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发展经济学论文

加快安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路与政策建议(3)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6-10-27 共10416字
4. 创新优势。近年来,安徽以推进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为契机,实施创新型产业升级、创新型企业培育、创新人才集聚、创新载体建设、创新平台建设和创新环境优化“ 六大创新工程”,创新优势逐步形成。目前省内有国家大科学工程 5 个,全国领先;有国家实验室 1 个、国家重点(工程 )实验室 21 个,中部第一 ;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6 个,其中国家级 4个;创新成果及转化也出现大幅增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迫切需要技术创新的支撑,有必要将安徽的技术创新打造成为核心优势,把促发展的关键领域改革,与促合作的对内对外开放和促升级的技术创新结合起来,优化创新环境,充分发挥企业主体的积极性、政府的导向性以及人才的支撑作用,形成产学研紧密结合、良性互动的创新体系和创新机制。
  
  (二)劣势分析
  
  1. 经济基础较为薄弱。2015 年安徽 GDP 达 22005.6 亿元,但人均 GDP 为35997 元,全国排名倒数第七。安徽作为中部欠发达省份经济总量在全国的位次排后,综合实力不强,人均水平偏低,与中部省份尤其与发达省份的差距日益明显。而且各地发展水平层次不一,市级的发展差距逐步扩大。安徽又基本处在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粗放经济增长阶段,经济基础薄弱,经济发展的后劲不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
  
  2. 经济增长的不可持续性突出。安徽基本处在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粗放经济增长阶段,经济增长过多倚重投资尤其是建设投资。从工业结构来看,安徽传统工业所占比重仍然较高。2014 年轻重工业增加值比例为32.9 : 67.1,轻工业发展相对滞后。同时,2014 年消费率为 48.6%,中 部排名靠后,也影响了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这些数据表明安徽经济增长模式粗放,发展质量不高,转型发展迫在眉睫。
  
  3. 城镇化率差距明显。2015 年安徽城镇化率为 50.5%,低于全国 5.6 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较大。统计显示,安 徽中心城市能级不高,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区域是合芜蚌试验区和皖江示范区,其次是皖南地区,较低的是皖北地区。工业化和城镇化是支撑经济发展转型的两大倚重,城镇化发展不力,两者无法融合发展,不仅影响工业化发展速度和质量,反过来也会制约城镇化的推进。因此,有必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积极探索四化同步、产城一体的新路径,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更加协调。
  
  4. 全员劳动生产率有待提高。2015 年,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 3680.8 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 37.5%,远低于东部沿海地区 50%以上的水平。2014 年,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R&D)占 GDP 的比重为 1.89%,比全国的平均水平低 0.16 个百分点。与发达省份相比,安徽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仍存在一定差距,内生增长动力不足,各项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相对匮乏,一定程度将影响经济发展的质量,制约经济转型。
  
  综上所述,新常态下,安徽要紧抓长江经济带建设和“一带一路”重要战略机遇,充分利用区位、人口、资源、产业、创新等优势,在提高城镇化率和全员劳动生产率上下大功夫,做强经济基础,提高经济发展可持续性,发挥优势,补齐短板,深挖潜力,变劣势为优势,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和结构优化,力争在发展方式转变上快人一步、先人一招。
  
  四、加快实现安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思路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