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生物学论文 > 生物教学论文

校本视角下的高中生物教学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师老师
发布于:2019-12-11 共3017字

  摘要:在校本视角下,高中生物教学需从课程建设、平台搭建和学习方式三个角度入手,全面开展高中生物教学的校本化实践活动,旨在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并发展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

  关键词:校本化,高中生物,教学实践

高中生物教学论文

  高中生物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和理论性兼而有之的学科,学生除了学习基础知识,还要进行多样化的实践,并依靠实验和创新活动来提升学科素养,从而发展关键能力,形成必备品格,践行立德树人这一课程目标。新课标指出,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是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四大具体表现,为落实核心素养,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发展规律、认知特点等进行校本化探索和实践性活动,革新高中生物教学行为,为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而努力。归根到底,生物学科的学习是为了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校本化的教学能有效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深入探究,发展学生的学科素养。

  一、高中生物学科教学现状

  生物学科的教学充满了探究性和实践性,然而,当下由于受应试教学等功利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教学出现知识化、应试化倾向,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单一,教、学和评围绕着考试转,实验教学流于形式等,这些都影响了生物教学的科学开展。同时围绕学科开展的实践活动也相对较少,不能引起学生深度思考,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去进行创新和拓展能力的培养。再者,高中生物学科的课程资源相对贫乏,课程内容的直观性不足,学生感官体验较少。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需要树立新的生物学科观和教学观,要以核心素养为引领,依托校本条件和校外可用资料,开展校本化的生物教学探索,帮助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体验性学习,从而提升和培育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二、高中生物学科校本化教学实践和探究

  校本教学,顾名思义是依托本校、本地区资源的校本化教学实践活动,旨在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同时,培养学生的学科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基于学科特点,要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就要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实验中进行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

  教师要依托校本资源,进行校本化教学实践活动,从课程资源、教学方式和学生个性化学习方式等方面进行大胆尝试,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和体验,这既是学科素养的提升途径,也是践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学探索。

  (一)促进课程建设的校本化

  课程是教学的载体,要改革教学,先从课程改革开始。在生物学科校本化的改革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课程模块化建设和项目培育两个方面来探索。在课程模块化建设方面,教师要开展学科课程内容校本化的创建,为此,教师要认真研读新颁发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17版)》的内容和实施细则,从生物学科的核心概念入手,依托学科素养内在联系和校本化条件,重构生物知识模块,笔者建构了富有特色的四大核心模块,分别是“细胞生理和培养”“育种机理和栽培”“生态构建与保护”“微生物研究与发酵”,同时依托校外资源,笔者建构了三个选修模块,分别是科学修复行动,促进太湖生态良性发展;开展大豆种植研究,体验农科实践过程;潜心研究微生物培养,领悟发酵工程的潜在创新力。这些内容都具有校本化特色,为教师开展校本化教学提供了现实途径。

  在项目培养方面,笔者结合现实条件,利用校内外一切可用的条件,提出一系列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和研究的措施,制定了让学生参与和培养的项目研究。结合课程模块化建设的成果,笔者结合地方资源优势,开发了综合性创新研究项目,如罗非鱼的胚胎发育研究项目,滆湖水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估、食品安全的检测和面包酵母发酵生产等等,学生在参与这些项目中培养了探究意识,开展了深度学习,培养了生物学科素养,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探究平台建设的校本化

  样本化建设对硬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人们常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高中生物教师要利用校本的优势,为促进学生开展实践性、实验性学习活动搭建四梁八柱,为样本化的教学提供硬件支撑和物质载体保障,从而真正突出高中生物学科的体验性、实践性、运用性和创新性特征。为此,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究学校的校本化平台建设。

  第一,生物教学空间要从传统教室走向现代化实验室。

  当下,学校对实验室的投入相对较多,这既是量化考核或评估之需,更多的是促进学科基地的建设。但这需要生物教师的参与,根据校本化教学实践,适当提出建设性意见,让实验资源因需而建、因学而设。如笔者所在学校就建了5个科学探究中心,即细胞学实验中心、遗传学实验中心、生态学实验中心、生物工程技术实验中心和资源与学习拓展中心。在这些实验中心里,又依据功能不同分门别类地创设了实验室。这样,学生的学习平台、资源和硬件一应俱全,为校本化开展实验学习提供了主场所。

  第二,从课本教材走向校外科研院所。

  其实,当下,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科研院的丰富的资源可供免费使用。教师要和学生结合学科学习和探究共同体,开展“走出去”战略,走进高校实验室,观看、学习。走进农科和生命院所,和专家面对面交流;走进现代农业示范园或养殖业基地,获得第一手生物研究资源。这既是学生学习和研究的绝佳平台,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学科素养的途径。

  第三,由学科实验升华至科学实践。

  陶行知说过:“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学生有了理论知识,有了实践知识,还要把知识转化为行动,形成能力,发展成素养,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

  (三)培养学生学习方式的个性化

  高中生物学科的学习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个性化,彰显以人为本的理念,校本化的教学实践使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

  新课改革以来,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核心要点是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而教师的教学方式又要依据学生的学习方式而变。人们常说,“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也就是这个道理。

  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提出的生命观念、理性精神和科学探究都需要落实到学生的身上,而学生的对生命的敬畏、对理性精神的培养和对科学探究的开展都要因人而异,因学而异,教师不可用大一统的思维来强加给学生,唯如此,才能真正培养起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

  首先,高中生物教师需要建设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的支持系统。因需而学、因人而学对学校所提供的学习条件和学习资源提出了一定的挑战,为此,高中生物教师需要在校本化基础上,对教学形式和学习方式进行再创造,如利用翻转课堂、微课或者慕课等形式,让学生先学,教师后教,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开展深度合作学习。同时,学校的生物实验室、图书室和生态园也应连体成线,让学生实现动态化学习,发挥校本资源整合的作用。

  其次,教师要以项目研究带动个性化学习,项目学习是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最佳途径。教师要帮助学生设计有挑战性的项目、有难度的问题和有探究价值的课题,盘活学校的校本化课程资源,促进学生深度研究和想象,从而真正培养起理性精神,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当然,项目也需要有一定的“工程性”特征,学生需利用生物知识进行项目规划、处理的实践,发展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束语

  总之,校本视角下的高中生物教学实践是一个全新的过程,高中生物教师需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并基于核心素养的目标导向,整合校内外所有资源,为学生开展校本化的学习活动创设条件。也只有如此,才能真正落实课标所提出的学科素养,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价值观念,并形成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17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姜玉涛.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中知识选择的困境及突破[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9).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