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利用教育资源促进垦区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来源:农场经济管理 作者:于纪健
发布于:2014-09-03 共6534字
论文标题

  当前,旅游是个热门话题.人们热衷旅游,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消费需求相应进入较高消费领域的必然结果.正是人们对旅游的需求,极大地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发展的动力首先源于人的需要,进而源于社会发展的需求.

  黑龙江省作为我国"原字号"产业大省,随着社会的发展已进入产业结构科学调整重组、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旅游业正是这种发展态势中积极的要素之一.其特有的经济显性、文化显性、产业整合的张力以及作为未来产业的后发优势将促使其成为黑龙江省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党委就是从战略发展的高度把旅游业纳入到总局重要的议事日程并取得了巨大成绩.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发挥垦区党校等教育资源优势,促进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对策研究"的学术讨论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垦区旅游基础建设与发展的基本情况

  1.确立目标,明确思路.作为大粮仓的黑龙江垦区为共和国的建设和发展贡献了近七十年.在新的历史时期总局党委未雨绸缪,科学布局,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高举现代化大农业伟大旗帜,坚持"强工、兴城、优农"统筹发展方针,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与信息化同步发展,制定到 2015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十一五"以来,垦区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总局党委提出的"做强做大旅游产业"的目标和"一点三线"发展战略布局,着力调整旅游产业结构,加快资源整合,着力完善旅游产业发展机制,着力加大旅游建设投入和旅游重点项目建设,着力宣传促销,扩大旅游市场开发.在国内第三产业普遍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之时,垦区旅游业收入提前实现"倍增".尤其是近三年来,垦区抓住全省建设旅游名镇的机遇,借助大农业、大湿地、大界江等资源禀赋,建设了一批旅游产业项目,旅游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旅游业对经济的拉动力逐步显现,形成了绵延千里的现代化大农业景观带,正以"中国农业公园"的独特魅力吸引着八方来客.

  2.建立机构、强化基础.为了切实发展旅游业,垦区各管理局均设立了旅游管理机构,重新调整了旅游部门结构,进行大规模资源整合,建立统一有效的旅游管理机制,为垦区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组织保证.同时,各管理局还以旅游项目为抓手,加大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抓好一批引领垦区旅游发展的重点项目.截至目前,垦区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已得到进一步完善,各主要景点也已具备一定接待能力.

  3.提高标准、打造精品.农垦总局实施城乡一体化工程建设,高规划、高质量地建设了一批地域特色突出、文化底蕴和自然与人文景观相和谐的生态旅游城镇.垦区的海林农场和七星农场均列入全省 11 个重点旅游城镇.目前垦区一些重点、特色景区已纳入黑龙江省北国风光特色旅游精品线路.

  4.精制名片、扩大影响.都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它突出强调的是产品的品质.而现代"酒香也怕巷子深",则突出强调的是产品的营销.两句话连在一起则揭示了从产品到商品转变的一个完整商业行为中两个阶段所强调的突出特征.完成好这个行为过程,一是要做好产品的推介,提升人们在拟实现消费的欲望过程中选择这种产品的几率.二是延续产品生命周期,拓展产品后消费时代,促进消费者对产品的重复消费.

  北大荒的彩绘陶瓷系列工艺品、柳编、核桃木雕刻及一些小精包装的湖虾、鹿、熊、山特产等系列特色旅游纪念品和产品特点突出、品质优异.其中部分作品在省旅游局举办的旅游纪念品设计大奖赛中获奖.在总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和各方的积极努力下,垦区的旅游业得到了良好发展.2005年以来,垦区接待旅游人数和旅游业收入增长速度显着.从 2005 年到 2009 年,垦区共接待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分别是 80 万人次,1.2亿元;95.8 万人次,2.09 亿元;124.6 万人次,3.9亿元;165.8 万人次,7.92 亿元;212.6 万人次,10.2亿元.

  二、垦区旅游业在垦区整体发展中的基本判断

  1.垦区物质文化的历史积淀为旅游业发展夯实了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旅游业消费是以旅游目的地特有的旅游物质文化要素为载体,实现消费与服务交换的经济行为.这就对物质文化要素是否具备旅游功能做了本质的规定.这里强调了两点:一是是否具有丰富的物质文化要素用于旅游业的开发,二是这些用于旅游业开发的物质文化要素是否满足其开发的要求.从这个维度考察,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垦区物质文化的历史积淀为旅游业发展夯实了基础.

