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牡丹江县域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探讨
【第一章】牡丹江地区旅游资源开发问题探究导论
【第二章】旅游资源开发概念界定与基础理论
【第三章】县域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与开发潜力
【第四章】牡丹江市县旅游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牡丹江县域旅游资源开发设计
【第六章】县域旅游资源开发的保障措施
【结论/参考文献】县域旅游资源规划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四章 牡丹江县域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4.1 旅游资源管理体制不顺,资源开发同质化明显。
牡丹江众多资源分属森工、农垦、林业、文化、建设、国土等多个部门,受条块分割的行政管理体制制约,旅游发展出现多头管理,体制不顺的现象。牡丹江县域中有森工系统的林业局八个、农垦系统的国营农场两个、林业局管理的国家森林公园九个、环保局管理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个、国土局管理的地质公园两个、文化局管理的博物馆四个。管理部门众多,导致多头领导,政出多门,管理交叉,存在行政管理体制条块分割等问题,旅游企业面对多重领导,无所适从旅游资源很难统筹开发。如镜泊湖风景名胜区,同时归森工系统的东京城林业局、宁安市政府、黑龙江省镜泊湖管委会多头管理,互相制肘,招商、开发都很困难。
开发建设缺乏科学规划,旅游资源开发者多有跟风倾向,这也是旅游产业市场化深入之后一个发展阶段出现的必然现象。一种资源开发模式取得成功之后,跟风者云集,牡丹江县域旅游资源开发中以娱乐类、参与性、水上项目同质化最为明显。
东北地区旅游资源丰富,但冰雪、生态、边境、文化等资源在小区域上差别不大,容易出现同质化竞争。这就要求编制整体规划,及各地分规划之间协调、统筹。目前,政府、旅游主管部门、旅游企业也纷纷编制旅游规划,但由于规划没有强制执行的法律约束力,很难按规划严格执行。
4.2 开发资金短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基础设施建设对旅游资源开发至关重要。由于地方财力不足,资金短缺,导致牡丹江地区旅游基础设施薄弱。旅游宣传促销由于资金短缺只能在小范围开展,无法在大的宣传平台上展示,无法走到国内外发达国家或地区进行宣传。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不充分严重影响了旅游业的接待量、影响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旅游餐饮方面,牡丹江县域旅游餐饮定点单位数量较少,特色餐饮只开发了东北菜、朝鲜族菜。其次,住宿方面,全部牡丹江地区星级酒店仅二十余家,不如广东、浙江旅游发达省份的一个县,乡村旅游示范店有一百多家,但品质和档次都较低。第三,旅游交通方面,公路以 G10、G11 两条国道公路线十字交叉,通往景区的公路有镜泊湖--中国雪乡--亚布力景区公路,海林--长汀旅游公路,牡丹江--三道关景区、牡丹江--牡丹峰景区、牡丹峰--六峰湖景区公路等,其他景区公路多是通乡公路、通村公路,公路级别较低;铁路以牡图、牡佳、绥满铁路为主,正在建设牡绥高速铁路、哈牡客运专线;航空线路方面国内航线主要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秦皇岛、青岛等航线,国际航线有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韩国首尔等航线,航线、航班较少,基本没有折扣。
4.3 旅游产品档次较低,旅游收入增长乏力。
首先,从旅游景区来看,牡丹江旅游景区中 A 级旅游景区 35 家,AAAAA级 1 家、AAAA 级 14 家、AAA 级 11 家、AA 级 7 家、A 级 2 家。高 A 级景区较少,低 A 级景区较多,在接待条件、基础设施等方面档次较低。各景区的导引系统、公路标识、游客中心、停车场、游览栈道、环境绿化、供电供水、通信、给排水设施、环卫、垃圾处理、污水设施、旅游公共厕所、旅游安全、资源保护等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其次,从星级酒店来看,牡丹江有星级酒店 19 家,其中 5 星级 1 家、4 星级 2 家、3 星级 11 家、2 星级 5 家,接待能力不高。再次,从旅游线路来看,牡丹江旅游线路主要以哈尔滨--亚布力--镜泊湖--中国雪乡、长白山--镜泊湖--哈尔滨、哈尔滨--牡丹江--绥芬河--符拉迪沃斯托克、牡丹江--首尔 4 条线路为主,线路比较单一,新线路少。最后,从娱乐购物来看,娱乐方面,文化娱乐项目少、夜间娱乐项目少、休闲康体设施少;旅游购物方面,市级旅游商品定点单位只有 6 家,物品多是以俄罗斯商品、东北山货、食品为主。与南方发达旅游地区相比,研发能力、商品开发都有较大差距。
