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概念的语义变迁探析(2)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7-04-12 共8684字
正如上文所言,日常概念是以对事物的外部特征或使用属性的概括为依据,是为了满足人类生活的需求而形成。因此,日常生活概念就具有实用性和含糊性的特点。[3]基因的日常概念就以其实用特性来反映基因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遗传属性。从而就产生了某种基因决定或控制某种特性的表述。日常概念实用性就自然地会带来其含糊性。对概念实用性的要求就必然会带来认识上的不精确。因此,基因的日常概念也就不要求其反映基因的本质属性,而只要求其与常识不相矛盾,便于使用即可。有时候对日常概念的精确定义,反而对其日常运用是有害的。
(2) 基因与DNA相互混淆
究竟DNA或基因的化学本质是什么? 基因是DNA的一部分抑或基因是DNA上有遗传效应的功能片段? 日常生活中人们几乎不对其进行区分,往往是将其混为一谈。人们只会谈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生物界遗传规律。但遗传物质的本质属性是什么的问题已经超越了其日常概念的范畴。例如,进行亲子鉴定时,我们可称其为“DNA检测”,又可称其为“基因检测”.究竟检测的是DNA核苷酸的序列,还是DNA上有效片段的编码序列? 日常生活中,我们从不精确其定义。也正是这种概念上的含糊性明确了其对遗传信息检测表述的实用性。
(3) 对基因物质实体的忽视
日常概念的含糊性从来就不要求其对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基因的日常概念同样如此。对于基因是否是连续的、独立的、线性排列的DNA片段,甚或是基因的化学成分是什么的问题都不在其日常概念的范畴。即便是现在的中学教育中,对基因实体的认识也仅限于其基本结构的化学本质。
通过以上的论述可以发现,虽然,基因概念最初来源于科学的创造,但是,伴随着社会认识图景的改变,基因概念经历了一个常识化的过程。然而,无论基因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二者之间的距离有多远,日常事物与科学事物之间的连续性,都要求我们使用相同的术语对其进行表述。这时候,理论越远离经验,基因日常概念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实用性地描述作用反而越重要。
二 基因概念的语义变迁
遗传和变异是生命有机体的基本现象之一。长期以来,对遗传和变异机制的探讨和争执,一直为人们所关注。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人类就意识到性状特征世代相传和遗传的问题,这无史可查。但是,史前期人类对家禽、家畜的驯养,就说明从那时起人类已经开始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注意性状选择。直到古希腊时期,人类就已经很明确地意识到进化和遗传的问题。
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基因语义变迁过程中的三个阶段: 古希腊时期人们对遗传问题的主要观点和认识; 从19世纪60年代后,颗粒遗传学说提出到DNA双螺旋结构发现过程之间的5个经典案例;DNA双螺旋结构发现之后,当代分子生物学中基因概念语义的发展。
(1) 古希腊时期人们对遗传问题的主要观点和认识
古代关于遗传概念的意义与现代是完全不同的。遗传只是指生育具有相同特性或相似特性的同类后代。这是无法用现代生物学的词句来解释的。古希腊初期,遗传的概念包括了体质和精神这两方面的特征。到了希波克拉底、亚里士多德以及他们之后,人们注意到特性、畸形和疾病等的遗传问题。在古希腊哲学中,这类问题是同生殖以及男女双方在生儿育女中所起作用等臆想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但是随着医学,特别是解剖学知识的发展,逐渐澄清了关于男女配偶在生殖、受精中所起作用的这类观点,以及性分泌物对新个体生成的重要性的观点。古希腊人就试图对这种现象给予哲学的说明。其中最具代表性及影响力的有希波克拉底学派的泛生理论以及亚里士多德的内在目的论的论题。
希波克拉底和他的学派中的许多人提出了一个原理,即生殖物质来自于身体的每一个部分。这一新的原理为研究遗传问题,提出了许多完全不同的方法。他们着重强调生理活性液体( 体液) 是遗传性状的负荷者。例如,在《论生育》中就有写道“男性精液是由体内所有体液形成的”“精液是从身体的硬的和软的各个部分中抽取出来的,是从体内各种体液中抽取出来的。体液有四种: 血液、粘液、黄胆和黑胆,它们都是与生俱来的。它们是疾病的来源。”[4]从以上的文字就可以看出,当时人们认为体液可以把双亲的性质传递给发育的孩子。同时,他们还提出了与早期学说相反的一个观点---男子和妇女都有参与男女性别形成的生殖物质。两种性别在功能上是相等,它们以同样的方法对精液的形成起作用。
可以看出,当时的这些说法已经很接近当代遗传学中关于性别决定的两种根本性见解: 生殖物质和性别决定因子,具有发育成任何一种性别的潜力。更重要的是从这些说法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公元前500年到400年之间,希腊人关于科学思想发方法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他们从最初的哲学猜测开始,逐渐发展到对科学定律的认识。遗传物质的概念也由最初的完全臆想,发展到精液将双亲的可遗传特征传递给下代。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