  第一,显态要素丰富.显态要素又分为自然显态要素和人工显态要素.在垦区这两种要素都十分丰富.垦区拥有洪河自然保护区、雁窝岛自然保护区、哈拉海湿地、乌苏里江、兴凯湖等大界江、大湿地、大农业及保存尚好的生态环境为垦区发展旅游产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人工显态要素相对自然显态要素而言更具文化内涵.垦区就是几代农垦人用心血、汗水和智慧创造出来的人工显态要素.多少年来,农垦人在这片黑土地上辛勤耕耘,创建了诸多的现代化大农场,现代城市化的生产生活场区等.垦区活化了这些人工显态要素,巨额的资金投入、大手笔开发建设,为旅游业发展注入了活力,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二,隐态要素独特.众所周知,垦区还有一个享誉全国的名字--北大荒,这三个字不仅仅凝结着区域环境表征概念的内涵,还凝结着一段雄壮的历史.北大荒之所以能成为今天的北大仓,是因为北大荒凝结着农垦人为这片黑土地注入了时代的灵魂--北大荒精神.以北大荒精神为核心的北大荒文化是龙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全国独有的特色文化.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传播文化的途径.知青文化、军垦文化、黑土文化等具有北大荒特色的文化资源是发展北大荒旅游产业的宝贵财富.

  垦区旅游业把这些自然显态要素、人工显态要素和隐态要素统一到北大荒概念之中,形成了"北大荒现代农业观光游"、"北大荒知青故乡游"、"北大荒自然风光游"等精品旅游产品,并使之成为北大荒独特的旅游卖点.

  2.垦区旅游业将成为垦区未来发展新的增长极.垦区发展旅游业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需求.马克思指出人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解放.人在向着这个终极目标奋进的过程中,人的发展需求符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当人们第一层级生理需求得到满足以后必然产生更高一层的需求.而旅游恰恰具有满足这种更高需求的功能.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指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在这样的背景下,垦区发展旅游业是从满足人们需求的深层次出发,符合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符合党和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举措.

  垦区发展旅游业符合垦区系统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垦区定下了到 2015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而整合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是垦区旅游经济发展的内在必然需求.对于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补齐垦区三产"短板",带动兴城战略,为垦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更坚实的产业支撑.目前,黑龙江垦区也已将旅游产业纳入总局产业规划并鼓励和支持其快速发展,力争做强做大旅游业使之成为垦区新的经济增长点.资料显示,旅游业与 24 个部门直接关联,同时与109个行业有间接的联系,覆盖面广、产业链长且是具有 1:7 投入产出能力的朝阳产业.发展旅游业有利用促进垦区产业结构合理布局、尽快补齐短板,实现科学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3.垦区旅游业大发展所面临的制约因素.按照总局党委的部署,垦区的旅游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这种发展与旅游业大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正视客观存在的问题才有利于我们找出破解的办法.主要问题有:

  一是传统范式的习惯与现代发展的需求存在着兼容错位.黑龙江省是我国退出计划经济模式最晚的省份.垦区固有的机制为传统的范式和习惯留有一定的空间,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思维习惯和方式等,在适应现代化进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和内在本能的兼容错位的情况.特别是当前粮食安全问题更是关乎国计民生,无疑增加了垦区的压力.在全力保一线任务的完成的过程中,部分管理局、农(牧)场存在发展旅游业的观念不强、旅游产业的参与性不强的现象.因此在处理主业与副业关系上存在认识不清晰、力量布局不合理、规划不够科学、能力不强等问题.

  二是旅游发展目标与实际操作能力、水平之间存在落差.垦区的旅游业现刚起步,经验不足,还不能较好把握旅游业的发展特点、规律等问题.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旅游项目不丰富的问题;旅游整体宣传资金有限,没有设立旅游专项发展资金问题;旅游资源整合没有完全到位,没有完全发挥合力作用;科学细划节点实施还没有到位,相关的管理体系链接不密切,营销网络体系不健全;旅游景区过于分散,不易形成规模;旅游成本过高,基础设施建设不足致使景区承载能力有限等问题.

