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音乐剧作为一种戏剧形式,起源于19世纪的英国,早期的音乐剧主要是将对白与歌唱相结合,经过百年的发展,现代音乐剧已综合不同的演奏形式,包括:歌唱、舞蹈、戏剧、舞台、人物等,多方位的增光添彩使其越发得到受众好评。《巴黎圣母院》是法语音乐剧的代表,是由雨果的同名小说改编,在1998年首次亮相于法国戛纳唱片大展,亮相即受到好评如潮,主要因其有着浓厚的法语要素,因此获得广泛关注。《巴黎圣母院》的出现不仅使音乐剧得到传播,更加传承和发扬了法语的语言之美。本次研究主要通过对《巴黎圣母院》中语音、语法和文学角度进行探析,提岀个人见解,使其得到更好的传播。
关键词: 音乐剧; 《巴黎圣母院》; 法语; 语言要素;
《巴黎圣母院》不仅是一部文学史诗,更是一部音乐剧盛典,不管是小说背景抑或是歌剧编曲填词,都是由顶尖人才创作。在《巴黎圣母院》的创作形式上完美的表现了法圜人的浪漫主义情怀和自由价值观,在布景、道具以及服装搭配上都极具自由风采,目前广为流传的法语音乐剧主要是以法语文学作品进行改编,因此,法语音乐剧作品不仅具有深刻的内涵,而且是法国浪漫之都的名片,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广泛传播了法国文学作品的精神内涵。
一、语音因素
音乐剧在发音方面与法语的发音如出一辙,因此我们将在《巴黎圣母院》中为大家解读法语的发音特点众所周知,法语发音与英语不同,但都有元音和辅音之别。法语拥有更多的元音字母,共15个,元音字母根据发音可分为元唇音和鼻化音;辅音根据发音也可以分为清辅音和浊辅音。不同的发音方式在音乐剧的演绎中各有特点,都可在一定场景中作为主旋律出现,这样变化多端的演绎让音乐剧更富生命力和感染力在《巴黎圣母院》的音乐剧中,元音的使用让歌剧更加具有清澈明朗的感觉,让朗朗上口。音乐剧在演绎的同时同样注重唱法的设计,在法语的表述中通常将重音落到最后一个字母,这与英语截然不同。在法语的结构中常常使用2拍节奏和4拍节奏,将不同的节奏与唱法进行完美融合,形成独特的表达方式。元音与辅音在法语音乐剧中通常相伴成为重音,但相对来说,元音重音的设计在音乐剧中更加重要,两者的相伴相生,使得音乐剧变化莫测、让人流连忘返。其次在法语音乐剧的表演中还有一大特点就是“小舌头”的使用,“小舌头”的唱法主要是让气流通过喉咙的“小舌头”使得发出来的音调带有颤音,更加醇厚。“小舌头”的发音特色使得音乐剧在唱法方面更加和谐,既能中和元音的高调也可以中和辅音的低沉,让音乐剧在表现上更加平和舒缓,给听众心旷神怡之感。“小舌头”的应用也使法语具有独特的韵味,在音乐剧中通常可以更好的表达主人公的情感,例如:喜悦、悲伤、嫉妒、憎恶等等,让听者更能入味,以至于置身其中。
二、语法因素
《巴黎圣母院》之所以能够成为如此优质的作品,除了与法语的特殊发音有关之外,不可忽视的与语法紧密相连。语法的正确使用使得《巴黎圣母院》在演绎时具有了力度和韵律,增加了音乐剧的节奏感。《巴黎圣母院》的填词独树一帜,在歌词的设置上巧妙的设计了“无人称句”,即避兔了人称代词在歌词中的出现,听者只有沉浸其中才能够根据上下演绎理清思路。人称代词的缺失必须需要填补,因此填词者使用了it的用法,真正的主语其实在一句话的后面,这样的方式使得歌词在表现形式上更加庄重,在串联剧情的同时,可以更好的表达情感。《巴黎圣母院》的作者雨果在创作之时便给作品赋予了强大的浤语生命力,完全符合法语文字的优美和习惯,更加符合法国人的说话和交流方式。因此《巴黎圣母院》歌剧在填词之时也特别注意了这特点,使得歌剧在演绎之时同作品一样具有优美的法语习惯。《巴黎圣母院》歌剧刚开场的台词就完美的使用了这一方式,语调逐渐增强,在副歌中更是起承转合,抑扬顿挫,将重音、音调的变换表现的淋漓尽致,删繁就简,使人沉浸其中,此方式也被后世之作广泛应用。
在《巴黎圣母院》中作者还加入了强调的语法方式,使得歌剧的律动、节奏和表现力更强,例如“爱你的人还是我”便使用了强调的方式,在表现角色丑恶嘴脸的同时,更加展现其内心活动,使作品生机勃勃。
