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石经村在2005年旅游兴盛前后农村家庭关系的差异

来源: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作者:陶长江;付开菊;王颖
发布于:2014-09-03 共8062字
论文摘要

  " 乡村旅游" 是国内外旅游研究的热点,但却不是新论题,在有关乡村旅游影响的研究中,学者多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来分析乡村旅游对农户、农村的直接经济影响。我国乡村旅游研究始于上世纪 90 年代,乡村旅游对农村的社会和文化等深层次影响逐渐显现,但关于乡村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研究,国内研究成果并不多,少数学者探讨了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对女性地位、民族意识、道德行为的影响。

  家庭关系是基于婚姻、血缘或法律而形成的一定范围亲属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主要包括婚姻与夫妻关系; 父母和子女关系; 婆媳关系; 妯娌关系等。从社会学角度看,家庭是社会关系的最基本单位,乡村旅游地区的农村家庭关系怎样? 乡村旅游对农村家庭关系是否有影响? 影响如何? 这不仅直接影响乡村旅游发展的效果,更关乎农村社会的稳定。成都市龙泉驿区是国务院命名的"中国水蜜桃之乡",龙泉的乡村旅游始于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兴盛于 2000 年左右,文中以成都市龙泉驿区石经村为个案,通过问卷调查和半开放式访谈,比较分析石经村在 2005 年旅游兴盛前后农村家庭关系的差异,以期深化乡村旅游的影响研究,并为乡村旅游地区构建和谐的农村家庭关系有所裨益。

  1、 材料与研究方法

  1. 1 研究区域概况

  成都龙泉驿区是国务院命名的"中国水蜜桃之乡",基于赏花摘果的资源优势和紧邻大都市的区位优势,于上世纪90 年代中期开始发展乡村旅游,是"成都农家乐"发源地之一。龙泉驿区在 1987 年举办首届桃花会,在2001 年被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第一个"国际桃花节",目前,龙泉桃花节已成为中国举办时间最早、知名度最高、影响力最大的桃花节之一,"十一五"期间,成都国际桃花节均接待游客 300 万人次以上、吸引投资100 亿元人民币以上。石经村位于龙泉驿区茶店镇,村内有川西四大佛教丛林之一的石经寺,紧邻龙泉山、龙泉湖,国道318 横贯而过,交通便利,是典型的乡村旅游发展地。在 2005 年乡村旅游发展兴盛之前,石经村村民基本以农业为主,收入微薄,青壮年多外出务工,家庭的绝大部分开支靠外出务工支撑。但是一系列问题也随之而来:土地资源、基础设施闲置; 家庭问题突出,妇女劳动负担加大、夫妻关系易破裂; 除此,还面临留守儿童教育、留守老人养老以及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困难等问题。随着 2005 年以来旅游业的兴盛,村民收入不断增加,加入旅游业的人越来越多,外出务工人员纷纷回流,积极参与旅游业。

  1. 2 文献回顾

  1. 2. 1 乡村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研究

  从上世纪 70 年代起,国外学者开始对乡村旅游所产生的社会文化影响进行广泛研究,关注焦点集中在乡村旅游对乡村社区地方文化、社会结构、婚姻、家庭等方面的影响。研究表明: 一方面,因旅游收入分配不均,乡村旅游业加剧当地社区的分化和隔阂,导致人口拥挤、个人隐私被侵犯和犯罪率上升(Long,1990; Macbeth,1997) ,另一方面,乡村旅游促进社区团结和社会结构优化(Huang,1996) ,刺激欠发达相邻地区的合作和伙伴关系的建立(Jenny Briedenhann,2004); 对居民家庭、婚姻等具有积极影响,如增大婚姻的年龄差距,使从业女性更加独立(Kousis,1989); 除此,村民感知到的乡村旅游正面影响还有创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增进公民的自豪感、帮助遗产保护、增加基础设施供给和有机会接触有意思的陌生人等(Peter Mason,2000)。在国内,乡村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是近年研究热点,但积累的成果并不多,研究者多关注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对居民的饮食习惯、亲属关系、女性地位、民族意识、道德行为等方面所造成的影响,以及乡村旅游对农村特殊人群: 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的积极或消极影响。另外,也有学者指出,农民在参与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因受自身素质、社会背景等因素的限制,出现了职业分化,导致产生农村阶层分化。

  1. 2. 2 农村家庭关系的研究

  家庭关系通常可以分为纵向关系和横向关系两种基本类型,纵向关系主要指代际之间的亲子、婆媳与翁婿、祖孙之间的关系等; 横向关系主要指代际内部之间的夫妻、兄弟姐妹、姑嫂妯娌之间的关系等。

