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农业推广硕士论文

济宁市农业信息化发展问题探究绪论(2)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12-10 共5620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济宁市农业信息化建设研究
【第2部分】 济宁市农业信息化发展问题探究绪论
【第3部分】农业信息化概述及农业信息化水平测度方法
【第4部分】济宁市农业信息化现状及发展水平测算
【第5部分】济宁市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6部分】济宁市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应对策略
【第7部分】农业信息化建设推广分析结语与参考文献

  
  (二)国内农业信息化研究现状及研究动态

  中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与国外的相比很分散,且起步很晚,但是发展的速度很快,有后来居上的优势。

  1979年遥感技术开始在农业应用。1981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计算中心的建立,是农业研究和应用研究,是我国开创先河的首个农业研究机构,以统计应用方法、数字计算和数学规划模型为基础的应用程序。1987年,传播农业信息技术有了统一领导和组织,建立了农业部信息中心,关注和推动计算机技术在农业和试点领域的应用推广。农业领域信息技术的应用幵始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始于国家农业信息网和国家农业科技网在20世纪90年代的投入运行,一些对信息农业应用冇实用价值的数据信息库建立,各类在建农业信息网络建设的计算机应用系统成功开发。截止2004年底,全国实现了互联互通的信息服务中心,其中31%的县级和80%的地级政府单位成立了局域网,42%的县级和84%的地级政府单位成立了农业信息服务网站,77.5%的县成立了服务信息平台。截至2006年末登记了 8000多家,具有代表性的涉农网站域名。国家农业信息网、国家农业科技网、北京农业信息网等是功能相对齐全,信息资源充足的网站,它们拥有规模庞大的信息资源库、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开发,带动了农业信息化的高效率发展.

  信息技术研究动态方面,自80年代以来,全国掀起了一场农业信息化系统工程,包括了信息管理系统、遥感技术、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资源和地理信息环境方面的应用研究,获取了实质化进展
  
  (1)农业数据库的逐步投入和完善使用:数据库建设的不断发展,已经获得很大的进步空间,其中一部分功能已经赶上国际水平,同时为了让农民等涉农者获取更多的国际农业信息,加快我国农业数据库的发展,还引进了国际食物信息数据库、国际农业生物中心数据库等等;当然,我国现有数据库在实际操作中起到很大作用,比如中国畜牧业综合信息库、中国农业文摘信息库等汇集了国内大部分涉农领域的各种数据,为分析我国农业发展提供依据?.

  (2)农业信息管理系统。科技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农业生产、农业管理系统在信息系统中高品质、高收益和高效率的应用.主要囊括:乡镇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水稻种植计算机仿真系统辅助管理计算机系统、农业信息化经营管理系统、水稻种植、玉米生产、棉花生产计算机仿真系统、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及计算机咨询管理模拟系统。

  (3)农业专家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我国己幵发的农业专家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分别是:小麦、水稻主要病虫害诊断和专家管理系统、玉米和小麦栽种专家系统、树园专家系统的计算机管理专家系统、中国农村决策支持电力管理系统、县(市)农业预测规划系统等,为各类农业领域进行决策提供科学参考价值,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专家管理系统,在生产应用中得到了经济收益的高回报
  
  (4)多媒体技术在农业上的使用:我国第一个多媒体制作部--文献信息中心,是最早的多媒体农业信息产品研发基地,旨在用最简洁的方式展现农业的生产全过程。

  (5)自动控制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部分人力劳动可以由机器来代替,即为农业自动化,尤其是在农耕和加工生产方面的使用.

  综上所述:农业信息化是为国为民的综合性工程,必须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才能促进其发展。(1)系统性的培训农民掌握知识的能力。我国农民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利用计算机上网查资料更是困难,这就必须加强农民的培训,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和农民科技培训中加入信息化知识题材。(2)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合作。通过举办信息技术或信息技术论坛的沟通和发展的会议,以此来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在管理层之间互动,经过对国内外行业组织发展状况的了解,信息技术的运行发展机制。构建农业建设互动的行业信息交流平台,完善农业信息共享机制。(3)根据生产力水平和农业产品生产的状态,依托信息化服务体系,因地制宜发展区域农业。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4)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的农业,政府为主导,体现在诸如规划、支持和投资领域。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应加强协调,推动管理整合,减少重复的设施建设和资金铺张浪费,使利益最大化;制定信息化建设相关规划和标准;出台相关立法和信息政策法案,平衡权利,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并监督实施。与此同时,加大投入农业相关的信息技术建设。

  四、研究内容

  文章的理论基础是信息化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之上深入分析济宁市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通过水平测算,总结济宁市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然后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策略。本文一共包括六大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阐述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国内国外研究现状和动态、研究内容及方法。第二部分信息化基本理论及信息化水平测度方法,以信息化基本理论为突破口,对这些概念的内涵及特征进行阐述。并对国内国外的测度方法归纳总结。第三部分分析济宁市农业信息化现状,并对发展水平进行测算,概述农业信息化在济宁的发展情况,根据地域的特点选择测度模型,对济宁市农业信息化水平,进行测算且分析出现状。第四章。济宁市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剖析现阶段出现的情况:涉农人员信息化意识不强;信息化标准不健全;信息技术在农村的应用和开发水平不高,服务体系有待完善;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等。第五章济宁市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对于现存的实际问题,从制度建设、组织建设、人才建设、推广多元化服务等方面提出对应策略,对济宁市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五、研究方法

  (一)梳理文献法:搜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

  (二)实地调研法:结合研究深入现场进行调查。

  (三)访谈法:走访当地相关部分对领导访谈,以及对当地农民进行访谈。

  (四)对比研究统计分析法:二者相结合提高研究过程的科学性及成果的可信度。

  文章从两个方向分析济宁市农业信息化进程。一,结合计量模型,对济宁市的信息化水平进行测度并分析;二,结合济宁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而后提出应对策略。

  二者相辅相成、互相结合对济宁信息化进行研究。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