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效率, 文章阐述了学案导学法的概念, 并探讨了学案导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包括课前预习、制定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课后总结五个方面。
关键词:学案导学法,初中,生物教学
初中生物是初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 学生对生物教学充满了好奇和想象。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 使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经过笔者的研究实践发现,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改善这种现象, 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能够在快乐中获取知识, 从而提高生物教学的效率[1]。
一、学案导学法概念
“人文教育”理念的提出和深入, 给初中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初中教学越来越关注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主学习。学案导学模式是新课改下衍生的一种通过教师“导读、导听、导思、导做”,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
二、学案导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学案导学法的应用与其他的教学方法有所不同, 学案导学法是从课前预习、课上制定教学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一直到课后知识总结, 各个部分需环环紧扣。
(一) 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学案导学法教学的开始, 教师将提前准备好的学案发放给学生, 让学生根据学案内容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预习, 并将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记录, 待课上共同探讨, 解决问题。以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鱼”这一章节为例, 在课前预习中, 教师将学案发放给学生, 帮助学生简单了解章节内容, 即动物的分类、鲫鱼的形态结构、生理特点等, 让学生自主预习, 并在学案留白处记录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二) 制定目标
导学案课堂开始, 教师首先要制定教学目标, 明确教材中的重难点, 并以小组的形式来抽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引导学生按照要求完成学案。例如, “鱼”这一节中, 教师给学生设置学习目标:首先, 掌握鲫鱼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其次, 掌握鱼类共有的主要特征;最后, 了解鱼类和人类之间的关系[2]。教师在明确了教学的重点、难点之后, 指导学生结合学案内容进行自主学习。
(三) 自主学习
待学生了解学习目标后, 教师将学案中的问题展示给各个学习小组, 并有针对性的分配给各小组。学生领到学习任务后, 以小组的形式探讨交流, 共同寻求解决办法。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 就需要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精神, 将问题逐一解决, 小组长负责将得出的结果进行汇总。在对“鱼”的自主学习过程中, 教师将本节的知识点进行归纳, 让每个小组带着问题学习“动物的分类”“多种多样的鱼”“鱼的主要特征”“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学生在小组学习的同时, 注意将不理解或者不清楚的知识记录下来, 稍后进行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
(四) 合作交流
当各小组之间完成相应的任务之后, 由各组组长进行知识点的汇总, 上报问题, 达成小组之间的共识, 并由小组代表将小组所得成果上台展示,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在此过程中, 没有展示的小组在台下要做好笔记, 以弥补自主探究中的不足。例如, 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学到鲫鱼之所以在水中生活, 除了靠腮部进行呼吸获取水中的氧气外, 其他小组继续做补充, 还能够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等[3]。当学生在对“鲫鱼有哪些特点是适用于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探讨中, 往往不能涉及全面, 这就需要其他小组合作完善, 从而找出最全面、最正确的答案。
(五) 课后总结
课后总结是学案导学模式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不但能够考核学生对课上知识的掌握情况, 还能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因此教师除了要求学生对答题卡、反馈卡认真填写以外, 还要鼓励学生独自完成课后练习, 巩固课上所学知识。学生通过学案导学模式, 能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从中获取知识, 提高学习能力。教师通过学生的课后总结、反馈, 清楚地知道学案导学模式教学中的不足, 以及学生在某方面知识上的欠缺, 从而提高初中生物的教学效率[5]。
结语
学案导学的有效开展,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因此在初中生物的教学中, 教师要合理利用学案导学法将课前预习、课中合作探究、课后总结、练习紧密结合, 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巩固知识点, 以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巧娜。中学生物中“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实施效果的研究分析[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 2016.
[2]徐健。“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民族地区农村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 2016.
[3]杨加好。学案导学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成才之路, 2016 (17)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