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皖北乡村旅游开发现状和发展策略

来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 作者:蔡雪洁
发布于:2014-09-05 共3777字
论文摘要

  一、研究背景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随着居民闲暇时间和收入的增加, 休闲旅游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开始崇尚回归自然、 追求体验和自我实现。 乡村旅游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展开的,它满足了旅游者追求更加多样、舒适、真实、灵活的旅游需求,因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我国的乡村旅游从国家旅游局 1998 年提出的华夏城乡游、2006 年提出的中国乡村游、到 2007 年提出的中国和谐城乡游,无不体现出对乡村旅游的重视。

  2005 年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以及 2006 年党中央做出的《关于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都明确提出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发展。

  2008 年,中共中央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允许农村承包地进行使用权流转,这排除了限制乡村旅游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用地的故障, 为乡村旅游地进行规模化发展提供新思路。 2009 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开展各具特色的农业观光和体验性旅游活动”, 进一步推动了乡村旅游产品的多样化发展。

  乡村旅游的开发,既满足城市居民休闲度假、崇尚自然、感受自然的需求,又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增加了农民就业岗位及收入、改善农民生活质量,进而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

  本文以皖北旅游区为例,在对其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城乡一体化背景,提出皖北旅游区发展乡村旅游的对策,期望对全国同类区域的乡村旅游发展起到某些借鉴意义。

  二、皖北乡村旅游开发现状

  皖北旅游区区域辽阔,人口众多,国土面积和人口都占到全省的近 1/2。皖北的经济和旅游在全省是相对落后的,但其旅游资源却十分丰富,且作为农业大区,发展乡村旅游潜力巨大。

  (一)研究区域概况

  皖北旅游区包括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六市以及毗邻的凤阳、寿县两县,地处中原腹地,坐拥沃野千里,人杰地灵,物产丰美。 该区的旅游资源类型丰富,截止 2012年 1 月,皖北六市二县共拥有 A 级旅游区 57 家,其中 4A 级旅游区 19 家,3A 级 21 家,2A 级 33 家,占全省的 17.72%。拥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亳州、寿县,占全省的 40%,中国首批优秀城市 1 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3 座。

  (二)乡村旅游发展概况

  皖北的旅游资源丰富,大多旅游资源都在郊区或者农村,因此,发展乡村旅游的起步较早。 颍上八里河曾是 20 世纪 90年代“旅游富民”的典型代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皖北地区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

  1. 旅游经济持续增长

  近年来,皖北地区抢抓振兴皖北战略机遇,积极依托本地资源实际,积极开展各类旅游展会,壮大旅游产业规模,旅游产业在皖北区域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和追赶跨越的阶段。 皖北六市旅游业总收入持续增长(图 1),占全省旅游业总收入的比重也在持续增加(图 2),仅 2011 年,增幅达 73.8%,高于全省增幅 8 个百分点。【图1-2】
论文摘要论文摘要
  
  2. 乡村旅游产业规模逐渐壮大
  
  皖北乡村旅游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得到了迅速发展,从单一传统的农家乐向全面现代的乡村旅游转变。 目前, 皖北旅游区拥有 12 家最佳旅游乡镇,28 家优秀旅游乡镇,22 家旅游乡镇,10 家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8 家省级五星级农家乐和 10 家省级四星级农家乐(表 1),乡村旅游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和优势。【表1.略】
  
  3.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近年来,安徽省委、省政府创新惠农政策,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财政投入“三农”的资金不断攀升。 皖北各地政府高度重视,通过多项措施筹措资金,进行优化乡村旅游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 乡村旅游可进入水平和接待能力明显提高,大批旅游村镇也积极参与配合政府的决策,为发展乡村旅游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三)皖北旅游区面临的机遇

  鉴于目前安徽省旅游处于“南热、中温、北冷”的局面,皖北旅游区的振兴对于整个安徽旅游的崛起有着重要意义。

  2006 年,安徽省旅游工作会议提出的 “以亳州为重点 ,两淮一蚌为主轴,构建新皖北旅游区”的战略构想,揭开了皖北旅游发展的新篇章。

  2007 年,皖北各市在亳州召开的新皖北区域旅游协作会议, 会议期间签署了区域旅游协作章程和合作宣言,新皖北区域旅游开始转向更加紧密型、规范的合作。

  2012 年 9 月 ,皖北旅游联盟宣告成立 。 随着皖北五市纳入淮海经济区,皖北地区整体纳入中原经济区,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进一步凸显。

  三、皖北旅游区乡村旅游发展策略选择

  乡村旅游只有在旅游产品上注重差异化, 才能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实现特色化的发展。欠发达地区通过旅游合作可以有效避免产品同质产生的恶性竞争和旅游设施的重复建设,实现规模经济效益,树立区域旅游品牌,吸引区外投资,提高区域旅游业竞争力。

  根据皖北旅游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实际,替代传统乡村旅游产品的新形态和新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养生园模式

