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城市社会学论文

社会发展中城市社会文化构建的问题及建议

来源:营销界 作者:周喆
发布于:2021-05-08 共5362字

  摘    要: 城市的社会文化如同一个人的价值观,人的价值观决定了人的精气神,城市的社会文化内涵则决定了一座城市的整体形象。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使得经济落后地区的劳动力流向了经济发达地区,新时代城市文化的形成既有历史文化沉淀的因素,也有新劳动力人口流动所带来的多元化思想影响的因素。中国社会在改革开放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的社会文化也进入了多元化发展阶段,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对社会发展中中国城市社会文化的定义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城市社会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研究结论能够为城市社会文化建设工作提供一点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 社会; 城市; 社会文化; 发展;

  ■前言

  在中国各大城市发展中,沿海地区的城市发展步伐领先于内地各个城市的发展,在各大沿海城市中深圳这座新城的发展成绩尤为耀眼,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深圳提出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城市发展口号,深圳的经济发展率先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在21世纪传统经济发展遭遇瓶颈时,深圳又提出了“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口号,为了大力引进优质人才,深圳又提出了“来了就是深圳人”的口号,并推出了一系列留住人才的福利措施。深圳城市在一代代口号中将深圳塑造成了“有速度、有温度、有高度、有气度、有包容度”的形象,深圳社会文化的包容性使得在深圳打拼的人们具有了较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使得他们更加爱护这座城市。由此可见,城市社会文化的发展对城市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学者和社会文化建设者们不断的研究与探索。
 

社会发展中城市社会文化构建的问题及建议
 

  ■社会文化的定义

  社会文化是与基层广大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由基层人民群众创造的具有地域、民族或群体特征,并对社会群体施加广泛影响的各种文化现象和文化活动的总称[1]。

  由社会文化的定义可知,社会文化具有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和促进政治、经济、文化协调发展的作用。

  ■社会发展中中国城市的社会文化特点

  (一)复杂的地理环境导致中西部发展不均衡

  中国的地理环境十分复杂,从西向东由祁连山脉、横断山脉、大兴安岭、太行山等将中国的版图划分成了三大阶梯,这三大阶梯之间不仅存在巨大的海拔差距,还存在复杂的地势差别,作为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海拔在1000米以上,与阿富汗、吉尔吉斯斯坦、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接壤,主要以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居民为主,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的高海拔与恶劣的气候环境,使得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在整个中国文明发展史中处于经济和政治文明较为落后的地区。而第三阶梯主要为平原地区和沿海地区,在中国文明史的发展过程中,第三阶梯的省市地区占据了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经济文化优势。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沿海地区的发展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高科技资源、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几乎全部集中于沿海地区,优质资源的集中又直接或间接地吸引了一大批优秀人才的加入,从而不断地加大了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差距。地理环境、经济文化环境的差距使得我国城市在社会发展中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社会文化特点。

  (二)历史变迁和宗族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文化

  中国的历史十分复杂,朝代更替繁多,在多民族统治过的封建社会,封建统治者为巩固自己的政权,形成了以家族或宗族为主要统治形式的政权结构,封建统治政权为更好的统治庞大的领土,将宗族管辖权按照地理位置进行分配。各地的统治政权为发展自己管辖区域内的经济与政治,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工商贸易活动。随着朝代的更替,以及部分朝代的封建政权从北部向南部迁移,或从西部向东部迁移,各个地域的城市开始形成由这些统治者创建出的新文化,如,依托当地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修建皇家园林,修建具有时代特色的房屋街道等,这些文化在历史的发展中潜移默化地形成了当地的特色文化,而新时代的出现,让部分新城市,如深圳,也在新移民的影响下产生了自己特有的深圳文化。历史的变迁和传统的宗族文化给中国社会的城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2]。

  (三)大都市出现明显的分层文化

  随着中国各大城市的经济不断发展,各大都市出现了明显的分层文化。由于东中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以及优质资源向东部城市倾斜等因素,受过高等教育的精英人才和为了养家糊口到大城市打工的农民工群体均流向了中东部经济发达的城市,当前,在大都市文化中基本存在三大群体文化,第一类是祖籍为该城市的本地户口人群,这类人群占据着先天的地理优势和政策优势,在当地语言文化和社区文化的聚集下,这类人群的生活圈主要以其成长环境为半径所构建的熟人交际圈;第二类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精英人群,这类人群有着高学历和高修养,他们从自己成长的城市到一个新的城市发展,在快节奏和高压力的现代化工作环境下,他们根据自己的需求打造了自己的交际圈;第三类是为了养家糊口到大城市打拼的农民工群体,这类人群在大城市打拼并没有扎根于大城市的意愿,他们在计件制的工作模式下,以赚钱为主要目的,所接触的人群以他老乡或与他有共同话题的人为主。这三类不同的人群构建了大都市特有的新时代城市文化,这种城市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也产生着复杂多变的影响。

