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法学论文 > 法制史论文

《大明律》六部体系的形成研究(5)

来源: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周东平;李勤通
发布于:2017-03-13 共14850字
  综括上述,《大明律》六部体系的产生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与需求,而且与朱元璋的观念存在直接联系。规则本质上是形式的,因此法律从本质上讲是形式的,法律与专制之间并不存在必然分离。朱元璋正是通过这种法律形式对国家进行专制统治。这就必然要求法律与民众生活之间产生更进一步的密切联系。《大明律》也必定要对这一观念进行反映。其实,在《大明律》的制定中,这种倾向之显着大大超乎过往。洪武二十二年律制成时,律典前列有《五刑图》、《狱具图》、《丧服图》、《服制》和《例分八字之意》等图表,将仍嫌繁复的文字表述具象化,以使百姓周知,这是历代法典所无,也是打破“法在有司,民不周知”的切实措施。落实到法典上,就是法典必须能够通过最合理的方式为最需要的人知晓。《大明律》六部体系的三级结构顺应了这种法律普及需求。而在古代社会的思想观念中,新制度的创立往往需要祖述传统,寻求正当性基础。六部体系恰恰又与儒家推崇的周制及明初新的行政模式等制度资源存在内在契合。因此,六部体系就承担了双重职能---普法和正当性证成,直接动因与正当性诉求在六部体系上都得到实现。
  
  参 考 文 献
  
  〔1〕〔清〕沈家本。历代刑法考〔M〕。北京: 中华书局,1985.
  〔2〕苏亦工。明清律典与条例〔M〕。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3〕〔清〕薛允升。唐明律合编〔M〕。北京: 法律出版社,2000.
  〔4〕明太祖实录〔Z〕。国立北平图书馆红格钞本微卷影印。
  〔5〕〔美〕琼斯。大清律例研究〔M〕/ /.苏亦工,译。高道蕴,等。美国学者论中国法律传统。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6〕侯欣一。唐律与明律立法技术比较研究〔J〕。法律科学,1996,(2) :83 - 87.
  〔7〕杨一凡。洪武法律典籍考证〔M〕。北京: 法律出版社,1992.
  〔8〕俞荣根。“法先王”---儒家王道政治的理想法〔M〕/ /.韩延龙。法律史论集( 第1卷)。北京: 法律出版社,1998.
  〔9〕钱大群,李玉生。《唐六典》性质论〔J〕。中国社会科学,1989,(6) :189 - 204.
  〔10〕〔宋〕范晔。后汉书〔M〕。北京: 中华书局,1962.
  〔11〕黄怀信。论语集释〔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12〕程维荣。我国封建社会犯罪预防初探〔J〕。法学研究,1985,(1) :77 - 82.
  〔13〕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M〕。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3.
  〔14〕郭建,等。中国法制史〔M〕。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15〕尚书正义〔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16〕陈应琴。“明刑弼教”思想的渊源、发展及其运用〔J〕。海南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1) :18 - 22.
  〔17〕〔宋〕朱熹。朱子语类〔M〕。北京: 中华书局,1986.
  〔18〕〔宋〕朱熹。朱文公文集〔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合肥: 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19〕马小红。中国法律思想史研究〔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0〕曾宪义,等。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 第1卷)〔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1〕王洲明,徐超。贾谊集校注〔M〕。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
  〔22〕〔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 中华书局,2011.
  〔23〕杨一凡。明大诰与朱元璋的明刑弼教思想〔J〕。烟台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1) :18 - 26.
  〔24〕〔清〕张廷玉,等。明史〔M〕。北京: 中华书局,1974.
  〔25〕张文显。法理学〔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6〕陈晓枫,等。中国法制史( 下册)〔M〕。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
  〔27〕〔唐〕魏征,等。隋书〔M〕。北京: 中华书局,1973.
  〔28〕陈涛,高在敏。中国法典编纂的历史发展与进步〔J〕。法律科学,2004,(4) :107 - 116.
  〔29〕〔后晋〕刘昫。旧唐书〔M〕。北京: 中华书局,1975.
  〔30〕范忠信。中国古代法律宣教制度及其主要特征〔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4) :23 - 27.
  〔31〕艾永明。中华法系并非“以刑为主”〔J〕。中国法学,2004,(1) :152 - 160.
  〔32〕陈晓枫,等。中国法制史( 上册)〔M〕。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
  〔33〕元典章〔M〕。陈高华,等点校。北京: 中华书局; 天津: 天津古籍出版社,2011.
  〔34〕〔清〕纪昀。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 中华书局,1965.
  〔35〕钦定吏部则例( 一)〔Z〕。台北: 成文出版社,1967.
  〔36〕杨一凡。明大诰研究〔M〕。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1988.
  〔37〕〔明〕邱濬。大学愆义补〔M〕。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
  〔38〕高其迈。明史刑法志注释〔M〕。北京: 法律出版社,1987.
  〔39〕王立民。唐律新探〔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0〕杨一凡。洪武《大明律》考〔M〕/ /.杨一凡。《中国法制史考证》甲编第六卷《历代法制考·明代法制考》。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原文出处:周东平,李勤通. 《大明律》采六部体系编纂模式原因考辨[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7,(01):40-49.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