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法语论文

中法谚语中使用的动物形象比较

来源:黑龙江教育 作者:王嘉毅
发布于:2019-02-21 共3415字

  摘    要: 中法两国文化存在着差异性, 同时也存在着共同性。语言是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载体, 作为语言精华的谚语更是了解一门语言的重要途径。谚语中的隐喻, 是一种带有社会属性和民族属性的思维方式, 它使得谚语中所表达的人类的抽象思维更加具体生动。文章以跨文化视角比较中法语言中含动物的谚语中隐喻的使用, 找到相同和不同之处, 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背景, 探索法语动物谚语翻译成中文的合适方法, 旨在比较、总结中法文化的共性和差异, 从而更好地促进中法文化交流。

  关键词: 谚语; 隐喻; 动物; 跨文化; 翻译法;

  作为语言的精华和瑰宝, 谚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有着非常鲜明的语言特点:首先, 在形式上具有简短和节奏押韵的特点, 朗朗上口, 使读者非常容易记忆和理解;其次, 在语言方面, 具有固定的结构和完整的意思;最后, 谚语具有社会属性, 是人类社会思想的结晶和缩影, 是先人对社会生活的总结。随着全球化的发展, 中法两国在各个领域都有着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和交流。中国和法国存在着文化差异, 两个国家在谚语 (本文中, 中文谚语更倾向于指代四字成语) 方面也存在着不同的用法和理解。在两国谚语当中, 有关于动物的谚语占据了一定的比例, 在跨文化背景下, 研究两种语言中动物谚语的隐喻概念问题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中的隐喻不是通常意义上所说的修辞方法, 而是特指一种概念, 指的是含有动物形象的谚语表现出来的思想, 通过动物的形象来影射人类的活动, 在谚语中表达的是对人类生活、思想的总结。通过对两种语言中动物谚语背后的隐喻的比较研究会有助于寻找和总结两种文化的共性和差异性, 从而更好地促进中法文化交流。

  一、中法谚语中使用的动物形象

  法国人非常喜欢使用谚语, 在日常生活中, 谚语已经融入到骨子里, 代表着一种法兰西独有的文化。每个时代都有新的谚语产生。它是法兰西人关于生活的总结, 而法语谚语表达的中心思想也多种多样, 它可以表达法国人的爱情、自由、信仰、选择、人生哲理等。法国人的谚语来源多种多样, 大多数来源于古代希伯来、古希腊或是古罗马的智者, 甚至在法语谚语中还可以找到阿拉伯、非洲甚至中国的影子, 它们来源于异国文化的传播, 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文学作品, 比如伊索寓言, 拉·封丹寓言或是一些大作家如莫里哀、维庸、伏尔泰的文学作品。法国谚语中含有动物形象的谚语非常多, 常用的动物形象有驴、狼、熊、牛、山羊、马、狗、鸟等。通过有关数据显示, 在法语谚语中最常用的几个动物形象分别是狗、驴、马、鸡、猫。它们分别占法语中动物谚语的16.8%、11.7%、10.7%、5.1%和5.1%。而中国的谚语, 大多数来自于中国神话故事或者中国历史。它是长时间古代智者以及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从很多中文谚语中, 我们可以揣摩出当时的历史背景, 仅仅几字, 就会让我们对当时的人类思想活动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中文谚语中含有动物形象的谚语也非常多。这些动物形象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比如兔子、老鼠、牛、蛇、羊、猴子、蛇、鸡、狗、猪等, 当然还有一些出现在中文谚语中的动物形象是中国谚语中独有的, 比如龙和凤凰。在包含有动物形象的中文谚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几种动物分别是马、狗、鱼、鸡和龙。它们占动物谚语的比例分别为13.2%、7.7%、7.1%、6.7%和6.7%。我们会发现一个惊人的巧合, 就是无论在法语谚语中, 还是在中文谚语中, 狗、马、鸡这三个动物形象都在谚语中高频率地出现, 可见无论东方还是西方, 人们在创造谚语时, 都首先倾向于选择身边最为常见的, 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动物。

