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地方院校专业硕士的培养应该注重对工程实践应用能力的要求。《高等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是水利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针对目前该课程存在的水利特色不鲜明、应用型培养目标不明确的弊端, 对课程体系进行了全面梳理, 提出基于水工钢筋混凝土特色的“三层次”教学内容框架, 并对现有教学案例进行了更新与改造, 打造出高层次应用型水利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地方院校专业学位研究生精品课程。
关键词:专业硕士; 水工钢筋混凝土; 应用型; 课程体系; 水利工程;
人才培养的落脚点在课程上, 教育部在2014年12月发布的《教育部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中指出:课程学习是我国学位和研究生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 是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必备环节。《高等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是土木工程、水利工程等土建行业相关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其课程改革在高层次工程教育教学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地方院校通常是指由省级及以下地方行政部门拨款经费的普通高等学校, 据统计我国具有该类院校2500多所, 在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部属重点院校相比, 地方高校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起到了有益补充的作用, 其毕业生大多从事基层一线工作。因此, 对于地方院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建设应该突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线, 其授课内容应该更具有所属行业和专业的特征。
一、地方院校水利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高等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建设面临的问题
首先, 该课程现有教学内容的水利行业特色不鲜明。目前, 大部分高校使用的《高等钢筋混凝土结构》教材是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通用教材, 其中的教学内容是以建筑工程行业为主的, 其研究成果也主要局限于普通的一级配混凝土。而水利工程所用的混凝土, 其力学性能与建筑行业普通混凝土相比有一定的差异, 因此应该在教学内容中突出水工混凝土结构的行业技术规范, 教学案例也应该选取水利行业的工程实例。
其次, 该课程现有教学体系的应用型培养目标不突出。目前, 大多数地方高校专业硕士的教学模式一般都与学术型硕士培养大同小异, 培养目标在学术型和应用型之间摇摆, 一方面担心学科科研基础打不牢, 另一方面担心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不足。同济大学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 取消了学术型硕士, 明确专业硕士的“工程师”培养定位, 而学术型人才的培养一律放到博士阶段, 这项改革值得广大地方院校借鉴。
再次, 该课程现有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过于陈旧。目前, 关于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的建设讨论往往局限于本科教学改革, 对于研究生提及甚少。一方面是由于研究生只有一年的时间是用来上课的, 其余时间都用于做试验写论文;另一方面也由于导师的教学改革动力不足, 每一位导师的培养方式不一, 研究生教学改革缺乏落脚点。研究生课程在教学手段上也应该借鉴慕课、微课、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先进教学方法, 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二、“水工特色、应用导向”的《高等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改革实践
大连海洋大学水利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 针对地方院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特点, 在原有的《高等钢筋混凝土结构》教学体系的基础上, 进一步开展改革, 即提出:凝练核心知识点, 在核心知识点中突出水工混凝土特色;强化专业知识点, 在专业知识点中突出应用型培养目标;延展前沿知识点, 在前沿知识点中探索先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一) 在核心知识点中突出水工混凝土特色
水工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相比, 在组成成分上有两个突出的特点, 即用粉煤灰作为胶凝材料之一;大骨料的含量和粒径普遍较大。组成成分上的不同使得混凝土的性质上也大相径庭。在《高等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的知识体系中, 设计方法、破坏准则、本构模型、有限元法等都属于核心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在水工规范和建筑工程规范中的规定, 有些是有差异的。如一些水工结构的设计方法仍然停留在容许应力法阶段, 而不是建筑结构普遍采用的近似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再比如, 水工混凝土构件在水工规范 (SL191-2008) 中规定的计算参数与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 也有所不同。这些水工规范中的规定, 在新的课程教学讲义中都有所体现, 更加突出了行业规范的差异。
(二) 在专业知识点中突出应用型培养目标
应用型培养目标要求在教学中多讲工程实例, 要把如何运用结构工程原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讲清楚。在《高等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的知识体系中, 受力构件的计算和构造要求都属于应用型较强的知识点。对于这些知识点, 以往都只注重讲解公式推导、参数由来, 中外规范比较等, 改革后要更加注重应用, 要摆脱学术型硕士课程的讲法, 增加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的考题讲解, 把专业学位教育与工程注册认真教育相结合, 打通行业入职门槛。此外, 针对目前钢筋混凝土检测行业的特点, 增加建筑结构加固、改造及检测等内容, 增加对检测设备和厂家的介绍, 拓宽专业硕士的知识面, 让他们更早地适应工程建设的需要。
(三) 在前沿知识点中突出先进教学手段
“互联网+”、“教育信息化”、“微课与慕课”、“项目教学法”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能够提高教学效率, 只要形式选择适当, 能够达到推进工程教育的目标。在《高等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的知识体系中, 有限元分析、二阶效应分析、非线性分析等都属于前沿知识, 在专业硕士的课程教学中也应该有所体现, 这样才能适应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对于这些知识, 在课堂时间有限的情况下, 可以借助于网络教学, 收集网络资源, 与有限元厂商联系, 申请培训账号和试用版软件, 增加学生运用计算机软件分析复杂工程结构问题的能力。辽宁省教育厅连续两年举办研究生数值模拟大赛, 就是旨在提高高素质工程师的培育质量。我校连续两年都由《高等钢筋混凝土结构》任课教师带队参加比赛, 通过网络交流平台等方式开展集训, 两届比赛均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
三、结语
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是地方院校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目标, 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都应该围绕这一目标展开, 而研究生课程改革正是贯彻这一目标的有力载体。大连海洋大学《高等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体现了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成长规律, 兼顾了院校和学科专业自身的类别与性质, 能够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输送高层次工程人才。
参考文献
[1]邢贞相, 李晨洋.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教学方法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 2009, 03:97-99.
[2]花健灵.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学网络课程教学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5.
[3]朱秀清.基于行业需求为导向的《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学》课程教学改革尝试[J].天津农学院学报, 2013, 04:59-64.
[4]杨艳, 王亚红, 李宗利.“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多目标教学改革初探[J].黑龙江教育 (高教研究与评估) , 2015, 07:18-20.
[5]朱秀清, 周莉.《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学》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 2016, 36:124-125.
[6]蓝文武, 钱凯.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改革[J].广西教育, 2015, 23: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