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企业资产和负债存在的风险研究
【第一章】公司资产和负债风险管理探究绪论
【第二章】企业风险与风险管理
【3.1 3.2】资产规模风险与结构风险
【3.3 3.4】资产质量风险与计价风险
【3.5 3.6】表外资产风险与资产的战略风险
【第四章】企业负债风险分析
【第五章】企业风险的识别与应对
【结论/参考文献】企业负债与资产风险防控分析结论与参考文献
3.3 资产质量风险
3.3.1 货币资金占用风险
货币资金存量的恰当性是财务管理中经常讨论的问题,企业的货币资金应该保有多少,必须了解企业的备用现金有什么用途,企业财务报表的附注中三类对货币资金都有披露: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其他货币资金主要是指限制了自由支付的货币资金,如银行承兑保证金等。这部分资金的比重越大,对自由支付的限制越小,股东、债权人、员工等在关注企业现金支付能力时很容易去看资产负债表上的货币资金这一项,在曾经工作过的一家上市公司,在 2014 年三季报时资产负债表上货币资金为 2.61亿,可是连 400 万的员工工资都无法按期支付,而要依靠大股东股票质押贷款来发放员工工资,为什么呢,不要被资产负债表上货币资金这一项所迷惑,其中 2.61 个亿的货币资金有大部分是募集资金专用账户,限制用途,还有一部分是银行开具承兑汇票和借款的保证金,将近 3 个亿的货币资金竟然可使用的货币资金不到四百万,所以要关注货币资金的结构分析,防范有限制性用途货币资金的迷惑性,同时还要关注银行存款的内部结构,币种、汇率的不同也可能导致币值差异问题,外币会由于汇率的变动而自动地减值或增值。汇率风险也是货币资金需要关注的一项重点。
另外,也要分析企业货币资金存量的合理性,为了满足未来交易、投机等需要企业置存现金,但是企业留存多少现金才是合理的呢,如果企业留存货币资金过多,在减少未来偿债等流动性风险的同时也会带来因资金不能运转丧失盈利性而损失的机会成本,因此企业借助与各种模型来分析货币资金管理的效率,尽可能在减少流动性风险的同时减少货币资金的占用,寻求一种平衡来实现成本效益原则。因此利益相关者在利用企业财务报表在做出未来决策时要关注企业货币资金数量和各项构成,企业集团在管理过程中要建立资金统一调配机制,从而达到集团整体以最低的成本满足经营活动中货币资金的需求。在一上市公司参股子公司中,2014 年年报中货币资金 8500 万,其中有 7500万为保证金,这就给报表使用者在分析企业流动性时带来困扰,流动性较强的货币资金当中有 7500 万是不能变现的,并且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同时如果 7500 万为银行借款或开具承兑汇票保证金,那么到期无法支付将会使企业陷入经济危机。
3.3.2 商业债权信用风险
商业债权包括各种应收及预付款项。把应收票据与应收账款相加,先比较年末与年初的规模差异,再比较年末与年初的结构差异,横向分析规模与结构的变化,看回款的正常性,有的企业虽然应收款项年末比年初多,但是应收票据占比也显著提高,应收票据一般是银行承兑汇票,收回基本上是没有问题的,在应收账款结构优化的条件下,企业的赊销回款是没有问题的,相反,如果企业应收款项总额较小,但大多为应收账款,这就要分析债务人的构成,针对每笔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会计的谨慎性原则,但是也难免出现与实际脱节的可能,会计准则对不同账龄的应收账款有不同的计提标准,但是也难免出现一些无法收回的款项而为了保证利润未转到营业外支出,由于会计准则对所有的应收账款均要计提坏账准备,对账龄相同的应收账款不同的客户收回的可能与成本也不一样,计提同样比例的减值准备也是与事实不符的。
应收账款是企业在销售过程中为了实现销售规模的扩张而对客户给予赊销的行为,与应收款项相对应的是主营业务收入的增加,赊销决策往往是由企业管理层做出的,但应收账款到期如果不能收回或收回成本过高可能产生的毛利都不足以弥补,这就产生的信用风险,同时应收账款这一会计科目也容易被上市公司利用来操纵会计利润,在上市公司为了满足上市条件或者保住上市公司地位摘掉 ST 帽子时很容易虚增收入来实现,在分析收入真实性也就是分析应收账款真实性。预付账款一般是企业预付供应商的款项,对购货方来说是一项流动资产,预付账款虽然属于流动资产,但是一般是不可变现的,将会在供应商提供商品或劳务时冲销,转入库存商品或营业成本,预付款在不满足预付账款条件时要转入其他应收款计提坏账进行冲销,因为预付账款本身是不能计提坏账的,预付账款账龄一般不会太长,除企业拥有大额保证金外,预付账款余额一般不会太大,如果企业预付账款余额过大或账龄过长就要分析异常原因,比如烯碳新材 2013年年报预付款项 3.97 亿,远超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贤成矿业 2014 年年报显示预付款项 1.59 亿,也远超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两家企业同时显示预付款项为预付货款,这就不免让人怀疑,是企业报表做假还是企业信誉较差,当然也不排除企业所购生产要素特殊的可能。
