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生物学论文 > 生物教学论文

中学生物教学中渗透哲学启示的意义与实施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12-09 共3934字
论文摘要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 (2011 年版)》 课程目标部分,对于学生发展的要求当中明确提出:"通过学习,学生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并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1]虽然当下在实际课堂教学活动中,儿童哲学探究课程在我国逐步受到教育机构的青睐,[2]并且已经有少量学者和机构开始探索儿童哲学的教法、学法问题.但是,却很少有生物教师能够关注学生哲学思辨能力的培养.当前,国内也尚未见有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就如何在中学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哲学启示这一问题进行系统的阐述和论证.

  一、必要性分析

  "哲学"一词最初是英语 philosophy 的译名,在古希腊,"哲学"的意思是爱智慧,可以说哲学就是一种智慧之思.对个体发展的促进作用来看,哲学在促进个体的思维发展,丰富个体的想象力,以及发展个体批判精神和创新能力等方面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这一切在某种意义上都与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课程目标部分对于学生发展的要求当中"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并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4]这一点是相对应的.因而,采取一定形式,在学科教学当中渗透哲学启示内容是十分有必要的.并且,这种哲学启示,既应当是生物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应当是教师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内容之一;更应当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可行性分析

  生命现象的探索和生物学一般规律的揭示,对促进唯物主义哲学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及其重要的作用.我国学者高维博士,[5]在其研究报告中概括指出:人类社会、经济、教育等与生物系统的相似性,使思想家们能够以生物学的概念和理论来对照社会科学问题.生物学的重要发现,尤其是基于生物学发现的概念和理论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具有启示作用.如,19 世纪中叶,细胞学说、进化论的提出,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科学依据.因此,从生命现象和生物学规律中,是可以引申出哲学基本原理的.

  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涵盖了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动物学、植物学、生理学、生态学和现代生物技术等分支学科,知识内容丰富多彩,内涵深厚,外延广阔.教师在掌握一些基本哲学原理的基础之上,就可以在内容丰富的中学生物教材中发掘出很多具有哲学启示性的生命现象和生物学一般规律材料.同时,当代哲学家和生物学哲学家们的相关深入研究,[6][7]也为中学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哲学启示提供了大量的参考素材.

  根据皮亚杰儿童逻辑思推 (智慧) 发展的年龄阶段理论,初中学生正处于命题 (或形式) 阶段 (11-12岁-14-15 岁),其主要特征是出现了根据假定进行推理的能力.在语言的水平上,能根据所掌握的资料的各种可能,进行一定演绎的推演.而我国心理学前辈朱智贤也指出:少年期 (初中生) 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优势,辩证思维开始发展.从少年期 (初中生) 开始,已有可能初步理解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规律.

  生物学发展对人们进一步探究哲学问题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中学生物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原理是有效实施哲学启示的前提;而初中生具备理解辩证思维的能力发展则为课堂哲学启示活动的展开奠定了心理学基础.因此,在初中阶段生物课堂教学活动中渗透哲学启示,是具有可行性的.

  三、相关概念的提出

  在中学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哲学启示,是指在生物课堂教学情境中展开,教师引导学生对某一生物学问题或现象进行深入探讨,学生获得哲学感悟的思辨活动.然而,在探讨"如何在生物课堂中渗透哲学启示"以及"启示什么哲学命题"之前,则必须先确定"哲学启示点"和"哲学启示方向"两个概念.哲学启示点,即: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所传授的知识内容,与讨论的哲学命题之间有效、明显、自然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哲学启示方向则是指,哲学启示点所指向的基本哲学原理,以及在命题的讨论中可能的认识论、方法论等思辨角度.

  在生物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哲学启示点和哲学启示方向,前者一般是客观的生命现象和生物学的一般规律,而后者则是哲学启示点可以推演出来的基本哲学原理和命题.如,"人体安静睡觉时,体内还进行着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这一生命现象,所对应的哲学启示方向可以是:"静是相对的,动是绝对的"、"运动与静止的统一性"、"质变与量变"等.

  哲学启示点,是课堂哲学启示活动的起点;而哲学启示方向,则是哲学启示活动的预设终点.一方面,某一哲学启示点的启示方向可以是多样的:在探讨"人类是自然界中最高等的动物类群吗"这个问题时,既可以从"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角度进行哲学启示,也可以从"可知论"角度进行推演.另一方面,某一哲学启示方向又可以从多个哲学启示点切入.如,对"物质本源论"这一哲学基本原理的揭示可以从:"人脑的结构和人的抽象思维形成"、"腐生微生物促进物质循环"、"腐肉生蛆"、"生命起源的化学演化学说---米勒实验"等不同哲学启示点切入.