  国内对农村家庭关系的研究多基于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和变迁(如打工经济盛行) 的大背景,重点关注对留守老人、女性和儿童等特殊人群的正反面影响研究。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转型对农村家庭关系变化产生重大影响,农民家庭关系日益理性化(对父辈的剥夺越来越严重,孝道日益衰落等) ,家庭和村庄生活日益功利化; 农村家庭关系模式正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家庭关系中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家庭成员间关系更为平等和睦,但夫妻之间缺乏感情交流,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平等还有较大差距。另一方面,打工经济给农村各人群带来不同影响。农村子女外出务工后,留守老人的居住方式呈现空巢化和隔代化;家务负担和农业劳动负担都有所加重,在生活和经济上面临一些新困难; 留守老人的孤独感加重,同时也有研究指出,村民外出打工增加家庭收入,改善了留守老人的医疗状况,留守老人的生活满意度有显著提高。另外,外出打工会加重留守女性的负担,影响留守子女的教育; 改变既存的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和邻里关系,冲击传统的行为准则、婚姻观念和生育观念,如婆媳关系趋向陌生或融洽,妯娌关系变得淡漠或利益化,家庭的"抚育性社会化"功能弱化导致亲子关系日益疏远。

  综上,乡村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研究多针对民族地区或特殊人群,少有对农村家庭关系影响的探讨;农村家庭关系研究又多以社会转型或打工经济为视角,客观上忽视了乡村旅游发展对农村家庭关系的影响。乡村旅游的纵深发展会影响家庭成员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分工,进而影响既存的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和邻里关系。乡村旅游对农村家庭关系的影响研究既是迫切的学术问题,更是社会问题。

  1. 3 研究方法

  1. 3. 1 实地踏查调研法

  通过实地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半开放式访谈收集基础数据。问卷主要包括被调查者的个人信息和家庭关系融洽度量表,其中,个人信息包括被访者的个体特征和家庭特征; 家庭关系融洽度量表是根据多位研究者的成果,提炼关键词构建 5 个题项,分别考察被访者与父母、子女、配偶、兄弟姐妹的相处融洽度,以测量旅游发展前后农村家庭关系融洽度的变化。量表采用李克特五分评定法,1 分 -5 分分别代表很不融洽、不融洽、一般、融洽、很融洽。调查时间为 2013 年 3 月至 4 月末,在石经村向 100 户农村家庭发放问卷,发放对象为 18 岁以上的成年人,回收有效问卷 94 份,有效率 94. 0%。半开放式访谈是 4 月 20日至5 月10 日访谈了5 名普通村民和5 名重要他人,其中"重要他人"分别是村干部、乡村医生、当地商人和在村里有影响的人。在访谈过程中,调查者询问的问题没有太明确的指向性,通过与被访者的自由交流去发掘其态度、观点等深层次信息,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课题组对 10 人的访谈做了笔录以便留存,根据访谈的一般要求,文中对话引用隐去被访者的姓名。

  1. 3. 2 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法

  通过对农户的访谈内容做定性分析,结合对问卷采用 SPSS17. 0 数理统计软件的定量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2、 结果与分析

  2. 1 被访农户基本信息分析

  被访农户中男性占 46. 2%,女性占 53. 8%。年龄上以中青年为主(18 -22 岁、23 -30 岁和 31 -50 岁分别占 9. 6%、17. 0% 和 37. 2%) ,也包括一定比例的老年人(51 - 60 岁占 26. 6%,61 岁及以上占 9.6% ) ; 从受教育程度上看,多数是初中及以下文化,文盲、小学和初中学历的比例分别是 16% 、26. 6% 和20. 2% 。被访者已婚占 64. 9% ,已婚有子女的占 62. 8% 。被调查者个人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重多在 50%以下,其中:10%及以下、11% -30%和31% -50%分别占样本的28. 4%、23. 2%和20%,这表明农户家庭成员基本上都在劳作,对家庭收入有贡献。另外,2005 年乡村旅游兴盛之前,农民多外出务工(在城市和乡镇工作的比例为 62. 1%) ,乡村旅游兴盛后,农民工纷纷回流,在农村工作的比例较之前增长 29. 5%(2005 年前后在农村的比例分别为 37. 9%和 67. 4%) 。

