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发展经济学论文

如何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3)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7-01-11 共10429字
  四、新型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多重动力类型选择
  
  新型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与其动力机制密不可分,尤其是面对非可持续化的实践表现和基本内核的现实要求,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有特定的动力类型予以匹配。综合考察我国城镇化发展现实,城镇化的动力类型主要集中于市场推动型等五大类型。新型城镇化可持续发展如何全方位执行并实现,则需要各城镇根据自身优势来对动力类型进行选择。
  
  1、市场推动型的城镇化
  
  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城镇化推进动力来看,市场推动型的城镇化是其典型。这种城镇化具有明显的优势,其特点就是因市场而生,自下而上来完成城镇化的发展步骤,具有内生性,在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会自发地推进城镇化,并非被动城镇化,能够有效规避外生型城镇化中的农村人口简单的空间转移所引发的种种问题,引导劳动力等各要素资源实现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展现城镇化的本质内涵,以便与城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相适应,为实现未来新型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动力类型。市场推动型的城镇化在我国的浙江省义乌国际小商品城和湖北省宜昌市金东山商业城表现最为明显,已带动数万农民经商居住,其实国内也存在着大量的市场推动型的城镇化样本。
  
  2、工业推动型的城镇化
  
  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至今,工业一直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改造的物质基础,工业化作为城镇化的根本动力,毋庸置疑,自然而然,工业推动下的城镇化成为城镇化的重要动力类型之一,其基本特点是因工业而生,这在世界诸多国家和区域表现明显。这种模式在我国江苏省江阴市的华西村展现得淋漓尽致,华西村作为我国乡村建设的示范点,字面来看,仍旧是村庄,这是由历史因素所保留村的建制和封号所致;其实,就村内的发展机制来讲,华西村已完全被工业化和城镇化,早已成为工业城镇,属于典型的工业推动型的城镇化。就华西村目前发展趋势,工业推动型的城镇化在我国部分地区仍有强硬的生命力和市场前景所在,为新型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类型。
  
  3、政府推动型的城镇化
  
  政府推动型的城镇化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主流趋势,以政府的引导为基本特性,由于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的急功近利,导致很多城镇在城镇化的同时,要农民的土地不要农民,要农民工的劳动力不要农民工,出现农民工的回不去、留不下和“逼民上楼”现象的发生。然而,在这负面影响的同时,政府推动型的城镇化仍有成功的样本城镇存在,为未来新型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现有经验和模式借鉴。河南省平顶山的舞钢市实施开展的背井不离乡、上楼先就业的做法,被称之为舞钢经验,这种做法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效果显现;苏南模式的政府组织资源的成功事例也备受关注,能够全面体现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发展理念,这是政府推动下的必然结果。如果政府能够在贯彻城镇化本质的前提下来发展城镇化,未尝不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可持续发展中可供选择的动力类型。
  
  4、开发区推动型的城镇化
  
  近年来,开发区建设成为诸多城镇经济发展的必备战略和组织形式,而且取得了明显的发展成效。开发区通过加快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城镇功能,优化人居环境,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开发区投资创业或学习生活,推进了城镇化进程,形成具备特色的城镇化动力类型,即开发区推动型的城镇化。上海浦东新区、厦门海沧区、天津滨海新区及苏南开发区等,通过制定行之有效的系列政策,借助于开发区自身的区域城镇化优势来带动周边农村的城镇化,最后形成开发区整体的区域城镇化,这在充分发挥城镇化扩散效应的同时,对推动周边腹地城镇化意义重大。而且各开发区都在建立独特的开发区名片,如两江新区打造内陆人才集聚新高地等,这些做法势必会对城镇化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带动作用,也为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石。
  
  5、经济特区推动型的城镇化
  
  经济特区作为我国的改革试验田,成为繁荣区域经济和助推城镇化跨步前进的新举措。在充分运用经济特区优惠政策的基础之上,利用引进的外资和先进技术来发展经济,提高产品质量,并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能够全面实现产业发展带动下的城镇化发展。截至目前,我国共有深圳、珠海、厦门、汕头、海南及喀什等六大经济特区,这些经济特区能够成功地完善投资的物质环境和人际环境,充分利用技术、知识、管理和对外政策等四个窗口和对内与对外两个扇面辐射的枢纽作用,建立适合国内外市场环境的经济体制模式,为城镇化的发展提供了人才、资金、资源等关键性要素,也为未来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类型提供镜鉴。
  
  五、新型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调控策略
  
  前文所述,新型城镇化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非可持续化的事实,对我国新型城镇化的运行带来严重的阻力。那么如何在能够涵盖其基本内核的同时,选择适合自身的城镇化动力类型,则需要制定一整套调控策略和链条式的发展思路,以此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