牡丹江现有旅游产品仍然以传统观光为主,参与性项目、娱乐项目和夜间项目少,游客停留时间短,旅游产品以大众消费、低端消费为主,近郊游、自助游比较多,各个景区建设情况参差不齐,档次较差,与国内先进旅游地景区差距较大。这种状态导致旅游收入增速低于游客接待量增速,旅游收入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呈下降趋势。
牡丹江市旅游收入呈增长态势,特别是 2008 年以来,均保持了 15%的高位增长。但与旅游接待量的增长相比,2007 年以来,除个别年份外,全市旅游收入增速略低于旅游接待量增速,如表 4-1 所示,这说明牡丹江游客的人均消费力没有同步提升。
从牡丹江市旅游业总收入占 GDP 的比例来看,近 10 年来,牡丹江市旅游收入占 GDP 比重均超过 5%,按照国际通行规则,支柱产业即产值占 GDP 比重超过 5%的产业,即牡丹江市旅游业在过去十年间,已经成为牡丹江市的支柱产业。
但从增长率曲线看到,2005 年-2012 年,旅游业占 GDP 比重基本呈现下滑趋势,从 2005 年的 8.6%降至 2011 年的 6.6%,2012 年与 2011 年略有提升,如表 4-2所示。这表明牡丹江市旅游产业在牡丹江市的产业地位下降。根据《牡丹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到 2017 年,牡丹江市旅游产业占 GDP 比重要提升到 9%,实现五年翻一番,可见牡丹江市旅游产业面临较大的发展压力。
4.4 客源市场开发不足,以黑龙江省内游客为主。
2005-2014 年牡丹江市国内、国际客源结构如表 4-3 所示。目前牡丹江县域旅游客源市场开发不足,客源呈现两个明显特征。
一是国内旅游占绝对优势,入境旅游优势逐步减弱。在牡丹江市的客源结构中,入境游客占了较大比重,2005 年至 2014 年的 10 年间,年入境游客量基本能占 9% 以上的比重,这主要得益于与俄罗斯的边境商贸旅游。但 2008 年以来,牡丹江入境游客占游客总接待量的比重不断下降,从2008年的17.5%下降到2014年的 7.2%,这表明牡丹江国内旅游市场逐步发展,同时也表明牡丹江入境旅游相对优势逐步减弱。目前,绥芬河成为黑龙江省省直管县(市),牡丹江国际旅游发展将面临更加大的挑战。
二是国内远程游客少,黑龙江省内是主要客源地。根据游客调查问卷,如表4-4 所示,东北地区是牡丹江旅游的主要客源地,东北三省游客占牡丹江游客总体的 66.7%,来自京津冀地区的游客占 9.1%,而距离更远的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游客分别占 7.3%和 4.4%,市场份额偏低。这主要在于牡丹江位处东北边境,远离国内主要旅游客源地,加之交通不便,故国内远程游客较少。
而且从东北三省客源结构来看,来自黑龙江省内的游客占游客总量的58.5%,其中,哈尔滨游客占全省游客总量的 39.8%,处于绝对垄断地位;牡丹江本地游客占 29%,居第二位;齐齐哈尔、鸡西分别因为经济、区位等优势,占7.8%和 7.6%;省内其他城市则仅占 15.8%.
4.5 旅游开发人力资源匮乏,缺乏发展后劲。
牡丹江县域旅游资源开发人力资源匮乏,缺乏发展后劲。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牡丹江县域旅游企业严重缺乏高端旅游人才。由于薪水低,对人才没有吸引力,使得本地旅游管理人员中外地的旅游专业人才流入少,职高、中专学历的比重较大,大专、本科生很少,学旅游管理、酒店管理、餐饮等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就更少。旅游从业管理者多是高中毕业后,从基层服务人员做到管理层,基层经验丰富,但管理水平较低,自身发展的空间小、学习能力不足。而国内其他旅游业发展良好的大城市的旅游管理人员中硕士、博士、留学生都为数不少。
二是旅游专业人才流失严重。由于发达地区发展机会较多,大、中专、职业院校毕业生向大城市聚集的现象明显,很多牡丹江当地培训出来的旅游人才也倾向于向京津地区、长三角地区、海南等旅游发达省份外流动。牡丹江县域旅游的导游员学历相对较高,很多是本地大学的学生。但由于导游资格证全国通用,这些学生毕业后,待导游员资历成熟,多数到南方大城市就业发展,留在本地的为数不多,使得导游员流动性较大。
三是旅游服务人员也常出现用工难、用工荒的现象。旅游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多数以初中、高中学历居多,从村镇到县城,从县城到城市,在原住地从业的较少。由于服务从业人员工作知识含量相对较低,比较容易入门,但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很多人员从业时间较短就或者转行,或者前去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