  四、生物教学中渗透哲学启示的实施

  有别于专门的哲学理论课和思想政治课,生物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哲学启示,必须立足于生物课堂教学内容及其相关理论,逐步引申,展开哲学命题的探讨.而哲学问题的性质决定了,任一哲学问题只能依纯粹逻辑推演来解答,是经验观察和形式推论的结合的解答,往往都是在看是无穷尽的追问和讨论过程之中.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哲学启示部分,必须采用启发式教学策略,通过设计一连串的逻辑关系顺畅的追问,引导学生逐步揭示隐藏在某一生命现象或者生物学规律下的哲学原理,并在这一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哲学启示具体实施过程包括:筹备阶段、备课阶段、实施阶段和反思修正阶段.

  1. 筹备阶段.筹备阶段,是生物教师决定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渗透哲学启示之前的必要准备工作.由于生物教材里蕴含大量的哲学命题,而每个教学阶段知识内容中可用作哲学启示点的内容有非常多,它们分别揭示的哲学启示方向又有可能会重复.因此教师应当纵览全局,在提升自身哲学素养的前提下,深入分析和提炼,并有意识地归纳出教材各章节或单元的哲学启示点和对应的哲学启示方向.以便于教师在不同教学阶段能够做到心知肚明,从而有能力合理设置每一节课的哲学启示活动.

  2. 备课阶段.在备课阶段,为保障课堂实际教学中的哲学启示能收到显着成效.教师应有意识地将哲学启示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并在充分分析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生活经验的前提下,在教学计划中明确哲学启示目标、启示点、启示时机、启示形式以及启示问题等内容.当然,所设定的哲学启示活动应当坚持命题适量和强度适中原则.一方面,如果命题过多,一则占用大量教学时间,影响课堂教学;二则显得主次不明,把生物课上成哲学课,或者是说理课,将有可能引起学生反感,最终得不偿失.另一方面,要确保讨论有一定的深度,能够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启示,也要避免浅尝辄止,致使学生无法领会.同时,探讨期间,又要避免过分深入拓展或者大量举证,致使内容繁杂,方向不清,而令学生思绪紊乱.

  3. 实施阶段.实施阶段,是教师在具体课堂教学过程中,按照教学计划实施哲学启示活动的过程.当然,课堂教学过程受到师生双方互动影响,同时也会受到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变化的干扰,因而,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因素.这就要求教师进行哲学启示时,坚持权变性原则,随着变化着的课堂实际情况灵活变通地实施启示计划,适当调整启示时机、启示方向和启示强度.

  例如,在讲授 《生物进化的学说》 时,学习"达尔文地雀喙的形态与取食类型相关性"这一知识点时,原计划从"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是一个连续的,由质变走向量变的过程"的哲学启示方向展开探讨.但在课堂教学中,有一名同学提出"是不是达尔文的雀想吃什么东西,它的喙就会变成相应的样子呢?".不少同学瞬间发笑,但问及为何发笑时,同学们却不知该如何去准确表述.继而,我从抓住这个"想"字,引出"意识"的概念,并引导同学们展开对"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物质"的哲学命题进行探讨.最后,简单阐述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观的主要区别.虽然,自己原定的启示计划更为贴切,但是,学生们对所提问题已经表现出兴趣,如果学生预期问题却没有得到解答的话,那么既会打击学生发问的积极性,也会降低哲学启示的作用.

  4. 反思修正阶段.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个必要手段.反思修正阶段,则是教师在生物课堂教学活动中实施哲学启示后,参照哲学启示计划,结合学生在启示问答活动中的表现情况,以启示目标的达成为标准,对哲学启示活动的启示时机是否得当、启示强度是否合适、学生参与程度、启示目标达成程度等内容进行判定;并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修订哲学启示计划,为下一次哲学启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的过程.

  五、结语

    在学科教学当中渗透哲学启示,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思维和批判精神,是初中阶段学生辩证逻辑发展的内在需要,它既应当是生物课堂教 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是所有教师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内容之一;更应当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当前,大多数教师仍未意识到在学科教学活动中融入哲学启示的重要性,也没有形成相关意识.所以,在学科教学活动中有效渗透哲学启示内容,依然面临着十分艰巨的挑战.相关概念的提出以及在学科教学活动中渗透哲学启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研究,都只是处于摸索阶段,需要更多的一线教师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5.

  [2]刘晓东.激发埋藏在儿童心中的哲学种子[N].中国教育报,2010-5-27(006).

  [3]王小溪.儿童哲学研究综述[J].教育导刊.2011(11):21-25.

  [4]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5.

  [5]高维.生物学隐喻与教学理论的发展[M].外国教育研究,2012(1):122-128.

  [6]张青棋.建国以来我国生物哲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J].自然辨证法研究.1996(7):50-55.

  [7]李建会.当代西方生物学哲学:研究概况、路径及主要问题[J].自然辨证法研究.2010(7):7-11.

  [8] 曹傅 咏.皮亚杰关于儿童智慧发展的年龄阶段理论及其有关的方法学问题[J].心理学报.1962(2):152-167.

  [9]朱智贤.儿童思维的发生与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6(01):1-9.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