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放射医学论文

肝外胆管结石诊断采用磁共振成像联合腹部CT检查的效果

来源:河南医学研究 作者:王思坚
发布于:2020-04-30 共2750字
放射诊断论文第三篇:肝外胆管结石诊断采用磁共振成像联合腹部CT检查的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联合腹部CT检查对肝外胆管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偃师市人民医院82例疑似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均行MRCP、腹部CT检查,比较MRCP、腹部CT单独与联合对肝外胆管结石、直径>9 cm结石、直径≤9 cm结石、原发性胆管结石、继发性胆管结石的检出率。结果 联合诊断肝外胆管结石阳性检出率为98.65%(73/74),直径>9 cm结石检出率为100%(28/28),直径≤9 cm结石检出率为97.83%(45/46),原发性胆管结石检出率为100%(52/52),继发性胆管结石检出率为95.45%(21/22),均高于MRCP、腹部CT单一方法诊断(均P<0.05)。结论 MRCP联合腹部CT检查可提高肝外胆管结石的检出率,准确判断结石直径及原发部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值得推广。
 
  关键词:肝外胆管结石;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习惯改变及工作压力增大,肝外胆管结石已发展为临床常见病,患者早期一般无症状,随病情延续可出现黄疸、高热、疼痛等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则可引起胆管炎、胰腺炎等一系列疾病[1]。大多患者就诊时病情已较为严重,需及时确诊并予以治疗。因此,采取有效检查方法提高肝外胆管结石的检出率,为临床及时实施合理治疗提供数据意义重大[2]。本研究选取82例疑似肝外胆管结石患者,旨在分析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联合腹部CT检查对肝外胆管结石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偃师市人民医院82例疑似肝外胆结石患者。男43例,女39例,年龄25~73岁,平均(53.12±9.87)岁。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存在腹部绞痛、黄疸、高热等临床症状;②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重要器官损伤或功能障碍;②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③精神疾病。
 
  1.3 检查方法
 
  先行腹部CT,后行MRCP检查。(1)腹部CT检查。检查前8 h保持空腹,检查开始前饮清水800 mL左右,静脉滴注造影剂1.5 mg·kg-1,采用SOMATOM Definition Flash西门子双源CT检查,取仰卧位,设置重建为1 mm,层厚为5 mm,层距为5 mm,螺距为5 mm,先行容积灌注及成像,后行常规扫描,扫描肝脏下缘至膈顶部分,根据患者情况适当调整层厚至5~8 mm,层距至5~10 mm,重点扫描病灶部位。完成扫描后,及时将数据传至图像工作站予以后期处理。(2)MRCP检查。检查前4 h左右保持空腹,采用MAGNETOM ESSENZA Tim 1.5 T西门子磁共振系统检查,主要检查4个序列:T2W-BLADE-FS序列(横断面、呼吸触发)、True-FISP序列(冠状位)、MRCP-TSE-3D序列、T1W DIXON-VIBE序列(屏气)。完成扫描后,及时将扫描图像数据传至数字处理工作站,进行图像重建后期处理,分析图像。
 
  1.4 观察指标
 
  以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检查为“金标准”,比较MRCP、腹部CT单独与联合对肝外胆管结石、直径>9 cm结石、直径≤9 cm结石、原发性胆管结石、继发性胆管结石的检出率。
 
  1.5 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肝外胆管结石诊断结果
 
  82例疑似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经EUS检查证实为阳性74例。经腹部CT检查诊断为阳性49例,阳性检出率为66.22%(49/74);经MRCP检查诊断为阳性58例,阳性检出率为78.38%(58/74)。经MRCP联合腹部CT检查诊断为阳性73例,阳性检出率为98.65%(73/74);联合诊断肝外胆管结石阳性检出率高于MRCP、腹部CT单一检查方法(P<0.001)。见表1。
 
  表1 肝外胆管结石诊断结果(n=82)

