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妇产科论文

自然流产与染色体变异程度之间的关系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6-03-08 共1989字

  流产分为早期流产和晚期流产,妊娠12周之前者称为早期流产,发生在妊娠12周或之后者称为晚期流产,胚胎着床后31%发生自然流产,其中80%是早期流产[1].随着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变化,自然流产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对女性的生活和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造成自然流产的原因很多,其中遗传因素在早期流产病因中占主导作用[2].国内外不同种族自然流产夫妇染色体异常的概率约为2%~12%,较未发生过自然流产的夫妇高[3].现探讨自然流产与染色体变异程度之间的关系,为自然流产的病因学研究及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也为自然流产患者提供再次妊娠前的遗传咨询和指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重庆市妇幼保健院早孕门诊及优生优育门诊的病例,共4 200例患者,其中至少发生1次以上不明原因的自然流产。

  1.2研究方法

  抽取患者静脉血约3mL注入无菌肝素抗凝管中,2h内送至细胞培养室,培养制片,并进行核型分析。一般每例患者计数20个中期分裂相,挑选5个显带较好的核型进行分析,如为嵌合体时,计数50~100个分裂相,分析5~10个核型。按ISCN-1995作出诊断结果。

  2 结果

  4 200例自然流产史患者中,检出异常染色体核型440例,异常率为10.48%.结构异常包括相互易位、罗伯逊易位、倒位、缺失;数目异常包括三体、单体、嵌合体,分别为46、4、50例,检出率分别为1.10%、0.10%、1.20%,异常核型构成比分别 为10.45%、0.91%、11.36%. 其 中 相 互 易 位72例,16.36%;罗伯逊易位9例,2.06%;倒位61例,13.86%;缺失13例,2.95%;数 目 异 常100例,22.73%.多 态 性 变 异185例,占异常总数的42.05%.D/G组染色体随体区变异包括13、14、15、21、22号染色体,分别为21、14、21、15、13例,1、5、9、16号染色体次缢痕增加包括1qh+、5qh+、9qh+、16qh+,分别为17、17、15、21例,Y染色体异染色质变异包括Yqh+(16例)和Yqh-(15例)。
  
  3 讨论

  3.1相互易位和自然流产的关系

  不同类型结构异常造成自然流产的发生率存在较大差异[4].相互易位在异常染色体中所占比例较大,一般群体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仅为0.5%,而反复自然流产的夫妇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为0.8%~12.5%[5].本研究结果显示,4 200例自然流产史患者中,检出440例染色体异常,检出率10.48%,与有关研究报道数据相符。结构异常中相互易位所占比例最大,为16.36%,群体中相互易位携带者的频率为1/500~1/1 000,其生育染色体异常儿的可能性为50%~100%[6].染色体平衡易位是指2条染色体各发生1处断裂,并交换其无着丝粒节段,分别形成2条重新排列的衍生染色体,理论上可导致自然流产。由于易位携带者本身无遗传物质的增多或减少,故表型一般正常。染色体平衡易位包括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平衡易位和同源染色体之间的平衡易位。

  本组72例相互易位有21例为同源染色体间的相互易位,51例为非同源染色体间的相互易位。导致染色体平衡易位的原因有2种:其一由父母遗传而来;其二是在两性配子形成过程中或在精子或卵子形成后和受精前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3.2倒位与自然流产的关系

  染色体倒位是指1条染色体内发生2处断裂,形成3个节段,中段倒转180°后再连接形成1条重新排列的染色体。倒位分为臂间倒位和臂内倒位,全世界已报道的臂间倒位有24种,臂间倒位以9号染色体,即inv(9)最为常见,inv(9)在人群中的发生率达1%,国内报道发生率为0.82%,本组倒位61例有26例为inv(9),占总例数的0.62%,与相关报道基本一致。

  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的生物学效应,一直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inv(9)属染色体结构的正常多态,不具病理意义[7].也有学者证实inv(9)并非正常现象,与其他染色体倒位一样具有遗传效应,可能是导致不孕、自然流产、畸胎等生育障碍的原因之一[8].本研究数据显示,26例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者均发生自然流产,因此不能完全忽视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与自然流产的关系。

  3.3多态性和自然流产的关系

  染色体的多态性又称异态性,是指正常人群中可见到的各种染色体上恒定的微小变异,主要表现为2条同源染色体的形态或着色方面的不同[9].一般按照孟德尔方式遗传,集中表现在染色体的某一特定位置。

  目前流行病学研究对染色体多态与自然流产的关系存在争议。Caglayan等[10]研究表明异染色质及随体区变异与自然流产发生的关系尚不明确。也有研究报道,在反复自然流产人群中染色体多态的发生率较高,可能与流产有关[11].本组结果显示,440例异常染色体中,染色体多态性185例,占42.05%,可见染色体多态性与自然流产有一定关系。

  3.4临床实践对自然流产患者的指导意义

  临床应对有自然流产史患者足够重视,对其再次妊娠前进行双方染色体检查,发现染色体异常患者给予再次妊娠前的遗传学咨询和评估,尽量减少染色体异常导致的再次自然流产的发生,达到优生优育目的,在自然流产中,染色体易位是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类型,染色体易位者很难生育正常婴儿,绝大多数流产或者死胎,对这类患者再次妊娠前可行产前诊断,尽量减少因染色体异常导致的自然流产。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