  三是旅游市场发展速度和规模与人才供给和储备不匹配.旅游消费需求的不断增加促进了旅游市场的发展.然而,垦区旅游业还不能满足这种需求,景区承载能力有限,不仅仅表现为基础设施建设不足,还表现为服务水平的不足.旅游市场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从业人员,而我们一方面有大量的富裕劳动力,另一方面是能够提供旅游服务的人才严重缺乏.这些问题都是旅游大发展所面临的制约因素,必须尽快解决.

  三、促进垦区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全国知名学者胡鞍钢先生在垦区调研时指出,垦区是一流的农业,二流的工业,三流的服务业.并将其比喻为"一条腿长、两条腿短","两条短腿"不能适应"一条腿"的经济结构,第二和第三产业发展的滞后,影响了垦区的总体效益.垦区在发展第三产业过程中要选好突破口、找准切入点.发展旅游业不是旅游局一个部门的事情,旅游业本身的内在规律性决定了它是"群体项目",需要各个部门联动起来.总局党委对旅游的重视及战略规划对各单位不仅明确了目标任务,而且明确了标准要求.作为农垦系统重要构成元素的党校等教育培训机构更要利用其比较优势,在垦区旅游业发展中发挥作用.

  1.利用体制优势、强化教育功能,发挥党校等教育机构在实施更新观念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旅游业和城镇化是有着高度关联的产业,垦区三年城镇化建设初步完成,一批优美的小城镇竖立在北国边陲,星光耀眼.如何经营、管理和发展城市?如何使进入城镇的职工有事做、能就业?旅游业发展为城镇化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垦区经济长期是以农业粮食生产为主业,所以在相当一批场处级领导干部中,重一产、轻三产的思想观念比较牢固.观念更新就是针对场处级领导干部中对发展第三产业存在的模糊认识,有针对地开展培训工作.切实解决好部分领导干部在第三产业发展中存在的"讲起来重要,做起来强调客观不要"观点,特别是有些大场资源丰富,耕地面积多,经济效益好,农业产值大,职工收入高,发展第三产业要不要无所谓的观念;切实解决旅游资源与教育资源、旅游培训工作严重脱节问题,发挥应有的作用.切实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对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紧迫感和历史责任感,打造起垦区经济的升级版.在这个过程中,党校要发挥好干部培训主渠道作用,通过开展项目培训教育提高垦区场处级领导干部对发展第三产业重要性认识,同时党校要努力更新自身思想观念,切实解决好"空对空"、"两层皮"理论同实践脱节的问题,树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理念,加大对旅游业发展的调研论证工作,用理论成果推进具体实践,增强实效性.

  2.利用教育资源的群体优势、突出理论强势,发挥党校等教育机构在实施顶层设计中的智库作用.按照总局提出的"世界水准、国际一流、国内领先"打造世界级旅游城镇和国际旅游目的地的要求,党校要明确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以北大荒精神为灵魂,以文化为支撑,以人才培养为纽带,"产学研"项目合作,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在顶层设计,突出农垦特色,展示自我,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形成大旅游观念和大旅游产业上做文章.顶层设计首先要从北大荒精神的传播、宣传、教育作为切入点提升北大荒精神教育,北大荒精神的宣传作为垦区旅游业发展的一条主线、一个灵魂来规划.在这条灵魂牵引下,北大荒的"黑土文化"、"军旅文化"、"知青文化"以及"观光农业"、"农业公园"、"生态农业"等一批涉及农业方面的旅游景点和自然景观发挥作用.

  利用办学的干部培训媒介对北大荒的自然风光、小城镇建设、北大荒绿色食品及现代化的大农业进行宣传,构建起垦区的区域旅游经济圈,党校要组织专家学者在经济理论、社会学、历史人文学等学科方面进行调研论证,将研究成果用于实际工作,认真探讨垦区旅游业的历史和现状,找到一条"怎么走出去","如何引进来"、"怎么做大做强"的路径,在顶层设计方面发挥好智库的作用.

  3.利用教育主体优势、优化培训职能,发挥党校等教育机构在实施人才培养中的"工厂"作用.垦区旅游业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与旅游产业发展的要求还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一是人才匮乏,垦区旅游业起步晚,在发展旅游业过程中缺乏专业人才.二是旅游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特别是一线服务人员的导游讲解缺乏现代化手段,缺乏震撼力和感染力.学习性、故事性、参与性是旅游的内在特点,应营造出自我启发的教育氛围,达到游中学,学中游,寓教于游,润心无声的境界.

