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4C,就是指计算机(Computer)、通讯(Communication)、消费类电子(Consumption)和内容(Content)。其中,内容的范围最为广泛,也最为重要,包括电子商务、电子社区、电子教育、电子娱乐等,前3个C实际是第4个C的载体。而前3个C融合的信息产品将成为网络的终端,从而使网络经济真正家喻户晓。
1.泉州市4C产业发展特点
泉州市的电子企业多数属于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总体还是不足,企业之间协作精神较差,企业偏小很难吸引一些高端的创新人才,地区高校和科研单位偏少、专业较局限,企业与之科技合作不够紧密,创新风险机制尚未形成,企业要靠自身的力量来突破技术瓶颈有困难。泉州市已形成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链的产业有:微波通信设备、数字视听产品、无线通信产品三条产业链。现为泉州市发展较为迅速的4C产业是:太阳能光伏电子产品、新型元器件、数字安防产品、电子信息材料、电源类产品及智能电子玩具等六大产业集群。在泉州市得到稳定发展的4C产业是:软件产业、液晶平板显示、汽车电子、船舶与铁路通信设备、电子仪器仪表、企业信息化、机电一体化等产业专项。作为海峽西岸经济区的中心地区的泉州市,有着良好的科技基础条件和适合高科技产业发展环境,几年来通过实施企业创新促进工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工程、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等工程,科技实力有了明显提高,企业的科技开发能力有了明显进步。
2.泉州市4C产业发展动向
2.1对“产学研”结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逐渐增强。调研十几家主要电子企业中发现,企业的老总们都有较强的产学研合作的意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适者(具备创新能力的)生存,而产学研合作是企业科技创新的一条最有效途径。许多企业都能与多个高校和研究院所建立稳定的科技合作关系、建立了自己企业的研发部门、都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的研发产品、具有一批有较高研发能力的科技人员。
2.2科技创新型企业数量不断增加。随着产学研合作的日益紧密和合作广度、深度的不断拓宽与延伸,泉州市形成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例如光微公司围绕无线通信产业、无线射频识别产业、军用无线产业三大应用方向,在工艺技术、产品技术上求创新。在今后几年内,将实现射频产品的换代,拟申请专利超100项,使光微公司迈上技术专利化公司的道路;在产业化方面,公司将发挥现有技术和产品优势,利用全球无线市场发展的契机,在技术、市场、合作伙伴等多层次上与国际接轨。
2.3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泉州市已积累了一定的科技基础,营造了适应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环境。产学研合作成了提高企业研发、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有力的提高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现在由企业投资,和大学或某个系共建的实验室、研发中心等研发机构越来越普遍,多家重点企业已建立国家级的重点实验室或检测中心,多数企业都建立“研发中心”、“研究所”,已成为技术辐射的源头并带动了产业的整体发展,有力地提高新产品试制、研发速度。鲤城区科技局还结合本区产业发展特色,邀请国家信息产业部无线通信产品监督检验中心在江南园区建立“泉州无线通信产品检测中心”;在园区建立了鲤城高新技术产权交易中心,科技企业作用担保公司等平台;通过技术转让、项目合作、人才培训等方式,为鲤城的工业经济发展提供创新条件保障,推进电子产业链的发展。
3.泉州市培育4C产业的对策与建议
3.1搭建共享平台,承接科技成果。搭建研发平台,长期聘用一名或多名行业专家、教授兼任企业顾问。如建立《鲤城区———电信四所无线通信技术服务平台》、铁通公司建立《福建省铁道无线通信行业技术创新中心》及《泉州湾国家星火产业带泉州市行业技术开发中心》、泰克公司的《无线信息传输设备开发中心》等等。承接科技成果是企业将大学及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直接产业化。例如隆泰公司的《GSM无线防盗报警系统》及《家用以太网防盗报警图象监控的技术开发和产业化》、金太阳的《非晶硅/微晶硅叠层太阳能电池》等,这些企业自身开发能力强,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资源,有能力直接将科技成果进行产业化运作。
3.2加大科技投入,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政府对扶持科技发展经费投入量不足,对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作用不明显;企业自主研发成本大、周期长、风险高,投入人力、物力的不足,创新能力无法提升。而政府挟持科技发展的经费有限,对整体支持、引导作用尚待加强;许多企业对国家的产业政策和鼓励科技创新的有关政策知之甚少;现行的税收优惠政策对刺激企业提高科技投入作用不够明显。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不够重视。在目前的市场中,由于低成本的盗版和仿制还可以大把赚钱,不用去搞创新也能赚钱,甚至不搞创新比投身于创新者更赚钱,在这种情况下,有的企业就去搞仿制、盗版,而不愿意花大力气、投入大量精力和大笔资金去搞产学研合作,进行自主创新。科技创新意识、思想观念尚存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直接影响着创新战略的推进。以上都是泉州市在发展培育4C产业过程中需要改进与提升之处。
3.3营造产学研的社会服务体系,开展技术服务。进一步加强市、区生产力促进中心作用,加强科技孵化器的功能;建立企业科技投资机构,拓宽融资渠道、关心、扶持、指导企业上市融资;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推进社会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使之成为联系政府、企业、高校和研究院所的桥梁和纽带;加强产学研供求信息库和科技信息网络建设;做好科技成果对接转化工作,组织项目参加“6·18”及其他形式的项目成果对接交易会;以龙头企业为依托,构建技术服务平台。另外,还需要建设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充分挖掘、培训和利用好本地区的人才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