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利益相关理论下乡村旅游中的获益者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6-01-30 共3047字

  随着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关于乡村旅游的学术研究也进入轨道,但是研究成果多集中于规划开发、营销管理、可持续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利益相关者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通过阐述利益相关者理论在旅游领域的应用,梳理乡村旅游利益相关者文献,为乡村旅游利益相关者的研究方向提供参考。乡村旅游是以远离都市的乡野地区为目的地,以乡村特有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为吸引物,以城镇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通过满足旅游者休闲、求知和回归自然等需求而获得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一种旅游方式。乡村旅游功能性决定其发展过程中参与者和受益者众多,而乡村旅游的学术研究多集中于规划开发、营销管理、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利益相关者的研究较少。

  一、旅游利益相关者研究

  利益相关者理论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引入旅游研究领域,90年代中后期,才开始引起旅游学者深入的研究和思考。Haywood发表在国际权威旅游期刊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上的文章中首次出现了“stakeholder”一词。世界旅游组织大会在第十三届会议中明确使用了“利益相关者”一词,提供了旅游业发展中不同利益相关者行为参照标准,标志着“旅游利益相关者”概念正式得到官方认可。

  (一)旅游利益相关者界定

  旅游学作为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涉及到的利益主体复杂多样,因此对旅游利益相关者的界定是研究工作的重点。部分西方研究者援引管理学中利益相关者的定义对旅游利益相关者进行列举式界定:Robson(1996)等分别以旅游经营商和当地政府旅游市场营销者为中心列举出12 个和18个利益相关者;Sautter等( 1999) 根据弗里曼( Freeman) 的利益相关者图谱, 勾勒出一幅以旅游规划者为中心的8 个利益相关者组成的图谱;Weaver等(2000)界定了跨区域旅游业的利益相关者,强调每一个利益主体的活动是双向互动、相互影响的。另有部分学者通过实证界定旅游利益相关者:Sheehan等(2005)对北美旅游目的地的CEO进行问卷调查,从32 个列举出的利益主体中选出12 个核心利益相关者,并发现酒店协会似乎是目的地管理组织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

  我国旅游利益相关者研究始于本世纪初,最早引入旅游利益相关者概念的是张广瑞(2000)翻译的《全球旅游伦理规范》,首次在中文期刊上出现“旅游利益相关者”术语。夏赞才(2003)构建以旅行社为中心的利益相关者基本图谱,界定了投资者、职工、旅游者、供应商、代理商和旅游局六大类,说明旅行社利益相关者基本图谱分为核心层、战略层和外围。黄昆(2003)从景区环境管理的角度认为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政府部门、当地居民、旅游者、景区员工和景区投资者等。此后有宋瑞(2004)、鲁明勇(2011)、刘波(2013)等人分别对生态旅游、民族地区和遗址旅游的乡村旅游的利益相关者进行界定,为旅游利益相关者的研究做出贡献。

  (二)旅游利益相关者研究

  国外主要集中在利益相关者参与旅游目的地的营销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方面,Francesca等(2009)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框架,考核旅游目的地管理组织在决策中的影响力,并比较研究巴塞罗那和维也纳两个旅游目的地利益相关者中起核心作用的利益主体,提出社会决策的制定需要各方利益主体的积极参与。Joseph(2015) 旨在探讨旅游利益相关者对北极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态度,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发现三个群体中游客对北极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表现出强烈兴趣。另一方面有学者研究在旅游目的地发展中兼顾到各个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时面临增加成本(Reed, 1997)、合法利益相关者难以界定(Bramwell et al. , 1999)、利益相关者参与能力参差不齐(Hatipoglu, 2014)等难题。此外, 在不同的政治文化背景下,旅游目的地的利益相关者参与的程度和方式是不同的,如在发展中国家,对社区参与有操作上、结构上和文化上的限制(Tosun, 2000)。

  国内学者在旅游规划开发的利益相关者研究中多有建树,如保继刚等(2002)在桂林市旅游规划开发研究中,对当地游客、政府、居民、开发商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决策行为、相互制约关系等进行初步分析,剖析了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内部结构和制约机制;同年,张伟与吴必虎通过对区域和城市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中涉及的多方面利益集团的意见征求及处理, 使用利益主体理论构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旅游开发框架。自此我国利益相关者理论在旅游领域的研究开始发展并成熟起来,之后涌现了大批相关研究。曹红枝(2007)以民俗旅游开发为基点,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揭示如何协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以实现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李悦铮等(2010)、孔璎红等(2013)、邓玲珍(2014)等人分别研究了利益相关者理论在海岛旅游、古镇旅游和佛教文化遗产旅游等开发规划中的应用,着重分析了不同旅游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和他们之间的利益冲突,并提出解决矛盾,达成利益协调的有效措施。

  二、乡村旅游利益相关者研究

  在乡村旅游相关利益者研究早期,国外学者大部分沿袭旅游利益相关者的构成的研究成果,对乡村旅游利益相关者的界定和分类结果都大同小异。随着乡村旅游发展进程的深入,学者开始从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对乡村旅游进行了更深层次的研究,如乡村旅游利益相关者的旅游感知、利益诉求和利益均衡等。Byrd等(2009)通过问卷调查北卡罗来纳州东部乡村旅游的利益相关者--社区居民、旅游企业经营人员、旅游者和政府人员,利用方差分析得出不同利益相关者对乡村旅游影响的感知差异。

  Ghasemi等(2014)从核心利益相关者的角度调查了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适用性,说明不同的利益主体选择不同的发展模式是因为各自的利益诉求不同,因此在引进新的发展模式时要充分考虑到当地乡村居民的利益。Sonia等(2015)基于利益相关者网络视角分析了葡萄牙国家公园的一处乡村旅游,发现不同利益主体通过营销信息、人力资源、财政资源和培训工作等形成互动,并协力合作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

  国内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下的乡村旅游研究明显落后于西方的理论研究,现正处于基础研究阶段。高元衡(2004)利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界定了阳朔乡村旅游的主要利益相关者是农民、乡村旅游企业、农村集体和政府,并提出解决利益分配问题的措施.程增建(2009)应用米切尔评分法界定的有社区组织、社区居民、社区旅游经营者等利益主体。王素洁(2011)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社会网络视角乡村旅游决策的利益主体包括东道地社区、政府及旅游管理机构、旅游企业和压力集团,指出各主体要加强合作,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三、小结

  对中外相关研究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在研究进程上,国外对于旅游利益相关者的研究早于国内。在研究内容上,国外学者不止关注乡村旅游发展、引入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有利因素,也有部分研究集中于相关的缺陷和难题上,对乡村旅游利益相关者的研究更加全面。在研究方法上,国外学者多采用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有较高的实用性;另多应用其他理论与乡村旅游研究相结合的研究,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性较强,对乡村旅游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具体步骤上多采用模型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得出的数据结论有较高的科学性;我国研究成果中多个案分析和定性研究,定量方法的应用也比较单一。

  虽研究者从不同角度界定了不同条件下的旅游利益相关者,并探讨如何在旅游发展中平衡各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解决冲突,加强协作,以促进旅游业和谐发展;相对的,乡村旅游利益相关者的研究多集中于开发、发展和管理模式中利益主体的“利”,但忽视了他们的“权”和“责”.利益相关者不仅是单方面受到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也是对乡村旅游发展施加影响的主体,所以今后的研究方向可以转向利益相关者在乡村旅游发展中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着重研究各利益主体如何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