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生物学论文 > 生物教学论文

初中生物课程资源的筛选与整合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12-25 共2539字
论文摘要

  所谓高效课堂,是指基于高效教学,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的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生物科学是一门以探求生命发生、生长、生殖、衰老、死亡等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技术、社会、环境和生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TESL”是 Technology( 技术) 、Environment( 环境) 、social( 社会) 、Life( 生活) 四个英文单词首写字母的组合。在新课程背景下,特别强调生物教学要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因此,要让生物课堂高效起来,首先要在课程资源的筛选、整合上下功夫。有效整合课程资源,并将其恰如其份地用到课堂教学中去,才能促进学生在课堂上高效化学习。

  一、实践操作中感受科学技术( Technology)

  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经显现经济效益,并正在越来越多地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从生活中的的生物技术规程入手,丰富学生对生物技术的感性认识,以多种方式向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帮助学生理解技术的作用,鼓励学生自主收集资料,分析生物技术的正面和负面影响,为学生参与有关的社会活动打下一定的基础。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模拟生物箱、青蛙膝跳反射、生物技术治理虫害、通过实验探究食物保鲜方法等均为较好的实践操作选择。例如,在苏教版七年级上《探索生命的器具》一节内容,在实验室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并在老师指导下使用显微镜,观察各种生物的细胞形态、结构,整堂课学生异常兴奋,动手动脑投入之极。再如,在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一节,课堂上我准备好保温箱、牛奶、酒精灯、烧杯、原味酸奶等器具。在讲完发酵的原理后,一起和同学们探讨将鲜奶制作成酸奶的发酵过程和注意事项,分组进行实验,第二天同学们看到自己亲手成功制作出的酸奶,得意地说要回家给爸爸妈妈做酸奶吃。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生物技术在教学中应用。当其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发挥作用的时候,其激动的心情、成功的喜悦必将成为其继续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怎么会不爱学、学不好呢?

  二、有效利用自然环境( Environment) 资源

  大自然是我们生物教学的最好课堂,它蕴藏着无穷无尽的优质教学资源,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利用它,为生物课堂教学添彩,同时也要创造机会让学生走进自然,去调查研究、探索发现大自然丰富的 生物学知识,亲生感受自然地魅力。例如,我校有一位教师在四川成都赛课时,讲授“生物圈”一节,他巧妙的将当地卧龙自然保护区的景观素材融入课堂教学中,并配上《谁不说俺家乡好》的歌曲,制作成一段视频作为课堂结尾,让学生倍感亲切和自豪,那种爱护自然、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油然而生,有力烘托了课堂教学。再如,在进行“生态系统的组成”教学时,我将学生带入校园树林里进行实地观察和调查。在熟悉的自然环境中,学生发现了许多活生生的生态系统的成员,如麻雀、喜鹊、蝴蝶、苍蝇、蚊等诸多的动物种类,每发现一个他们以前没接触过的物种,他们就异常兴奋。这种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取的知识比从阅读教科书间接获取的知识更能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有效构建,且能更为有效的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在自然环境中生物教材的很多内容都可以进行。以大自然为课堂,鼓励学生走进自然,走入自然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让学生的知识来自自然,服务于自然。

  三、依托社会( social) 资源,拓展知识范围

  各大图书馆、书店等,有丰富的图书资料,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阅读,丰富知识,提高素养。自然博物馆、植物园、动物园、海洋馆等,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先进专业、生动形象的学习空间,寓教于乐。

  注重社区自然环境的开发利用,如在社区植物上悬挂标签,利用社区宣传栏拓展生物学课外科普知识、生活常识,可营造学术氛围,不但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就在身边,还能提高全民素质。旅游业的发展,为农家果园、菜地、养殖园的开放提供了条件,组织参观、学农实践,也可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体验学习与生活的联系。

  在各种类型的教学资源中,利用社会热点问题具有独特的教学功能。

  社会热点问题的利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兴趣,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给予他们成就感的体验,同时可以整合课本知识点,构建知识的网络。例如,在学习“生物的基本特征”时,利用 5·12汶川大地震前各种生物的一些异常反应作引入: 地震前,四川省绵竹市出现了大规模的蟾蜍迁徙,数十万只大小蟾蜍浩浩荡荡地在公路上行走。在武汉的动物园,散养的 10 余只老虎食欲不振等热点导入可激发兴趣。

  四、善于汲取生活( Life) 中的有用资源

  人类的生活,时刻离不开生物科学。当我们把学生将要学习的生物科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的时候,学生大脑中就会搭建起一个已知与未知的桥梁,不仅有利于其智力的开发,而且有利于其好奇心的产生。在好奇心的推动下,学生的探究行为就会产生,同时学习效率也将大大提高。例如,在进行探究“血液循环路径”一节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打吊针的生活经验这样引入: 小飞同学打开水时不慎烫伤了脚,因处理不及时而感染发炎被送进医院治疗,医生诊断需要打点滴消炎,小飞看着药液一滴一滴进入自己的手背,他在想: 这些药物是怎样到达脚部的呢? 你能帮助小飞找出药物流经哪些部位到达患处的吗? 像这样,用绝大多数学生亲生经历过的生活事件引出问题,并抛给学生,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科学研究表明,人类任何行为的产生都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当学生带着强烈的探究欲望学习知识时,其学习效果与 被动学习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例如在学习“蛋白质”时,可以联系三聚氰胺事件、大头娃娃事件、皮革奶事件; 在进行“保护生物多样性”教学时,可以联系食人鱼入侵事件; 在学习细胞时可以引出干细胞美容话题以及冷冻活鱼技术。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方式,或让生活走进生物课堂,或将生物教学延伸到生活,努力让课堂成为生活情境的再现,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拓展思维,增长智慧。

  因此,在当前教育背景下,教师应更加关注生物学与“TESL”的关系,充分挖掘教材内涵,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感受生物学的美丽与神奇,体验操作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让课堂成为学堂,成为学生放飞个性和理想的天地。

  参考文献:

  [1]生物课堂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7.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