诚信档案内容的权限,充分发挥诚信档案库的价值。
2.完善档案申诉功能。
征信机构应当设置诚信档案申诉功能,方便学生、家长等针对诚信档案记录中有争议内容进行申诉,保障诚信档案建设的便捷透明。家长、学生、企业等可通过学校的审核来获取查看个人诚信档案记录情况,同时还可以在平台上与学校相关负责人进行直接沟通反馈,保障诚信档案内容相对公开。如学生发现自己的诚信档案记录有误或有信息需要进行更新,可通过诚信档案申诉功能向档案管理部门进行申诉,申诉受理后会及时核实跟进,如确实有问题则要在规定期限内进行信息变更,确保诚信档案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五)学生自我行为约束支持诚信档案建设。
大学生作为开展诚信档案库建设的主体,需要进行严格自我行为约束。诚信档案建设不仅关系到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更关乎个人成长和事业发展,大学生要切实提高对诚信档案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作为高校大学生,要积极配合做好学校开展的各项诚信教育活动,主动参与,将诚信教育内化为自我诚信意识,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诚信行为,不断提升自我诚信素养,有效对接社会诚信体系。
四、结语
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库不仅能有效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更能加强大学生自我诚信修养,提高综合素质。通过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库可以将高校诚信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并反作用于大学生,提高诚信意识,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营造良好的校园诚信氛围,从而有效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目标。
参考文献
[1]杨日晨.建立高校学生诚信档案的内涵与作用分析[J]。兰台世界, 2014,17:55~56
[2]刘广,陈阳燊.大学生诚信档案库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教育现代化, 2016,32
[3]陈春霞.大学生信用档案建设中的诚信教育价值[J].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4,2: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