  养生园模式是指将中华传统养生文化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既满足游客对身心健康的全新需求,又探索全新保健娱乐方式。 亳州的中医药和老庄文化,淮南的八公山仙道,宿州的灵璧石和水果,亳州的古井贡酒等,这些特色农产品等特色旅游资源非常适合发展养生园乡村旅游的新业态。 皖北旅游区应该以养生园模式为主线,以亳州为重点,以某个古镇为基础进行综合性开发,建设一批养生园、百草园、主题农家乐等,满足不同游客的需要。在养生的具体项目上,可以请道家的传人亲自向游客讲授养生大法, 用篝火晚会引起游客的激情从而体验养生的意境,开设研习班研究五禽戏、庄子的吐纳方式以增强人体免疫力,用餐上特意推出药膳、药酒、药茶,客房里布置药枕、药床等,让游客既可以了解医药保健知识,又能培养起健康养生的习惯。

  (二)果园产业庄园模式

  宿州砀山黄河故道果林景区有着“世界上最大的连片果园”之称,可以引入主题度假庄园的模式,以砀山县和萧县的黄河故道湿地为依托,通过对旅游观光、农业采摘、养生保健、美食品尝、文化节庆进行融合,丰富果园旅游的消费项目。 在塑造主题形象上,应以大众市场需求为导向,建设果园综合旅游区。在具体的美食发现游的项目中,应树立差异化品牌的意识,可以建设风格迥异、大小规模不等的私家庄园,满足不同游客的消费需求。果园产业模式既要体现现代化生产特点,又要满足服务性企业的需要。

  (三)乡村民俗体验与主题文化村落模式

  民俗体验旅游是将当地历史文化、建筑风格、民族风俗、乡音歌舞、工艺美食等内容,通过手工艺展示、演艺、节庆活动的方式呈现给游客的多元化旅游。 乡村民俗也是开发特色乡村旅游产品的优质资源, 皖北旅游区各地可以利用蚌埠的淮上花鼓灯、凤阳的凤阳花鼓、宿州的马戏与泗州戏的乡音歌舞,利用淮南(寿县)的八公山豆腐、阜阳的柳编制品,蚌埠沱湖螃蟹等工艺美食,通过寿县豆腐文化节、凤阳花鼓艺术节、宿州灵璧石文化节、埇桥杂技节、蚌埠古玩文化节等多方式,多角度展示出皖北地区富有特色的民风民情民俗, 来吸引游客的兴趣。

  (四)商务度假模式(江淮湿地)

  江淮湿地主要是指以阜阳—淮南—淮北—蚌埠城市周边的资源,拥有丰富的复合型乡村旅游区,如阜阳的八里河风景区、颍州西湖、迪沟生态乐园,蚌埠的龙子湖等。对于这些复合型乡村旅游区的开发,主要模式是依托湿地生态,构建风格各异的旅游度假区。 湿地型旅游度假区一定要在保护基础上开展生态旅游,在外围区域,可建设有一定规模的旅游设施。 湿地型度假区的必要设施。要根据湿地的现状、水流条件和植物的分类特征,参照园林景观的构建特色,建岛、滩、池、园等通过循环的水系、环路、甬道有机联系,使得湿地景观层次丰富。项目旅游区的功能性市场定位是以生态休闲为主, 生态观光和生态度假市场为辅。

  (五)乡村景观意境模式

  皖北旅游区属于华北平原的南部是典型的平原农耕代表,乡村旅游可以尝试发展农田耕作意境的模式。目前可以在蚌埠市禾泉农庄等地开展以原有绿化树种、 农作物为植物材料进行园林景观的营造,园林小品风格自然淳朴,田园气息浓厚;各景观功能区突出以人为本,同时又与生产相结合。 乡村景观意境可以设计一些农耕采摘活动、体育活动、文化活动、泛狩猎活动(猎狗的训练、使用捕兽器的狩猎、狩猎照相)、露营活动等增强对农场的认识,让游客接触真实的农业环境,探索中发觉农田耕作的乐趣所在。

  四、结语

  皖北旅游区只有通过乡村旅游产品的差异化, 建立适合本地区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塑造区域整体乡村旅游形象, 整合营销方式, 不断增加合作内容,促进皖北乡村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从而推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 马勇 ,赵蕾 ,宋鸿 ,等.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及模式———以成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例[J].经济地理,2007,(3):336-339.
  [2] 刘玺.城乡一体化下成都乡村旅游发展对策思考[D].西南财经大学,2011.17-19.
  [3] 安徽省旅游局.省旅游局规划发展处.安徽省 A 级旅游景区名录[EB-OL].2012-12-1.
  [4] 陆林 ,蔡建飞.打好文化牌 , 实现皖北旅游新突破 [J]. 江淮 ,2007,(2):33.
  [5] 董艳芬.新皖北旅游区域协作组织成立[EB-OL].
  [6] 丁晓娜 ,张兴旺.基于 SWOT 分析的皖北旅游区旅游合作[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61-64.
  [7] 崔晓明.Chris RYAN,滕荆康等.基于旅游产品差异化的欠发达地区旅游合作研究[J].经济地理,2010,(4):156-159.
  [8] 王云才.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新形态和新模式[J].旅游学刊,2006,(4):8.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