  ■社会发展中中国城市的社会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新媒体对城市社会文化产生巨大影响

  改革开放之后,西方思想的进入,对我国人民的思想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随着新媒体的兴起,传统媒体格局被打破,自媒体人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对各种社会问题和热点事件能够进行自由评论,自媒体人的声音打破了部分群体固有的思维模式,他们开始思考自己的价值和更为深远的社会问题等等。当前,社会发展正进入深水区,社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暴露出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在短时间内可能无法得到妥善解决,而新媒体的崛起使得舆论话语权从传统媒体转向新兴媒体,新兴媒体所具有的互动性、快速传播性吸引了大批流量,但新兴媒体的内容质量相比传统媒体而言,缺乏深度和全面性,作为舆论话语权的引导者,新兴媒体所传播的缺乏深度和全面性的内容质量,给身处浮躁时代和对社会问题缺乏深度了解的受众产生了更多的负面影响,在面对巨大工作和生活压力,以及不公平待遇时,这些负面情绪的影响会引发部分群体的共鸣,从而对城市社会文化的良好构建带来阻碍和打击[3]。

  (二)城市的社会文化产业发展不足

  发展文化产业是新时代国家提出的又一战略方针,近几年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理念的影响下,各地开始打造文化产业孵化基地,将文化产业与经济相关联,通过打造文化产品来推动经济的发展。在文化产业的打造中,部分城市的文化产业仅局限在创意性产品的设计与生产上,而未融入社会文化的大局观。在这样的发展理念下,城市的社会文化发展中既存在相关公共文化设施落后、宣传形式单一、制度保障体系缺失、社会文化建设队伍素质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使得城市在构建社会文化的过程中,难以给城市营造宜居的文化环境,也无法满足外来居住人员的归属感和增强城市居民的凝聚力,从而也无法加强城市居民的社会公德和爱护城市的爱心,进而无法给城市树立良好的文化形象[4]。

  (三)都市文化包容性不足

  中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使得中部地区的大部分群体流动到沿海城市工作,城市文化中的外来居民受语言和社区文化的影响,较难融入该城市的原着居民群体之中,而受历史原因和国家政策的影响,原着居民普遍在该城市拥有多项房产资源,在房产资源稀缺的大都市,外来居民往往与原着居民之间形成了房东与房客的关系,在当前租房市场不规范的情况下,这样的关系使得外来居民与原着居民之间难以建立友好的交际关系。同时,由于受多种社会文化的影响,精英阶层群体与外来务工的农民工之间也存在文化不融合性,例如,在大都市的高级商场、高级酒店、高级书店等场所中,一般出入的人群均是精英阶层群体,外来农民工即使向往进入这样的场所,但他们自身会认为自己进入这样的场所显得很突兀,而其他精英群体在这样的环境中见到一个衣着朴素或者简陋的人,可能会下意识去观察他,从而给他造成不自在的卑微感。尽管社会各界媒体在不断宣传职业不分贵贱、平等、自由等主流价值观,但仍然无法改变阶层之间文化的不融合性,而这种不融合的文化会不断加剧社会两极分化与城乡二元化差距,从而影响民族团结和社会安定。

  ■完善中国城市社会文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对新媒体的监管与引导

  进入信息时代后,新媒体在短短十几年内兴起,这使得与之相配套的法律监管体系与制度均变得十分滞后,新媒体平台的发展以自身利益为主导,在利益的诱惑下,新媒体在对自身所产生的内容质量上缺乏严格的把关,从而导致网络舆论环境思想多元化。因此,相关部门及法律体系需要与时俱进地根据网络舆论环境的情况,制定相配套的监管体系和制度,完善并细化网络平台的举报机制,对于散播负面能量、涉黄与涉黑信息、挑动社会矛盾、传播封建迷信、欺骗和诈骗等信息,需要先进行人工审核后,才能在公众平台发布,群众举报途径应该尽量简化便捷,方便群众随手操作。对于违规操作的平台,相关监管部门应及时对其进行约谈或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处罚,同时,向网络大众进行信息公开,形成全民监督的网络环境,通过加强监管力度和正确的引导,规范新媒体平台的舆论导向,将网络舆论环境导向积极正面的方向。