  2. 2 乡村旅游对村民家庭的经济影响分析

  2. 2. 1 旅游收入占家庭收入比

  乡村旅游兴盛前,超过 2/3 的村民旅游收入占家庭收入的 10%以下,仅 6. 4%的村民旅游收入比能达到 30%,极个别的村民旅游收入能占到家庭收入的 50%以上。2005 年之后,收入比为 10%以下的人群比例下降至不到 1/5,收入比达到 30%的村民比重占到总体的 34%,另有 11. 7% 的村民旅游收入占家庭收入的 50%以上。一位男性村民也说,"之前种地,全部纯收入也就三、四千,后来出去打工,一年也能挣个万把块。现在开农家乐,光是桃花会那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可以净赚 2 万多,再加上家里种植的水蜜桃,养的畜生,差不多每年就有 5 万块钱的进账"。可见,乡村旅游收入对村民家庭收入贡献大。

  2. 2. 2 乡村旅游经济活动参与方式分析

  村民对旅游活动的参与度可体现乡村旅游发展程度。据调查,石经村 90%以上的村民都从事与旅游业相关的工作,开办农家乐、在农家乐从事相关工作和售卖土特产的村民占总体的 80. 7%,这表明村民对乡村旅游的参与度较高,但参与方式较单一(表 1) 。

  2. 2. 3 乡村旅游对家庭生活水平满意度影响

  比较分析乡村旅游兴盛前后村民对生活水平的满意度,2005 年前后,村民对生活的满意度感觉满意和很满意的比例分别是 28. 7%和 63. 8%。这表明: 旅游业发展显著提高了村民生活满意度。在乡村旅游发展后,村民收入大幅度提升,各项开支也随之增加。除去购买种子、化肥、农药及各种农家乐设施等生产开支,村民的花费主要是家电等日常生活开支。村里商店的店主说,商店营业额最多的是农资方面化肥、饲料等; 其次是食品类,包括奶类和烟酒熟食类。他还指出,在消费品种方面,开农家乐的家庭和一般的家庭有很大区别。" 开农家乐的家庭买的东西品种和量相对比较多,也较高档,比如奶类、电视、DVD、洗衣机、电冰箱和空调"。镇上一位家用电器商店的老板说,"这几年大家兜里都有了钱,国家也有家电补贴政策,电器的销量很不错。家家都买高清平板彩电,老式的、小的卖都卖不动。空调早几年一年也卖不了几台,现在多的时候一天就能卖好几台"。

  2. 3 乡村旅游发展对村民家庭关系的影响

  2. 3. 1 乡村旅游影响家庭关系的因素

  论文摘要

  比较分析旅游兴盛前后影响家庭关系的最主要因素,发现: 经济利益仍排在首位,且重要性进一步上升; "家庭价值观"受影响程度上升明显,"情感破裂"和"家庭暴力"受影响程度下降(表 2) 。在访谈中,一位女性村民说,"随着家庭的富裕,丈夫对感情越来越不忠,两人几次都要闹离婚,最后想着孩子,终是忍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影响着村民的传统价值观。

  2. 3. 2 乡村旅游对亲子关系的影响

  亲子关系就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人际关系。文中研究是基于石经村旅游兴盛后外出打工者返乡的角度,来探讨乡村旅游发展对农村家庭亲子关系的影响,这种亲子关系包括两类: 外出打工者同其子女的关系和外出打工者同其父母的关系,在这两类亲子关系中,外出打工者分别扮演"父母"和"子女"的角色。

  一方面,从"抚养子女"的角度看外出打工者同其子女的关系。父母常年在外,把孩子留守在家,必将导致亲子关系出现情感的缺失。很多心理学的研究已证明这种情感缺失给孩子的人格特征、性格和个性的养成等带来了严重的消极影响,情绪方面,出现胆小、焦虑、抑郁情绪,对学习没有兴趣,容易生气,与父母难以沟通,不敢在公共场合发表自己的意见; 行为方面,表现为多动,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爱逃学,沉迷于网络等。由于空间距离及自身素质所限,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大多停留在浅层次上,给足零用钱,不冻不饿就够了,对孩子的学习和思想道德教育往往重视不够。石经村旅游业发展促使外出务工人员纷纷回流,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孩子的成长与教育,这改善了打工者与子女的关系(表 3 和表4) ,被访农户与子女的融洽度均值由 2. 90 上升至 3. 03,选" 融洽和非常融洽" 的比例较 2005 年之前增加7. 4% 。另外,回乡村民受打工经历和旅游开发所带来的新观念,使他们日益认识到知识和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对孩子也呵护备至,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均得到改善。一位男性村民说,"我家那孩子,原来就是个刺儿头,我父母根本管不住他。我回来后收拾了几顿,嘿,现在居然是他们班前几名了,这才是我最高兴的"。但在调查中发现,打工返乡的父母有明显的弥补心理,致使子女犯了某些错误也不加批评,将"疼爱和溺爱"没有区别开来。

