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风险管理论文

我国高速公路隧道运营安全体系评估分析

来源:公路 作者:潘正中;邬洪波;廖军洪
发布于:2017-02-27 共4903字
  摘要

        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里程不断增长,隧道里程也飞速 增 加,截 至2014年 底,高 速 公 路 隧 道 共 有8 451座,累计里程8 909.7km.由于隧道半封闭的环境,加上部分高速公路隧道经过多年运营后,存在消防设备老化或缺损、通风照明等设施未按要求运转、应急救援能力较弱、危险品运输车辆管理不到位等问题,行车安全隐患较大,容易诱发交通事故。特别是2014年晋济高速岩后隧道“3.1”特别重大道路交通危化品燃爆事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产生了严重的社会不良影响。因此,如何引入风险管理的理念,辨识高速公路隧道运营过程中的风险,对其进行定性定量评估,并通过适当的手段和措施来降低隧道风险事故发生的频率,减轻风险事故的不利后果,提高隧道的运营安全水平,已经显得刻不容缓。为此,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对影响高速公路隧道运营安全的风险因素进行了全面辨识,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隧道分区段和总体运营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提出了隧道运营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和评估标准,并对典型的高速公路隧道运营安全风险防控措施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以期为高速公路隧道运营安全风险管理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1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高速公路交通量也随之激增,高速公路隧道运营安全风险愈加突出。高速公路隧道运营安全风险包含隧道风险事故及其引起的损失两部分,一般可用风险事故发生概率及其损失的函数来表示,通用数学表达式为[1]:
  
  R=f(P,C) (1)
  
  式中:R为隧道运营安全风险;P为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C为风险事故造成的损失,包括 经济损失、人员伤亡及环境影响等。
  
  欧洲国家在勃朗峰隧道和陶恩隧道发生重大火灾事故后,对隧道运营安全风险的研究开始重视。根据《跨欧公路网中隧道安全最低要求2004年4月29日欧洲会议/理事会2004/54/EC号指令》要求,必须对隧道进行风险评估。结合自身的情况,一些国家发布了相应的风险评估方法。法国采用的是基于场景的定量风险分析方法(特定灾害调查法)。该方法比较灵活,能够适用于特定的灾害场景和不同的研究深度,可以用来研究风险事故中不同安全措施的效果,并用来对比不同隧道的风险评估结果。英国采取了“风险优先数”的评估方法,评估数据取自风险事件的可能性和后果。事故的可能性在1~16之间取值,后果在1~1 000之间取值,风险优先数是这两种数据的乘积。意大利提出了一种基于系统的定量风险分析方法,可以用来计算特定隧道的风险水平,并与风险接受标准进行对比。通过计算风险事故的期望概率以及模拟的结果,并考虑事故中相关逃生人员的数量及逃生策略,得到公路隧道的风险。
  
  2000年以后,欧洲成立了专门的机构EuroTest负责检查并评估欧洲现有公路隧道的风险程度与安全性,计划逐年评估30~50座公路隧道,到2007年底将欧洲主要公路隧道逐次评估完成,并提供最低限度的安全水平。
  
  我国于2004年11月颁布了推荐性的行业标准《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JTG/T B05-2004),对公路安全性评价工作进行了相应的规范和要求,但对隧道运营安全风险评估的要求主要依赖于现行标准规范的符合性检查,尤其对隧道机电设施的安全风险评估要求没有详细规定。国内有关学者[2-5]在总结隧道安全管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高速公路隧道运营安全风险管理理论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了影响隧道运营安全的风险致因,给出了基于相关风险因子的评估方法。但由于国内将风险理论应用于高速公路运营安全风险管理的时间不长,尚未建立隧道运营安全风险管理体系,隧道运营安全风险辨识不够全面和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缺少定量评估方法和手段,安全风险防控措施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
  
  2高速公路隧道运营安全风险辨识
  
  影响高速公路隧道运营安全的风险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人、车辆、隧道、环境和管理等。风险辨识就是根据国内外高速公路隧道运营的实际情况,从上述5个方面分析导致高速公路隧道运营风险事件发生的风险因子。
  
  (1)人的因素。
  
  人的因素主要指驾驶员生理心理特性、驾驶经验、交通行为等,包括超速行驶、疲劳驾驶、违章装载、疏忽大意、行车间距小等。即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的观察、判断和操作三个环节出现了失误而造成交通事故。
  
  (2)车辆因素。
  
  车辆因素主要指车辆的使用性能,例如制动性能、操作性能、发动机状态、轮胎附着力,一旦出现制动不良、机件故障、转向失效、爆胎等情况,很容易发生风险事故。
  
  (3)隧道因素。
  
  隧道因素主要指隧道几何线形差、隧道内外路面抗滑性能不良、行车交通环境差、交通设施配备不完善以及养护不及时等方面,容易诱发交通事故,降低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
  
  (4)环境因素。
  
  对隧道运营安全影响较大的环境因素主要指交通条件和运营环境。交通条件对隧道运营安全的影响包括交通量、车速、交通组成等风险因子,这些因子与隧道风险事件的发生息息相关。自然灾害和雨雪、大雾等不良气候条件会改变隧道内外的运营环境,如不良气候使得洞口附近能见度降低,影响标志标线的视认以及隧道出入口的辨认,降低隧道路段的抗滑性能。
  
  (5)管理因素。
  
  管理因素主要指运营体制和安全管理两部分,包括管理机构设置是否合理、应急救援体系是否健全、规章制度是否完善、宣传教育是否到位、危险品运输管理是否缺失等方面。
  
  上述5项高速公路隧道运营安全风险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其中任何一要素发生异变,都可能引发隧道运营安全风险事件,任何两个要素或多个要素之间互动,都可以快速引发安全风险事件。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工程实践经验,从风险因素的角度对高速公路隧道运营安全风险因子进行了全面辨识,如表1所示。
  
  高速公路隧道运营安全风险因子
  
  3高速公路隧道运营安全风险评估
  
  3.1隧道分区段运营安全风险评估
  
  根据高速公路隧道的运行环境特征和驾驶员的操作特性,将隧道按行驶方向划分为5个区段:进口过渡段(隧道进口外150m)、进口段(进口内250m)、中间路段、出口段(出口内100m)和出口过渡段(隧道出口外150m),其划分依据如下。
  
  (1)隧道进口、出口过渡段划分。研究表明对于进入隧道的车辆来说,视距良好的前提下,在进洞前的5s行程内均已受到前方隧道的影响,车辆出现减速现象;出隧道过程中,有5s的加速驶出的 过程,因此,以小型车5s驾驶行程为界,划分进口和出口过渡段。假设小型车在过渡段的平均速度为90km/h,则进口和出口过渡段的长度约为125m,按50取整后为150m.
  
  (2)隧道进口段和出口段。驾驶员进入隧道后,对于隧道内外的不同运行环境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在将要出隧道时,驾驶员由于主观渴望驶出隧道,也有一个逃逸心理作用过程。另外,在隧道进口段和出口段伴随着自然光照到人工照明的过渡,是亮度急剧变化区段,人体产生“暗适应”和“明适应”.假定视觉暗适应和明适应的时间分别为10s和3s,小型车在进口段和出口段的平均速度分别为80km/h和90km/h,则 进 口 段 和 出 口 段 的 长 度 分 别 约 为225m和75m,按50取整后分别为250m和100m.
  
  (3)隧道中部。隧道除去进出口与前后区域后剩余部分为隧道中部区域。
  
原文出处:潘正中,邬洪波,廖军洪,王芳,郭雩. 高速公路隧道运营安全风险管理技术研究[J]. 公路,2017,(01):141-146.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