 
  2.2 结石直径及原发部位诊断结果
 
  EUS诊断结果显示,直径>9 cm结石患者28例,直径≤9 cm结石患者46例,原发性胆管结石患者52例,继发性胆管结石患者22例。经MRCP诊断,直径>9 cm结石、直径≤9 cm结石、原发性胆管结石、继发性胆管结石的检出率分别为75.00%、80.43%、75.00%、86.36%。经腹部CT诊断,直径>9 cm结石、直径≤9 cm结石、原发性胆管结石、继发性胆管结石的检出率分别为89.29%、52.17%、65.38%、68.18%。经联合诊断,直径>9 cm结石、直径≤9 cm结石、原发性胆管结石、继发性胆管结石的检出率分别为100.00%、97.83%、100.00%、95.45%。联合诊断各项检出率均高于MRCP、腹部CT单一方法(均P<0.05)。见表2。
 
  表2 结石直径及原发部位诊断结果比较[n(%)]

 
  3 讨论
 
  肝外胆管结石在发病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常使病情拖延,严重损害肝细胞,影响治疗和患者恢复[3]。目前临床多采取影像学技术诊断肝外胆管结石,但随疾病不断发展,其复杂、多样等特征使诊断检出率降低,且诊断要求增多[4]。提高诊断检出率,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有效控制病情具有重要意义。
 
  腹部CT基于X线原理的影像学技术,是临床诊断多种疾病的常用检查方法,对腹部疾病具有较高分辨率,能反映腹部脏器积液、穿孔、结石、梗阻、畸形等情况,清晰显示高密度结石,且后处理技术高,能清晰显示肝外胆管结石情况。但腹部CT仅进行单一横断面扫描,小结石漏诊率较高[5]。MRCP属于新型非介入性、无创性影像学技术,可进行任意方向切层扫描,图像简洁直观,利于判断,可准确显示病灶位置,不产生射线,降低辐射,可通过组织液体成像,清晰显示胆道系统情况及多种类型结石,对小结石检出率较高。但实施MRCP检查时,患者并发胆管炎、胆管未扩张或梗阻等情况易影响检出率[6]。两种检查方法各有优缺点,应联合诊断,发挥其协同效应,以提高肝外胆管结石检出率,使诊断结果更加全面、准确。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诊断肝外胆管结石阳性检出率为98.65%,直径>9 cm结石检出率为100%,直径≤9 cm结石检出率为97.83%,原发性胆管结石检出率为100%,继发性胆管结石检出率为95.45%,均高于MRCP、腹部CT单一方法,提示MRCP联合腹部CT检查可明显提高肝外胆管结石阳性检出率,并对结石直径及原发部位做出准确判断,可对临床治疗提供积极指导。
 
  综上可知,MRCP联合腹部CT检查可显著提高肝外胆管结石阳性检出率,准确判断结石直径,区分原发部位,为临床治疗提供全面数据参考,有助于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治疗。
 
  参考文献
 
  [1] 向华,黄攀科,杨军,等.腹腔镜微创治疗对肝胆结石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预后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7,16(11):1119-1122.
  [2] 宋立,尚华,戚诚,等.多排螺旋CT与3.0 T磁共振成像对肝外胆管结石的诊断效果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33):4208-4211.
  [3] 田雨,吴硕东.肝内外胆管结石微创治疗方法和技术的改进[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7,33(2):253-255.
  [4] 刘朝阳,宋朝阳,魏涛,等.MSCT及MRI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及漏诊原因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8,16(7):89-93.
  [5] 余岳芬,廖海燕,何燕莲.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外胆管结石定位诊断的价值[J].肝脏,2016,21(9):793-795.
  [6] 李春飞,赵海鹰,田忠.内镜超声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对可疑肝外胆管结石的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6,36(3):322-325.
点击查看>>放射诊断论文(参考阅读8篇)其他文章
作者单位:偃师市人民医院CT/MRI室
原文出处:王思坚.MRCP联合腹部CT检查对肝外胆管结石的诊断价值[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1):2061-2063.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