3.3.3 其他应收账款风险
其他应收款是除应收及预付款项外的其他款项,大额的均为关联方资金往来,其他应收款的期末余额一般不会太大, 但是许多上市公司披露的年报中有巨额的其他应收款,老练的财务报表使用者习惯用该会计科目操纵会计报表,甚至戏称其为"垃圾桶"和"聚宝盆",将其主要用于高估利润的手段。烯碳新材 2013 年年报披露的其他应收款为 17956 万元,应收账款为 4085 万元,预付账款为 39754 万元,其中其他应收款为应收账款余额的 4 倍以上,贤成矿业 2014 年年报显示应收账款为 1739 万元,其他应收款为 2922 万元,预付账款为 15915 万元,其他应收款也是应收账款余额的 1.5 倍以上,分析这种异常现象的根源,无非是关联方占用资金和人为操纵利润,无论哪种原因都表明企业存在风险,对母公司、兄弟公司占用的资金肯定是企业的不良资产,子公司占用资金要分析子公司经营状况来进行判断,如为人为调节利润则是存在企业财务报表是不真实的,存在资产质量风险。
在企业集团管理过程中,往往通过其他应收款科目来向关联方输送资金,在对其他应收款进行分析时,往往将其分为优质资产和不良资产,也可分为企业正常其他应收账款和其他,企业经验数据显示正常部分的其他应收款金额应小于资产总额的 1%,其他应收款是与企业除销售活动外的正常活动相关的债权,比如员工差旅费借款等,最终其他应收款会转化为费用,因此其他应收款属于企业的不良资产。其他部分主要包括被关联方占用的款项,其中被子公司占用的部分,即其他应收款科目母公司与合并报表数据之差。那么这部分资产风险性呢,这要取决于子公司的业绩,即子公司的经营状况,如果子公司的经营状况好,现金流能力强,那么其他应收款是优质资产,否则就是考虑该科目的风险性。另外一部分为被母公司、兄弟公司占用的其他应收款,这一定是企业的不良资产,通常情况下合并报表,其他应收款项目中超过正常规模部分一般是被母公司或其他关联方占用的资产规模,在很多情况下,被母公司及其它关联方占用的其他应收款的命运就是转化为其他资产或做抵债协议等。
某上市公司参股公司 S 银行借款 1.8 亿,而 S 公司对其控股股东的其它公司的其他应收款为 3.2 亿(其中全部其他应收款为 3.7 亿),对这项资产的真实性不免产生怀疑,上市公司对 S 公司参股,权益法核算投资收益,然而最终谁的利益最终受损,不免发人深思。
3.3.4 存货质量
经营规模较大的上市公司,由于存货品种繁多,构成复杂,存放地点分散,盘点工作量大,计算专业性强,盘点有难度等,很容易利用存货和应收账款调节利润。在对存货质量进行分析时往往要关注存货的规模和结构变化、存货的周转率和毛利率变化、存货计提减值情况等,在管理会计中我们经常会分析存货的最佳采购批量,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很难把握,因为这不仅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问题,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价格的波动都会造成存货采购规模的风险;一般情况下,存货的毛利率与周转率成反向变动,当然也有意外,如几年前的房地产市场,所以要分析毛利率与周转率的动态变化;如果市场需求下降或技术更新取代现有产品都会产生存货滞销,对存货计提减值准备往往反映了企业的存货质量。
除了对存货本身的质量进行分析以外,要将存货的分析与其它会计科目结合起来,企业经营线索为固定资产-存货-利润-现金流,所以企业存货质量对企业盈利性产生重大影响,在制造型企业为了实现利润目标,往往生产大量的产品来摊销企业的固定费用,从而造成存货积压,另外在企业存货盘点存在困难时,如工作量大、专业性强时,企业往往利用存货来实现虚增企业利润的目的,因此存货的真实性及有效性也是报表使用者需要关注的重要资产项目。
3.3.5 无形资产风险
2006 年之前的无形资产包括仅包括专利、土地等可辨认无形资产还包括不可辨认的商誉,财政部 2006 年颁布的会计准则第 6 号无形资产准则借鉴第 38 号国际会计准则的定义,将无形资产进行了重新定义,新定义中删除了原不可辨认资产,因商誉不可辨认,从而将商誉从无形资产中删除。从理论上说,商誉符合资产的定义但因其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又与其他资产不同,从计量的角度来看,商誉采用差额计算,合并成本与所购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形成商誉,公允价值的确定一般以转让当期的评估价值为准,公允价值的评估以至商誉的确认受买卖双方讨价还价能力的影响,商誉一般体现在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并且商誉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2005 年联想收购 IBM 个人电脑业务,2006 会计年度的财务报表显示,收购代价合计为 10399.54 百万港币,收购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仅为 162.87 百万港币,产生了 10236.67 百万港币的巨额商誉,联想集团将商誉解释为原业务与 IBM 个人电脑业务的重大协同效应。