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是一门动态的实验性课程,传统的课堂教育极大地限制了生物学科的课堂教学发挥,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信息技术和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整合,可以丰富课堂内容,改进学习方式,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最终达到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的目的.
一、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教学整合的优势和主要模式
传统的高中生物课堂模式下,教学资源主要局限于教材和参考书,教学手段较为单一,主要依靠教师板书和讲解,学生所能获取的知识宽度十分有限. 有了信息技术的辅助,可以打破教材固有的知识范围,转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影音资料和动态图片等多媒体媒介拓宽课堂的教学资源,授课方式多元化,使得课堂教学的过程更加生动和直观,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觉主动地构建自己的生物知识体系,从而突破教学难点和重点.信息技术既可以作为教师的教学工具,也可以当做学生的学习工具.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课件讲授和演示课堂知识点,依托课件当中的图片和视频等信息,简化和形象化课堂难点,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学生可以在课堂下的空余时间里,自发地通过信息技术媒介收集和学习相关的生物知识,扩展自己的知识范围,提高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二、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教学整合常见误区
有些高中生物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太深,短时间内无法转变教学观念. 虽然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了信息技术,但是对多媒体课件材料的重视度不够,准备不充分,有些仅仅是相关图片或资料的简单罗列. 很多老师未能从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出发,课堂上仍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缺乏师生之间的必要交流,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感受,导致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甚至产生厌学和抵触的情绪.有些教师在将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教学进行整合时忽略了有效性因素. 所有的教学手段都应为最终的教学目的服务,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当中的运用恰当与否,主要是看其对教学过程有无辅助作用. 信息技术的运用与教学大纲的内容要求关联性不强,课堂表面上看起来有声有色、热热闹闹,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但是实际上能传达给学生的有效信息量很少,大部分内容游离于教学任务和教学目的之外,无法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虽然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这绝不意味着信息技术可以取代其他教学手段的作用. 有些教师认为有了多媒体课件就可以完全放任学生自由活动,这是十分错误的. 生物是一门实验类学科,观察和实验在生物科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多媒体课件演示和运用决不能完全取代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教师板书等教学手段.
三、高中生物教学中信息技术整合的优化策略
将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相整合,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 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下,学生才能真正进入学习状态. 教师要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生动的图像和视频形象,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来接受知识信息,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经验等与新导入的知识相融,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对课堂教学的限制,将复杂晦涩的理论知识化为直观易懂的图像视频信息,让学生一目了然. 例如,植物种子的萌芽过程,仅仅通过教师讲解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 但是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将种子萌发过程拍成视频并运用快放模式,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种子萌发的全过程.将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相整合,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辅助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在传统的高中生物课堂上,通常是教师演示实验,之后学生对演示的实验进行机械重复. 然而实验中任何一点微小的差异都会导致实验效果的误差. 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教师可以将实验操作的具体过程通过视频播放出来,有些需要特别注意的实验细节可以用放大照片等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事先了解实验过程和注意事项,减少学生实际实验时的出错率,节省实验时间,增强实验教学效果. 另外,高中生物课中有些无法在课堂上实现的实验,例如脊蛙的反射实验、家鸽的解剖实验等. 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演示这些实验过程,既能满足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需求,又能培养学生保护动物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总之,在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不断整合的背景下,高中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和提高业务素质,完善自身知识体系. 教师改变过去传统落后的教育理念和模式,虚心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多引导多启发,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激发学习动力. 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优势,编制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软件,通过互联网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其他教育工作者进行交流和互通有无,促进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