  为适应垦区旅游业发展的需求,教育要先行.教育要走在旅游业发展前面,做好人才培养和储备工作,垦区党校要发挥资源优势,利用教育主体优势、优化培训职能,发挥党校等教育机构在实施人才培养中的"工厂"作用,实现以旅游企业需求为出发点,以满足旅游行业发展为目标的教学体系,"产学研"结合,可以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目标.

  4.利用设施配套优势、活化硬件资源,发挥党校等教育机构在发展旅游创新中的示范作用.垦区在近十年发展中,形成了较完备的学校基础设施,校园内生活设施完备,功能齐全,条件十分优越,充分利用好寒暑假期学校教学空闲时间,完全有能力接待校际间人员往来学术交流、考察等项活动.如何把垦区党校系统的基础硬件优势转化到健全旅游业发展中来,是理论实践中的一篇大文章.

  垦区党校在促进区域旅游业发展方面作出了一些尝试和探索.如总局党校与牡丹江管理局海林农场合作培训基地的项目建设,红兴隆管理局党校与上海锦江之星集团的旅游项目正在洽谈中,北安管理局党校在区域旅游业发展中积极发展优势,开展多种办学及特色办学,充分利用自有基础条件开展养殖、中草药种植、实习实训,通过实践教学走出了传统教学模式,融入服务垦区经济发展的轨道上来.牡丹江管理局党校积极推介旅游特色产业,宣传北大荒开发创业史,宣传优美自然风光、小城镇建设、现代大农业建设和让人放心的北大荒食品,设置旅游专业培养学生,开展旅游产业的培训工作,建立旅游岗位培训、资格认证、技能考核、级别认证制度等,加快了旅游服务体系的建设.

  5.利用培训窗口优势、创新宣传模式,发挥党校等教育机构在内引外联中的平台和引领作用.垦区党校等教育资源占据了宣传北大荒文化的理论高地,是宣传垦区旅游业发展的主阵地和窗口.有垦区特色的农垦党校系统,具备一定发展垦区特色旅游业的软硬件条件和人才优势,完全能够担当起垦区旅游资源的宣传、策划、组织开发责任,把北大荒精神的魂作为一条主线,在北大荒精神、北大荒"三项教育"中起到重要作用,使北大荒精神、北大荒文化与旅游资源紧密结合,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垦区党校多职能的办学体制,从中央、省、总局、管理局直到农(牧)场上下融通的业务领导体制,为垦区旅游业发展带来了人脉资源.近几年来,通过全国大型企业党校研究会、全国管理干部学院研究会、中央农广校国家开放大学、东三省管理干部教育学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师干部培训以及垦区开展学术交流、理论研讨、项目考察、干部师资培训等项工作,给垦区发展旅游业带来了更大范围的学术交流活动和项目合作.

  构建起垦区的区域旅游经济圈,是上下统一思想、势在必行的趋势.对于垦区旅游业发展,向内看,需要练内功,转型升级;向外看,要形成一个区域的一体化大旅游合作格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经历了景点竞争、线路竞争,再到城市竞争三个阶段,现在又进入到了一个资源共享、差异化发展的区域旅游竞合阶段.在这个竞合发展阶段中,作为人才培养的党校等教育资源,将在旅游者和旅游景区间建立起到重要的承接作用.

  从目前参与旅游发展的组成人员分析,垦区旅游缺少发展定位和旅游市场的数据分析和判断,到垦区进行旅游的人群还需要进行界定,垦区能够吸引哪些人来消费和观光仍需判断.以党校为出发点,深入探索"怎么走出去"、"怎么引进来"、"怎么坐下来",从而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方法.一是发挥职能作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二是牵线搭桥,如海林农场培训基地建设完成后拟计划与省祖研合作引进全省中医针灸医术,实现在绿色生态的环境中养生与旅游相结合.三是利用自身体制行业优势,实现跨局、跨地区的校际之间的沟通和协作.

  我们要抓住机遇,为将旅游业发展成垦区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并进一步发挥其带动作用,促进垦区更好更快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