从句的应用也给作品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在句式上可以更加简洁明了,清晰易懂,修饰词的加入也让作品更加峾灵活现,语言的魅力被表现的淋漓尽致,关系从句的使用不仅可以将平淡的词曲变得生动,而且赋予了歌剧更多的美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最后,流行音乐元素的加入不仅没有使作品落入俗套,反而给其增光添彩。《巴黎圣母院》在演唱时反复出现同样的词语,与民族音乐相似又不同。《巴黎圣母院》代表了当时一定的社会习俗和社会背景,更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但经过音乐剧的演绎使其具有了独特的韵味和意境。
在歌词的创作中,作者不断考究背景音乐和句子特征,每一句都仔细琢磨,千锤万炼,使作品的表述更加易懂,桧炙人口,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同时更好的形成了传播。
三、文学因素
《巴黎圣母院》作为法国的经典名着在改变成音乐剧之时便难度较大,除了在短时间内表达完整剧情的同时,还应该注重人物形象的设计、人物内心的表述以及主题思想的传达,是一部巨大的挑战。
《巴黎圣母院》歌剧的成功问世,很好的证明了改变的成功,获得了举世嘱目的成就。音乐剧的演绎将抽象与具体完美结合,对演员以及舞美的要求极高,因此收获好评。《巴黎圣母院》的全程将黑夜的清冷孤寂、命运的无奈悲伤、月亮的深情孤独以及人物的悲喜交加完美呈现,将当时的社会背景、时代精神、人性文化体现的淋漓尽致。《巴黎圣母院》作品本身在世界文坛中居于较高地位,对其进行音乐剧改编,不仅要细致完美的刻画人物形象,对书中所描述的场景更应深刻把握,才能在表演时将作品本身的思想内涵完整地传达出来,使观众在欣赏的同时产生对文学更多的思考。
四、文化传播
《巴黎圣母院》的成功演绎,不仅给人们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更是传达了作品的涣刻内涵,最重要的是很好的传播了法国文化。而这样的经典作品国内更是琳琅满目,中国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是否也可以将具有中国深厚文化底蕴的作品进行戏剧改编,在传播中国文化的同时不断提高中国在世界文坛的地位。
《巴黎圣母院》的问世将法国与世界相连,文化虽有差异,但人们对美的感知依旧热烈,随着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以及经济的飞速发展,更需要这样优秀的作品作为内涵,被更多的人看见和听见,将中国之声传遍世界,在世界的舞台大方异彩。
五、结语
一种语言的存在不仅可以作为人民表达思想的工具,也可以作为艺术问世。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国家的不同地区的差异造就语言的差异,而语言又具有不同的美,《巴黎圣母院》音乐剧的岀现发人深思,人民在欣赏世界名着的同时领略异国风采,感受不同文化带来的冲撞和美感,身临其境体味文字以及韵律之美,也因此导致更多的人对法语产生兴趣,进而学习,这种方式的出现不仅可以促进中法文化交流,也利于两国之间人民的沟通。因此,给我们带来更多思考和想法,也给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播带来方式和契机,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国外经验让中国文化在源远流长的同时开枝散叶。
参考文献
[1]张为民.走在锋刃边上观法国经典音乐剧《巴黎圣母院》[J].上海戏剧,2012(01).
[2]杨婷.探究法语音乐剧中的语言要素——以《巴黎圣母院》为例[J].戏剧之家,2017(12).
[3]姚颖.浅谈音乐剧《巴黎圣母院》中音乐、舞蹈、舞美对人物形象的塑造[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6,35(08).
[4]王蓓.音乐剧演唱中的美声因素探析——以音乐剧《巴黎圣母院》中《大教堂时代》唱[J].音乐创作,2014(03).
[5]姚琳.从《巴黎圣母院》看法语音乐剧中的语言要素[J].文学界(理论版),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