  (二)城市社会文化建设需接地气

  城市文化建设体系不仅体现在城市规划、高楼建立、市容建设、文化产品建设上,还需要纳入城市各个阶层群众的特征和需求等。当前城市文化建设主要集中于表面化硬件设施建设,以及精英人群的引进制度上,而对基层外来人群的生活现状、文化需求、社会保障等较为忽视。城市社会文化建设者需要以国家总体战略为指导方针,重视各个阶层的文化需求和生活需求,在社会福利上保障各个阶层的公平正义和自由平等,通过走街串巷和日常工作调研,通过数据分析了解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和物质需求,了解城市社会文化建设的薄弱点,加大对城市社会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以社区为网格单位不断完善各个社区的公共文化配套设施,扩大城市文化惠民工程的覆盖面。同时,定期或者不定期组织社会文化建设专员以社区为单位组织符合社区文化特征的群体文化活动,努力营造温馨、团结、平等的宜居文化氛围,增强外来务工人员的归属感。

  (三)提高社会文化建设队伍素质

  当前,部分城市的社会文化建设队伍的素质普遍不高,社会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缺乏大局观,为了更好地发展城市的社会文化,地方政府应该重视人才引进政策,尤其应重视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在完善待遇结构、晋升环境、培养策略、配偶就业等问题的情况下,根据需求合理地引进优秀的高层次人才。同时,当地政府应该积极地与当地高校进行合作,根据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针对性地培养符合城市社会文化发展的专业人才,并与学校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合作机制,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带动人才的培养,再通过人才对问题的进一步研究,带动解决方案的进一步发展,即通过实践带动理论的发展,再通过理论促进实践的提高。通过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以及对社会文化发展接班人的培养,来确保社会文化建设梯队的整体质量。

  (四)主流媒体加强宣传和引导

  自由、平等、不分阶层的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在城市文化中并未得到全面的体现,当前在城市社会文化中,仍然存在各种阶级思想,底层群众、外来务工群体在城市中无法体面的融入城市文化,这群被边缘化的人群在城市社会中,在自己微小的圈子里过着缺乏精神文化和温情的生活。阶级思想是不同生活和工作背景的人群在多元化思想的影响下,所形成的非主流思想,这种思想将人民群众按照收入多少和工作体面性分成了不同的等级,它加速了两极分化,影响了人民群众的团结统一,这需要主流媒体加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引导,加强对自媒体非主流思想的引导,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社会主义核心思想和文化,如通过知名评论人、知名主持人以热点事件为案例,对其进行有深度的点评,并运用顶流新媒体平台进行爆发式传播,通过长期的舆论引导,在全社会将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和思想进行传播和巩固,让这种思想在人民群众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社会文化的形成既有历史文化的沉淀,也有新时代文化的影响,几千年的中国历史文化给不同的城市留下了具有该城市特色的独有文化,这些文化对该城市的原着居民的思想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而中国改革开放之后,中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又使得中西部地区的大量劳动力流向了东部沿海城市,或中部地区的省会城市,外来劳动力的输入,给城市形成了多样性社会文化,这些社会文化一方面丰富了城市文化建设,一方面也给城市的稳定性埋下了风险,对于多样性社会文化,城市社会文化建设者们需要紧密联系人民群众,积极关心城市基层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和生活需求,加大惠民文化的覆盖面积,增强基层外来务工人员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荣耀感,从而确保城市社会的安定团结。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社会文化[EB/OL].http://h-s.baike.baidu.com.cslg.naihes.cn/item/%E7%A4%BE%E4%BC%9A%E6%96%87%E5%8C%96/1417739#1,2020-03-05.
  [2] 张雅蕾.浅谈加强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J].理论前沿.2016(5):305.
  [3]沈凌云.浅析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实践与探索.2016(12):230-231.
  [4]黄昌萍,刘勇.连云港城市文化建设现状及完善策略探究[J].法制与社会.2020(9):122-123.

作者单位:宜兴市委党校
原文出处:周喆.中国城市的社会文化发展研究[J].营销界,2020(51):83-85.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