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学生的生理发育迅速,同时心理也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加上此时的学生正处于幼稚和成熟的中间时期,因此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近年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不断加剧,而初中生物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学科,如何积极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取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初中生物,心理健康, 教育措施
心理健康教育在青少年的教育阶段至关重要,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学生今后的价值观念。而生物教学通过对自然科学的讲解,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的眼界,同时还能及时将科学教育与心理教育相结合,通过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广大青少年在青春期更好地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一、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传统的心理辅导通常情况下是在心理老师的辅导下进行,在短时间内学生难以取得较好的效果。而生物教学由于其学科的特点可以很好地与心理教学相结合,从而发挥出学科优势,让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还能解决心理问题。
教育本身的目的在于教化学生,从内心让学生明白学习的意义,刺激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在健康心理的状态下进行学习。健康的心理状态不仅是高效学习的保证,更是学生身体健康的保证。因此在初中教育中,通过充分利用生物学科特点积极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一)充分利用教材内的健康教育知识
当前,在初中的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的内容和教育的目标渗透健康教育,通过充分利用教材内的健康知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这一时期发生的重要变化。同时教师还应该积极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需求,积极备课,增加知识储备,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需求进行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完成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具体的实例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学习,充分理解学生与社会之间的关联,这种关联可以借鉴教材知识中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依存关系。通过学习动植物的细胞构成,可以引申为学生在整个社会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发挥不同的作用,让学生了解到整个社会整个世界都是多元化的。学生应该正视自己,理解他人,尊重自己以及同学的生长变化过程。
(二)生命教育在教学中的应用
生物学科本身就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发展规律的重要基础课程,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还应该重视对学生正确生命观的培养。在生物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抓住重点通过将生物教学与生命教育相融合,巧妙地设计生物繁殖的内容,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生殖的过程和意义以及胚胎发育的流程,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伟大与珍贵,养成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的思想观念。
(三)青春期教育的应用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发育的重要时期,初中生物教学务必重视青春期教育,通过科学知识积极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身心健康、身体发育情况以及卫生保健知识,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度过青春期。同时通过青春期教育,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还能积极缓解青春期的各方面压力,实现对自我的认知,让学生养成自尊、自爱的习惯,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
(四)挫折教育的应用
青春期的学生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承受能力相对较弱,遇到挫折的时候容易产生退缩的念头。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通过生物教育与挫折教育的结合,让学生明白人与自然界的生物一样,在生长过程中都会遇到困难,应该勇于面对,勇敢克服,才能逐渐走向成熟。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设定情境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挫折,同时不断尝试和训练,提升学生处理问题能力,激发学生潜能。
(五)情感教育的应用
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还应该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通过帮助使学生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确保学生的心理平衡发展。比如在学习激素时,可以在讲解不同激素在调节人体各项机能的作用时,及时向学生灌输不同情绪波动是受何种激素的影响,应该如何控制,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六)积极改进教学评价方式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学习能力以及性格特点方面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应该重视并承认这种差异性。赞美和鼓励是学生的心理需求,因此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发掘学生的优点,通过积极改进教学评价,发扬学生的优点,提高学生的自信,同时还应该采用分层评价的方式,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的目的。最终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得到发展,促进整个教育事业的多元化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的生物教育中通过积极向学生灌输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可以实现两个不同学习的有机融合,学生在这种模式下更加容易接受科学知识。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面对青春期的自己,勇敢解决面临的各类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刘文达。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2)。
[2]高忠。关于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