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章 新民市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4.1 新民市发展设施农业的基础条件
4.1.1 农业经济稳步增长
新民市农业经济近几年来得到了很大进步与发展,农业经济稳步增长,人民生活质量水平逐步改善。通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经济发展重心逐渐向第三产业过渡,三次产业结构由 2005 年 41:33:26 调整为 2013 年 19.8:57.0:23.2.在实现产业调整过程中,也加快了高新技术应用于农业之中,加快了农业工业化的步骤,农业的增加值也由 2012 年的 11.3%提升到 14.2%,农业增加值达 53.4 亿元,在农业内部结构上,种植业实现了 3.21 万元/公顷的产值,畜牧产业增加值实现 24.9 亿元,水产品养殖实现 5.12亿元的收入状况.
如表 4.1 所示,新民市通过农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突出了产业化发展的特色,在第一产业增加值上实现 5 年增长 43.4%的目标,相比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比率要高,具体表现为通过发展农业加工产业实现了产供销一体化,在 2013年实现粮食产量达到 23.42 亿斤,通过产业化带动,农业集约化及规模化生产设施农业面积达到 45 万亩,产量达到 284 万吨,新鲜蔬菜认证商标小区达到 23 个,重点示范田项目 12 个,通过第一产业逐年增加使得农业经济增长的稳定性也得到了逐步加固。
4.1.2 土地流转规划性较好
随着近些年来新民市农业区域功能的逐步深化拓展,在农业产业布局上更偏向于功能化的布局,在实现重点区域土地规划上围绕着功能区的要求,逐步完善农业基础实施。2013 年,新民市根据实际的发展需求向国家争取了农业用地转移用途 1.013 平方公里的指标,根据保障经济用地的要求在城乡建设用地上,重点对规划性绿化区实施乔灌木栽培 3.2 万株的目标,在现有的 3450 平方米的草坪上栽培了 1.8 万株的花卉,根据新民中型城市规模方案要求,林地面积、设施农业面积、生态农庄面积和非农业用地上,各类型土地的面积如表 4.2 所示,根据设施农业实施的面积,各类型土地都是按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来核算,通过制定城市和重点区域控制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围绕城市功能区划要求实现农业土地的合理化应用。
4.1.3 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规模性较强
新民市设施农业发展过程中,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正在形成。截至 2013 年,新民市被沈阳市评为 A 级的示范社已有 50 家,已有 23212 农民加入到专业合作组织当中,为 2007 年的 13 倍,占农户总数的比例高达 37%.2013 年,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经营收入达到 7 亿元,利润达 1.6 亿元,合作社农民人均收入达 2.5 万元,比新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多10700 元。新民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从 2012 年的 778 个发展到目前的 923 个,其中各产业类型所占比率为种植业 56%、畜禽养殖业 21%、农机业 13%、水产等其他行业 10%.新民市通过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成为了全国最大的蔬菜种子生产基地种植面积达 20 万亩,拥有 8 个品类近百个品种,年产良种 2000万公斤,是久负盛名的中国蔬菜种子之乡.农民组织化程度明显加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有所进步,农产品具备一定的市场竞争力,有力助推了产业增收和农民增收。
4.1.4 建设标准化农业生产基地
新民市设施农业发展过程中标准化农业生产基地不断发展,建成的标准化农业生产基地为新民市设施农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新民市仅 2013 年上半年蔬菜总产量 110.78 万吨,总产值 27.77 亿元。设施农业总面积已达 53 万亩,基本上形成了油桃、花卉、特菜、食用菌等十大专业生产基地。新民市在现有的产业基础之上,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特色农业模式,比如建设大民屯镇蔬菜基地,公主屯整蛋鸡及鲜蛋交易中心区等,实现了设施农业基地的带动作用。建设全国粮食生产大县、蔬菜生产大县,提高农业发展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以高标准高要求严格进行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加强农业生产基地的科研创新,提高科技含量及附加值,加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完善农产品质量,在标准化农业生产基地的带动下,设施农业能有长足发展。积极发展畜牧业,实现畜牧业增产增效的计划目的,加强良种培育,建设优质奶牛、肉牛、肉羊、生猪等种畜禽繁育场,发展特色渔业,建设淡水名、特、优养殖新品种繁育基地。实现部分区域和品种的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产品质量全部达到无公害标准。围绕优势产业,加快大农副产品高标准生产基地建设,引进了外来涉龙企业级农事龙头项目 18 个,其中包括成达食品在内的重大深加工项目工程,目前,新民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 85 家,农业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对于提高新民地区人民生活质量,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级创新,增加设施农业生产效益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4.1.5 生态环境建设较完善
生态环境建设全面推进是新民市设施农业发展体现出的重要功能。2013 年新民市森林覆盖率达 25.1%,城镇绿化覆盖率达 48%;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置率达到 95%,大气优良天数达到 330 天;单位 GDP 综合能耗 0.79 吨标煤/万元,比"十一五"期末降低 25%,加快向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新民市生态环境建设越发完善,如表 4.3.
"十二五"期间,新民市继续对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进行严格管理,两项指标均有较大幅度下降,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发展积极有效的循环经济,推进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建设;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提高沼气能源在农村地区的应用率,加快华能新能源和国电和风电项目的建设进度;优化河流的生态建设,全力打造栖鹤湖、仙子湖和珍珠湖三个节点,重点建设好蒲河生态廊道工程,完成马虎山段橡胶坝工程、巨流河段、辽河毓宝台段的绿化任务,加快绕阳河堤顶路建设和柳河城市段堤防加固建设,加强各水系生态建设。
4.2 新民市设施农业发展的现状
4.2.1 新民市设施农业发展的规模性较强
新民市委政府组织引导农民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收获了农民满意、经济持续增效的喜人局面,如表 4.4,新民市设施农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
此外,在大棚改造等方面,新民市取得了巨大进步。2013 年全年,新民市新开发高标准日光温室面积 10052 亩,新建百亩小区 42 个,面积 4446 亩,新建千亩温室大区 3.4 个,面积 3449 亩,新建特色温室小区 31 个,冷棚 2 万亩,旧棚区升级改造小区 246 个,面积 25848 亩。新民今年蔬菜总产量达 338.67 万吨(含马铃薯和棚两瓜、水果),总产值达 51.03 亿元.
4.2.2 新民市设施农业的分布格局状况
从分布格局上看,新民市设施农业分布格局与新民市农业发展情况称高度的相关性,主要原因在于设施农业发展实际上与新民市农业发展具有极为紧密的联系。截止目前,在设施农业养殖项目方面,新民市已经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 100个,在种植方面进一步完善了蔬菜种植及物流基地,在农超对接、龙头企业带动的作用下新民市设施农业发展较为迅速。
4.2.3 新民市设施农业的农业效益
为提高农业效益新民市不断完善农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了技术服务体系和服务队伍建设,积极为 "三农"服务。积极开展覆盖领域广和形势多样的培训及技术服务活动,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力度,推动设施农业健康发展。引导涉农部门对种养大户优先给予在资金、技术、项目上的扶持,推动规模化经营。
积极推动"农销对接",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产品流通企业开展联合经营,在大型超市、专业卖场等地设立专销柜台。发展壮大了农村营销合作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增强组织化程度,以降低市场风险和生产成本。与此同时,新民市还实施了沃土工程:改良农田土壤结构,保持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加大灌区的配套设施建设和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对小型水源工程实施改扩建工程,增强其蓄水能力;实施实用性高、覆盖面广的农村水土保持工程、防洪除涝工程和饮水安全工程,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了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也提高了农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