论文摘要

  另一方面,从"赡养老人"的角度看外出打工者同其父母的关系。许多老人都表示,尽管子女外出打工后没寄过钱,但"过年回家时会捎些吃的"。从子女给钱、买东西的角度看,子女外出打工后对父母更孝敬了。

  其原因除打工增加收入外,还因子女外出打工后,都是"老人帮助照看孩子"。一位老年女性说,"儿子、儿媳走时,孙子还不到两岁,我们整天抱着跟着她,整天喂他"。老人的负担其实是有加重的,子女常年不在家,内心也觉得孤寂。乡村旅游兴盛促使务工者回乡陪伴老人,老人孤寂感减少。青壮年卫生习惯的改变和保健知识的提高,又潜移默化影响了村里的留守老人,并且花在老人身上看病的钱也相应增加。一个年老村民说,"原先一两个月才洗次澡,现在基本上隔个两三天就要洗一次。以前有个啥小病都忍着,现在基本上都要让你去县医院看看了"。老人的医疗和健康状况得到改善,这进一步改善村民与父母的关系(表 4) 。总体来说,乡村旅游发展后,亲子关系比原来更加融洽,村民对子女的教育质量也变好了。

  2. 3. 3 乡村旅游对夫妻关系的影响

  被访女性普遍表示,外出打工对夫妻关系没太大的影响。外出打工的艰辛就如同一种纽带,使大部分的夫妻能保持较好的情感关系。一位结婚十多年的女性说," 想想过去的日子,没有他我真的挺不住,他真的是一心想着这个家,我在家里就是再苦再累也值得"。言语中充满对自己爱人的肯定、理解和怜爱。

  尽管因夫妻一方外出打工导致夫妻间距离增大、互动减少,会产生一些不利于夫妻关系的诱因,但相互理解和相互体恤,使得他们回到家乡后,情感反而有增无减。表 4 也表明,在石经村乡村旅游兴盛后,打工返乡的村民夫妻关系较之前有较大改善。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夫妻都能坚守婚姻。一位被访女性村民提到,隔壁村的王某,在外当推销员,由于能干提成不少,在外跑了几年后认识了新欢,说什么也要和原配离婚,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哭着央求,妻子也几次到单位去"闹",都不顶事。有的虽然在外打工时没离婚,回家后开农家乐赚了钱,到处寻觅"知音",不忠越轨,妻子几次想离婚,但想着孩子还小,就忍了。

  在相当长的时期,农民外出务工是大潮流,造成夫妻感情紧张甚至破裂的不在少数(尤其是夫妻一方外出务工的情况) ,随着家乡旅游发展,农民工纷纷回流,这对改善夫妻关系、稳定婚姻,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2. 3. 4 乡村旅游对邻里关系的影响

  在传统乡村社区中,邻里在生产互助、日常照料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村民在接受访谈时普遍认为,"邻里"依旧是获得社会支持的重要源泉。伴随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以及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所带来的农民工"返巢",传统的邻里关系逐步被改变。需指出的是,在村庄范围内,邻里关系、亲属关系和朋友关系在很多时候是重叠的,所以在很多情况下,邻里关系实际上也就是亲属关系和朋友关系。比如在农村现在依然存在"分家"的现象,分家的兄弟多在一个村域,这实际上是兄弟姐妹的亲属关系与邻里关系的重叠。分析石经村被访者与兄弟姐妹的关系,发现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促进兄弟姐妹关系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表 4)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经济的发展,村民愈加看中经济利益,在乡村旅游发展中,村民会因抢夺客源、旅游收益分配不均会损害领里关系。据表 4 显示,现在的邻里关系不及旅游业兴盛前的时期,被访村支书也说到,"以前的农村非常好管,有什么纠纷,村干部出面调停下也就没事了,现在却经常扯皮,劝都劝不住。以往有个什么事,吼一嗓子一堆人就出来了。现在召集村民开个会,没有误餐费都没什么人来。唉,现在的农村越来越难管了"。

  3、 讨论

  将农村家庭关系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并置于乡村旅游发展背景下,可一定程度上深化国内乡村旅游影响研究和农村家庭关系研究。乡村旅游提高家庭收入、促进村民当地就业的经济影响长期作用于农村家庭,自然会影响农村家庭中亲子、夫妻、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探索乡村旅游对家庭关系融洽度的具体影响,引导村民在乡村旅游发展浪潮中树立正确的家庭价值观,这符合发展乡村旅游以提升村民幸福感、促进社会和谐和进步的根本目的。