  二、中法谚语隐喻现象比较

  中、法谚语中有大量类似的谚语, 一共分为几大类。第一类, 中、法谚语中所使用的动物形象相同, 并且隐喻的意思、表达的思想是相似的。比如“Enfermer le loup dans le bergerie”和“引狼入室”, 在法语中, 这个谚语的意思是把狼关到羊圈里, 而中文的意思是将狼引入家里, 表达的都是自己将祸患带到身旁的意思。再比如, “Etre comme le poisson dans l’eau”和“如鱼得水”, 法语谚语中, 意思为像一条鱼在水里一样, 而中文也是用了同样的动物形象, 甚至是同样的语言, 都表达了与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适合的环境。再比如“Il ne faut pas tuer la poule aux oeufs d’or”和“杀鸡取卵”, 法语谚语中的意思是不应该杀死母鸡去取它肚子中的金蛋, 而中文谚语是杀鸡取蛋, 其实也是想告诫人们不要去杀死鸡取它的蛋。两个谚语都表达了不要贪图眼前利益而不顾长远利益的意思。尽管两种语言存在着巨大差别, 但是在这几个谚语中, 它们使用了相同的动物形象, 而且表达了相同的意思, 从这类谚语中我们找到了两种语言的共通点。比如, “Absent le chat, les souris dansent”和“山中无老虎, 猴子称霸王”, 法语谚语表达的意思是猫不在的时候, 老鼠在跳舞。它所对应的中文谚语仅仅是动物形象不同, 中文用了老虎和猴子, 但是表达的意思一样。再比如“Il faut prendre le taureau par les cornes”和“打蛇打七寸”, 法语谚语的意思是“抓牛要抓它的角”, 而中文用的是蛇这个动物形象, 表达意思相同。再看“Chatéchaudécraint l’eau froide?”和“一朝被蛇咬, 十年怕井绳”, 法语谚语的意思是被烫了的猫看到凉水也会害怕, 而中文谚语中用了蛇这个形象表达出了相同的意思。“Les loups ne se mangent pas entre eux”和“虎毒不食子”, 法语谚语的意思是狼不吃同类, 法语中用了狼这个动物形象, 而中文中则使用了老虎的形象, 比喻了“人皆有爱人之心”的意思。“Un bon renard ne mange jamais les poules de son voisin”和“兔子不吃窝边草”, 法语的意思是一只好的狐狸从不吃自己邻居家的鸡, 中文则是用了兔子这个形象表达了与邻为善, 别在家门口做坏事的意思。至于“Réchauffer un serpent dans son sein”和“养虎为患”, 法语意思是把蛇放在胸口帮其取暖, 而中文谚语用了老虎这个形象表达了自己将祸患引致身边却全然不知的意思。“Battre le chien devant le loup”和“杀鸡儆猴”, 法语译为在狼面前打狗, 而中文是在猴子面前杀鸡, 都来比喻惩罚个体去警告别人。以上这些中法谚语, 尽管使用的动物形象有所区别, 但是其背后所隐喻出的含义基本相同。
 

中法谚语中使用的动物形象比较
 

  三、含有动物形象的谚语的成因

  对于以上现象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从地理角度上来说, 法国是一个面积较小的国家, 与中国四川省的面积差不多, 所以在使用上更倾向于选择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动物形象, 比如狗、山羊、马等。而中国幅员辽阔, 动物多种多样, 山区众多, 所以中国动物形象的谚语中动物多种多样, 比如老虎这个不太在法语谚语中出现的形象却多次在中文谚语中出现。从社会文化背景来说, 欧洲一直是一个崇尚宠物的国家, 法国也不例外, 喜欢将狗、猫作为家庭的宠物, 它们成为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员, 因此法语谚语中的形象多次出现了猫和狗。反观中国, 中国人更多的注重的是与农业生活相关的动物, 比如牛、马等动物形象多次在中文谚语中出现。最后从宗教和神话角度来说, 法国人信奉天主教, 我们会在法语谚语中多次找到与之相关的谚语。而中国人自古讲究天人合一, 认为龙和凤是吉祥的动物, 这两个动物是中国人的图腾, 所以出现了很多关于这两个动物形象的谚语, 比如“百鸟朝凤”“龙飞凤舞”“龙腾虎跃”等。正是基于以上原因, 中文、法语中大量谚语使用了相同或相似的动物形象来隐喻出相同或相似的思想。基于此, 我们在今后法语动物谚语的翻译上, 就可以先依照相同的动物形象来寻找与其对应的中文谚语作为翻译。如果没有完全对照的中文动物谚语, 我们也可以找出中文动物谚语中意思相同的谚语作为其翻译, 目的都是帮助中国读者更为直观地理解法语动物谚语的明确含义。

  四、结语

  谚语是人类语言最精华的部分, 它们来自社会的各个领域, 如地理、宗教、历史等。尽管两种语言完全不同, 但是在跨文化背景下我们可以将两种谚语在隐喻的概念下找到联系。不同的动物形象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 有时会产生不约而同的巧合。而更让我们惊讶的是, 有时竟然使用相同的动物形象表达相同的含义和思想。通过对中法包含动物形象的谚语对比, 我们找到了两种文化的共通性, 也希望本文能帮助后来者更好地翻译法语谚语, 了解中法两种文化, 为促进中法文化的交流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2]方仁杰.法语实用文体与练习[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3]胡裕树.现代汉语[M].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1.
  [4] 1600 Proverbes Pour Briller et S’amuser en SociétéSylvie R ozé[M].Edition O mnibus, 2012.
  [5] Nos plus beaux proverbes Gilles Guilleron[M].Edition Charlène Guinoiseau, 2014.

  注释:

  12018.9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西语学院
原文出处:王嘉毅.跨文化背景下中法动物谚语对比与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09):69-70.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