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在企业合并过程中形成的商誉定期进行减值测试,不能进行摊销,截止到 2006 会计年度末,此项收购业务形成的商誉占联想集团总额的 26%,远远大于企业净资产,总资产中很大一部分由商誉构成,这不得不令人对其资产质量和潜在风险表示担忧。联想集团截止2013 年年底报告无形资产当中 2,389,822,000 美元的商誉,无形资产总额 3,339,516,000 美元,Stoneware 及 CCE 之商誉合共约为 1.63 亿美元。
3.3.6 固定资产闲置风险
固定资产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要的资产项目,然而固定资产过高将会产生每年过高的折旧费用,固定资产一般是由业务引起的,所以一般随营业收入、存货及资产规模的扩大而增加,同时也与市场相关联,资源的运用是以产生效益为目标,从固定资产与存货规模之间的关系入手,分析企业固定资产的利用状况,在分析固定资产的质量时要从以下角度分析,固定资产增加时结构的变化和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固定资产的增加要与市场需求相吻合,在市场有效需求不足时大量增加固定资产将造成固定资产的闲置,通常我们用固定资产周转率来分析固定资产的利用率,事实上,在企业技术装备变化不大时,固定资产就与存货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固定资产并没有形成产值,而是转化为存货成本或当期费用,如果企业固定资产过高,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计提相应的折旧,那么要么是分摊到相应存货中增加单位产品成本,要么计入当期损益直接影响当期利润,这些固定资产均是无效率的,并未给企业增加价值,同时老练的财务人员在不想影响当期利润时可能利用相应会计准则漏洞,生产大量存货来摊薄固定资产成本,从而造成了存货积压风险。
3.4 资产计价风险
列报在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基于资产计价,资产的计价基础确定了企业财务报表中的各项数据。资产负债表的编制目的是要反映企业财产的真实状况,会计本质上是将历史成本在当期和以后期间进行合理的分期,会计反映的结果要与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相匹配,在资产计价中,无论使用何种计量属性,追求的目标都应该如此。也就是说无论采用公允价值还是历史成本最终目标是反映的数据与某一时点的资产真实状况相一致,只有反映企业真实状况的会计数据才是相关和有用的,相关性和有用性是会计信息的基本要求,也是报表使用者使用这些数据的原因,只有与利益相关者做出决策相关和有用的信息才是有价值的。
为了便于投资者评价企业的管理层是否有效地履行受托责任,企业对资产进行计量必须遵循历史成本原则,即企业的资产按其取得时的当时交易价格计量,而不是按其现行交易价格计量。在历史成本原则下,资产反映的是投入价值,而不是产出价值。以历史成本作为资产的计量属性,最显著的优点是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因为历史成本是资产的买卖双方达成的交易价格,具有很强的可验证性;最大的缺点是缺乏相关性,导致反映资产的数据与现实脱离。为了解决这一缺陷,FASB、IASB 和我国财政部最新颁布的会计准则,越来越多地引入公允价值,作为特定资产的计量属性,也就是产出价值来计量企业的资产。
与资产计量属性相关的另一个概念称为稳健主义,稳健主义也称审慎性原则,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经营活动变临诸多风险和竞争,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稳健主义就是会计人员面对不确定性所做出的反应,也是被会计人员和注册会计师视为惯例,稳健主义就是在面对不确定性时尽可能的多估损失少计收益。从本质上看,稳健主义为投资者提供一项附加保证,确保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企业进行资产计价的目的是为了反映企业资产与负债的真实状况,稳健主义有时是与企业实际状况相分离的,过于稳健的会计政策无法反映企业的真实状况,比如对于企业固定资产中的房产和无形资产当中的土地,历史成本是无法体现企业真实的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