  龙泉石经村自 2005 年乡村旅游兴盛至今已有数载,90% 以上的村民从事与旅游业相关的工作,乡村旅游发展促使外出打工者回流,使子女得到更好的教育,老人医疗、健康状况得到改善,夫妻关系更融洽;同时,传统的家庭价值观在改变,家庭暴力和夫妻情感破裂现象减少,结婚离婚更加随意; 家庭内诸多关系得到改善的同时,邻里关系有恶化倾向。文中研究一定程度上继续了国内的相关研究成果,但以前研究指出"乡村旅游发展削减社区女性对待儿童教育许可态度"的现象在本研究中尚未发现。不可忽视的是,因为这只是个案研究,调研样本有限,未来可对比研究乡村旅游对传统村民和打工返乡村民在家庭关系影响上的差异,还可选择区域数据,结合乡村旅游的不同类型和不同发展阶段做进一步探讨。

  4、 结论

  (1) 乡村旅游改善因村民外出务工而改变的家庭关系,同时,也加剧村民家庭价值观矛盾。旅游发展给石经村带来明显的变化至少有四点: 一是改善留守老人的医疗、卫生状况; 二是更加呵护关爱孩子成长和教育; 三是减轻留守女性的劳动负担,妻子的地位逐步上升; 四是村民更加注重自我利益。因受乡村旅游发展影响,经济利益和家庭价值观成为影响家庭关系融洽度最重要的两个因素(表 2) ,访谈中一位年轻的女性也说道,"我真心感谢旅游的发展,它不但改善了我们家的生活水平,更让我的爸爸妈妈又回来了。

  但是看着姑姑伯伯们有时为了一点点的经济利益就争吵不休,又真的觉得很揪心"。

  (2) 乡村旅游对亲子、兄弟姐妹和夫妻关系有促进作用,对邻里关系有阻碍作用。据表 4 可知,乡村旅游影响家庭关系的融洽度由高到低的排序是: 亲子关系(与父母) 、亲子关系(与子女) 、兄弟姐妹关系和夫妻关系; 邻里关系因乡村旅游发展有恶化倾向。

  (3) 乡村旅游发展对农村家庭关系影响呈现复杂化。总体上看,乡村旅游对亲子关系(与父母、与子女) 、夫妻关系和兄弟姐妹的融洽关系均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但不同被访者表现出的选择差异较旅游发展前更明显(参见表 3 的均值标准差对比) 。同时,就对某一种家庭关系的影响而言,也呈现复杂性,如表 4 显示乡村旅游发展在促进亲子关系(与父母) 和兄弟姐妹关系的同时,也对相应关系有恶化影响。这表明,乡村旅游对农村家庭关系的影响并非线性的积极或消极影响,相信通过未来更广泛深入的研究,会更接近事实的真相。

  参考文献:
  [1]韩非,蔡建明,刘军萍. 大都市郊区乡村旅游地发展的驱动力分析 - 以北京市为例[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24(11) : 195 -200.
  [2]尹世洪. 社会转型时期农村家庭关系的变化 - 以江西省安义古村为例[J]. 农业考古,2012(6) : 171 -177.
  [3]成都日报. 龙泉旅游三张名片叩开世界之门[EB/OL].
  [4]姚治国,苏勤,陆恒芹,等. 国外乡村旅游研究透视[J]. 经济地理,2007,27(6) : 1046 -1050.
  [5]王素洁,刘海英. 国外乡村旅游研究综述[J]. 旅游科学,2007,21(2) : 61 -68.
  [6]郑杨,周志斌,朱莎. 近 5 年中国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热点问题综述[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5) : 19 -26.
  [7]李先锋,何健. 乡村旅游对回族社区居民社会文化影响的实证调查与分析 - 以宁夏古城村为例[J]. 资源与产业,2010,12(1) : 95 -100.
  [8]王伊欢,王珏,武晋.乡村旅游对农村妇女的影响 -以北京市延庆县农村社区为例[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26(3) :52 -60.
  [9]李星群. 民族地区乡村微型旅游企业对家庭的影响研究[J]. 广西民族研究,2011(2) : 190 -195.
  [10]刘韫. 乡村旅游对民族社区的社会影响 - 四川甲居藏寨景区的个案调查[J]. 宁夏社会科学,2007(6) : 77 -79.
  [11]尹戟. 乡村旅游中的农民阶层分化研究[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7) : 7 -11.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