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实力的不断攀升,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不能停滞不前,应结合我国目前社会发展的特征,以提升青少年道德素养为目标,融合法律教育,保证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本文阐述了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与法律教育融合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青少年,思想品德,法律教育,融合探究
青少年是我国社会未来的建设者、国家未来的领导者。当代青少年的道德素养水平,决定了我国未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社会道德素养水平。因此,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十分重要。而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融入法律教育,是要帮助没有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的青少年,建立初步的法治社会意识,拥有基础的法律常识,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一、青少年思想品德教学中融入法律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当代青少年的生活环境十分优越。现在的青少年每人一部手机,每天的生活都被互联网中的各种信息冲击。信息爆炸时代,青少年的问题主要是网络监管力度不够,许多本不该由青少年浏览、阅读的信息内容暴露出来,导致当代青少年出现了严重的思想早熟、道德意识滑坡等问题。如果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不及时、不彻底,会产生一批带有严重不良作风的学生在校园中横行霸道,欺凌同学。因此,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学中融入法律教育,让学生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对学生规范自身行为很有必要。
二、青少年思想品德与法律教育的教学现状
青少年正处于身心飞速发展成熟的重要阶段。但我国目前的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和法律教育却存在许多严重的教学问题。
首先,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比较大。教师在教学中,没有真正了解当代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与学习需求,降低了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效率;其次,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没有结合当今时代发展的特征改变教学模式,完善教学计划,导致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学效率每况愈下的现状;最后,教师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学时,没有把法律教育融合进来,而是把法律教育当做单独的小板块,没有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使许多学生即使学习了法律知识,也不知道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降低了学生思想品德与法律教育的实效性。
三、在青少年思想品德教学中融入法律教育的教学策略
(一)转变教育理念,将思想品德教育与法律教育相融合
教师在青少年思想品德教学中,融入法律教育的第一步是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把思想品德教育与法律教育相融合,重新制定教学方案。
教师在进行思想品德教学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阅读一些与青少年法律教育相关的教育书籍或法治类型节目。如,《今日说法》《道德与法治》节目等。采用青少年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融入法律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法制意识,培养青少年的道德意识。进而提升青少年的道德素养水平和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率。
(二)丰富教学手法,营造良好的思想品德教学氛围
教师要把法律教育真正融入青少年思想道德教学中,思想品德教师要积极采纳吸取学生的真实意见,并结合当今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的发展特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融合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提升教学水平,丰富教学手法,为青少年营造有效的思想品德教学氛围,更好地开展青少年法律教育工作。如,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开展“是真是假猜猜猜”的教学活动,用多媒体列举出网络上最近热度最高的一系列新闻,让学生自主判断是真是假。选“对”的学生继续举手,选“错”的学生则放下手臂。经过一连续的判断之后,看看最终能剩下几名学生。这样,不但能在教学中营造积极和谐的氛围,也能为学生敲响警钟,增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常识。
(三)融入自律教学,养成良好的自我行为规范习惯
教师在青少年思想品德教学中,融入法律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希望提升学生的道德意识水平和法律常识意识,通过道德约束和法律震慑规范青少年的思想行为,避免出现青少年由于浅薄无知而造成的校园霸凌行为。因此,教师在进行思想品德教学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青少年自我行为规范的好习惯。
如,教师要在思想品德与法律教学中,引导学生做到修身克己,无论何时都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让学生在群体学习生活中,不被他人的意见左右;在独自一人时,要养成时刻提醒自己规范行为的意识。同时,为青少年建立正确的法制意识观念,用道德素养和法律常识对青少年起到规范自身行为的作用。
综上所述,教师在青少年思想品德教学中融入法律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法制意识观念,提升青少年的道德素养水平,并最终达到约束、规范青少年日常行为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韩太平.大数据时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提升路径研究[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1).