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宏观层面因素及解决途径
张捷(2002)通过一个权衡信息成本与代理成本以寻求最优贷款决策位置的组织理论模型,分析了银企之间的关系型信贷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作用,证明了小银行在关系型信贷上具有优势。在解决策略上,他认为政策当局应该推出适当的改革策略是银行业结构的变化有利于中小企业的融资。
欧阳凌和欧阳令南(2004)通过构造了一个简化的银企均衡债务合同模型,从产权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分析了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瓶颈的主要制度安排。
彭建刚和曾小丽(2008)从一种新的思路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瓶颈,就是引入保险机制来提升企业信用、增强信贷资金的安全保障,而且还设计了四种保险介入中小企业融资的模式。
顾海峰(2009)提出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瓶颈。
信用担保风险外部补偿是建议以政府财政为主导的外部补偿和有计划的信用担保风险自留机制。
蒋伏心和周春平(2009)认为非正规金融具有信息充分、操作灵活简便的优势,可以大大降低中小企业融资的成本,是中小企业获取外部资金的重要途径,政府应该为非正规金融的发展提供制度空间,引导非正规金融向合法化和正规化的方向发展。
肖顺武(2010)认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本质原因是社会资金分配制度不健全,指出了构建一个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体系需要解决的四个核心问题。
潘永明、梁媛和王丽平(2012)认为传统的融资路径已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需要,提出团体融资弥补中小企业的融资缺口。团体融资构建一个“三位一体”的关联博弈结构来解决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徐世长和张义军(2012)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合作环境下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得出,金融供应链融资模式可以很好的适应产业链之间的合作与竞争,通过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在核心企业、商业银行、第三方物流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的系统优化,实现供应链产业生态的合作共赢,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难的现状。
1.2.3 简要评论
通过对文献进行梳理可知,国外对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研究在理论方面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第一,研究中小企业信贷配给的程度及关系贷款对于中小企业债务融资的意义;第二,分析货币政策、金融自由化、金融机构合并及结构调整等宏观经济政策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国内对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分析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探究。早期的研究范围集中在对全国层面中小企业的普遍性问题的研究上;近年来,一些学者转向从省以及更小范围的角度来研究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进而因地制宜地提出了相关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建议。但是对具体县域地区中小企业融资的研究还不是很多,而且尚未发现具体针对盘山县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研究文献。鉴于此,本文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实地调研,对盘山县中小企业融资困境进行研究。
1.3 研究思路及主要研究内容
1.3.1 研究思路
本文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对盘山县中小企业融资困境进行探索研究,分析盘山县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盘山县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对策建议。本文的研究思路如图的 1-1 所示:
1.3.2 主要研究内容
论文共分六章:
第 1 章导论。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总结了国内外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现状,阐释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 2 章为基本概念与理论。阐释了国内外关于中小企业的概念界定、介绍了我国中小企业的特点并着重阐述了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
第 3 章为盘山县中小企业融资现状。首先简要介绍了盘山县经济的基本情况;其次详细介绍了盘山县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和融资现状;最后深入分析了盘山县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中小企业因为留存收益不足,内源融资有限,同时,因为自身条件限制,获得外援融资困难。
第 4 章为盘山县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原因分析。该部分分别从金融机构的角度、政府机构的角度和中小企业自身方面剖析了盘山县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第 5 章为解决盘山县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建议。根据上述分析,提出了中小企业提升自身条件、改善外部融资环境,完善相关政策支持等解决盘山县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对策建议。
第 6 章结论。该部分对全文进行了简要总结,提出了本文的局限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1.4 研究方法
本文在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盘山县中小企业的发展情况和融资环境,采用以下两种研究方法,全面深入分析盘山县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
(1)文献分析法。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研读和分析,获取与本文研究有关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
(2)实地调研法。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手段对盘山县中小企业融资的状况进行调查分析,获取相关数据,了解实际情况。根据调研内容对盘山县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进行归纳,并探究针对性地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