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崇台教授是最早把西方发展经济学引入中国的经济学家。他致力于将现代经济学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发展经济学理论的建构,他的这一探索对中国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谭崇台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有发展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经济发展思想史、中国经济增长与农业发展问题、发达国家发展初期历史经验与当今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比较等。他的研究成果获得了全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国家图书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二等奖、国家优秀教材一等奖等多项国家级学术大奖。
一、谭崇台的论著.
1.《当代西方经济学说》,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83 年出版。
2.《发展经济学》,独著,人民出版社,1985 年出版。
3.《发展经济学》,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出版。
4.《西方经济发展思想史》,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 年出版。
5.《发展经济学的新发展》,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年出版。
6.《发展经济学》,主编,山西经济出版社,2001年出版。
7.《发展经济学》,主编,中国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4 年出版。
8.《谭崇台文集》,独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
9.《发达国家发展初期与当今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比较研究》,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年出版。
10.《经济发展理论研究丛书》( 共 10 部) ,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 年出版。
二、谭崇台的批判.
( 一) 提出了“发展经济学的两面观”谭崇台教授认为,发展经济学是当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个新分支,它与其他分支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为主要研究对象的。
谭崇台教授提出了“发展经济学的两面观”。
该理论主要内容如下: 一方面,发展经济学有着内在的庸俗性质,带着殖民经济学的痕迹,推崇和谐无冲突的发展观。比如,发展经济学的新古典主义思路认为市场—价格机制下的边际微调可以合理地配置资源与和谐地促进经济增长,实现经济利益的普及,这种说法显然与目前的国际经济格局不相符。
另一方面,发展经济学的有些理论对发展中国家有启发作用和借鉴意义,这门学科对我国具有适用性。
比如发展经济学的结构主义思路强调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结构具有特殊性,主张以动态的观点从互相联系的因果关系中去研究经济发展问题,指出经济发展过程具有失衡的特点,提出结构改革的主张。
而发展经济学的新古典主义思路对经济发展的各个侧面作出细致的实证性分析,得出了既有一定理论价值又有一定实际意义的结论[1]。
谭崇台教授认为,只有坚持“发展经济学的两面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推动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
( 二) 对发展经济学中新古典主义复兴的一般评议.
首先,谭崇台教授肯定了新古典主义复兴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他指出,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使传统经济发展思想发生了重大转变———从片面强调工业化,转而强调农业进步; 从片面强调物质资本积累,转而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 从片面强调保护性的内向发展,转而强调采取出口鼓励措施。这些变化的中心就在于强调发展中国家必须从计划管理模式的束缚下挣脱出来,发展市场经济。
历史经验也证明,较早走上这条道路的发展中国家与地区经济增长速度相对较快。然而,谭崇台教授又批判地指出,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自由主义”灵魂———主张一国经济无论对内对外都要一切放开的观点———是有错误和存在缺陷的。他指出,1997 年的东亚经济危机就折射出新古典主义复兴的浪潮对发展中国家造成的危害。为了更为细致和客观地评价新古典主义复兴,谭崇台教授结合东亚经济危机,将新古典主义的消极方面作了如下总结: 新古典主义的“基本假设条件是市场存在着完全竞争和完全的信息,从而各个经济主体都能达到帕累托最优境界。但客观上,一般市场并不存在着完全竞争和完全的信息,从而各个经济主体并不都能达到帕累托最优境界,因此,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一般市场如此,金融市场更是如此,因为金融市场与生产、流通、传播和信息的使用紧密相关”。谭崇台教授认为,新古典主义过分强调出口鼓励战略所带来的利益,但实际情况是,出口鼓励并非完美无缺,不能盲目追求出口。出口鼓励存在两种类型: 一种是出口鼓励与国内生产并举。这一类型可以加快国内的工业化进程,促进经济发展。还有一种是单纯鼓励出口。这一类型会使得一国经济过分依赖外国的需求,导致该国经济极易受到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许多东亚国家的出口鼓励就属于第二种类型。
谭崇台教授还指出,新古典主义也使得一些发展中国家政府放松了对金融体系的监管。健全的金融体系是保证一国经济稳定增长的关键,脆弱的金融体系使得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在国际投机者的包围下不堪一击[2]。
谭崇台教授创造性地将对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剖析、对东亚国家经济奇迹的研究,以及对 1997 年经济危机的考察结合起来,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他对新古典主义复兴客观而又全面的评价,以及冷静、深邃而敏锐的思考。
( 三) 对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问题的深刻分析.
谭崇台教授强调,既要重视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又要重视国家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要“两手并举”。对于国家干预问题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以传统观点( 如“市场失灵”、“外在经济效果”、“总供给与总需求失衡”等) 为基础,结合发展中国家的特殊性质,强调了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他的主要观点可以作以下归纳: 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具有多方面的不完全性,这必然导致资源的低效率配置和缺乏有效率的竞争,因此极易出现行业的垄断现象。市场的自由发展必然导致投机的出现,这会引起市场剧烈波动。市场机制很难满足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在发展中国家开发新建设项目面临高风险,这会使市场投资者望而却步。发展中国家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幼稚产业”的发展需要保护。市场经济的发展会导致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容易引发“累积性因果循环”效应,固化地区性的二元经济结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增长会导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谭崇台教授还指出,市场经济从初生到成熟需要一个过程,国家可以通过宏观调控扶植市场经济,宏观调控必须适时而且适度。宏观调控应当以经济手段为主。强调宏观调控绝不是要恢复对国民经济的计划管理,宏观调控以促进市场经济发展为目的。市场经济越不发达,宏观调控就越难奏效; 市场经济越发达,宏观调控的作用也就越容易发挥。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同政府的宏观调控紧密联系,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的自发调节不同,它以维护社会的长远利益为目的。除此之外,谭崇台教授还提醒政府在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时注意防止滥用权力的“寻租行为”。他指出,在发展中国家,市场机制初生而法制不健全,更容易催生这种影响市场正常运作的索取“租金”的现象,阻碍经济发展[3]。
三、谭崇台的创新.
从 1948 年谭崇台教授回国算起,他已经在武汉大学执教 60 多年了。不过准确地讲,他的学术研究是从 1978 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使谭崇台教授焕发了学术青春。1980 年赴美访问期间,谭崇台教授开始接触发展经济学,并深切地感受到这门学科对中国这个发展中大国所具有的特别重大的意义,他产生了一种把发展经济学介绍给自己祖国,并把对发展经济学的研究作为自己毕生学术追求的强烈愿望。
谭崇台教授对于发展经济学的理论研究是与中国的发展经济学学科建设同时起步的。构建发展经济学学科体系,寻求经济发展思想渊源,通过跨期比较研究拓宽发展经济学的研究领域,通过研究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现实问题创新和发展发展经济学理论,是他研究发展经济学的四部曲。
其一,由谭崇台教授主持编撰的发展经济学教材覆盖本科、硕士和博士三个层次,他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发展经济学教材体系,这促进了发展经济学理论在中国的传播、普及、发展。谭崇台教授主持编撰的这套教材不仅为国内后来出版的同类教材和论著提供了参考,而且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赞誉。
美国著名发展经济学家、哈佛大学国际发展研究所所长帕金斯( D. Perkins) 对谭崇台教授主编的《发展经济学》(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年出版) 的评价是: “此书的广度和深度给我以深刻的印象,我相信它将成为流行于中国经济学界的一本规范的教科书。”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一位知名经济学家曾说过,他们那一代人是通过阅读谭崇台教授编撰的教材和著作,来了解发展经济学的。
其二,谭崇台教授从经济学说史中寻求发展经济学的思想渊源,撰写了《西方经济发展思想史》。
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谭崇台教授就开始考虑撰写经济发展思想史。他认为,仅按照苏联教科书的模式,从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角度讨论西方经济学说史是不够的,以经济增长和发展为线索研究经济学说史更符合经济学的基本使命,也更能准确把握不同时代经济学家的思想脉搏。经过 10 年的潜心研究,他于 1993 年正式出版了《西方经济发展思想史》一书。学术界认为此项成果填补了经济学说史研究的空白。
其三,将对发展经济学理论的研究延伸到发达国家早期经济发展进程中,对发达国家早期经济发展与当今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进行跨期比较,使“不同时点”的经济发展问题在统一的理论框架中得到逻辑一致的分析。这种基于“双重经验事实”的理论探索,不仅拓宽了发展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使其理论更为严谨,更具解释力,而且也为当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实践提供了更具体的历史参照系、更丰富的经验和更有力的理论支撑。这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即使是在世界范围内,也还没有人进行过同类研究。谭崇台教授主持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点研究课题“发达国家发展初期与当今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比较研究”的研究工作,组织学术团队集体攻关,该课题的研究成果被教育部评为优秀研究成果。2008 年,由谭崇台等人编撰的《发达国家发展初期与当今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比较研究》一书作为“武汉大学学术丛书”的组成部分、国家“十一五”规划重点图书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出版后在学术界引发强烈反响。该书入选了国家第 2 届“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
其四,研究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现实问题,推动发展经济学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例如,谭崇台教授对进入 21 世纪后我国所出现的“丰裕中贫困”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谭崇台教授指出,这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史上的新问题、新现象。这种贫困虽然在表象上与凯恩斯所说的“丰裕中贫困”相似,但在本质上却是不同的。因为目前不仅存在需求不足和公开失业问题,而且还存在发展中国家特有的经济结构失衡问题、隐性失业问题和绝对贫困问题。
长期以来,发展经济学致力于研究发展中国家如何在经济“短缺”中摆脱“贫困”,而对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进程中可能出现的“丰裕中贫困”则缺乏足够的关注,理论研究也相对不足。因此,剖析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丰裕中贫困”现象,从理论方面对这种新现象进行阐述,研究消除“丰裕中贫困”的战略,被学术界认为是发展经济学研究中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
谭崇台教授在我国经济学界创造了多个“第一”: 1981 年,他发表了第一篇发展经济学论文;1984 年,他第一个提出要从经济发展思想的角度撰写经济学说史; 1985 年,他出版了国内第一本发展经济学专著; 1987 年,他成为国内第一个招收发展经济学方向学生的博士生导师; 1989 年,他出版了《发展经济学》一书,第一次系统地介绍了西方发展经济学的理论; 1993 年,他出版了《西方经济发展思想史》,这是世界上第一部以经济发展思想作为脉络的西方经济学说史专著; 1999 年,他出版了《发展经济学的新发展》,这是国内第一部全面系统地研究 20 世纪 80 年代后发展经济学的最新发展成果的专著; 2008 年,他出版了《发达国家发展初期与当今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比较研究》,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在发展经济学理论框架下对发达国家早期发展与当今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进行跨期比较研究的学术著作。谭崇台教授在学术研究中创造了如此之多的“第一”,他和他的研究成果在我国发展经济学发展史上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谭崇台. 发展经济学的两面观[J]. 群言,1990( 11) .
[2]谭崇台. 对发展经济学中新古典主义复兴的一般评议[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 4) .
[3]谭崇台. 西方发展经济学家对“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的对应分析[J]. 经济研究,1987(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